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民族风情——延边朝鲜族》

民族风情

——独特延边朝鲜族

在中、朝、俄三国交界的东北亚地区,发源于长白山的图们江蜿蜒东去,奔向日本海。图们江北岸的沃土,就是令人神往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延吉市,全市几条繁华的街道都组建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队:如延南街的“刀舞”、建工街的“手鼓舞”,北山街的“项小舞”、延西街的“扇子舞”、朝阳街的“秧歌舞”等。每逢节日,延吉市时代广场摩肩接踵的人群就会汇聚成欢乐的海洋,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彩灯四射,霓裳弥漫,载歌载舞的演员与群众水乳交融,构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跹”的民族风情画。

朝鲜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朝鲜族的先民是在几千年中,由中原内陆经不同途径迁入朝鲜半岛的,又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较多的朝鲜人从朝鲜半岛迁入,这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来源。由于当时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椎,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朝鲜族有个古老的传说:檀君神话,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古时,有天神桓因知道庶子桓雄想下凡,于是就选定了三危、太白二地,并给了桓雄三个“天府印”作为天上神仙的标识。桓雄率领三千之徒,降到太白山顶的一株神檀树下,建立“神市”,自称“桓雄大王”。他设置了“风伯”、“雨师”“云师”等官职,主管农业、疾病、刑罚、善恶等三百六十件人间大事。其时,有—熊一虎同住于一个洞中。它们来到桓雄大王面前,请求大王把它们变成人。桓雄大王就给它们一炷艾和二十头蒜,叫它们吃下去,并且告诉它们:吃了之后躲藏起来,一百天之内不能见阳光。熊照办,于是只蹲了二十一天,就提前变成了—个女人;但虎没有照办,故未能变成人。熊变的女人没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大王就与熊女结婚,生下了王俭,即坛君。这个坛君,就是古朝鲜的开国君主。他在尧帝五十年郧公元前2333年即位,以平壤为都城,在位一干五百年。后隐居阿斯达为山神,活到一干九百零八岁。檀君是古朝鲜的开国者,是朝鲜族古老文化的象征。因此,它就象汉族神话里的炎黄一样,在朝鲜民族中作为偶像而受到崇拜。 早期朝鲜族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亦先后传入道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

朝鲜族生活的长白山地区群山耸立,峡谷纵横,风光绮丽, “天池”宛如一块剔透的碧玉,镶嵌在顶峰上,传说每年都有天上的仙女到此沐浴。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从事林业、副业,尤其擅长种植水稻。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在民族大家庭中,朝鲜族素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著称。它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延吉歌舞,享有盛名。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

刀舞、扇舞、顶水舞、巫舞等。舞姿或轻盈舒展,或柔婉沉静,或刚劲跌宕,明朗与含蓄相交织,细腻与大方相表里。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如《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朝鲜族最有名的乐器是伽倻琴,伽倻琴有12根弦,音色深沉柔和,表现力很强。朝鲜族的歌舞还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唱歌跳舞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充满稚气的孩童也常常加入歌舞的行列。在家庭之中,每逢喜事全家老小便会翩翩起舞,形成极为有趣的“家庭舞会”。 热爱体育运动更是朝鲜族人民的特征。压跳板和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摔跤和踢足球则是男人们的运动。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每逢年节,朝鲜族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其中最精彩的要数秋千、跳板和摔跤等项目。每当节日,人们在村头或打谷场上,竖起高高的秋千架,姑娘们身穿色彩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伴随着秋千上姑娘们美丽身姿的是那美妙的俏声笑语。

在这样一个喜歌善舞的民族里,自然传统节日也不会少。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传统习俗。主要有春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除夕节等。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正月初一天亮之后,先向祖先祭祀,而后儿童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向老人和长辈磕头跪拜,祝他们健康长寿。正月十五不论男女老幼食"五谷饭"、喝"开耳酒"。喝"开耳酒"寓意新的一年能够听到更多喜讯。清明和除夕上坟,割草培土修整坟墓,向故人敬酒跪拜以表示哀悼。端午节的传统活动是摔跤和跳板。除了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有意义的节日甚为重视,六·一儿童节"、"八·一五老人节"、"九·三"民俗节,除此之外每年还有3月3日春游活动和9月9日登高活动。

