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散文配图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荷塘月色 散文》

第二篇:《《荷塘月色》赏析及谈谈我对散文写作的看法》

《荷塘月色》赏析及谈谈我对散文写作的看法{荷塘月色散文}.

文\北国棠棣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众所周知的散文名篇,叙述的内容一气呵成,景色的描写真切淳美,一种淡淡的情愫与思绪在文中飘荡。散文写作是需要一定功力的,不但要驾驭文字,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情感贯穿其中,让情感在文章中升华。一篇好的散文叙事必须是流畅的,即便是看似随意和松散,但是内在的关联是必须存在的。一篇好的散文描写必须是生动的,这种生动不要脱离景物本身而自建楼阁,景物是那样就描写成那样,不能空穴来风,但是你对景物的情感是可以自由掌控的。

一篇失败的散文却往往是叙述的内容空洞无物,让我们感觉东拼西凑、味同嚼蜡,或者看起来美不胜收,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文不成篇,这样的散文就是没有把握好文章的主旨,没有构建文章的内在关联。朱自清在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心中是怀着一种感情的,也是有一定的目的,他透过自己的所行所感将它表达出来,最后一身释然。

那些所谓的散文不是这样,它们在创作的时候根本没有主旨,或者是一些空泛的议论,或者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它们没有布局谋篇的过程。它们偏离了自己的主旨,或者中心在不断地跳转,或者开始极尽描写之能事,那些天马行空,那些锦缎文字,与写作的初衷已经风马牛不相及。这些散文常见于散文网站或者文学论坛,而写作这些散文的人被称为才子才女,殊不知他们误导了别人,也扭曲了自己。我以前也曾认为它们是美文,现在觉得它们毫无价值。我们就结合散文《荷塘月色》来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散文都是什么样的。

一、实在与虚浮

《荷塘月色》是有自己的实体的,换句话说它是真实存在的,作者由于近日来的情感,而引发想去赏荷的冲动,一路所行所见、间或所感,自然而然地去描绘月光中的荷塘,这种景又引发了作者的情,从行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渐渐开朗。这是荷塘中的月色使然,也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牵强。最后,作者通过这些思考和感受心中慢慢明朗,一身轻松地回到家中,放松心情和欣赏美景的目的同时达到。

失败的散文没有自己的实体,他们只是因为要想所以才开始去想,是他们自己在推动自己去想,没有其他原因,纯粹就是为了想而想。由此他们开始了自己的思想之路,结果不是一些老生常谈,就是一些故作深沉。他们会怀古追今,陈述人类的历史,什么沧海桑田,什么人生苦短,什么白驹过隙,都可以收入文中。他们不断地在感慨,感慨这个,又感慨那个,不停地发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议论。

因为人类历史的悠久,因为人们的观点众多,他们的议论马上就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当你读到结尾,你想回顾一下自己都读了什么,你感觉自己似乎读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记住,好像什么都没有印象了。这就是虚浮的文章,一切都漂在上面,没有质量,没有内涵,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写,不知道他们想写什么,最后,也不知道他们都写了什么。你可以轻轻地问一句,你写的这些都和你的文章有关吗?尽管它们看似深奥、看似新鲜、看似绝美,只可惜它们与这篇文章没半点关系,在读者眼中它们的作用一笔勾销。

他们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写出实际,更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实际就没有感情,没有感情的文字就是没有生命的文字。他们没有脚踏实地,而是只顾仰望星空了。他们的文字和感情没有依托,就像没有根的树木,再高也不会存活,他们写得再好也没有意义。一篇散文必须有自己的根本,实实在在的根本,它们是一种感情,或者是一种事物,或者是一些感想,它们贯穿在文字之中,文字紧紧地围绕着它们。{荷塘月色散文}.

