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关于乡情的文章 描写乡情的文章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阅读短文《乡情》(答案)》

A、“绿叶对根的情意”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从对自己出生地的依恋方面来说,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可用文中的原词、原句回答) 动物只是一种本能,而人对故乡的热土是一种深切而执著的爱。

3.人为什么会怀念故乡?根据文意,谈谈你的认识。

因为童年天真烂漫、淳朴坦诚,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心,而人过中年,这些都再也找不回来,为了追回生命中失落的那段无比珍贵的时光,人们就会怀念故乡。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的“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换个表述法,你怎么会说?

“斯”是“这里”的意思。

5.第⑤自然段中说:“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在现实生活中将永远寻觅。”为什么?

因为白云苍狗、世事沧桑,还由于中年之后衡量外部世界的尺度不同、心境也变了。因此,故乡只能停留在回忆中,驻守在梦境了,在现实生活中将用难寻觅。

6.读了课文,我也想起了一些难忘的人和事,请把句子补充完整。

听到,我总会想起,还有捕捉知了的快乐的情景,看到天上那闪烁的星星,我总会想起爷爷津津有味地讲着《牛郎织女》故事的事,还有奶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逗我们笑的情景。

第二篇:《乡情散文写作指导》

乡情散文写作指导

类别:高中语文 编号:

【教学目标】

1、了解乡情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2、养成观察乡土生活细节、挖掘童年美好生活的习惯。

3、从熟悉的乡村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

4、培养热爱故土的情怀,提升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从熟悉的乡村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意图】

农村生活天广地阔,乡村素材取之不竭。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写作上,他们有着城市的学生所无法模仿的姿态、生活沉淀,这就是农村学生的优势。要想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最好挖掘乡土资源,表达浓浓的乡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熟悉的乡村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掌握乡情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从而扬长避短,在高考作文中胜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内容:教师设问、学生讨论

1、高考作文要过哪些“关”?

学生讨论后明确:(1)审题关;(2)立意关;(3)选材关;(4)

结构关;(5)语言关。今天我们重点讲“过选材关”!

2、考场作文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明确:(1)亲情;(2)友情;(3)师生情;(4)乡情;

(5)爱国情。

3、你擅长表达哪种“情感”?

要想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要讲究点技法——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最好挖掘乡土资源,表达浓浓的乡情!

二、考场作文为什么要从熟悉的乡村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

1、学生讨论交流;{关于乡情的文章}.

2、教师明确:

(1)名家如是说:

①苏童:我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十八岁以前的记忆。 ②莫言:写了一辈子,没写完一个乡村!

③毕飞宇:我写完了《玉米》和《平原》两部长篇,才觉得自己{关于乡情的文章}.

对得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

④刘亮程:我没有天堂,只有故土!

(2)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山区的孩子,那是山的儿女;海边的孩子,那是海的后人!大山与大海,古往今来,孕育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又包含着多少世事沧桑的真理?所谓遍地荒草年复一年荣枯了谁的心境?东荡西荡的风孕育了谁的性情?谁在一声虫鸣里醒来,一声狗吠中睡去?乡村生活中有写不尽的故事,有唱不完的歌!

(3)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在写作上,他有着城市的孩子

所无法模仿的姿态、生活沉淀。城市缺少尘土,不用常拍打衣袖,但手却不能闲着,要时时摸摸口袋里的钱在不在;城市街道固然宽阔,但属于每一个人的路却窄得可怜。

农村生活天广地阔,乡村素材取之不竭

三、夺魁之作赏析——《生活不在别处》(本文系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高中组第一名获奖作品,见学案)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本文特色。

2、评委专家点评本文:

物象——灵动的载体

文章的高下,说到底是见识的高下。生活不在别处,是一个哲学色彩很浓的命题,不是很容易把握。对于生活,我们习惯于走马观花,习惯于遗忘,要么在平淡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要么在斑斓的浮华世界里“把生活弄丢了”,这确实是很多人的生存状态。但让一个中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如何把持自己,如何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感?小作者以有限的生活阅历,在很短的参赛时间里,如此准确地把握命题要义,举重若轻地演绎出自己广博的见识和丰富的人文情怀,不禁令人感佩!

值得玩味的还有,小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形象感的追求和对物象的选择非常精当,对银杏叶书签的描写,生动、细微,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银杏叶书签既构成了行文的线索,又是文章情感的灵动载体,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独到的生活感悟,自然清新,犹如贯穿万里长空的一道彩虹,给人以丰富的哲理思考和艺术享受。文章最终在

众多的高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等奖的第一名,既可喜可贺,也是实至名归。

3、感想: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不论你走到哪里,村庄仍然坚守着灵魂深处那安详的信仰,如一片深邃的森林一样永远带着岁月风尘的微笑。

四、欣赏《乡村的瓦》《乡村的风》《故乡的芦苇》《姥姥的端午》四篇美文(见学案),探究下面三个问题,掌握乡情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1、从文章选材内容上来看,有哪些共同点?对你有何启发?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后明确:

都有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意象作为情感的载体。

意象作为一种表意性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论中屡见不鲜。而在学生乡情散文中,“意象”作为一种造境的手段,也应该被广泛运用。所以,有的同学也写乡土作文,可是收效并不好,为什么?原因是他的切口太大,选择的意象太大,不具备代表性,写农村题材的东西,大多需要由实到虚,而800字的作文,如果选择一个村子,那不是文学的眼神。

乡土类的散文,其意象的选择十分灵活,可以是乡间的风、雨,可以是乡间的歌谣、风俗,可以是美的东西,也可以是被毁坏的东西""大到一条河流,小到一块瓦砾、一根稻草,它们的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种深沉的情感。{关于乡情的文章}.

