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星座美文 12星座美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美文欣赏》

一、生命·时光

一棵树有生命的期限,到了,就将死去。一株花有生命的期限,到了,便将枯萎。一个人有生命的期限,到了,也将消逝。或许,我注定是个天生的悲观者。但即使这样,因为万物都有生命,因此就都有生命的期限——一天,一周,一个月……期限到了,所有的,都灰飞烟灭,或许地球也会这样,终有一日,天地相融,不再有日月星辰,也不再有你和我。而注定这个期限的又是谁——是公平的时光!

一条毛虫变为蝴蝶,这或许不需要很多时光——毛虫生长,再成茧,之后,蝴蝶破茧而出。——因此,这就是蝴蝶的一生,无比短暂,待到生命的尽头,蝴蝶也就成了蛹,但是它不会后悔,因为它曾经美丽过!

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或许需要些时光——从幼苗被种下土壤的那瞬间起,便开始了它的一生。幼苗尽情吸收着大自然所赋予的营养,努力生长,它经历风雨毫不畏惧,遇到灾难也决不放弃。或许,这是注定的,让它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更坚强,这才使得它有本事成为参天的大树,茂密的大树,成为为人们遮风挡雨的使者。——因此,这就是树的一生,短暂却冗长,到生命即将消失的那刻起,它也没有后悔来到这个世界,因为它曾经茂盛过!

一位婴儿成为耋耄老人,这或许需要很长时光——从婴儿落地,发出第一声哭啼声时,便开启了他一生的旅程。婴儿从会爬到会走,从牙牙学语到会写字,这都在体验时光。从少年到青春时代,懵懂变为成熟,这都在感受时光。再从青年到中年,年少轻狂变为身担重任,这都在捉摸时光。最后,从中年到老年,满头青丝变为两鬓斑白,这都在感悟时光。一位孩童的天真无邪到一位老人的感慨人生,这需要很多时光。——因此,这是人的一生,漫长却短暂,不管是老人或孩子,都在生活中阅历逐渐丰富,逐渐懂得人生,到了生命的尽头时,万物皆成了过眼烟云,随风飘散,可是人并没有后悔这一生,他们知道,这一份美丽将会永存,永不消逝!

——坐在窗边,任风儿肆意地拂在我的脸上,看着天边,夕阳西下,鸟儿飞身而过,听着清脆的风铃声,我不禁有感而发。是啊,这便是时光,蝴蝶的一生,树的一生,人的一生,万物的一生呐!都在不知不觉、悄然无息中渐渐消逝去了,淡却了,但是,他们都不会后悔,正是因为时光,他们创造出了一些,感受了一切。光阴如水,好好珍惜吧,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再虚度年华!——这句话,是给大家的。

时光啊,留下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回环往复:这是小标题形式的新变化,以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形式的句子穿插在文章之中(相同的段首或者段尾,甚至是单独成段),令文章的结构比较匀整,中心比较明确。这种形式在考试作文中很好,结构清晰,中心明确,相对来说老师评卷不容易有大的偏差,不少中的考高分作文都是此种形式。

二、太阳·阳光

生活沉重的脚步是否让你感到疲倦?留下匆匆的脚步,感受阳光吧!阳光?——不就是光吗?不只是,那阳光是什么?——阳光是活力,给予万物生长的活力;阳光是生机,它让万物生灵苏醒;阳光是温暖,它让每个人都心变得暖洋洋的!阳光,这真是种奇怪的东西。

夏季的清晨,五点多,天已经蒙蒙亮了,我被这亮光惊醒了,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出房门,沉醉了一晚上的夏季,在清晨,又充满了活力——田间的作物上有着清晨第一滴露水;茂密的大树上有着清晨第一首歌曲;而在东方,又将出现清晨第一抹阳光。看向天边——东方吐白,慢慢在地平线上蔓延红光。天,越来越明朗。过了一会儿,天边流露出一道金色的光芒,我知道,这就是清晨的第一抹阳光,它是有活力的。金色的阳光逐渐渗透了整个东方,显得闪亮,显得耀眼。阳光汇聚的更多了,太阳也出来了,无数抹阳光洒在大地上,我伸手触摸着,暖暖的,我把它收入囊中……

中午时分,太阳也从早上的东方挪移到了南边,越升越高,阳光也随之越升越高,升到了我们的头顶。此时,阳光依旧是灿烂的金色。这簇“火”灼烤着大地,真有种“骄阳似火”的情境啊!田野里,农民们这在挥舞着锄头,“火光”也促使他们的额头流下大片大片的汗水,真是挥汗如雨!尽管如此炎热,农作物们却没有因此停下生长的脚步,反而越“窜”越高,这次似乎是感受到了农民们辛勤的劳作吧!阳光真是生机啊,为地球上的生物们营造了良好的生长氛围,使它们的活力得以完美释放,更不枉人们的辛勤劳作!