散文最强调的就是“神”,也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们必须是实在的,当然这并不只是可见、可触、可感的实体事物,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意识。那些套用流行观点和时尚元素的文章,都是行之不远的,都是低级的肤浅或是高级的肤浅。哪怕你的文章只是表达了一种想做又不敢做、不做又害怕失去的矛盾心理,只要你描写得恰到好处、绘声绘色,那你也能写

出一篇优秀的散文。

二、活泼与堆砌

《荷塘月色》语言是生动活泼的,描写的景物也是引人入胜的,像是开头几段中看似无意的议论却是铺垫了自己的心情,为后面的美景衬托了自己的心情定下基调。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一片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也是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先是细致地勾画荷塘中的荷叶与花朵,叶子像舞女的裙,荷花像出浴的美人,都是不俗的比喻,都是巧妙的想象。

接着由细节转向主体,视角放到整个荷塘,进而远到天空,远到四处的树木,荷塘月色不只是在荷塘之上,周围月色下连接着荷塘的风景也进入视野。这些景致并非和荷塘无关,它们是连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作者的视角在不断变化,描写也在不断转变,一幅画面越来越丰满,荷塘月色图随之跃然纸上。

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美好的,他也在精雕细琢这一美景,虽然描写的细致,但却没有丝毫的过分,把握的分毫不差。作者的视角和内容也在轻盈地跳转,他没有抓住一个景致反复地描写,也没有只从单一的角度出发,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方法。变换的手法写出变换的景致,不枯燥也不腻烦。

那些堆砌的散文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它们展示的是华丽的技巧,表现的是辞藻的铺陈与意象的叠加。只是一个景物,接下来是一个接一个的意象,而且他们的意象每篇文章中都是大同小异。每每都是端坐在窗前,月光如水泻下,撒得满地的清辉,在这冰凉的月光中是何等的惬意。或者,展开一卷美文,文字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桌边泡上一杯香茗,茶香氤氲飘散。这样的散文有的词出现的频率高之又高,比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岁月静好,缱绻旖旎,氤氲弥散,唇齿留香等等。更为可贵之处,他们还能化用唐诗宋词名篇中的词语和意境,将自己的文章装饰得富丽堂皇。

我们忍不住要问,你不写月光如水就不会写文章吗?没有泡茶就不能引发自己的感想吗?这些都是硬塞进文章的,他们和文章那么的格格不入。你不用那些华丽得发俗的词就不会展开描写吗?生硬地嫁接唐诗宋词的美言佳境,就不会水土不服吗?结果,华丽的词藻淹没了文章,天外飞来的境像取代了发自内心的感受,引用一句话“一切都缥缈了”。

好的散文是一篇精细而洒脱的文章,不追求词语的优美,而注重描写的贴切,更不会为了充实门面而刻意选用那些臻美的词语。无论是辞藻还是意象,堆砌是散文的大忌,就如粉黛遮掩了美人的面孔,只见粉墨不见美人本质的魅力。

三、深厚与空洞

《荷塘月色》是一篇议论、抒情、描写相结合的散文,景色呼之欲出的写意,采莲由此及彼的联想,都在一种情感的贯穿和维系中。作者的所见所感都是有深层次的意味,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追求恬淡和略有挂虑的心情。写景是文章的表面,感情是文章的内在,景物衬托了心情,景物丰富了心情,将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也使心情得到升华。

{荷塘月色散文}.

作者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而是有自己的感情在文章中若隐若现,作者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游走,看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感慨什么,而是自己的感情在掌控一切。作者由于心情的不安,到想寻找放松,再到漫步荷塘赏月,最后心情宽慰满足而归。写景只是文章的现象,本质是心情上的因素使然。这种透过现象表达本质的写法,不但使文章具有深度,也更加耐人回味。

这里说到的深厚,也可以说是一篇散文的立意,它表明了这篇散文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不是出去转了一圈,将自己的所闻所见串在一起就大功告成了。立意是告诉人们,写这篇散文有一定的目的,写景当时是有一种心情的,这篇文章有感情的起因,有一路见闻的经过,有感情圆满的结果。当你窥见散文的深层次内涵,你就掌握了一篇散文的灵魂和实质。一篇好散文就是一篇有灵魂的散文,它调遣和支配着文章的一张一弛。

空洞的散文恰恰和上面说的相反,没有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是肤浅的想法,我想出去就

出去了,我想写景就写景了,完了文章就结束了。文章就像是没有灵魂的稻草人,盲目地走着,盲目地写着,盲目地感慨,稻草人永远也成不了有魂有体的活人。在你没想好写什么之前,最好什么也别写,当你没有深层次的感情想表达时,最好什么也别表达。

