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十分钟的电视散文 电视诗歌散文

话题作文 zuowen 2浏览

【话题作文】

第一篇:《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

红 尘 隐

胥智慧

是为了避雨才走进寺庙的,日子在悠闲中已入秋。踏进槛内的那一瞬,我回首看了来时的那座青石小桥,桥的对岸已是昨天。这桥有着云烟般的名字,它沉睡着,也许只有在雨中才会苏醒。

这个时候,离红尘很远。飘渺的烟雾载着云梦般的世事远去,无影亦无痕。烧香的人带着一颗很窄的心来了,在匆忙间,将灵魂藏在某个有莲花的角落,又飘忽的离去。

梵音是永不停止的,千百年来,只有端坐在大雄宝殿前的两株梧桐才能深悟它的空灵。有许多僧者的一生,都是在沉默中度过。他们从前世逃离到今生,又怀着清澈明净的心去赴来世的约定。在青灯古佛下,一次次告诉自己断却孽缘情债,去相信世间的因果轮回。

我的思绪被钟鼓声催醒,天色已近黄昏,该是他们诵晚课的时间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跪在蒲团上倾听,同他们一起朝拜庄严慈悲的佛主,那些经文似乎早在千年前就已听过。今生,我也想过要做个淡远超脱的隐者,幻化一身的仙风道骨,归卧深山古刹栽种菩提。可我有着风湿般的寂寥与俗忧、俗虑,无法忘却过往,也没法不去怀想将来。于是,我感动世人感动的一切,坚心做个凡尘中的女子。

在不经意间,我来到一间僧房的门口。门虚掩着,好奇的心让我想推开它,看看清心的僧人过着怎样一种简单的生活。是否如想象中那样摆放一张木床,木桌上摊开一卷经书,一方木鱼,一盅茶,一盏香油灯?抑或是在墙壁上斜挂一管箫,在窗下横放一把绿绮琴?房内一定整洁素净,还溢满清幽的檀香味。我没敢打扰,寺中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我只是个凡人,更况是个女子。其实,所有人心灵的门扉都是虚掩着的,而推开那重门的人就是有缘人。我相信姻缘宿命,只是我今生的那扇门扉,又将会是谁来轻叩?

湿软的桐叶疏落在石阶上,我有些不忍踩过去。一座高墙便让人远离滔滔的尘寰,养在深院的雨也有着一种隔世的寡静。走进这肃穆庄严的宝殿,谁还会将罪恶与肮脏携带在身上?即使曾经走过迷途,丢失过善良,这儿也不会和你计较,它会给你时间去弥补人生的缺陷。当怒放佛光洒在身上时,你可以带着一颗轻松的心去飞翔。

有鸟栖息在大殿的檐角上,以一种安详的姿态眺望远方,见着了山水也就寻到了故乡。有的时候,年轮它不是距离,哪怕在千百年后,某个瞬间的片段也依然会清晰。

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幽静的山林自然有种忘我的美,可我也只是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来的。如果有一天,佛为我启开心门,我想我终会再来,那时我就再也不离开了。

当我看着僧者诵完经文,沿着长廊缓缓回归自己的厢房时,留下的只是风一样的背影。那一刻,我明白,结局是注定的。

踏出槛外,雨已停息。寺庙的门口摆着许多卖香烛的小摊,路边还有许多专为人称骨相面的江湖术士。有个留着银须的老者,不停地用手召唤我止步,嘴里嘀咕着我听不清的话语。我没有回头去看那双好似知晓我过去与未来的眼睛,一切自有结果。

昨夜西风过园林

若霏

寄居在桂子山叔叔家中,不觉已是两个多月了,居室四周的环境极为情幽静谧,古朴自然之中又透着一种雅致。特别是那满山的木樨,中秋一过,便黄灿灿地开满枝头,悠悠的香气随风飘送。昨夜,西风渐紧,刮得楼下梧桐树“沙沙”地响,躺在床上,心想,明晨,由该是花落知多少了!今早推门一看,湿湿的水泥小径上,满是枯枝败叶,再细看枝叶间,黄灿灿的一

片,竟是桂花!不由得脱口而出一句诗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不禁心头一动,眼前幻化出父亲的影子来。

诗是父亲教给我的,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想不到多年后的这样一个清晨,在桂子山头,它竟如此清晰完整的跃上心头,父亲给我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啊!