傍晚到了,那团“火焰”也被时间老人挪移到了西方。太阳快要落山,夕阳却如此瑰丽绚烂——太阳周围是一片茫茫的红色,就连白云也被染成橘红色,但是它并不单调,因为这般红色,是层次分明的红色,深浅不一的红色,从内而外,逐渐渗透……过了一会儿,太阳半张脸孔已被轻纱遮住,显得很委婉,像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红色有些淡了,周围的红晕却并没有退去,红光使得大地上的动物、植物发出了亮光,熠熠生辉。最终,太阳西沉,最后一束阳光停留在两位老人身上,他们在乡间小路上漫步着,相互搀扶着走着,夕阳照在他们的身上,“幕布”上的红云淡了,淡了,我远远望去,好派温馨的画面。阳光,如此温馨,我们的心也被照暖了。直到最后一抹阳光落幕,天,真的黑了,而明天,又是开始!

阳光是什么,总之,我懂了——它有时是温驯的小鹿,有时是顽皮的孩子,有时又是深沉的老人。虽然让人捉摸不透,却耐人寻味。阳光——一种奇怪的东西!

停下匆匆的脚步,抛开繁琐的生活,观察阳光,你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阳光的味道,很甜!

行文线索是时间,段落篇幅比较匀称。文章最大的优点是语言,描绘内容的同时也不忘记关照文章的中心,阳光给人带来的生机、活力和温暖。落日中的老人画面如果加入小孩,更切合生机的意味(毕竟落日本身的意味偏向衰亡,行文中的生机意味不浓),也能更贴合该段结尾的“而明天,又是开始”一句,更有

思想性。

三、星星·星光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很熟悉的儿歌吧!星星——这是一种充满魔力的东西——小时候,看星星是一种乐趣,我们在漫天繁星中日益长大;长大了,看星星是一次次洗礼,我们在星光璀璨下日益成熟;等老去了,我们看星星将会是一种思索,在耀眼星辰中日益深沉。星星,它寄托了我们的遐想,沉淀了我们的心灵,升华了我们的灵魂,可是,你是否真的认真看过星星呢?让我们再次感受美丽的星光吧,让我们的灵魂得以些许的宁静!

日坠西山,天空似乎变得单调了,过了许久的过渡状态,淡蓝色的天空变得深沉了。月亮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逐渐揭开了它令人久违的神秘的面纱,露出俊俏的脸庞,星星家族们也勇攀高峰,一跃上了天空,正争先恐后的永争第一呢!

坐在紫藤下的秋千上,边荡边看漫天繁星,这会是一件惬意的事。而星星们也在我们的眼中显得各具不同——有的在睡着懒觉,呼噜声不绝于耳;有的在向我们眨着眼睛,那长长的睫毛,翕动着;有的又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星星好美好美,星光好亮好亮!今天的星星仿佛特别多,每一颗都显得与众不同,它们的亮度、大小都是不同的。而星星们的分布,只看一片,觉得错综复杂,但是,如果看到所有所有的星星,那将会是一派壮观的奇景——星座分布得错落有致,每一个星座也和他们的名字极其相似,漫天璀璨的星光闪耀的让你睁不开眼,这种亮光是比任何珠宝或钻石更闪亮的光芒。但,这应该不大可能能看到……看着看着,我逐渐入迷——我仿佛透过星星们看到,几千年前,天空下有位孩子正坐在椅子上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而他的奶奶却说,星星这么多,怎么数得清啊?他却说,奶奶,我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星和那颗星星,总是离那么远。漫天的星光很亮很亮但他观察得很仔细,数啊数啊,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没错,他就是张衡!星星真的好奇妙,它们能把我们的灵魂从现代穿越回古代,看到那时数星星的孩子,看到那时天空的繁星同现在一样美丽!是这种奇妙的东西把现代与古代串联起来,让我们感受到,尽管时代不同,可天上的繁星一直是历史的见证,它也将把现在与未来做联系,感受现在与未来共同之处!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歌曲的旋律一直在我耳边回响着,久久不能忘去。忘不了这一次看星星的旅程,忘不了每一个星星散发出耀人的闪亮,忘不了几千年前的同一片蓝天!星星的璀璨,无与伦比;星星的耀人,无人能比;星星的美丽,无人能敌!星星,美丽的景物;星光,璀璨的光芒!静静地看看星星吧,你的心灵会无比安宁!