这是单纯的空洞,还有一种貌似深刻的空洞。他们会把一切描绘的异常美妙,不单是辞藻上的,不单是意境上的,还有理论上的高度。他们极尽渲染之能事,把景物夸成了人间仙境,什么玉液琼浆,什么仙乐飘飘,什么金碧辉煌,不但脱离了景物的根本,也让文章越显虚空。或者,他们会抛出一些深奥的哲学命题:人生是什么?意识是什么?接着,他们开始填充自己的理论和观点,那些已经被人们说烂的俗理又粉墨登场。这些都是貌似充实的空泛,这样的内容越多文章越空洞。

{荷塘月色散文}.

文章的深厚往往是若隐若现的特质,然而这些文字背后的事物主宰着文章的一切。空洞的文章不是语言的不丰富,而是背后没有一个行至高远的立意。那些感情、那些思想、那些意识,撑起了散文的一片天,景致的描绘就是在立意上面建造的大厦。

四、统一与琐碎

《荷塘月色》是一篇完整统一的文字,作者有欣赏荷塘月色的原因,有欣赏荷塘月色的过程,有荷塘月色引发的诗词联想,有安然回到家中的结尾,流畅的文字一气呵成。这篇文字的思想是统一的,整篇都围绕着荷塘月色来写,当然有铺垫、有发展、有结束,它们都是有机的整体。作者首先确立了一个中心,所有的描写、议论、抒情都是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它们都串联在这个中心上。

作者知道自己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不该写的一句没多写,该写的一句没少写。这样就能掌控文章的度,知道什么地方着墨,什么地方惜墨,文章才能丰满而有神韵。不但是主题的统一,内容也同样统一。描写的重点首先集中在荷塘的荷叶与花朵上,再到下面的流水,再到周围的树木,再到引发联想采莲的诗词,都是和荷塘月色有关的,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琐碎的散文却是让人不知所云,理不清文章的思绪,找不到文章的联系。首先,他们写文章没有次序,没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次要。再次,他们写的文章没有逻辑,什么内容都是一堆堆地放在一起,你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在一起。这样的文章不是以篇论的整体,而是一堆零零碎碎的文字片段。

他们先会描写一个事物,结果又莫名其妙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了。本来说的是山谷间的流水,转而又去描写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如果内在有联系还可以说通,结果却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本来在记叙一件事情,马上就发起了议论,而这个议论又发展下去,引发新的话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表面看起来他们的话题内在有联系,其实联系的只是一个词,而中心的意识和思想相差十万八千里。

他们的文章看起来才华横溢、文不加点,其实是拼接的粘贴艺术,是没有骨架的一堆血肉之躯。这种文章有跳跃思维的外形,而没有跳跃思维内部必然联系的根本。这种文字最后连作者也无法控制了,不但偏离了写作的初衷,文章也写成了碎片。散文虽然可以结构自由,但是重要的是“形散神不散”,它对散文的“神”要求是相当高的,形式是散的,“神”也散了,那就什么都不是了。{荷塘月色散文}.

散文不是意识流式的写作,只求酣畅淋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样的不是文章,是一篇闲言碎语。散文有散文的组织和结构,主旨的统一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完美结合。也许你在表面看不出散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是你仔细挖掘,你会发现内部那些和谐与美妙的统一。

结语:

好的散文能带给人精神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能传达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淳美的言辞。一篇成功的散文,它的根本是有所指,可以是实在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决不能是虚浮的。它的文字是活泼的,描写是生动的,记事是自然的,他也不会去堆砌辞藻和滥造意境。它的思

想是真实的,可以是深厚的,也可以是轻松的,但是远离空洞无物,远离穿凿附会。它的形式和内容都是统一的,其本质是内在联系的统一,不能忽左忽右,不能随心所欲,琐碎能从根基上摧毁一篇散文的建造。从一定的角度说,散文是实的,包括内容的实和情感的实,散文也是“虚”的,这种“虚”是实的抽象和升华,它可以谈感情,它可以谈想象,它可以融入思维和意识。如果你能抓住散文的特点,你就能自由地掌握虚与实的度,让你的散文形式与内容不拘一格。散文写作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创作过程,它能让你的心情放飞,它能让你的思想翱翔,它能让你和想象亲密接触,你学习得越深入就越能发现散文的魅力。

