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思念无期 思念无期简谱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思念无期》

思念无期

第二篇:《思念无期,真爱无价》

思念无期,真爱无价

世间所有的相遇,最终不及灵魂的重逢 。总有一种遇见,会惊醒了你心底潜藏了太久太久的一点温暖,一点感动,慢慢慢慢上涌,温润柔软了心;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永远抵不过心与心的重叠。总有一丝挂念,细细密密的,轻轻巧巧的牵连着两颗心,将千里万里的距离羽化为咫尺,成全了彼此倾心倾肺的喜欢…….

思念,如影随形,

无声无息的出没心底,

你不说,我不言。

却有一种

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觉扑来…

思念着你,

我会发现每一天,每一分钟,

都在平淡和无聊中找到了{思念无期}.

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在对你的思念中睡去,

又在对你的期盼中醒来;

向往着波澜壮阔,

又淡然着小桥流水;{思念无期}.

惊叹着流星的绝美。

第三篇:《望海高歌_思念无期》

思念无期

望海高歌

在线热搜(华语)系列77 就 思念无期 – 望海高歌 词曲:轻云望月 为什么总要逃离 不敢面对自己 心有万千的委屈 还要说一切如意 为什么总想哭泣 还要忍住泪滴 有没有一种解药 让我把痛苦忘记 明知道你已心有所依 我还是不能把你忘记 纵然是自己燃烧自己 我还是那样的爱你 明知道我已思念无期 却还在把你苦苦寻觅 就算这条情路布满荆棘 我一定要找寻到你 为什么总要逃离 不敢面对自己 心有万千的委屈 还要说一切如意 为什么总想哭泣 还要忍住泪滴 有没有一种解药 让我把痛苦忘记 明知道你已心有所依 我还是不能把你忘记 纵然是自己燃烧自己 我还是那样的爱你 明知道我已思念无期 却还在把你苦苦寻觅 就算这条情路布满荆棘 我一定要找寻到你 明知道我已思念无期 却还在把你苦苦寻觅 就算这条情路布满荆棘 我一定要找寻到你

第四篇:《热泪沾襟 思念遥无期》

热泪沾襟 思念遥无期

——记一个普通农民的无私奉献

王海清

无边落木萧萧下,此情堪怜无落处。他的名字是白志林,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草根英雄,一个身先士卒的勇士。

或许有人会说,他是一个不孝之人,丢下年迈的父母,独自离开人世;或许有人会说,他是一个无情之人,撇下相濡以沫的妻子,撒手人寰;也或许有人会说,他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父亲,遗留下年幼的孩子,步向遥远的天堂。

只是英雄有太多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是多少人的遗憾,白志林的孝却只尽到43岁。父母的哭喊,使九泉下的他自责;妻子的眼泪,使体贴的他心痛;孩子的呼唤,使慈祥的他泪流而下。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幕使多少人默默流下眼泪,却又无可奈何。

煤矿下的不见五指,垂死之际的呼唤挣扎,多少

次,白志林忘记自己的安危,冲进矿井,营救被困的工友,这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一时的不忍,而是在危难关头那种舍生忘死的习惯。

孩子的顽皮几乎毁掉邻居一年的辛劳,白志林火中玩命抢救庄家。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双手抢出没有燃烧的麦子,后果可想而知。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他和疯子无异,可是正是他的这种“疯子”精神打动了认识他的每个人。

一声呼救声打破了村里的宁静。想不开的村中媳妇,因家庭小事赌气跳井,闻声赶到的白志林忘记了世间的所有牵绊,下井救人。沙德花得救了,可白志林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他以一个农民最朴实的方式,谱写了短暂而又绚丽的人生。了解他的人没有太过惊讶,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早就知道会有这种结果,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我们的勇士走了,却留下了他弥足珍贵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奉献的精神丰碑。

第五篇:《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全诗原文及赏析》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

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通:沈) 写翻译 写赏析 分享相关翻译 写翻译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译文及注释

肥水汪洋向东流,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早知今日凄凉,当初真不该苦苦相思。梦里的相见总是看不清楚,赶不上看画像更加清晰,而这种春梦也常常无奈会被山鸟的叫声惊起。春草还没有长绿,我的 …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题

本词是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夕为怀念合肥恋人所作。这首记梦词,题目是《元夕有所梦》,作于宁宗庆元三上元宵节。上片先写对昔日恋情的悔恨,再写梦中无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见作者恋情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评解

作者曾几度客游合肥,并与一歌妓相爱。当时的欢聚,竟成为他一生颇堪回忆的往事。在记忆中,她的形象十分鲜明。然而伊人远去,后会无期。回首往事,令人思念不已,感慨万千。梦中相见,又被山鸟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一

据夏承焘先生《姜白石编年笺校》考证,作者年轻时在合肥与恋人相识相爱,此后为{思念无期}.