本文还是以描写性语言为优,有一定的思想,但没有很好的深刻挖掘,首尾都是说星星给人心灵的安宁,宁静,但文章主体的段落来说并没很好的围绕此点来写,一个较大的不足。

月亮·月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是月儿在妆扮自己的容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月儿在陪伴孤独的旅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儿在与鸟儿嬉戏……古往今来,无数伟大的诗人描写过明月,那些诗词又是如此贴切,那皎皎圆月在诗人笔下显得格外生动。月的形状,月的亮光,这些描绘仿佛使人身临其境……月光,你仔细欣赏过它吗?你认真感受过它吗?或许我们只是下意识地抬头望望罢了——儿时,我们看着月儿呼作白玉盘;长大后,我们看着月儿寄托思乡情愫;待到年老时,我们看着月儿将会是心灵的净化。月儿弯弯,如诗如画……

夜幕,降临了;天空,深沉了;月亮,出来了。月亮慢慢爬上天空,它的“护花使者”星星们也紧跟其后。夜,拉开了帷幕;月亮,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月儿像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呢!那明亮的颜色,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月亮虽不会发光,可它反射太阳的光依然美丽,依然楚楚动人。月亮周围的光晕也是明亮的,它释放出了七彩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它们围绕着月亮,更为月亮增添了一抹亮点。

夜,深了。月亮逐渐向西移动,可它似乎又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时而用轻纱遮住脸庞;时而整个无影无踪,时而又露出害羞的脸庞。月光照耀着大地,满地都是亮亮的,我用手感受着柔和的月光,又把它握住,它是温柔的,它是柔软的,它又是温暖人心的!我抬头望着月儿,双眼凝视着,我仿佛看到了嫦娥仙子在哭泣,悔恨自己偷了灵药,身边的玉兔也依偎在她的怀抱里;吴刚数十年如一日地在砍伐那棵桂树,可桂树纹丝不动,吴刚头上又沁出了微微的汗珠,可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斧头,不屈不挠地砍着,砍着……

我又仿佛看到,月亮上有现代人的身影,他没有像嫦娥那般能飞上月球的法力,他是乘坐飞船来到月亮上的,他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他的步伐是沉稳的,他寄予了全世界人探索月球的心愿,他终于留下了印迹!{星座美文}.

不知不觉,脖子酸了,现实又将我拉了回来,但毋庸置疑的是,月亮吸引了无数人去探索,它是令人神往的。从古至今,从古时人们对月亮的向往却遥不可及而想象出的神话人物——嫦娥,到现在,在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探索月球的第一个脚印——由此可见,月光,吸引着我们;月球,等着我们去探索!

我虽没有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愁绪,也没有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悲观,更没有杜甫“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淡泊。我只是静静地欣赏着月儿,享受着柔和的月光。月儿伴随着风,伴随着蝉鸣,陪伴我直到深夜,它使我抛开了所有的烦恼,此刻心灵的沉淀更让我留连。月儿弯弯,月光绵绵……

本文最大的优点是没有拘泥于月光,散文不能都是实写,要有虚写的成分,虚写才是能展现不同作者的思想观点。不足在于文章是在写月亮而非月光,和主题有些偏差。

总评:

语言很优美,尤其是描写上,细腻的描绘和情感,往往能使文章给人的情感味上更浓厚。

句式喜欢对偶式,排比式,工整也显得优美。

语言的词汇量较丰富,用词喜欢走创设意境的路线,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建议整体上采用多角度的描绘,比如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

文章的结构大多比较清晰,但多点中心还是必要的,直接点也好,间接点也好。在考场上,这是关键,中心的把握与否,能决定文章的基准分。

对引用的故事在内容的处理上,会转换成适合自己文章的,这是很大的优点。

缺点:

