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参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参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一)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报告

杭州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没有运河杭州最多只能称杭县,杭州之所以称为杭州就是运河。杭州的历史可以说是和运河历史是一样长的,杭州的名字真正出现,真正有实质性意义的话,和运河差不多一样有1400多年的历史。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运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长城,完全可以和长城媲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杭州城市大规模的改造,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漫漶不清,运河历史上存在的古街古巷、民宅公建、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正在消失。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是作为杭州市“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十大工程”之一。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六字方针(截污、驳坎、清淤、绿化、配水、保护、造景、管理),以五大工程(路网工程、绿化景观工程、文化旅游工程、灯光夜景工程、安居工程)为支撑,实现六大目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运河两岸经济价值;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整合两岸交通资源;致力水环境整治与水质改善,提升环境资源价值;打造沿线景观亮点,增强城市竞争力;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开发旅游休闲资源,打造国际旅游产品,到2006年国庆节初见成效。此外,还有配合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许多举措。

杭州市还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运河保护项目正好配合了“生活品质之城”计划。为此必须保护好运河,更要发展好运河。2006年9月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2008年9月,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3条围绕京杭大运河的水上黄金旅游线,投入16条仿古漕舫船,大推复古旅游,航道总长达60多公里,贯通杭州东、西、北3个方向的水域。2009年2月,杭大运河杭州段整体夜景规划项目全部完工,夜景灯光也基本调试到位。正式的亮灯仪式在2月9日元宵节晚举行。

运河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整个杭州的发展,关系到文化的继承发展。做为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大学生,保护大运河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应该为运河保护发展做贡献。然而对于政府的运河保护政策还措施,对于运河的现状,我们真的了解吗,我们真的赞同吗?为保护和发展运河、运河文化,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运河杭州段的保护与发展现状,以及其中的一些问题,了解大学生对于京杭大运河文化的关注情况,让更过大学生特别是在杭高校学生为保护大运河文化做贡献。并试图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我们小组做了这个题为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小组的课题就是考察就在于看杭州大运河保护工作在措施是如何的。而本次我们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辅以走访调查,采样地点有运河沿线、大学校园,主要是大学校园,对象主要是集中在各高校学生身上。看看作为当今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对运河保护措施的熟知程度,以此来完成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数据分析。

在关于对运河文化了解程度的问题中,40%的受访学生选择回答“不知道”,这是另我们十分吃惊的结果,也许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人心中都觉得骄傲,因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但是,真正涉及到有关于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文化知识时,40%的学生和3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不知道运河文化,47%的学生和42%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但了解不多,13%的学生和26%的杭州市民则表示知道并大

致了解,而没有人表示知道并且非常了解运河文化。此题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人对运河文化还是相当陌生的。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而关于一些京杭大运河的历史知识一点都不了解,这是很不应该的。

而在主要通过何种方式了解运河文化的答案中,大学生主要集中在课堂,有58%,通过报纸杂志的只有11%,通过网络的居然有31%。市民方面更多的是通过报纸、杂志了解,46%通过报纸、杂志,24%通过网络,31%通过课本。我们看到,21世纪初作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了解世界了,这一点不知道是可惜的还是可忧的。

接着是第二类题目,关于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的调查。题目是“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事实上运河(杭州主城区段)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实施范围为石祥路至秋涛路。但是200位中,只有48位选择正确了,其中可能还包括猜测的情况,由此可见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

当被问及运河水质状况怎么样的时候,同学们似乎对与运河水质不怎么了解,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同学没去大运河(杭州段)实地了解过,所以答案比较分散。%的同学选好,%的同学选一般,%的同学选差。市民方面,选一般的比较多。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公众(主要是大学生)对运河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而作为一个为中国拥有京杭大运河而骄傲的中国人,应该对运河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单单知道中国有个京杭大运河,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何为运河文化,以及具体的运河文化。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可以说欠缺。关于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现状的重视程度有待于提高。大部分的人认为应该做些实际的事情去改善一下当前的状况,例如修缮、保护沿河古迹或者疏通河道。但是很据现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我们应该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来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文化进行保护和发展。

通过走访,收到了很多关于保护和发展的建议,其中有不少是有意义、有可行性的。比如:1、在学校与运河博物馆等单位建立长期联系,以博物馆为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学习大运河文化;2、学校组织科研小组,调查运河水质,以及运河保护项目;3、进开发运河旅游,但要做好保护措施,部分重点保护遗址要限制游客人数等等。

我们的资源有限,虽然经过努力有所成果,但调查局限与在行高校学生,成果有限。希望我们的工作对推动运河保护与发展,提高大学生对于大运河的保护意思和关注程度有所益助。

参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二)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环境