生计四处飘泊,与恋人离多聚少。但词人终生思念情人,词中时有所涉。这首词是透露恋人信息和相恋时地最为显豁的一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二

这是一首情词,与姜夔青年时代的“合肥情事”有关,词中怀念和思恋的是合肥的旧日情侣。可以看出,白石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虽往事已矣,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并没有 …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赏析三

这首《鹧鸪天·元夕有所梦》,乃姜夔为怀念身在合肥的恋人而作,作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元宵节之时。据夏承焘先生考证,姜夔在初遇合肥恋人时,约为二十余岁,在他三十六岁这年 …{思念无期}.

作者介绍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juview_2572.html

HH56F>绿叶紫裹,丹茎白蒂。出自先秦宋玉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

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楚,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楚也,榯兮若松榯;其少进也,晰兮若姣姬,扬衭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所处。”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巫山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濞汹汹其无声兮,溃淡淡而并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湛湛而弗上。长风至而波起兮,若丽山之孤亩。势薄岸而相击兮,隘交引而却会。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巨石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厉,水澹澹而盘纡兮,洪波淫淫之溶。奔扬踊而相击兮,云兴声之霈霈。猛兽惊而跳骇兮,妄奔走而驰迈。虎豹豺兕,失气恐喙;雕鹗鹰鹞,飞扬伏窜。股战胁息,安敢妄挚。于是水虫尽暴,

第六篇:《正文》

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朦胧美

{思念无期}.

李商隐(813—858)是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进士。李商隐的思想具有一些反传统的倾向,他的人生理想仍是士大夫的传统模式,相信由仕进为宦而治天下是人生首要的责任,而且真心诚意地关心社会,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李商隐的诗中,意想、结构、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吸收了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吸收了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他在政治上无意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旋涡,遭受当权者的排挤,终身潦倒。虽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抱负,屡次上书献诗请求汲取,并先后托身于郑亚、卢弘正、柳仲郢等人的幕府中,漂泊于广西、江苏、四川等地,四十五岁就满含忧怨客死于郑州。他首创的一批别具情韵的无题诗,是他一身追求、漂泊一种能动的转化,是潜力的一种艺术爆发。他在无题诗中擅长于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可以说无题诗的构思新颖缜密,诗境迂回曲折,想象丰富奇妙,词句精警优美,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深邃婉约,情感丰富动人,色彩浓艳俏丽,韵调抑扬谐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夹缝中的际遇造就了他无题诗那种复杂的思想基础,很难以定性思维把握诗的整体特征,这就充分地显现了无题诗朦胧美的色彩。

一、题解的多义性,增强了无题诗的朦胧色彩

李商隐以“无题”为题的诗共有十六首,其中五律五首,七律十一首。为什么给这类诗标以“无题”呢?这正是李商隐的高妙之处。他把难以以一题为尽的微妙的感情,难言的苦衷,幽深的寄托,用“无题”为题,看似随意,实则更为含蓄。达到了“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韵语阳秋》)的审美效果——朦胧美。“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复杂的感情内含,通过“无题”所蕴含的朦胧美感效果,使读者极尽情致地去体认它的美学价值。于是,人们就在李商隐的无题诗里,从各种角度透视出许多题来。

唐末,都是把李商隐的无题诗作为“艳情诗”来看的。因为无题诗里大都是以爱情故事为背景,以恋人的相思为基本格调的。他总是引用精彩神奇的比喻,生动大胆的描写,清新活泼的取喻,复合意与联想空间的象征,提升与点化诗意情境氛围,使之放射出神圣皎洁的光芒,令人心醉神迷,继之回肠荡长,哀怨绵长。

明代,人们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把李商隐的无题诗与政治挂上了钩,认为这些诗含有怀才不遇之慨,是有所寄托的。清代持这种观点的就更多了。李商隐自己也曾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

{思念无期}.