并且在朝鲜族有着悠久的敬老传统。自古以来,他们就把尊重老人视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极为重要的礼节,如把60周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而民间有60岁的花甲宴,70岁的古稀宴,还有结婚60周年的“回婚礼”,这些都是他们特别讲究的活动。最著名的是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

花甲宴是朝鲜族人民为60岁老人举行的生日宴席。按古历法天干地支推算法,60年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将60周岁看成周甲或还甲。朝鲜族把60产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因此对花甲礼特别讲究。到花甲宴那天,儿女们为老人大摆寿席,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关于花甲宴的由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故事。高丽时代国王颁发了一条残酷的法规:人过60,不死即埋,后称高丽葬。一位姓金的穷人,把年过60的父亲藏入一座山的山洞之中,每天偷偷地给他送饭,始终没被人发觉。皇帝听说了高丽葬这件事感到这条法规过于残酷,便给高丽王送去了三个难题,使他非常为难。山洞里的金老汉听到这个消息后,告诉儿子如何解答这三道难题。儿子来到京城,向高丽王诉说了解题之法。国王听后,欣喜异常,究其出谋者,方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穷老汉。于是,高丽王醒悟到老年人阅历丰富,是国家的财富。从此,废除旧律,通令全国尊重、爱护老人。 那位金老汉重返家园,与家人团聚,安度晚年一直到寿终正寝。从此以后,花甲宴代替“高丽葬”,敬奉老年人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中最具有特色的还是它的婚礼。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 到了结婚日,新郎带着"婚函"由傧相陪同前往新娘家迎娶。新郎一行

到新娘家以后,由岳母接受"婚函"。然后,新郎在新娘家男眷们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除各种佳肴外,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叼着红辣椒或红枣的整鸡,另一样是埋着三个鸡蛋的一碗大米饭。鸡蛋是新郎必吃的事物,但只许吃两个,另一个则留给新娘吃。"大桌"上的食品在大家共享之前,每样都拣出来一些单独包起来送给新郎的父母眷,让他们知道新娘家款待新郎的情况。新郎吃完饭后,新娘告别父母随同新郎前往新郎家。新娘一行到新郎家后,单独安排在一间屋里,在女傧相的陪同下接受"大桌"。"大桌"上的食物要全部留下,待回娘家时带回去。到晚上,新郎家举行娱乐会。第二天早晨进行"新娘献礼",新郎和新郎家的亲眷们各坐一旁,新娘按照长幼和远近的顺序一一敬酒,并馈赠一件礼物,礼物一般为衣料或服装。在婚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跟新娘一起返回娘家省亲,饮宴欢乐。这是一种中国的迎亲形式和朝鲜传统婚俗仪式相结合的混合体。

朝鲜族老年人当中还有特殊的婚姻仪式,叫做"回婚礼"。回婚礼是老两口在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举行的。要举行回婚礼,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所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女没有夭折的。因此, 能够享受这种福分的老两口是非常罕见的。回婚礼比普通婚礼还要盛大。这一天老两口穿着结婚时穿过的礼服,接受摆满山珍海味的婚席。两位老人的子孙及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前来祝福、祝寿,热闹异常。

在服装方面,朝鲜族一向喜欢穿素白衣服,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故有 "白衣民族"之称。对白色的偏爱,典型地反映了朝鲜族酷爱洁净的特点。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如今妇女们穿用的衣料颜色更是绚丽多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长裙这一传统民族风格久久不变,因为它符合朝鲜族妇女的审美心理,充分反映了她们温顺、善良和勤劳淳朴的美德。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点。

从历史上来看朝鲜族服装受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较大,朝鲜人着装整齐、干净,并认为这是一种道德。三国末期,贵族男子穿宽大的裤子、短上衣,腰间系腰带;贵族中的女子则穿长裙和齐臀的上衣。其后,又受到蒙古的影响,女子的上衣缩短,裙子上提到腰。15世纪时,女子的裙子再度上提,在腋下系定,上衣缩短,与现在妇女所穿的朝鲜族服装相近。中国朝鲜族在初期,多居于偏僻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以自种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渗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始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了。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与朝鲜和韩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更加促进了朝鲜族服装的发展。

