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部队大西北 解放大西北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当行走在祖国的大西北》

当行走在祖国的大西北

——陕甘宁边区游记 王婷婷

中国,有个地方叫大西北,当你行走在那片土地上,你会远离大都市的喧嚣,暂且告别生活中的纷扰,回到自然古朴的境界中。在那里,似乎瞬间没有了大城市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氛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净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差,赋予了她黄土高原,戈壁绿洲,沙丘城楼,红墙绿瓦,车马驼铃。有人说,没去过大西北,你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去了大西北,你才能体会到那里的壮美和苍凉。

在没有来到国投集团任职前,我曾经有过四年从事旅游行业的经历,虽然差不多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过澳洲,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很多地方,但是每每想到三年前去陕甘宁边区考察学习红色之旅一行,都仿如昨天,那里的律动沙丘,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不单单是那里简单自然的风景,更因为那里住着古朴的人们,还有那一段段被传为佳话的红色故事。

早在唐代,王维的诗篇中就有过对大西北的赞美“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近代,毛泽东同志就曾在翻越六盘山之后写过《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在苍龙?”上阕通过写征途风光,表达了对南方根据地的怀念和北上抗日的决心。下阕表达了红军战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六盘山位于陕西、宁夏、甘肃的交界地带,是红军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大山,

红军越过六盘山后即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意味着新局面即将开始。

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的东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原为陕甘、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并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以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9月决定将陕甘革命根据地改称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首府延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陕甘宁边区与其他根据地相比,有代表性和特殊性,它的建设时间之长、内容之广泛、影响力之强,都是其他根据地所不及的。在这里,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刘志丹,陕西保安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刘志丹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二,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

志丹县。1943年,刘志丹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像这种脍炙人口的英雄事迹在这里可谓是不胜枚举,像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这里可谓是层出不穷。

中国共产党把大西北—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时期实行民主政治和廉正政治的典范,也把它视为中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陕甘宁边区对经过长征后大量伤亡的中国共产党的壮大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让中国共产党在此后和国民政府的对抗当中站稳了脚跟。对后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做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历史。古人云:“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历史的镜像,使我们看到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前辈们的崇高信仰,使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为信仰而战,共产党员为民族独立、自由而战。今天的我们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发展,只有科学地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才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前途光明万丈,才能使我们有力量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今,做为国投的一名新员工,感谢这个大家庭给我这个新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创新的舞台,让我们每个人在这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历练自己,沉淀自我,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宁夏沙湖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第二篇:《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在私人通信里,他偶尔述及1938年一年,其实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在延安,外国专家很少。白求恩的到来理应受到当局的礼遇,仅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便相当可观。然而他谢绝了。以下是他写给“军事指挥部聂将军处”的相关的信

亲爱的同志:

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大夫带给我的301元钱。这笔钱中的100元好像是付给我的个人津贴,另外的102.20元似乎是用来偿还我在药品上的垫支,而剩下的98.80元似乎是用来支付我在纱布和药棉上的开销。关于这第一项100元。我在8月12日发给延安军事委员会的电报中已经表示过拒绝接受并且建议将它用做伤员们的烟草专款。其它的医生每月只有1元的津贴,而聂将军本人每月的津贴也只有“可观的”5元,在这种情况下,让我接收每月100元的津贴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因为我需要的所有东西都是免费提供给我的,钱对我没有任何用处。 致同志似的敬礼!

白求恩

读出前三段的核心的议论句,以这样的方式说话:

毛泽东要求我们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拈轻怕重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不负责任 喜欢自吹

这些人?

o 这帮人?

o 这班人?

o 这群人?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部队大西北}.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本段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

对比论证

本段最有魅力的写作手法是:

正面写 反面写 侧面写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做贡献。

也要写信给美国共产党总书记白劳德,并寄上一把缴获的战刀。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随信把我的照片、日记、文件寄过去,由蒂姆·布克处置。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外加三条绳子。将我永世不变的友爱送给蒂姆· 布克以及所有我的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能因为没钱而把她遗弃了。还要告诉她,我是十分内疚的,并且曾经是快乐的。

师:我做个补充,他离婚是因为他要到中国来,他妻子不愿意离婚,他坚决离婚了。好,继续。

两张行军床、两双英国皮鞋,你和聂夫人留用吧。

马靴、马裤,请转交吕司令。

贺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两个箱子,给叶部长;18种器械,给游副部长;15种器械,给杜医生;卫生学校的江校长,让他任意挑选两种物品作纪念。