句舍》)。

纵观历代对《无题》诗的评品,无一而终。除“艳情说”、“寄托说”之外,也有人以无题诗里用典多且生僻的现象辟出一种新的说法“典故说”,认为李商隐非常喜爱而且擅长用典故,也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感情表现力的意象。同时认为领会《无题》诗关键在于把诗中典故搞清。然而解开典故之谜不是打开诗谜的一把钥匙,只是帮助人们了解李商隐诗的一条途径。无论“艳情说”也好,“寄托说”也好,“典故说”也好,首先就从题解上产生了多义性,具有强烈的朦胧色彩。

{思念无期}.

二、内容的复杂性,抒寓了作者的浓厚感情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内容十分复杂,但也十分明晰。主要是两条线:一是直抒其事的爱情故事;二是不同程度寄寓作者某些抽象的、概括的感情内容。但这两条线又是相互交织、揉合在一起的,主题就仅是对爱情的追忆、向往,还是对身世的寄托,陈情干渴、自诉忧怨?读者可以意会,可以得出多种题解来,但很难用理念来解说,这就形成了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的朦胧的美学效果,突出了诗的迂回曲折,情绪的叠加复重。我们可以从下面几首《无题》诗里充分地体认到这一点:

如《无题》“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裙杈芙蓉小,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诗的首联写女子的美色:以日出照屋梁喻女子光彩照人,以莲花出水喻女子的清新秀雅,以“旧知名”谓女子本来就芳名远播;颔联写女子的装扮:漂亮的衣裙上绣着芙蓉的图案,美丽的发髻上装饰有绒花的钗和绿色的羽毛。前四句主要写女子的美貌及芳名远扬,暗喻了诗人才华出众。颈联用窦滔妻织锦赠夫的典故,表达女子频繁的相思之苦及思念无期,实际写自己遭到冷遇。尾联:弹棋是古代一种棋类游戏,棋盘由石制成,中心高而四围低,这两句是棋盘之状,道心中不平。整首诗以明朗轻快、情韵流畅婉转的笔触,祖述传统的比兴手法,以女子“照梁出水”的妙丽,“翡翠芙蓉”的华饰,“旧知名”的芳名远播来喻自己的怀才不遇,落魄沉沦的感伤,以结尾两句的双关语揭示郁积于诗人心中的愤懑不平之心。诗作始终处于一种爱情的呼唤与宣泄心中不平的朦胧意境之中。

又如《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莲。”首联:“昨夜”很近,“昨夜”又去了,所以非常思念、回忆,而彩绘装饰的高楼和飘散桂花般芳香的厅堂,又是一个东来一个西。用空间位置的转换来抒发强烈的感情;颔联: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不仅形象鲜明而且深含哲理。特别是用古时灵异之兽犀中角之中的一条白纹自角端直通大脑这一客观事物来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独创极新奇贴切的比喻;颈联:用古时饮酒“送钩”“射覆”的两个游戏的娱乐场面来反衬哀伤的情调;尾联:用嗟叹听鼓应差的无奈和随风飘散的蓬草来感叹爱情的不理想和飘零身世的深沉感慨,使诗歌的内容更加深厚。整首诗运用暗示手法,通过地点的转移,视觉的转换来回忆诗人度过的一个个

幸福的夜晚;通过时间的交错,空间的跳跃来体现诗人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流程。使诗的意境随着感情的丰厚而变得朦胧。

再如《无题》“相见难时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张采田认为:“此篱为陈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李义山诗辩正》)纪晓岚说:“此示感遇之作。”(《李义山集辑评》)何焯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是李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的感伤。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咏史诗”等等。抛开关于对此篇的成说,诗歌本身的审美意象是以爱情的感人抒写来组成的,是传诵不衰的名篇。诗的第一联写相见的机会难得,离别的柔肠寸断,别后难期相见,命运竟给这一对恋人安排了如此艰难的遭遇和沉重的怅惘。离别的时间又是东风轻拂,云山惨淡,百花凋零,落红如雨的暮春时节,别离更是触景生情,禹情于景;诗的

