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归园田居风景写成作文300字 归园田居其三写成作文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使用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2分钟)

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 适当引导 检查预习

二、鉴赏步骤

(一)知人论世(3分钟)

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 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

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他天性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世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已,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作者在奔波劳累的官场生活中倍感不适与厌倦,强烈渴望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从彭泽县令任上的辞官,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始。辞赋《归去来兮》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时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字准句清,音正腔圆,把握节奏,语调得体。)

2.听录音,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明确:“归”,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四)情境复原(25分钟)

活动四:自由诵读,思考上面四个问题,从诗中分别找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

1.从何而归?(2分钟)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尘网、樊笼:喻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悔恨。

误落尘网: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厌恶。

“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说明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喻自己。

它们均失去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被束缚失去自由,暗示作者在官场失去自由。鸟在空中飞,鱼在水中游,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失去生机的形象。本性难变,鸟要回到山林中,鱼要回到江河中,诗人要回到田园中。

2.为何而归?(8分钟)

明确:“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气质,本性。

丘山:田园

为何要出仕?

明确:①养家糊口;②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济苍生。而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于追名逐利,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这样看来,“少无适俗韵”也许是陶渊明归隐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最关键的原因。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的信息。(提示:点题的是哪句?)

“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

言外之意:不归园就不能守拙。“守拙”:守住愚拙,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的不良影响而迷失本心。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前八句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官场) 思归(归隐田园)

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3.归向何处?(13分钟)

明确:“守拙归园田” 归向园田

提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象有何特点?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赏析这几句诗,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何来描绘的?

景语:

意象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归园田居风景写成作文300字}.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

分析:(前四句为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正是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的光景。这些描写看似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奇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开阔、自由。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富丽,却有郁郁葱葱的榆树柳树的绿限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于堂前竞相斗艳,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前四句为近景,后四句为远景。“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祥和的感觉,不受外界力量的干扰。从近景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逐渐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进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诗人流露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笔下田园风光充满了生活气息,请同学们根据作者写景的顺序和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

4.归去如何?(2分钟)

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词语。(学生找出后齐读,思考作者归隐后心情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回归田园的自由、安逸、喜悦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厌恶官场,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热爱田园生活。

三、朗读比赛(5分钟)

活动五: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赛读,教师进行评价。(这一步骤必不可少,既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这也是整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应该是先整体感知,然后分析,分析后没有及时整合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2分钟)

活动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耕生活那么贫穷落后,可是在作者的眼中却那么的美好? 在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可进行必要的补充,那就是作者心中有诗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才算是诗意的面对生活?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生活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高中学习生活的诗意,学会诗意的面对自己的生活。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 写一篇300——500字的小作文,描写高中生活的诗意。下节后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景语:

意象 方宅、草屋

榆柳、桃李

村庄、炊烟

狗吠、鸡鸣(以动衬静) 意境 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

情语:回归田园的喜悦、轻松、怡然自得。

(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田园生活

第二篇:《归园田居》

7《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方案

说课

《归园田居》(其一)选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阅读鉴赏”第二单元第7课,

织金县第一中学 常开荣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分析本诗中作者蕴藏的情感

2.通过本诗,初步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陶渊明田园诗歌的语言特点{归园田居风景写成作文300字}.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对比例证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表现田园风光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

二、诵读诗歌

1.读对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韵味

三、初识特点

1.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句子

2.总体感知这些诗句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平淡

3.古人评价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宋)苏轼《与苏辙书》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朱熹

四、细品平淡

(一)平淡中见美

1.先看一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的诗句{归园田居风景写成作文300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辋川别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田园乐》)

小结:诗中有画

2.改写《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诗句:

南山方宅十余亩,东篱草屋八九间榆青柳碧荫后檐,桃红李白罗堂前

暮垂暧暧远人村,日落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

3.鉴赏诗句

4.列举作者其他诗歌

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二)(节录)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总结:陶渊明的诗的语言很少设色,很少炼字,意象寻常,多用白描,且多写田间农事,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了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了真朴淳厚的美质,在随心随性,质朴无华中体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

(二)平淡中见情

1.引导学生分析本诗中蕴藏的作者情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2.平淡中如何体现上述情感

(三)平淡中见人

1.“文如其人”,具有平淡特点的陶渊明诗歌如何体现他的为人

2.古人评价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书李简夫诗集后》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

——钟嵘《诗品·宋征士陶潜》

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

——沈德潜《说诗睟语》

3.宋代的苏轼对陶渊明及其田园生活极其推崇,在其晚年贬官期间曾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但体现其为人的仍然是他的豪放词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四)平淡中见理

1.理趣:“熟悉的地方也有美”

2.如何发掘我们周围的美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作文:选择日常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场景,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阅读:推荐阅读《风流去》(鲍鹏山著)中写陶渊明的文章《种豆南山》

第三篇:《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语文组 王丽珺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及其在诗歌创作上的贡献。

2、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3、抓住意象,运用想象联想,鉴赏诗歌语言,提高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

4、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 诗歌鉴赏

(一)知人论世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归园田居风景写成作文300字 归园田居其三写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