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杜拉斯自传 杜拉斯简介

话题作文 zuowen 3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杜拉斯》

杜拉斯

西北一條龍

目 录

玛格丽特·杜拉斯 …………………………………………………………………………………………………….. 1

第一章 不可模仿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 2

第二章 距离或绝望 …………………………………………………………………………………………………… 7

第三章 杜拉斯作为一个情人的历史 ………………………………………………………………………….. 9

第四章 杜拉斯:话多的女人 ……………………………………………………………………………………… 12

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4.4-1996.3.3)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最富于个人魅力的女作家之一。在读者心目中,她俨然已成为法国味的一部分。她的作品包揽小说、剧本和电影三种叙事方式,雅俗共赏,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广泛的读者。

杜拉斯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在印度支那度过生命最初十八年的时光。炎热杂乱的殖民地,窘迫变迁的家境,忍耐偏执的母亲,放荡骄纵的大哥,温情落寞的“小哥哥”,如此种种影响了杜拉斯一生,在她日后创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1932年,杜拉斯回到法国,进入大学学习政治、法律和数学,毕业后成为法国政府殖民部的秘书,著书立说,宣扬殖民帝国的伟大与完美。战争期间,她与丈夫参加了抵抗运动,并加入法国共产党。后来丈夫不幸被捕,遭到流放,险些命丧黄泉。但杜拉斯却从未放弃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她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甚至将自己的寓所变成了党小组的聚居地。在被驱逐出党后,她依然宣称自己是个共产主义者,积极介入法国时政大事:阿尔及利亚战争,五月风暴""直到生命的尽头,她也没有放弃共产主义的希望,不停地把希望放在无产阶级身上。

作为一位作家,杜拉斯的创作态度是相当严谨的。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她的个人风格日渐明朗,语言富有乐感,“在叙事的力量中蕴藏着一种颠覆的力量”(阿兰·罗伯-格里耶)。1943年,她以杜拉斯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无耻之徒》,从此步入文坛。1950年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广受好评,入围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被改编成电影。她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部小说和十多部剧本。1984年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的小说《情人》为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情人》为杜拉斯带来了巨大声誉,却也让读者误以为她是一个只热衷于卿卿我我的通俗作家。其实,杜拉斯风格独特,断裂、急促、重复的词语在她的笔下充满了美丽与震撼,蕴涵着诗歌的力量。杜拉斯在晚年用忧伤的语气说:尽管绝望,还要写作,是带着绝望的心情写作,那是怎样的绝望啊,我说不出它的名字""法国的评论界说:杜拉斯的作品不是女人的作品,它们是如此的强悍有力。

杜拉斯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较古典,后期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并赋予心理分析新的内涵,给小说写作带来了革新,常被认为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尽管如此,杜拉斯的作品一直深受学术界的关注。读过《劳儿之劫》之后,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撰文《向写了《劳儿之劫》的杜拉斯致敬》,展开对这部小说的精神分析解读。女性批评家、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瓦也在专著中对杜拉斯作{杜拉斯自传}.

品的主体进行总体考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专门研究机构,如由法兰西研究院资助成立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协会,它每年举行两次专题研讨会,并出版专著讨论杜拉斯作品。 杜拉斯不仅是法国的,也是世界的。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其中多部被改编成电影,如《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夏夜十点半钟》等。她自己也创作了许多剧本,1960年为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写就的剧本使她扬名世界,该片参选了当年戛纳电影节,获国际影评家协会大奖,还荣获了第14届英国电影学院奖联合国家奖。她创作的剧本《英国情人》则获得1970年易卜生奖。

1996年,杜拉斯去世,举国哀悼,法国外交部网站上专门刊文悼念。

如今,杜拉斯可称当代作家中得到国际译介和研究最多的作家之一。时值中法文化年,法国文化部和外交部首次大规模挑选中国合作者,合作出版百种翻译图书,杜拉斯作品系列得到高度关注,十种入选其中,作家的地位与影响可见一斑。

