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指导】
一件小事使我想到的(一)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眼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可是二年级的那件事情我依然久久不能忘记。 记得二年级的一次考试,我信心十足,以为我可以考个好成绩。“叮叮叮~~”上课铃响了,老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说:“我们今天发试卷。”这时我的心里渴望着一个好的成绩,试卷发下来了之后,那鲜红的八十分让我无法接受。放学之后我回到家中我的心里十分矛盾:这可怎么办,我告不告诉爸爸妈妈呢?。如果告诉爸爸妈妈这个成绩他们可能会狠狠的批评我。而如果不告诉爸爸妈妈,那我岂不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了吗。此时,我心想:会不会是老师改错了试卷呢?于是我将试卷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错误。不过一会,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自己在房间里不敢出去,深怕爸爸问起考试的事情。当我准备告诉爸爸时,又有一些踌躇不决。不一会,我想起了和爸爸的约定——不管考得好不好,都要给爸爸如实的汇报。这个约定让我下定了告诉爸爸的决心。我拿着试卷,走到爸爸跟前,说:“爸爸,这次考试了。”爸爸急切地问:“这次考了多少分啊。”我愧疚地说:“八十分。”我原以为爸爸要狠狠的批评我一顿,可没想到,爸爸把我拉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诚实的孩子,从小不好好学习,长大会后悔的;爸爸就是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现在工作才会这么累,爸爸现在想读书,想上学,可是已没有机会了,因为我要工作,要养家糊口;你要知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只有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出人头地。” 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爸爸给我的启示将会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一件小事使我想到的(二)
第一单元 《一件小事》 单元练习
一、本讲教学内容: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包括《精彩篇章推荐》中生难字词)
2、理解课文中心理描写和对比的作用
3、正确理解小说所表现的重大主题
二、学习指导:
(一)、字词:
1、成语积累:
耳闻目睹 装腔作势 爱不释手 脍炙人口 恋恋不舍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家喻户晓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倘要tǎng 憎恶 踌躇uchú 凝滞 zhì 目睹裂bèng 镌...zēngwù..chó..dǔ 迸..刻juān
嵯峨 é 钵盂bō 赚哄nhǒng 涅磐n 虔诚qián 苔藓ixiǎn ..cuó...zuà.pá...tá悭吝qiān 坟茔ng ..yí
3、辨析下列加点的形似字
赌注 裁判 拖男挈女 赚哄 晶莹 堕落 ...... { { { { { {
目睹 栽培 合契同情 嫌弃 茔地 坠马 ......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子曰诗云:子曰:指孔子说。诗云:即《诗经》上说。 ....
脍炙人口:脍:细切的肉。炙:烤肉。比喻人人赞美和传诵(多指诗文)。 ..
毫不踌躇: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
耳闻目睹:睹:看见。 .
(二)、对比手法及其运用: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写法,也叫对照。运用
对比,能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能把事物说得更透彻,全面。 《一件小事》中通过三组对比,歌颂了车夫的高贵品质,表现了“我”严于自责的精神,有力地突
了主题。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组对比:“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深
刻意义。
第二组对比:“我”与车夫对待老妇人不同态度的对比。前者“憎恶”,后者关心;前者渺小,后
者高大。这组对比表现了“我”的利己思想,赞扬了车夫的正直无私。
第三组对比:“我”思想感情转变前后的对比。“我”先认为车夫多事,自讨苦吃,而自己全然没
错;后则感到车夫形象高大,变成“我”心理上的威压,进而感到悔恨、自责,认识到自己无权奖励、
评判车夫。这组对比表现了“我”敢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三)、心理描写及其运用:
心理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手法。通过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意志,愿望和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的
描绘,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一件小事》中有四处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第一处是第5节中:“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也误了我的路。” 第二处是第10节中:“我想,……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自己想法去。”
第三处是第12节中:“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第四处是第16节中:“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我不能回答自己。”
细读四处心理描写,可见“我”先是认为车夫多事,自讨苦吃;后来却感到车夫高大,自己渺小,
觉得自己无权奖励、评判车夫,自愧自责。“我”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动地表现了“
我”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四)、课文要点提示:
1、作者鲁迅:相关知识点有:
①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作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②鲁迅的小说集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故事的时代背景及小说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故事发生在1917年(民国六年)的冬天。小说写于1919年11月。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1919
年我国又爆发了反帝反建的“五四”运动。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劳工神圣”的宣传成为一种社
会思潮。包括鲁迅在内的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时代的曙光”。开始从劳动人民身上寻找力
量,对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出了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问题。
这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和提出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作品,具
有深远历史影响。
3、正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①“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这里的“坏脾气”
主要是指“我”由对当时的“国家大事”失望而产生的对社人和对人们的怀疑及悲观的看法。“看不
起人”是“怀疑人和对人失望的”意思。
②“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是照应前文的“怕
敢想到我自己。”因为“怕敢”,所以才要“努力”;因为“怕敢”想,又要“努力”想,所以“时时
熬了苦痛。”“怕敢”想是因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熬了苦痛”“努力”想是正视自己的弱点,解剖
自己,改造自己。
③“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意思是从劳动人民身上看到了国家和社会光明前途的希望,从而增
长了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勇气。
4、关于小说中的“我”
在小说中“我”是一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文中对于“我”的描写,既有否定,又有肯定,而且侧重于肯定,肯定“我”对所谓国家大事的态
度,肯定“我”的思想变化,肯定“我”向劳动人民学习,从劳动群众身上看到希望。在小说中作者就
是通过“我”的思想变化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意思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所有情节都用“我”的亲身感受,心理活动贯穿,使人读
来倍感亲切、真实。但是,决不能因此就认为作品中的“我”就是鲁迅。
5、小说的线索:“我”的思想变化是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线索。
三、巩固练习:阅读理解: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
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
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
,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1、写出“倘”的同义词:____________,“分明”的同义词是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国家大事”和“文治武力”都用了_________________笔调。
3、上述文字中,第一、二小节是小说的开头,第三节是小说的结尾,请你说说这篇小说开头结尾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