一砖一瓦都有爱,一枝一叶总关情。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类似的意象?

2、几篇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鲜明特色?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后明确:

(1)采用记叙和抒情相结合。

(2)以小见大。

(3)虚实结合。

{关于乡情的文章}.

3、体会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对你写此类散文有什么样的启发?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后明确:

(1)写作时,要尽可能地让语言生动,形象,让意象丰满而动人。句式上,可以长短句结合,语言隽永而饱含真情。

(2)要注意细节描写,但也要注意详略结合,慎用对话的叙述形式。叙述与抒情要有机结合。

(3)适当加一点情境的渲染,用想象添加一点色彩、声音、气味。

五、乡情散文常见的情感(学生讨论、交流)

1、疼痛:《乡村的瓦》

2、怀念:《姥姥的端午》

3、礼赞:《故乡的芦苇》

六、阅读同班同学陶梦梦的《温暖》(见学案)一文,探讨我们今天所讲的乡情类散文的选材、结构与语言技巧,在这篇文章里,都有哪些体现?你从中获得哪些启发?

1、学生讨论:

第三篇:《故土乡情作文素材(二)》

作文素材积累(二)

故土乡情篇

姓名 班级

【写作导航】

农村生活天广地阔,乡村素材取之不竭。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写作上,他们有着城市的学生所无法模仿的姿态、生活沉淀,这就是农村学生的优势。要想在高考考场上脱颖而出,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最好挖掘乡土资源,表达浓浓的乡情!

写乡土作文,是我们深入地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真实地了解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其中的人、事、物,能有效地激发我们的情感,从而写出富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培养我们写作乡土作文的能力,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家乡意识是写好乡土作文的前提。我们只有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才能去关注家乡的人和事,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乡土作文。当然在课堂学习中,结合有关课文如:《乡土情结》的学习,体会作者在描绘家乡时所包含着的深厚乡情,同时联系实际,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可爱之处,应该如何反映家乡面貌,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2.养成观察习惯。乡土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而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则是取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我们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出自己亲见、亲闻、亲历、亲感的真实生活。

3.提高反映能力。在我们掌握了足够的生活素材以后,如何将其所见所闻反映出来,确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方面利用学习小组,围绕一个中心畅谈家乡的各方面情况;还可以听家乡德高望重老年人关于家乡的故事。在书面表达的训练方面,我们要养成多写勤写的好习惯,日记周记的形式经常写一写;还可以在班级开设乡土专栏,让学生在专栏里发表反映家乡新貌的文章。

【诗文名句】

1.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5.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好段选登】

{关于乡情的文章}.

①对故乡的情感,是一种捉摸不住,讲说不清,难以言传,而又排遣不开的感情。它好像很巨大,又好像很琐细。具体得如一撮土、一滴水,又大得无从搬移,无法传递,不可替代。它是天,它是地,它是山,它是水,它和民族.和祖先,和各人逝去的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岁月,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个人的经历镶嵌在一起,盘根错节地联在一起。它对别人毫无意味,对自己却无比亲切:它不会让人时时挂念,却又令人终生难以忘怀。

②啊!对不起,家乡的秋,我笨拙的双手描绘不出你的美妙与神圣,但你使我震撼。作为家乡的女儿,我在心里了解你,你打扮的花枝招展,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为了回报生你养你护你的家乡和父老乡亲们。我真心感谢你,家乡的秋,你给乡亲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与希望;你给我带来了生活的勇气与自信;你让我感悟了生命的真谛,我真心感谢你!{关于乡情的文章}.

③《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④我们每个人都是家乡的儿予,家乡给了我们善良,高尚的品格,给了我们博大丰富的胸怀。我们诞生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痛饮过这里明净的山泉,我们赤脚踩过山坡上带着露珠的草地,我们在茅屋里听过农夫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我们在家乡的怀抱里见到了奔腾涌荡的朝霞。

⑤在故乡的那段日子,风里来,雨里去。有时一阵风来,把头上的草帽吹走,吹落到山塘那面的草丛里。于是你想去捡回来,但当你拾起草帽时,说不定草帽下正罩着一窝小山雀,还吱吱啾啾地叫呢。故乡的日子,一个个是可以抚摸的。如前年栽的橘,今年挂果子了:去年放养的鱼,今年可以出塘了;地里的油菜、麦子,都摇着昨日的芬芳;那小拱桥、那石板路、那眼清泉、那塘荷叶,永远那么清新,那么有神,那么勾魂摄魄。

【经典品读】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关于乡情的文章}.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关于乡情的文章 描写乡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