打字机和绷带给郎同志。

手表和蚊帐给潘同志。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白求恩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部队大西北}.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收不到你的信,我已经习惯了!向上帝保证,我已经习惯了。又有两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你的回信。延安的医疗队于11月25日到了这里,却没有带来信件。我一直盼望着这支医疗队能够带给我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以及一封你的信,让我了解一些外界的情况。但是,他们却只带来一台没有电机和支架,所以将无法工作的x光机。他们还带给我一听已经开封的加拿大香烟,一条巧克力,一听可可粉和一支剃须膏。这些东西都很好,但是我宁愿用所有的这些东西换一张报纸,一本杂志或者一本书。顺便说一句,我从延安收到的所有东西都已经开封。这其中包括我的所有信件。一些信件还有缺页。下次请一定将所有物品和信件多加一层保护。中国人的好奇心太强了。

除了一张日本人留在一座小林子里的4月18日的《日本宣传报》,我已经有六个月没有见到过英文报纸了。我也没有收音机。我完全与世隔绝。如果不是因为一天中有18个小时要忙于工作,我肯定会有不满情绪的。

我梦想咖啡,上等的烤牛肉,苹果派和冰激凌。美妙的食品的幻影!书籍——书还在被写出来吗?音乐还在被演奏吗?你还在跳舞、喝啤酒和看电影吗?铺在松软床上的干净的白床单是什么感觉?女人们还喜欢被人爱吗?

所有这一切在我境况好的时候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这多么令人伤心!

“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我共做了762个手术,检查了1200名伤员。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第三篇:《西北人 我骄傲(天倾西北) 大西北的天籁之音》

西北人 我骄傲(天倾西北) 大西北的天籁之音

1.我的秦腔情结

我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从小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深爱秦腔!秦腔伴随着我的成长,早已浸入我的血液和骨髓之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耳边一响起那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秦声秦韵,心中总有一种想要哭的冲动,心头总泛起少年的苦涩,人生的苍凉!

寂寞孤独时听一曲秦腔,能使我心灵充实,欢心鼓舞;疲劳困乏时听一曲秦腔,能使我倦意顿消,精神愉悦;失落困惑时听一曲秦腔,能使我迷途乍破,看清方向! 秦腔对我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渗过程。在我小时候,也就小学阶段,常在外婆家玩耍。大舅不仅是一个戏迷,而且是镇上“江湖班子”的成员,会“打板”(也就是“司鼓”,这是我后来知道的)。(姨)表哥比我大好几岁,小时候一直住在外婆家,显然是受大舅的影响,时不时用“筷子”在自己的膝盖上“打板”,边打边哼唱秦腔曲牌。给我印象最深,感觉最惬意的就是每年春节期间走亲戚,吃过午饭后,表哥就带着我斜躺在麦草垛或玉米秆窝里,一边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我们叫“晒爷”),一边听着远处的村庄里,高音喇叭传来的一声声勾魂的秦腔戏,表哥习惯性的用自制的树枝秆和着那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敲打膝盖,一阵哼唱戏词,一阵哼唱板路节奏。而我则在表哥的击打哼唱声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乡,是那婉转动听、幽远悠长的秦声秦韵将我带入黄土高原上空飘荡的风沙尘埃中! 我的少年时代,常和祖父祖母一起住。那时候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机,只有县上的有线广播电台通到各家各户,每当午饭和傍晚,广播里就会播放秦腔戏。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晚上八点多,广播里播放着秦腔老前辈李正敏先生的《二进宫》,我听不懂戏词,但那深沉哀婉、慷慨激越的曲调还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正当我陶醉之时,突然听到爷爷说了句话:“把他的,躺在炕上都能听戏,戏唱的确实是好!可就是没有吃的(粮食)!”"".从那时起,我对家里的生活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那么一种连温饱都困难的年代,祖辈们对秦腔依然是如此的痴迷!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制后,家里的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人们的文化生活渐渐丰富起来,我们那里的乡镇盖起了戏楼。每年夏粮收割后,都会邀请省城和县里的剧团来演出,外婆家就在街镇上,离戏园子也就百米多远,每到演出大人们喜欢的好戏,我就和外婆一起早早的去占位置。一般晚上七点多开演,我们下午四五点钟就去占,一占就是十来个,有舅舅家的、姨妈家的,还有外婆、父母,或其他亲戚家的。那时候演出的都是本戏,如《铡美案》、《窦娥冤》、《抱火斗》、《夺锦楼》、《斩黄袍》、《梁秋燕》、《八件衣》、《周仁回府》等,我不懂剧情,父母在开演前会给我们讲大概的剧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秦腔越来越喜爱。我记忆最深的是《周仁回府》中“悔路”和“哭墓”两场戏,当时对演员还不了解(后来知道是李爱琴主演的),只是那撕心裂肺的苦音唱腔和感人至深的情节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第一次看秦腔戏流泪了!从那以后,我不仅仅觉得秦腔的曲调好听,而是去了解剧情,关注唱腔唱词以及演员的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 上高中后,因为学习任务重,平时很少听戏,只有暑假期间,在家干农活时才能和父母一起,边“翻地”边听戏,有时也听大人们讲剧情以及演员的演唱风格。记得那时候,