一、虚写的内容成分较少,也就是想象力比较贫乏。相对的她的文章中的新意会显得不足,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对她长期的发展不利。

二、文章的文化性有待加强,对故事,诗歌等引用技术手法还是普通了一些。

第二篇:《美文欣赏二》

美文欣赏9

编制 许刚 2013-11-7

一、历史的声音

导语:

历史是一份丰富的遗产,是人类的、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缠绵悱恻的、刻骨铭心的事迹,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它新的意义,进而使人类获得精神营养,不断进步。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读历史,总是想探究历史深层的隐秘之处,找寻到推动历史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会引发种种感喟。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间,我有点儿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凡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儿砸了下来,劈头盖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残垣断壁一起落泪哭泣""

(选自《诗文选粹》,有删改)

美文点读:

勿忘国耻,才能彰显中华民族的血性;勿忘国耻,历史才不会重演;勿忘国耻,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十年前清寂的圆明园和十年后喧嚣的圆明园,记录着中华民族耻辱的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与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构成了一组鲜明有力的对比,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读来让人印象深刻。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对比评述等写法,把感悟与心情融于文字中,因此韵味无穷,魅力无限。

历史逻辑

王跃文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垣断壁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啊,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站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摩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姿势,在镌刻着

1

孟子被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大学问家邹衍就鲜为人知了。还有苏秦,幸好他有勾连六国、合纵拒秦的事迹才让后人记起,不然也会默默无闻的。可今人哪里知道,当时吃得开的偏偏是邹衍、苏秦之辈,孟子却是备受冷落。当时诸侯割据,战争频频,一些学问人便游说诸侯,争相兜售自己的学说,以图济世救民。最风光的当属邹衍。邹衍谈的是阴阳玄妙之术,各国君主听了觉得高深莫测,几乎把他视若神人。苏秦讲的是攻伐之道,正是诸侯们安邦自保或图霸天下所需要的。

可是孟子就可怜了。那位亲自去郊外迎接邹衍的梁惠王见了孟子,连先生都不愿叫,只叫他“叟”:老头儿,你不远千里到我这里来,不知你有什么办法为我国谋利?孟子得孔门真传,怎么会开口就是利?于是他回答说:为什么要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孟子便把仁义之道说了一通,叫梁惠王只行仁义就够了。梁惠王哪里听得进这些东西?便以为孟子迂阔。

好在最后发言的是历史。受到万世尊崇的并不是邹衍,也不是苏秦,而是曾经落寞不堪的孟子。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总是融不到一起去,这似乎是条教人无奈的历史逻辑。现世总是势利的,只能让圣贤们备受苦难。

孔子也罢,孟子也罢,他们不论生逢何世,命运永远不会好的。因为现实中的人们永远都是短视的。孔子的弟子子贡懂得经营之道,赚了不少钱,就连孔子晚年的生活也是靠他周济。于是就有人拍马屁,说子贡的学问比老师的还要好。好在子贡毕竟是孔子高足,太了解自己的老师了,就对人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好比小门小户的房子,院墙太矮,人们一眼就可以看清里面的家当,所以你们说我了不起;而我的老师,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宫墙太高,人们不知道里面是如何的豪华高贵,而且你围着宫墙绕一圈,连门都找不到。我怎么可以同我的老师比呢?

有时我恍惚间会觉得自己正身处孟子的时代。身边冷不防就会冒出个神人,虽说他们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更别说有邹衍的学问了),可他们却是风光不让古人。他们能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全因为他们有一套再实用不过的谋生手段。但是否也有人全然不顾现实的冷酷,在追求一种他们认为是高尚的东西呢?我想一定是有的。只是这种人不仅没有现世的荣华,还会被些自命不凡的庸人看做傻子。

(选自《读者》2009年第7期,有删改) 情感共鸣:

本文作者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现世浮华与万世尊荣的天壤之别。历史是公正的,总会有些人不在乎过眼烟云,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是为了天下苍生。在当时,邹衍们享受着自己的荣华,孟子则处处碰壁,但依旧讲着他的仁义道德。但到了后世,孟子被尊为“亚圣”,后人没有不知晓的,而邹衍们就鲜为人知了。

东坡月

蔡尚伟

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曾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如贾谊那样情感外露,能干得了什么样事业!

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也”。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星座美文 12星座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