1. 朝鲜族传统女装

朝鲜族民族服装根据穿着者的年龄和场合,选用各种质地、颜色的面料制作。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 ;婚后则穿红裙子和绿上衣。年龄较大的妇女,可在很多颜色鲜明、花样不同的面料中选择。 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在朝鲜语中叫"则高利",是朝鲜族最喜欢的上衣,以直线构成肩、袖、袖头,以曲线构成领条领子,下摆与袖笼呈弧形,斜领、无扣、用布带打结,在袖口、衣襟、腋下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只遮盖到胸部,颜色以黄、白、粉红等浅颜色为主,女性穿起来潇洒、美丽、大方;长裙,朝鲜语也

叫做"契玛",是朝鲜族女子的主要服饰,腰间有长皱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年轻女子和少女多爱穿背心式的带褶筒裙,裙长过膝盖的短裙,便于劳动。中老年妇女多穿缠裙、长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缠裙为一幅未经缝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摆、裙带组成。上窄下宽,裙长及脚面,裙摆较宽,裙上端有许多细褶,穿时缠腰一圈后系结在右腰一侧,穿这种裙子时,里面必须加穿素白色的衬裙。

2. 朝鲜族传统男装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裤子。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男子短衣朝鲜语也叫"则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长较短,斜襟、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他们还喜欢黑色外套或其它颜色的带纽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 朝鲜语叫"古克", 一般套在"则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穿上显得特别精神。

朝鲜男子爱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长腰宽,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传统的朝鲜族服饰"裤子",其裤裆、裤腿肥大。由于朝鲜族传统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统,人们常常是坐卧在地面的垫子或席子上,穿这种裤子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随便轻松,裤腿系有丝带,外出时可以防寒保暖。

3. 朝鲜族传统儿童装

朝鲜族儿童服装主要是七彩衣,是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的衣服,好像彩虹在身。朝鲜族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或出于审美心理,或出于避邪的目的,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使孩子们显得更加聪慧、活泼可爱。还有的认为是过去朝鲜妇女善于保存各种颜色的布块,用来给孩子做衣服等等。

4.朝鲜官服

过去朝鲜族的官服,随官职、身份而异,但基本式样大体上是冕服,用黑色绸缎做团领,受中国冕服十二章纹饰的影响,肩部亦有带色之龙,袖口画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用红绸缎缝制,裳前有藻、粉米的纹饰图案。

{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漂亮的朝鲜服更是少不了完美的配饰。传统的朝鲜配饰有精美的绣花发带、绣花荷包、流苏,浅色船形鞋等。朝鲜族服装的领结下常挂一个流苏,流苏上的装饰为一块玉雕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环圈,下面则垂着长长的丝线流苏,与服装相呼应,形成整体美感。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此外朝鲜族服饰中还有一种七彩上衣,用七彩缎做成,象征幸福和光明,一般是在集会和喜庆活动时穿戴。

朝鲜族饮食文化是一个大观园,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素食为主,以辛辣、凉爽、清淡为特色。打糕、冷面、狗肉、泡菜等是人们极为喜爱、百吃不厌的特色食品,这是他们可以炫耀于世界的资本和无形资产。走遍中国,甚至走遍世界,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朝鲜族风味的饮食店,其中尤以冷面、烧烤、狗肉、泡菜为代表。特色饮食,就像一位无言的使者,沟通着朝鲜族与世界的联系,并且在不断地传扬、提升着朝鲜族的知名度。

朝鲜族的饮食特色是: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少量杂粮、面粉等。朝鲜族擅长种植水稻,素喜食米饭。米饭是不可缺少的主食,每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大米。除米饭外,最具特色的主食是糕饼,俗称打糕。打糕又分糯米打糕、小黄米打糕、