我的父亲是一所普通中学的老师,教的是数学,却喜欢文学,偏爱古诗词,且有较深的文学功底。我们姐妹小的时候,家里的光景较好,也是父亲年轻且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常常一边帮母亲做家务,一边摇头晃脑地大声哼哼“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或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都是一些意境优美,令人回味的好诗好句。他那特有的含混不清、拖得长长的且伴有些许颤音的腔调,开始时总是让我们大笑不已,觉得他酸溜溜的,像个穷秀才。渐渐地,我听出了味儿,便不再傻笑了,只是静静地听着,一边在心底揣摩着白云深处,石径倾斜,红枫似火是一幅怎样美丽而悲壮的图画。{十分钟的电视散文}.

有段日子,总是令我记忆犹新。那时,外祖父母尚健在,父母还在离家几十里山路外的乡间中学任教。每逢周六,我们便全家回到外祖父母家,共享一天天伦之乐后,由于周一一大早赶往父母的工作地。常常是母亲和小妹乘汽车,父亲则带着我骑单车。有一段路是沿着河的,河水清清地泛着晨光,有时上面还浮着几只野鸭,夹岸的高山连绵不断,倒映在水中,天然的一幅梦里水乡。太阳在山顶露着半边儿脸,红红的霞光映的水面像一片熊熊燃烧的火,天空格外的明净,空气也异常清新,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父亲一边踏着车,一边朗朗地吟诵着许多美丽的文句,感叹着大自然神奇的秀丽。我坐在车前的小木椅上,听着他的讲解,在他的指点下去欣赏那一片湖光山色。那些日子是多么惬意和欢乐啊!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古诗词,这令他很高兴。有一次,父亲甚至翻出一本发黄的唐诗三百首来,又圈又点地教我念<<长恨歌>>、<<琵琶行>>。

可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家里的经济负担重起来,偏偏父母单位的工资又总是拖、拉、欠。为了生活,父亲不得不劳碌奔波,在也无心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了。金钱让父亲狼狈不堪,许

多人在同样的情况下下海了,而父亲仅存的一点清高和对学生深重的责任感又让他无法随波逐流。

此时的我却开始抱怨父亲,总以为他不再爱我了,常常在言语上过于偏激,他却总是沉默不语,我又把这沉默不语当成一种不予理睬而更加忿忿不平,却不知道,这沉默不语中包含着怎样的宽容和理解!更不知道,我每天的风花雪月、诗情画意原是建立在父亲现实的柴米油盐的基础之上!直至有一天,和父亲一起上街,十字路口处,车流如水,父亲很自然地紧紧地牵着我的手,把我遮在身后,一如我仍是那个牵着他的衣襟要他保护的小女孩,我的心头暖暖的,顺从地跟在他的身后,过到路的那一边。其实,多少次人生的十字街头,不也是父亲这样牵引着我将我平安地送到对岸吗?父亲的爱一如既往,只是面对瞬息万变般成长着的女儿,他的爱不再停留在细小的生活琐事上,而是变成了对女儿前途的关怀和忧虑.

又一阵晨风,吹得落蕊如雨,在黄灿灿的花雨中,我仿佛又看到那些美丽的有着朝阳的早晨,父亲带着我行驶在青山夹岸的河畔,摇头晃脑地吟诵着: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金。