2015年5月5日

第三篇:《论散文《荷塘月色》的“神”》

论散文《荷塘月色》的“神”

【摘要】应抛开习惯的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散文中的物我关系,联系写作背景并结合文章的“文眼”、结构和关键性词语才能正确理解散文大师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神”。

【关键词】散文 《荷塘月色》 “神”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9-01

散文大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以流畅的行文、抒情含蓄的笔法,描绘出一幅美妙的“荷塘月色图”,因而使得作品成为朱自清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成为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课文。但对于这篇散文的”神“的领会,个别学生在把握时却有偏颇。所谓“形散而神不散”,我认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一、抛开习惯的思维方式

但凡描写大自然的优美景色的散文作品,其“神”都离不开对大自然的歌颂、赞美和热爱之情。如李建吾的《雨中登泰山》、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等都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就算同是朱自清笔下的《春》,作者都是通过描写几幅春天到来的画面,来歌颂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的。而对《荷塘月色》的“神”的理解却不能按这种思维方式来进行,因为若这样理解,作品的主旨就变成是作者赞美荷塘的景色,在享受荷塘的景色了,这显然与朱自清写作的本意是不相符的。所

第四篇:《散文《荷塘月色》语言五美》

浅析散文《荷塘月色》语言的五美{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其语言朴素、典雅、富有诗意、耐人品嚼。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朱自清遣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煞费苦心,其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着隽永美。{荷塘月色散文}.

一、通感的深邃美

“通感”是感觉之间相互沟通、移借的修辞手法。在第四段中,有这样一个含意深邃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手似的。”作者把幽微的香气比作是渺茫的歌声,可见这香气是飘忽不定、忽浓忽淡、时断时续的。又因为楼高且远,微风在吹动,所以,楼上的歌声,给人以渺茫的感觉,听起来似有似无,一阵阵的,这不禁使读者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又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把黑白相间的光和影构成的画面比作和谐的旋律,小提琴的名曲,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写出了月光是如何令人感到恬适和惬意的,也烘托出一种温馨、优雅的氛围。{荷塘月色散文}.

二、比喻的传神美

{荷塘月色散文}.

朱自清爱用比喻,也最会用比喻。他运用的比喻新鲜而贴切,有鲜明的个性。他喻荷叶的风姿如“舞女的裙”,使人联想到荷叶一旦翩翩起舞就有那种婆娑婀娜的丰姿;他喻荷花如“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既写出了荷花的银白和光华姣耀,又写出了它不染纤尘、清丽脱俗的美;他喻月光如“流水”,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流动而明净的特点。

第五篇:《[精品]《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0902解惑)》

《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0902解惑)

《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0902解惑)《语文学习》 《荷塘月色》是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

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贵良

问:人教版新课程教材把《荷塘月色》放在写景状物单元,课后练习也侧重对荷塘景物的赏析,我们在备课时却感受到这篇文章其实更偏重于抒情,请予以指导。 新疆

薛皙文

答:以写景、抒情、记叙来区分散文类型其实不太合适。因为这三种表达方式本身就纠缠不已。如我们常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记叙,有写景,也有抒情,即借境抒情;如《岳阳楼记》是写景散文还是抒情散文?不能以此来区分,艺术性强的散文总是把写景、抒情、记叙或者议论融会起来。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属于五四新文学打破中国旧有的文类体系后创造的文体,吸收了西方散文文类的因素。日本学者厨川白村在《出了象牙塔》中对essay的描述:如果是冬天,便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茶,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essay。essay常译为美文,也有的译为随笔。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突出真和个性的流露,自然会杂用各种表达方式。如果散文要有个分类,我还是主张叙事和抒情的两分法。

《荷塘月色》虽然有叙事,如我走出家门,沿着荷塘行走一周,回到家,但是叙事因素并不突出,不可以叙事散文来看待。其中有三个段落描写荷塘月色,以及回想古诗词中描写采莲的情景,意在抒发那点颇不宁静的心思。全篇来看,叙事、写景、抒情融会在一起,虽然写景很多,但是就分类来看,则以抒情散文看待为宜。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荷塘月色散文 荷塘月色散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