二、三联从自身与对方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写别后的相思:先以谐音双关,用蚕的吐丝比喻自己悠悠相思无尽,致死不渝。用“蜡炬成灰”来比喻自己相思之情的焦灼;心血煎熬出的光明不过化成了点点泣血的红泪这永怀憾恨的离别。而后又由已及人设想对方的情景,“晓镜”“夜吟”两个细节的刻画细腻传神地表达了双方相思的刻骨铭心;第四联,诗人从分别后苦苦相思的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借助神话传说表达了意中人互通款曲,以慰相思之苦的强烈渴望。将对方的居住地点比为“蓬山仙境”,既有一种美好、神秘朦胧的色彩,又有一种恋人难以相见,希望无托的虚渺之感。综观全诗,如果说就是为了爱情而写爱情,又总感到未能尽意,但就程梦星所说的:“此诗似邂逅有力者,望其援引入朝,故不便明言而属之无题也。”起句言缱绻多情。次句言流光易去。三、四句言心情难已于仕进。五、六句言颜状亦决其可怜,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可是只能“望其为王母青禽,庶得入蓬山之路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也不尽然。有一种间乎于其间而无法表达的确切的情愫,诗中那寸心成灰的相思之苦,至死方休的爱情向往,如泣如诉的怨愤悲慨,执着追求的热切希望,难舍难分的痴情冥想,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能截然排除其中蕴含更深的隐痛吗? 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来去空言去绝踪,月科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烛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全诗以相思之梦为核心层次来抒写远别相思之情,由梦醒帏幕的具象引出如梦如幻的热情缠绵,最后在幻灭的悲哀与无奈中透出天涯阻隔之恨和远别相思之苦。这首诗的“梦”的主题虽然是写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但也契合了诗人一生的政治追求的更深层次的悲哀与无奈中的“阻隔”之恨和“相思”之苦。此外,李商隐另一首五律的主旨则更难解些。“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首诗写得是少女之事,所以自然可以解作恋情诗。而有人以李商隐少年的经历进行比照,认为诗中女子为作者自况,从而推断为有寄托之意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同一首诗,表面看和解开看就是完全相异的两个内容,这在李商隐的其他无题诗中还有不少例证,甚至但凡写爱情愁苦的诗,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和

作者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李商隐身处晚唐,又陷于牛李党争中,抱负难酬,才华不得施展,郁郁不得志。他的身世和际遇,以及人生的感悟,也自然会渗透到他的感情中去。他的无题诗多以恋情为主题,又多是朦胧婉曲的,从知人论事的角度来看,将其中的一些理解为所寄寓也是可以的。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抒情诗体。除了李商隐诗集中标明无题的十几首诗之外,还有些以首两字或句中两字为题的,以及虽有题但实则无题的,一般也归入无题诗一类。这些诗构思细致,深情委婉,音律和谐,引起了很多人的深切共鸣,而且一直也是研究者热衷的内容。但是它们大多绮丽莫测,扑朔迷离,难于把握。《文心雕龙·隐秀》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隐指的是篇中有言外之意,秀指的是语言独拔俊秀。这些特点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都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无题诗中很有代表性的是《锦瑟》一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间两句采用典故,引入种种意象,大大丰富了诗的内涵和韵味。后人对此诗的解读颇多。有以锦瑟为令狐楚家青衣的情诗说,有以中间两联为适、怨、清、和四曲的咏瑟说,有睹物思人悼念王氏的悼亡说,等等,众说纷纭。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即使完全清楚诗中的典故,明白字句的所指,也并不是完全理解了这首诗。即使它确实是悼亡所作,却也已经和诗人的其他感情融合在一起了,这其中有华年的感慨,有追忆的惘然。我们读这首诗所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作者的原意,但是我们觉得它是美的,给了我们情感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启发,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初读到的,只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虽然并不能从文字上完全理解,但它带给我了一种独特的感受,再和我自己的经历和体味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产生对过往情感的思考。后来读;一弦一柱思华年”,又有了对华年易逝的感叹。这两联写得俊秀,写得美,容易懂,而中间两联则显得生疏一些,但是更含蓄更有意味。这就体现了隐章和秀句的结合,显得一唱三叹,意味深长。王蒙在《混沌的心灵场——谈李商隐无题诗的结构》中提出,如果把李商隐诗中较平易的首联和尾联连起来,弃其腰而取其首尾,删繁就简,则所写为何就会明白许多。依照这种方法,我们读诗时候也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思念无期 思念无期简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