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山水游记短篇名家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1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复习教案初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山水游记散文复习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一、反复诵读,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体会山水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三、“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

课堂教学目标:

一、围绕单元目标,针对每一课重点知识回顾。

二、品味体会山水游记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三、巩固单元目标,完成达标检测。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会山水记游散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二、启发学生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发展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山水有独特的情怀,并因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今天就来系统化复习一下第六单元中有关山水游记的散文。

PPT展示单元学习目标和课堂学习目标。

二、针对每一课知识回顾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归纳每篇教材中的重难点。教师以此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口。

2、PPT展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中引领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环节

启发学生求同存异,尝试发现古代诗文中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

1、联系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2、知人论世,发现“山水游记散文”的特点。

(1)用名家评论引领。

山水游记的三要素:

一、对游历途中的山川景物作了具体真实的描绘。

二、有游踪的记叙。

三、有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或寄寓作者对秀丽山河的赞美,或抒发作者个人的感受情思,或借山水发表议论。

出自 王立群《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

(2)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游记散文:以记游为基础,以叙述描写见长,兼有议论(但一定是以叙述描写为基础),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认识。

四、单元达标检测

PPT展示

课堂教学资料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意思是: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作为物质,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时空,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水柔和而锋利,时而变化为云雨,时而变化为霜雪,在漫长的生命迁徙中,它无惧无悔,一路欢歌,顺应着形势,变幻着千姿万态。而聪明人和水一样,善于随机应变,常常能洞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和规则,所以,水总是活跃、乐观的。而山呢,以大地为根基,巍然屹立,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也像个母亲,张开手臂,包容万物。而仁爱之人正如山一般,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仁者能够长寿。如果把山比作是伟男子的话,那水不就是有无穷智慧且顾盼多情的水仙子了吗?

仁者爱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五柳先生归隐后的惬意;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传达着常建物我两忘的旨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折射出杜少陵登临东岳的胸怀;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彰显了六一居士与民同乐的情怀;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探幽寻胜,终与万化冥合……

智者乐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诗经》袒露了古人爱情的真挚;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书写了曹孟德观览沧海的豪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如诗如画的西子湖畔留下了白居易踏青赏春的踪迹;

岳阳楼头,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万千气象奔入范仲淹的眼底;

富春江上,“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天下独绝的风光旖旎了吴叔庠闲适的心境……

第二篇:《写景游记散文》{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写景游记散文

重在描写游览过程中看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好这类散文,不仅可以记录下自己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闻、定格亲近自然的美好时光,更能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生的品位。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一类型的散文呢?首先在总体上要注意:一

是把景物写清楚,二是把游览的过程写明白,三是要有情感的渗透。具体操作如下:

1、处理好文章的语言

这类散文要力求通过你的描述,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在描写景物时,语言要生动、恰当并且简练,多用一些形象可感的词语,灵活运用比喻、拟人、象征、衬托等多种手法,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可以阅读一些名家的写景游记散文名篇,从他们那里借鉴和吸收好的语言。

2、掌握写景的方法

写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我们应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恰当 地选用某种方法。常见的方法有:

(1)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观察景物时,观察点如果是固定的,我们可仰视,也可俯瞰;可近观,也可远眺,把 站在同一位置上看到的景观记录下来,这就是定点观察。观察点如果是变换的,可以边走边看,把在不同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观依次描写下来,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对于同一景物,我们还可以从高低、远近、前后、左右等不同角度去观察,这样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地去反映景物的形貌地势,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

(2)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要把看到的景观描摹下来,可以从大处着笔,就像画家写生一样,勾画出景观的大致轮廓,让人对景观有个整体的感受和印象;也可以对某一具体的景象,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便让人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特色。

(3)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如实地记录下自己在游览过程中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实景。为了增强形象可感性,可将动景写成静景;为了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可以把景物的静止状态写成动态,化静为动,写出景物的生机和活力。为了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由眼前的景观写到记忆中的类似景观,写到自己想象中的景观,可以将虚像写成实景,将实景写成虚像,自然会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3、抓住景物的特征