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斓爱情的艺术家"" 本系列收进已故著名翻译家王道乾先生的多个译本,并由法语界、文学界备受推崇的优秀翻译家桂裕芳、谭立德、施康强、王东亮等携手打造,内文插页、腰封均附杜拉斯不同时期照片,结合杜拉斯作品从始至终的自传色…

第一章 不可模仿的玛格丽特·杜拉斯

要做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的读者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对语言的敏感,对激情的欣赏能力,怀有深刻而复杂的心理体验,对于异类形象的理解与包容""是,又不是。即使在那本轰动全球的《情人》出版以后,即使有大多数人终于认识这位晦涩难懂的女作家原来是当之无愧的大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作品的那种深情与多义性仍使透彻了解与评介作家的工作成为一种不可能。

杜拉斯的文笔与独特风格使许多当代女作家为之着迷。她们拜倒在杜拉斯的脚下,把她的作品当作《圣经》,她们因为有一些令人心碎的感情经历与生活痛苦而自以为在杜拉斯的作品中找到了一种源于女性的姐妹般的共鸣,她们写作时把杜拉斯的作品放在工作的桌子上,她们刻意模仿杜拉斯式的优美、绝对而神秘的句子:“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个形象,我是时常想到的,这个形象,

只有我一个能看到,这个形象,我却从来不曾说起。”“我的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是不存在的,没有的。并没有什么中心。也没有什么道路,线索。”

她们模仿的诸如此类的句子与腔调,事实上只是王道乾的译笔。一个作家与另一个作家有足够的距离,语言的障碍更成距离。自始至终,杜拉斯是一个法语作家,一个典型的感性而又不可捉摸的法兰西女性。在阅读那些拙劣的杜拉斯文本的仿制品时,不由自主感叹:读懂她才是真正的敬佩。法国的评论家米雷尔·卡勒一格鲁贝尔称“承认或者隐而不说,是形成杜拉斯作品风格的魅力之所在:意指的震颤波动。”“意指的震颤波动”,它来源于灵魂的力量,而灵魂附属于一个特定的肉体,老天,它怎么可以被随意模仿呢?

1984年玛格丽特·杜拉斯写出了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情人》并凭此获法国著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其时,她已70岁了。对于15岁半在印度支那湄公河的渡船上与中国情人相识相爱的那段经历,70岁的女作家仍写得饱含激情。因为时间的尘封、记忆的积压以及作家对历史俯瞰式的洞察力,这激情被表现得丰富深邃、充满张力。这种非线型的、把故事寓于情绪之中的如泣如诉的写法对传统的文学阅读是当头一棒,全世界的读者都惊奇于这种杜拉斯式的写法。爱情故事之中交织着在殖民地家族创业失败的背景、对母亲与兄弟的爱与恨,青春的希望与绝望""所有的这些形象这些感情都以极端而惨痛的语言来表现,悲怆而低沉。它们使人想到当作家年轻时,或者盛年时,未必能获有如此表达悲剧的力量。一个女人在她白发苍苍时回首她的青年时代,对爱的恨的可能都付之平静而温厚的一笑,时间打磨、削平了一切极端化的情绪。如果是一位女作家就不一样了。爱的更爱,恨的更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写法其实就是诗。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使这诗显出一种隧道般的幽深与霹雳般的亮度来,简直能杀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个少女时,曾经美丽动人,中年始却因酗酒而形容枯槁。是否像她在《洛尔·瓦·斯泰因的谜狂》中写的那样,“这个女人是自己毁了自己,又是为了什么要毁了自己?”在《情人》里,杜拉斯说:“现在,我看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十八岁,十五岁,就已经有了以后我中年时期因饮酒过度而有的那副面孔的先兆了。”“在酗酒之前我就有了这样一副酗酒的面孔。”总是这样,总是这样认为,这样说:绝望先于存在而存在。因为绝望才存在,才感知存在。一切从绝望开始。这是杜拉斯式的句子,她的感受方法与思考方法。要么她想得到的无限的多,要么她从未得到过。 为什么要酗酒?杜拉斯说:“饮酒使孤独发出声响,最后就让人除了酗酒之外别无所好。饮酒也不一定就是想死,不是。但没有想到自杀也就不可能去喝酒。靠酗酒活下去,那就是死亡近在咫尺地活着。狂饮之时,自戕也就防止了,因为有这样一个意念,人死了也就喝不成了”。“人们缺少了一个上帝。人们在青年时期,一旦发现那是一个虚