下午干完农活后,父亲就早早的泡一壶酽茶,来到门前空旷一点的地方,铺上一张席子,不一会,乡亲们便陆陆续续聚起来,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边乘凉,一边开始了他们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秦腔讨论会。令我诧异的是前半时两个人为讨论某两位演员谁唱得好与差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后半时却为共同赞誉某位演员的唱技而和气如初;更令我啼笑皆非的是有时是父子二人在争论,有时是兄弟二人在争论,有时是叔侄二人在争论,争论中尽管你用学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我用学做“表演动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结果都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却都商定明天晚上再谝!""在长辈们无数次的争论中,我对一些名演员有了粗略的印象,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如陈妙华、刘毓中、余巧云、任哲中、李爱琴、马友仙、肖若兰、李正敏、雷开元、卫赞成、陈仁义、郭明霞、李瑞芳等等很多很多。

大学毕业后走上社会,我便间断地买一些名演员的演唱磁带,下班后过把瘾,经常收看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节目。一九九五年的元旦之夜,秦腔电视艺术片《王宝钏》在陕西电视台隆重播放,那一夜,窗外数九寒天冻冰霜,窗内声声秦音荡断肠!联想到现实生活的境况,我是边流泪边看完整部戏的,不只是生动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我,更因为正宗敏派传人杨凤兰老师精湛绝伦的演唱艺术!从那以后,我对秦腔“表演艺术家”这一称号有了自己的理解——唱两三句戏词就能立刻将你带入故事情节中,仿佛戏就是演给你一个人看的、听的,演员在唱自己的经历,你在听自己的往事,那字正腔圆的唱腔、那情真意切的唱词、那凄婉苍凉的声声哀诉、那惟妙惟肖的表演动作,怎能不催人泪下!这就是秦腔“表演艺术家”!

我喜欢秦腔戏,以悲剧和悲情戏为多,常常一个人听戏,听着听着就会落泪!这可能与我的成长经历和生活境况有关,念书求学阶段的家境更不必说,走上社会的头十年,事业上基本无见长,生活上没有宽裕过,一直在寻寻觅觅中苦心摸索。

2000年以后,艰难地离开了家人亲戚,走出了让我失望又留恋的故土,只身一人来到沿海打拼!工作上的劳累、长夜里的寂寞、星期天的无聊没有摧垮我的意志和信心,那是因为有秦腔伴随着我!白天工作很忙很紧张,但只要一回到寝室,打开电脑,听一曲秦腔,顿觉心灵放松,身心舒畅,万般愁绪都随着阵阵秦声秦韵飘向九霄云外!

在外地买不到秦腔光盘,每次回家我都会买几盘带过来,也时常在工作之余下载一些秦腔、眉户、碗碗腔、皮影戏视频或MP3,晚饭后或星期天就会打开电脑,泡一杯茶,点一根烟,坐在楼道里,听一段名家唱段或折子戏。近两年来,我发现每次回家与父亲聊起戏来,父亲都会提起雷开元先生演唱的眉户《曲江打子》,并总是播放这出戏,当时没想太多,只是觉着唱的确实好!后来回到公司后,就下载了其中的《哭祠》一折戏的视频(网上没有全本戏),里边没有字幕,又搜索到了全本戏词,并利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楼层里就我一个人,静静地对着戏词看视频,这时我才在泪水中明白了父亲之所以爱这部戏,不只是因为雷开元先生技艺精湛的表演和美妙绝伦的唱腔,更是因为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回想起来,我听或看秦腔戏,不都是因为对故乡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思念吗?每当秦声秦韵响起的时候,我总感觉仿佛亲人就在我的身边,与我一同陶醉在大秦腔带给秦人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慰籍之中!

秦腔在我的心灵深处呼喊,听一曲秦腔,就像回到了家乡,勾起我无尽的情思;听一曲秦腔,让我心灵放飞,慰籍我思乡的愁绪!

听秦腔听懂了生命,看秦腔看懂了人生,戏台小世界,人生大剧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关中,我的家乡,我的爹娘,我的过往""

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摧心肝。

……

2大西北的天籁之音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部队大西北 解放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