游览的对象无论是山川风景还是城乡面貌,它们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态、布局、 格调、氛围等等,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抓住该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同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紧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征,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特定时间(20世纪30年代)、特定地点(故都北平)、特定季节(秋)的特色景观。

4、合理安排写作内容

写景游记散文,一般按照游踪来组织材料,便于写清楚方位和沿途的具体景观,给人一目了然之感,文章也显得井然有序。同时写景要有详有略,详略处理可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一般地说,主要景点或有特色的景物应详写,次要景点或感受不深的景物可以略写或者干脆不写。

5、融注自己的情感

游览不是科学考察,它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渗透某种情愫,是喜是惊,是爱是怜,要写出你的感受,你的情感,以及它在游览过程中的波动、陡转和变

化。没有情感渗透和灌注的风景只是一幅没有生气的呆板的画面。有情,景才会生动,才会有声有色;有景,情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写此类文章时应做到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时这种情感还要贯穿全文,成为一条隐于文中的感情线索,这样的文章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辉和艺术的魅力。

总之,写好写景游记散文,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反复揣摩,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景观、用心体悟,然后运用切实可行的描写方法,写出一片真正具有自己个性特征和独特情感的明丽的风景,这才是这类散文写作的最大成功。

第三篇:《名家散文》

1、余秋雨经典散文

2、余光中散文精选

3、贾平凹散文精选

4、张爱玲经典散文

5、梁实秋散文集

6、张小娴散文选集

7、季羡林散文集

8、韩寒作品集

9、席慕容散文集

10、郁达夫散文集

11、史铁生散文集

12、鲁迅散文集

13、冰心散文集

14、杨绛散文集

15、毕淑敏散文

16、安妮宝贝经典语录

17、郭敬明作品

18、徐志摩诗集

{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19、朱自清散文{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20、沈从文散文

21、吴伯箫散文集

22、海子诗集

23、周作人散文

24、林清玄散文

25、张晓风散文

26、巴金散文集

27、胡适散文

28、亦舒散文

29、杨朔散文

30、老舍散文集

31、林语堂散文

32、李广田散文

33、丰子恺散文

34、俞平伯散文集{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35、谢冰莹散文集

36、艾青作品

37、钱钟书散文集

38、吴冠中散文集

39、三毛散文集

40、张恨水散文集

41、叶圣陶散文集

42、周国平散文集

43、郭沫若散文集

44、舒婷诗集

45、张抗抗散文集

46、王蒙散文集

47、赵丽宏散文

48、冯骥才散文集

49、刘墉散文

50、铁凝散文集

51、宗璞散文

52、董桥散文集

53、徐霞客游记

55、迟子建散文

56、池莉散文集

57、张中行散文

58、茅盾散文

59、苏雪林散文

60、辛弃疾诗词{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61、李清照诗词

62、秦牧散文

63、张悦然散文

64、柯灵散文集

65、杨莹散文集

66、萧红散文集

67、丁玲散文

68、耿林莽散文诗集{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69、简贞散文集

70、杏林子散文集

71、孙犁散文

73、罗兰散文

74、林文月散文集

75、朱天文散文

76、许地山散文{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77、朱湘作品

78、苏雪林散文集

79、韩小惠散文集

80、林徽因散文

81、台静农散文

82、汪曾祺散文集

83、林海音散文

84、叶灵凤散文

85、何其芳散文诗歌集

86、闻一多散文诗歌

87、张悦然语录

88、刘白羽散文集

第四篇:《唐宋八大家散文之“山水游记”专题检测》

唐宋八大家散文之“山水游记”专题检测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4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 A、予乃摄衣而上 B、履巉岩,披蒙茸 ..C、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 D、掠予舟而西也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余怜而售之 售:买下 B.嘉木立,美竹露 嘉:美好 ..

C.以效兹丘之下 效:献出 D.今弃是州也 弃:离开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18分)(2004湖南卷)

放鹤亭记 苏 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

第五篇:《古代游记散文的研读和教学》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名家山水游记散文 山水游记短篇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