第二篇:《杜拉斯《情人》》

情人,如此多娇

【内容摘要】杜拉斯的《情人》是作者自己少年时代经历的叙述,小说深刻的展示了一个被生活所迫的而变得破碎不堪的家庭和他们破碎不堪的感情。在扭曲的家庭关系下,每个人的情感也备受折磨。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杜拉斯都给我们迎头痛击。小说到处都充斥着冷漠,可是怀着冷漠的心去写故事的杜拉斯内心其实不平静,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

【关键字】亲情 爱情 现实

杜拉斯的《情人》,是一篇让人读起来绝望的小说,为什么少女美好的初恋,温情的亲情在她的笔下变得肮脏,不可靠,充满着暴力,但是也是这种轻描淡写的暴力却震撼着人的内心。这种暴力有着吞噬人心灵的力量,在读了之后对爱情、生活都有了阴影。我想只有充满故事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有震撼力的文章,而这本来也是杜拉斯本人少年时一段经历的自传。正因为写于故事发生的几十年之后,所以情节是在现在与过去之间转换,而情感或多或少会受当下情绪的影响,这是“一部粘贴在一起的来自不停时间与空间的文字段落”①。我觉得《情人》有意味的地方不在于它写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情欲萌发进而发泄的故事,它的意味在于一位饱经沧桑的的中年女人,用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再去审视这段恋情,并且把它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爱与恨的挣扎,情与欲的纠葛,在湄公河的堤岸上上演着。在扭曲的殖民社会下,使得小姑娘的家庭备受折磨。在扭曲的家庭关系下,每个人的情感也备受折磨。在和情感扭曲的女孩的恋爱中,情人也备受折磨。就这样大家相互折磨彼此也相互发泄情感。女孩的母亲和父亲远去他乡,却在越南过着穷困的日子。母亲渴望过上富裕的生活,却遭遇丈夫的去世。她满怀希望的买了一块土地,却被贪官所欺骗,几经抗争却毫无结果。于是她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在了小姑娘和小哥哥的身上。其实小姑娘的母亲不是不爱她和小哥哥,而是生活已经将她心中的爱消磨的所剩无几,她只能把无能为力的母爱给与大哥。对于小妹和小哥哥,她已经无力再去付出她可怜的母爱。可是她也没想到,她这样的偏心给小妹的心理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小妹嫉妒没出息的大哥所得到的爱,因此使小妹对大哥本来就有的恨加深了。而在我看来,小妹的越轨行为,也是对母亲的一种对抗。既然你在意不我,那我就以我自己的方式来让你失去我。这种心理在小说中也有体现:

从今以后,家里人再也不应该过问她可能遭遇的一切。就让人们从 他们手里把她抢走,伤害她,糟蹋她,所有这些他们都再也不应该知道。 论是妈妈还是哥哥,他们全都不应该知道。从此以后,这将是他们的命 运。这念头已经足够使他在这辆黑色的里摩辛轿车里伤心落泪。②

这段话可以看出杜拉斯心中的怨气,她这么说其实恰恰表现出她渴望家人的关心和爱护。她想通过伤害自己而去变相的伤害家人,所以也使她形成了故意去伤害亲密的人从而感受对方给自己的爱的心理。其实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人,面对自己所爱的人,她就是要故意的伤害,而且表现出不在乎。而这样的人其实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她害怕自己的真心得不到真心的对待,所以她干脆就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小姑娘对母亲如此,对情人也如此。她想用一个女儿的情感去对她的母亲,却得不到母亲像一个妈妈的爱。所以她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并在书中表