稻草人的新娘

司空雨

那个秋天 我对稻草人说 穿上白裙子 做我的新娘吧

使一些闪亮的露水 在麦叶上 露出幸福的微笑

这是让人心动的季节 我们用纯真的向往 织缀满天流浪的云彩 织缀我们心中 阳光灿烂的世界

她什么也不说 忽近忽远的云彩 使我们变成了 鲜艳的花朵

让生命高过太阳

我在风的绿里 也许从某一天开始

感觉青春的到来 你终于发现

你趁此把我画成长满腿的 青春是长着触须的植物

蜘蛛

从心眼里发芽时

盘桓在风中的网上 就爬上了墙

在门外 在墙那边背着你

在树上摇曳

开了许多花

我喜欢岁月漂流过的颜色 让云彩再低些

喜欢你没有唱出来的歌 好让生命高过太阳

喜欢月亮

就像喜欢真实的生活

让生命高过太阳

你站在一处高点

青春的漫画像

便看尽了所有的风光

天涯乡愁

黑马

岁月如此沉重,注定我只能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歌者。

夕阳沿霞光坠落悠长的河,苍穹之下,弥漫的感觉一派高远。风削瘦成一叶扁舟,载我浓烈的乡愁,飘向遥远的梦。

古老的小巷,任苔绿爬满了童年的寓言。月光温柔了伊人不知多少个世纪的脸庞。

缕缕炊烟,细说人间炎凉。枫叶枯冷,谁又能染出如麻生命的绿色。去扣醒沉睡的土地,

承受开垦。荒芜乱生的古道,一匹骏马驮着西风,扬蹄奔跑。血液浓成一片杜鹃。

乡愁浇在头上,我就是一只兀立峭崖的鹰。不妨在夏末黄昏里作一次心灵的长眠。

一剪梅

{十分钟的电视散文}.

望着你,岁月才不至使我觉得沉重。 那不甘寂寞的一剪生命,兀立陡峭的枝头。迎着风,

抒情的姿势站立成古典的笑容。 曾几何时,凄风苦雨散作一片无语的忧伤。而婉约,此刻已

飞旋为另一种寓意上的豪放。我知道你在为凄惶的红尘美丽最后一次。那一丝纤柔的暗香浮动,

早已定格成我眼中的绝版的温柔。

不可企及的美,如此从容。纵使生命枯萎,也并不能使你地下清高的头颅。你从容的绽放,

从容地飘落,从容地化入春泥,无怨无悔的。冥冥中忽然让我灵感让我再一次恍然:生前于气

节中美丽,死后在纯洁里永生。

凋零是一次美丽,飘落是一种重生,猛醒是一道绝临深渊的思想飞越。 我无法平静,更无法面对这样的涅磐。况且在这样的孤独之夜。 红尘默默。我己染成一头白发。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遐

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而又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尚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家族,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是手掌里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沧海桑田的老街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不必工工整整书写一笔一捺的汉字。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

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在远古飞翔。纳西文字的笔画是粗犷的,犹如纳西人的豪放性格;纳西文字的姿态是柔美的,一如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纳西人是热情好客的,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丽江古城处处弥散着淡淡的温馨的气息,在古街信步,恍若回到了深情依恋的家园。

渐行渐远时,接到了友人短信,告知在“酒吧一条街”等我。这时方才感到文字真是个好东西,无论你在天地间的任何角落,只要有文字互通信息,就能将丢失的灵魂轻易打捞上岸。赶到酒吧时,已是酒盏狼藉,即将散场了。友人又走在了一起,但却不得不与丽江的夜色道别了。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高跟鞋敲击老街的声音传得很远。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第二篇:《电视散文》

第二部

《生命线》Lifeline (西班牙)

导演:维克多艾利斯Victor Erice

画在手上的表,呼吸、除草、打铁,所有的声响如此的有规律所有的声响都是生命流动的足迹。这部短片拍的是一个新生儿脐带出血,稍晚才被发现。而拍得格外宁静祥和。

简评:《十分钟年华老去》:芬兰/德/荷/西/英/中2002年出品,15位导演、15部短片, 并且做为2002年嘎那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做为播出,得到了不少媒体的赞誉。观看这类电影,就好像欣赏一种汇集不同风格的大杂烩,看导演们在这个命题作文下能各自演绎出什么个性的东西来。而且不同导演的水平差异也能表现的很明显。 本片共有7个段落,讲述人在境遇里的悲欢离合。

《生命线》以1940年6月28日一个西班牙小村落宁静、安详的下午发生的意外(新生的孩子肚脐出血)为故事的开始,给我们讲述了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导演以钟摆的摆动、墙上的老照片、水滴的溅落、人的呼吸、树上掉落的果子预示时间的流逝。而以圣母像和报纸上的纳粹军人的照片为前后呼应。预示着安宁的脆弱和世界的动荡。也给寻常人安宁的生活里抹上了一丝阴影,但是,影片最后孩子单纯、甜美的笑容是寄予人类的希望,一种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

制作背景《十分钟,年华老去》由英国“10分钟,年华老去"有限公司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拍摄,原本邀请了15位世界大师级导演,旨在展示当代世界电影的最高艺术水准,15位导演各拍10分钟,串成一部150分钟的电影。每位导演在10分钟内所选择的主题和题材不拘一格。他们分别是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王家卫,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戈达尔、美国黑人先锋导演斯派克·李、以《末代皇帝》一片获第6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意大利名导贝尔纳多·贝托鲁奇、德国幻想电影导演维尔纳·赫若格、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贝特赫塔维涅以及伊朗导演阿巴斯、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西班牙导演维克多·埃利斯、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捷克导演杰西·米切尔、美国导演吉姆·贾莫什、米克·费格斯和法国导演贾克·希维特。