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环境管理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上世纪末,杭州市的运河水环境恶化程度趋于不利,与杭州历史文化名和风景旅游名城不相协调。而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杭州”,开展运河综合整治,要为运河“申遗”做好准备,需要运河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自2000年5月起,政府组织开展运河治理活动,通过截污、清淤、配水、驳岸等综合措施改善水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当年完成了运河底泥清淤约200万m3, 通过三堡船闸输水通道每天引入钱塘江清洁水源50~100万m3。配水入运河,在当年召开的首届西博会前就实现了消除黑臭现象。以后数年里,旧城改造截污纳管率达到60%左右,减少了污水排入运河总量,并建成了四格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83万m3占总污水量的75%以上。由于城市发展迅猛,旧城改造也不能一蹴而就,城郊结合部污水的排放管理难度较大,引钱塘江水与三堡船闸营运的矛盾突出等原因,仅从三堡船闸现有输水廊道引水,每天进水量不能满足需要,使得进一步改善运河水质符合环境水质的要求,遭遇了“瓶颈”。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打破“瓶颈”,这对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调研目的

通过了解运河杭州段存在的水质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运用自身所学对环境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调研时间: 2011年11月11日—11月13日

四、调研人员:陈聪,陈卫芳,甄丽婷,虞儒鹏,游伟婷

五、调研方法:文献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电话访谈法。

六、调研过程

阶段一:发现问题,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了解运河杭州段水质基本状况。

阶段二:参观运河博物馆,坐水上巴士(从武陵门码头至拱宸桥)实地了解水质状况。

阶段三:拟定访谈内容,拜访市林业水利局和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委员会相关负责人。

阶段四:汇总访谈内容,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研结果分析

(一)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概况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运河是杭州的母亲河,杭州因湖而名,因西湖而闻名于世界;因河而兴,杭州这个城市真正兴旺发达还是靠运河。

运河杭州段自三堡船闸起到余杭与桐乡交界处大麻镇,总长约49km,河道面宽平均80m,主航道日常水深4m,平均深2.31~4.77m。两岸汇入运河的支河在城

区段主要有中东河、古新河、上塘河、余杭塘河、西塘河、胜利河、瓦窑头河、登云桥河、电厂河等,在郊区段主要有獐山港、东塘港、德清港、运河(塘栖)、禾丰港、亭趾港等。除上塘河提水流出外,武林头以上支流以流入为主,武林头以下左岸以流出为主,右岸禾丰港、亭趾港以流入为主。

(二)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存在的水质问题

1、城市雨污水的收纳水体。运河先天不足:水系少,地势低(近3年平均水资源

量为7亿立方米左右),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它是市区其他河流、地表径流和各类雨污水的主要收纳水体,运河把污水往自己肚子里“吞”,导致了自身水体自净能力得不到提升。

2、钱塘江引的水质量不高。市区河道配水不具有持续性、连续性,影响了运河

水质。运河水系主要通过三堡船闸、中河泵站、西湖引水等方式,把钱塘江水引入运河。 其中,三堡船闸引水量占了60%以上。但受到船只过闸、钱塘江潮汐等的影响,引水水质受到干扰。另外,运西河道、余杭临平区域河网等区域引配水还不到位,加剧了大麻段的水质污染。

3、150万人污水哗哗倒运河。生活污染,是运河的大负担。 拱墅、西湖、江干、

下城和余杭等区域,大量生活废水未经过处理,经支流进入运河干流。运河边涉及未截污纳管区域内的人口约150万,生活污染源对运河氨氮超标占70%以上。

4、运河淤泥也是污染源。除外来污染外,运河自身卫生也会造成水体污染。如,

运河底泥。2000年开始,杭州市对运河干流和部分城市内河疏浚。但受到当时疏浚方式(挖掘式)所限,加上近几年污染物排放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河道底泥又重新淤积。 另外,运河干流受到船舶航运搅动,又加速底泥的氮、磷释放,直接影响运河水质。

5、化肥随着雨水进入运河。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也是污染运河的

原因。专家们认为,由于城市硬化面积大,降水过程携带空气污染物以及地表径流携带地面污染物直接进入运河水体。根据杭州、北京、宁波等城市雨水监测,市区每年通过地表径流输入氮和磷的量可达几百吨。

6、一半工业污染点未纳管。运河沿岸的工业污水,经过杭州几年的整治,大部

分工业点源均完成治理任务。但数据显示,运河沿岸仍有近50%的工业点源没有纳管,污染也直接、间接地进入运河水系。

(三)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

1、启动七格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仓前、塘栖、良渚组团和崇贤污水处理

厂;研究余杭区几个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问题。完成三堡船闸通水廊道应急工程,加大配水量。确保年底完成三堡船闸通水廊道应急工程; 增加东苕溪引水量,最大限度引配水;加快对建设东苕溪引水的论证和引水入城工程建设。已建成投运的项目,加强日常监管,确保满负荷正常运转;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参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