达着对母爱和亲情的不在乎。她也想用一个女人的情感去对情人,可是也怕这位“风月场上的老手”践踏她的真情。所以她对他说:爱他,也爱他的钱。这是一个少女的叛逆,少女的不成熟。所以小姑娘和中国情人之间的情,我并不觉得这是一种金钱和肉体的交换,而是情欲和报复的碰撞。当然钱肯定会是其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的。杜拉斯还有两个哥哥,大哥沉溺于吸毒、赌博,在外面受了气,就以小哥哥和小姑娘为他发泄的对象。他恶毒的对待小姑娘和小哥哥,也肆意的挥霍母亲对他的溺爱,他想尽办法的折磨着家人,因此小杜拉斯就越恨他。她恨不得杀掉他,可是这种恨却不仅仅来自于哥哥的本身。母亲的偏爱使得小小的她产生了深深地嫉妒,因此那种嫉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着仇恨的小妹。

在读小说的时候,感到里面的人无一不是悲哀的,他们的人生都不完整,他们都忍受着生活的痛苦。着其实也就是生活的现实,从一个女作家的书里读这种现实真的很让人发毛。尤其是当知道了这是作家自己的故事叙述,就一直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来读。那种忐忑好像是在窥探别人的隐私,想从中知道点什么,又害怕看到赤裸裸的现实。我想,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因为作者写的实在是很现实,她揭开了美好的东西的皮,让我们看到了里面只不过是生满蛆虫的肉。{杜拉斯自传}.

小姑娘和她的家人之间的情感表现在书中是变形的,但是放在生活里来考量,却也可能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小姑娘对妈妈的又爱又恨,对大哥的恨之入骨,对小哥哥的似乎超越了兄妹之情的爱。这些情感和平常人家的爱似乎不同,这种关系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人看来都是一种冷漠的亲情。可是怀着冷漠的心去写故事的杜拉斯内心其实不平静。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

杜拉斯的《情人》有很多深层的意义,每个人解读的意义不同、深浅不同,感受也会不同。然而无论怎么理解,都让我们对那个神秘而风情万种的杜拉斯产生着极大地兴趣。我们努力的去探寻那位,有着故事的女人笔下的故事,并不断地把故事中的人和杜拉斯本人相结合。尽管她一再的告诉读者不要把这些混为一谈。但是读者还是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真的。可是最后我发现,对杜拉斯本人你的好奇冲淡了我对小说的理解。我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本身。而当我在看了杜拉斯本人的一些生平之后,我更是无法下笔去写我读到的故事。但是我想这不是杜拉斯本人的自传,那它也许会失色一些。

【参考书目】

①《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户思社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②《情人》.[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戴明沛 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第三篇:《文学家杜拉斯》{杜拉斯自传}.

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原名玛格丽特·陶拉迪欧,法国著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编导。她的成名作是1950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抵挡太平洋的堤坝》。代表作有《广岛之恋》《情人》等。曾获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戏剧大奖等奖项。她写作别具一格,一度成为许多女作家模仿的对象。 关于她的生平

{杜拉斯自传}.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年生于印度支那嘉定市(即后来越南的西贡/胡志明市)。她的父亲是数学老师,她的母亲是当地的小学老师。她有两个哥哥。

16岁那年,杜拉斯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后才向世人吐露。

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但却立志要做小说家。毕业后从1935年到1941年在法国政府殖民地部当秘书。

1939年,与她结婚的罗贝尔·昂泰尔姆是她前一个情人的好朋友,也是她一生信赖的兄长和朋友。 1940年-1942年她同菲利普·罗克合作,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法兰西帝国》.在书业俱乐部工作,《塔纳朗一家》遭到伽里玛出版社的拒绝;她第一个孩子夭亡;她的小哥哥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去世;同迪奥尼斯·马斯科洛相识。

1943年她参加莫尔朗领导的抵抗运动的活动。同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亲故乡的一条小河的名字-Duras(杜拉斯)。