大黄米打糕,是朝鲜族50多种糕类食品中最负盛名的。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逢年过节或婚宴喜庆日子及迎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摆上餐桌。 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的特制饮食除了打糕外,主要有冷面、松饼等主食。松饼是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象包饺子一样包馅蒸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由于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屋顶多作成四坡式,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朝鲜族小吃、朝鲜族的能歌善舞、朝鲜族的团结与尊老爱幼,共同组成了朝鲜族特色民俗。

第二篇:《延边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姓 名: 赵世超

院 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 级: 2011 级

学 号: 2011010179

任课教师: 李香喜

浅析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

赵世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大量离开家乡,或到大城市打拼,或出国打工,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使原来朝鲜族人口聚集的村庄出现“空巢”,如何控制人口外流是我们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延边地区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研究该地区朝鲜族人口的发展变化状况,对全国朝鲜族人口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朝鲜族人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延边地区 朝鲜族人口 对策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60%,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中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近年来出现负增长状况,本文对延边朝鲜族人口的发展现状、原因及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一、延边朝鲜族人口现状

朝鲜族是中国18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量在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二位。在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的时候,朝鲜族以其人口的低增长、低生育、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秀于中华民族之林。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大量人口的流失和朝鲜族人口的负增长。

1993-2008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

(单位:人)

资料来源:朴美兰《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探析》

{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由上表(1993-2007年延边朝鲜族人口总量变化)可以看出延边地区的人口呈现出负增长趋势,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延边地区人口安全问题,影响着延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00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总人口为2184502人,其中朝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55%,比1952年建立自治州时的62.01%下降了23.46个百分点。{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出生人数由每年一万人左右,经过十年已减少到每年不足四千人,2000年全州朝鲜族人口出生3651人,死亡5018人。2出生人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的同时,死亡人数却始终稳定在每年5000-5400人范围以内。按照现行的人口统计制度,以上数据均为户口登记数,户口在延边地区而人不在的达几十万人,特别是农村朝鲜族聚居地区,每村外出人口约占三分之一左右。

二、 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朝鲜族是各民族中“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振兴民族经济”3的楷模,成为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民族。也正是这个历史传统以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上的变化,导致延边地区朝鲜族出生人口不断减少,具体说,主要由以下三种因素产生的:

第一,由于年龄结构的变化,处于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减少。由于延边地区朝鲜族妇女生育率下降得较早,受过去低生育率的影响,进入生育期妇女数的减少现在已经开始表现,按1990年普查资料推算,全州生育旺盛期(20—29岁)的妇女人数,从1993年就开始下降。

第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人口生育率的降低起了重要作用。延边地区朝鲜族妇女在20世纪70年代,生育率就开始逐步下降。除了可能参加生育的人口数减少,使生育率下降外,还要加上以下所说的育龄妇女人口流失加剧,每年出生人口数锐减。人口出生率1990年还为11.37‰,1996年降为5.06‰,而1997—1999年更降至4.52—4.42‰。因此,1996—1999年的自然增长率一直在—1.07 —1.42‰之间徘徊。4新增人口如此迅速地下降,是导致人口负数增长的重要原因。

第三,人口多胎生育和二胎生育行为的减少。20世纪70年代末,延边朝鲜族主动响应国家“一胎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从多胎行为向一胎行为转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几乎不存在多胎生育,二胎生育也较少,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延边朝鲜族人口生育水平的降低和人口总量的负增长。 1

2 延边州劳务输出和境外就业人员返乡情况调查报告[EB/OL].同上

3 赵月峰.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及其影响.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2)

4 朴美兰.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原因探析.2010(1){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2、人口流动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社会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低于非流动人口。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人口生育行为产生着直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流动中的人口首要解决住房、工作等生存问题,还要尽快适应流入地的文化;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忙碌生活使得其自然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影响着人口的生育活动。

延边地区朝鲜族的人口流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人口流失,特别是育龄妇女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延边朝鲜族的文化素质较高,开放仪式较强,这些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下,大批的朝鲜族外出务工、经商。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口移动路线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延边到沿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延边的朝鲜族人作文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