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伯牙绝弦改成小故事(一)
伯牙绝弦改成小故事(二)
《伯牙绝弦》改写古代有位弹琴爱好者,名叫俞伯牙,他受人爱戴,被人尊称为“琴仙”。有一天,伯牙带着琴满怀高兴地走出家门。他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湖水柔波荡漾,风姑娘拂过树梢,柳树纸条随着风儿在摆动,隐隐约约传来鸟儿动听的歌唱声,也许是伯牙的琴声太迷人了,把远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纷纷招来了。不知是哪阵风,把热爱琴的钟子期也带到了这儿,悠扬的琴声延伸到湖对岸,把钟子期深深陶醉了。伯牙弹琴时,心里突然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钟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夸奖道:“弹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十分迷恋,不假思索道:“好好好,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无论伯牙心里想些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他的心意,这世间难求知音啊,伯牙终于找到了他的知音——那就是钟子期。子期应故死后,伯牙认为在这五彩缤纷的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虽然伯牙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缘,但是知音难寻啊!好不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偏偏他却应故而去世了,伯牙能不伤心吗?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并论呢?伯牙悲痛万分,他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了。是啊,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能称得上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啊!六年级:马馨蕊
伯牙绝弦改成小故事(三)
伯牙绝弦改成小故事(四)
伯牙绝弦改成小故事(五)
伯牙绝弦复习题
一、语音标注(给下列汉字注音)。
弦( ) 兮( ) 哉( )谓(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峨( ) 弦( ) 谓( ) 泰( )
娥( ) 眩( ) 渭( ) 秦( )
蛾( ) 舷( ) 猬( ) 奏( )
三、各就各位(选择字义,填序号)。
善:①擅长,长于 ②好,表示赞同 ③言行、品质好 ④容易,易于 ⑤办好,弄好 ⑥熟悉
1.伯牙善鼓琴。 ( )
2.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
3.这个叔叔很面善。 ( )
4.心怀不善。 ( )
5.他这个人狡猾善变。 ( )
6.要想办法做好善后工作。 ( )
四、字词解释(解释加点的词)。
1.洋洋兮若江河。 ( )
2.峨峨兮若泰山。 ( )
3.伯牙所念。 ( )
4.乃破琴绝弦。 ( )
5.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 )
6.志在高山。 ( )
五、一一对应(古字与今义连线)。
曰 好像
绝 再,重新
鼓 于是,就
复 断
若 弹
乃 说,道
六、古句今译。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择优录取(选出停顿正确的项,打“√”)。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峨峨兮∕若泰山!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八、佳句赏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从上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琴技__________,钟子期欣赏水平__________。通过反复吟诵,我们可以到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__________的心情。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句中的“知音”是指__________把__________视为知音。从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我们卡以感受出他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可见二人之间的感情__________(用成语概括)。千百年来,“知音”典故不但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而且名扬海外。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九、你知道吗(文化常识)?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明代小说家__________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__________》,收在《__________》里。
十、理解感悟。 歌女韩娥
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在她的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围,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身边带的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召来了一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人们纷纷解囊,掷钱资助她。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走了。但听过她歌的人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
当天,韩娥住进了附近的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了她。她便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三天吃不下饭。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韩娥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干二净。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一起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了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水泄不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二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__________段具体表现了韩娥歌声强烈的感染力。
4.从写法上看,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用上画“__________”句子中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曲复习题
一、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恬静(qià tián) 证券(juàn quàn)
弹琴(tán dàn) 曲子(qū qǔ)
散步(sǎn sàn) 飞奔(bēn bèn)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卷( ) 盲( ) 茵( ) 腊( )
券( ) 育( ) 菌( ) 蜡( )
四、词语连线。
清秀的 小路 微弱的 浪花
幽静的 面容 雪亮的 烛光
清幽的 神情 美妙的 感情
恬静的 月光 深沉的 亲生
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幽静( ) 随便( ) 陌生( )
纯熟( ) 仿佛( ) 著名( )
六、狭路相逢(写反义词)。
陌生( ) 幽静( ) 传说( )
陶醉( ) 微弱( ) 断续( )
七、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美好不俗。 ( )
2.闲适安静。 ( )
3.具有技巧的或表现出技巧的。 ( )
4.秀丽而幽静。 ( )
5.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 )
八、情感体味(选择答案,填写序号)。
A.遗憾、内疚 B.迫切、渴望 C.诚恳、热情 D.赞叹、惊喜 E.体谅、安慰
1.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弹的,那有多好啊! ( )
2.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 )
3.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
4.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5.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
九、句子工厂。
1.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听到了从一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4.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姑娘赶紧连忙站起来让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要点扫描(课文回放)。
讲述了__________著名音乐家_____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音乐家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更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十一、理解感悟。
(一)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填序号)
实实在在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三段体现音乐艺术巨大感染力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C.高昂激越
6.贝多芬弹奏的音乐,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 __
(二)贝多芬
①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玩赏 欣赏)楼上(优良
优美 优秀)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振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滴”的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③“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
④“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句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⑧“不,不!你不要(搅扰 打扰 干扰)他,我自己看看吧。”
⑨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 赞美 赞颂)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填空回答问题。
第一自然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第八自然段的“他”是指__________。
3.用“‖”线分成四段,写出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第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用“——”线画出实在事物;用“~~”画出由此产生的联想。
5.联系全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旅客生气的原因是板缝滴水滴进他的眼里。( )
(2)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服务员答应关照楼上客人不要让水漏下来。( )
(3)板缝滴水是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 )
(4)客人赞叹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的琴声像珠子在盘中滚动,像雷鸣振撼着大地。( )
6.把下面的中心思想补充完整。
文章通过一位旅客在旅店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结尾处顾客会说写什么?请发挥想象在空线上补写出人物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