1944年昂泰尔姆被捕并被放逐,她加入法国共产党,任维斯孔蒂街党支部书记,成立寻人处,出版了《自由人报》。

1945年昂泰尔姆回来。同昂泰尔姆一起成立万国出版社。1946年她夏天在意大利。同昂泰尔姆离婚。 1955年,被开除出法国共产党党籍。她从1955年起反对继续进行阿尔及利亚战争,后又反对戴高乐政权。为各种周刊和杂志撰稿。

1960年当选为美第奇奖评委,但于几年后辞职。她说"如果存在一个否定的评委会,我就参加。 1968年她参加了五月风暴的那些事件。在《绿眼睛》中可读到关于大学生和作家行动委员会诞生的政论文,该文被委员会否定,委员会也在不久后解散。

1982年在纳伊的美国医院进行戒毒治疗。

1985年7月17日在《解放报》上发表一篇文章,玛格丽特·杜拉斯在"魏尔曼案件"中所持的立场引

起一部分读者的敌对情绪和好几位女权主义者的论战。

1988年-1989年昏迷住院。1990年昂泰尔姆去世。

1996年3月3日(星期天),玛格丽特·杜拉斯逝世,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葬于蒙帕纳斯公墓。 她的语录

1.干吗要介绍作家呢?他们的书就已足够。

2.确实没有必要把美丽的衣装罩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在写作。

3.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4.我的生活像一只果子,我漫不经心地咬了几口,但没有品尝味道,也没有注意自己在吃。活到这个年纪,长成这个模样,不是我的责任。这个模样得到认可,它就是我的模样。我欣然接受,也别无选择。我就是这个女孩,一经确定永不改变。

5..迷恋是一种吞食。

6.跟大家一起得不到任何东西,一个人才能有所收获。

7. 真奇怪,你考虑年龄,我从来不想它,年龄不重要。{杜拉斯自传}.

对她的评价

她的童年

1.杜拉斯是叛逆与勇敢的女性代表。立志做小说家是杜拉斯在巴黎大学学习期间就怀揣着的决心,即使那时的她攻读的是跟写作不那么紧密联系的政法系,甚至完全不挨边儿的数学专业。在《情人》中,杜拉斯也提到过这一件事。母亲对她的要求是“先读完中学,然后再正式通过中学数学教师资格会考”。杜拉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曾经回答她说,我在做其他一切事情之前首先想做的就是写书,此外什么都不做”。那时候的杜拉斯就是这么一个倔强得可爱的女孩子。

2.在她的父亲死后,杜拉斯随母亲回法国度过法定行政假期,然后不得不再次返回印度支那,母亲在永隆担任女子学校校长。母亲很孤独,她独自承担着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大儿子离开学校,整日在外面游荡,二儿子也学会逃课。母亲的工资只可勉强维持生活,经济的压力,精神的压力,使得母亲

脾气日渐暴躁,愤怒日积月累,她需要一个出口,于是,辱骂殴打杜拉斯成了母亲泄愤的方式。面对来自亲身母亲这样的不公正待遇,年幼的杜拉斯只能选择逆来顺受。同时,她的大哥皮埃尔成长为一个粗暴的流氓,无所事事,蒙混度日,他时常殴打弟弟妹妹,偷母亲的钱去烟馆,在邻居中闹事,他在阳台上养猴子,成天给猴子捉虱子。使得母亲不得不去借高利贷。

杜拉斯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一片混乱中度过,黯淡无光充满暴力的童年带给她的创伤是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这一段刻骨铭心伤痕累累的记忆,始终如影随形无法抹除,这从她日后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

她对写作

1 我跟杜拉斯撇清关系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她,我最欣赏她的地方是她对写作的热爱,她真的是把写作当成一个工作来对待的。不论是讲一个故事,还是不讲一个故事,她的重心就是写作本身,这是一个作者最值得尊敬的地方。

我觉得杜拉斯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作家。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实验时都会顾虑到是否被读者接受,杜拉斯一生都非常忧虑这个问题,她经常对自己写作的天赋表示怀疑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杜拉斯自传 杜拉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