电视散文《四季西湖》评析

摘要: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的电视散文像流淌在视听中的诗,像回响在影像中盼话,以其舒缓而又富有韵律的节奏,融情于景,寄情于事,编织出了一幅“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的绚丽画卷。 电视散文《四季西湖》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得到至纯至美的心灵感悟。

词条目录 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的电视散文像流淌在视听中的诗,像回响在影像中盼话,以其舒缓而又富有韵律的节奏,融情于景,寄情于事,编织出了一幅“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的绚丽画卷。 电视散文《四季西湖》更是淡妆浓抹总相宜,一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得到至纯至美的心灵感悟。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可清晰明了地讲述整个故事。 《四季西湖》取材灵活自由,形式丰富多变,强化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四季西湖,美不胜收。春天,有“真实湖山今始见”;夏季,“独泛扁舟吹玉箫”;秋日,“楼台明灭山有无”;冬季,“跨山修渠影亦寒”。正是以四季流转为线,以人文意蕴为介,创作者将四季西湖清晰明朗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苏小小、梁祝、商小玲,这些像诗一样的人物,通过真人扮演,并赋予朦胧的光效及温暖的色彩,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情景,实现了物与我的统一,深刻、形象地烘托出主题。 “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下,蕴含着西湖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历史情愫”。

写意性的画面结构,往往是通过精美的构图来获得的。《四季西湖》画面淡雅自然,表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抒情美。无论是书香浮动的万松书院,还是波光潋滟的西湖水面,抑或是春天西湖冷桥隐约浮现的佳人,或是冬季的断桥残雪、秋季的故园残花,都深含韵味。色彩在春季时的花红柳绿,在夏天的碧绿无穷,在秋季的昏黄及在冬日的淡雅素静中发挥了它的叙事功能与抒情功能,同时营造出散文的意境。画面注重“留白”,给观众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方便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广的心理意象。

新颖的立意主旨,以小见大,更好地凸显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影像视听营造诗情画意,视听形象蕴含深刻哲理。本片以大量写意性的诗化散文语言将西湖四季的美景向观众娓娓道来。同时音乐的使用与主题也是相一致的。 “荷花夜开风露香”时清幽的箫声,烘托了寂静、凄凉的气氛;汤显祖的《牡丹亭》一上演,便回

荡着女伶商小玲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腔调。这些音乐的使用不仅奠定了整篇电视散文的情感基调,而且表述出更深的主题思想:西湖美景下对历史的沉思,对文化的敬仰,对人文内涵的沉思。《匆匆》评析

谈起朱自清的《匆匆》,不由使人想起高尔基咏物言志的名篇《时钟》。尽管格调各异,但两位作家不谋而合,抓住人们日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或寄情述怀,或生发议论,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亟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所作为。

《匆匆》写于1922年3月,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心情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狷介自守、认真处世、勤奋踏实的人,虽感伤而并不颓唐,虽彷徨而并不消沉。他在1922年11月7日致俞平伯的信中曾披露了自己矛盾的思绪:“极感到诱惑的力量,颓废的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深感时日匆匆到底可惜”,决心“丢去玄言,专崇实际”,实行“刹那主义”。俞平伯曾评论朱自清的“这种意想,是把颓废主义与实际主义合拢来,形成一种有积极意味的刹那主义”,这种刹那观“在行为上却始终是积极的,肯定的,呐喊着的,挣扎着的”(《读〈毁灭〉》)。了解朱自清写作《匆匆》时的心态,有助于把握作者对光明流驶而触发的独特审美感受。{十分钟的电视散文}.

时间,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在人们身边无情而匆匆地流逝。朱自清以他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捕捉住时光逝去的踪迹。文章起首,作者描绘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画面,以自然物的荣枯现象、时序的变迁作渲染,暗示时光流逝的痕迹。作者由此想起自己二十四年共八千多个日子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影无踪,;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作者再进一步,具体而微地刻绘了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洗手,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时间就此;逃去如飞”,自己过去的日子犹如;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那样消逝。作者深感既然;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朱自清珍惜寸阴的思想无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十分钟的电视散文 电视诗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