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最后一课》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最后一课》(2课时)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都德及写作背景。
2、积累小说的相关知识,完成《助学》的预习积累2。
3、朗读课文。
要求: ①解决文章的基础性的生字、词。②达到详细复述故事情节。 相关课程标准:
“在朗读课文过程中,领悟内容,揣摩人物个性。从而让学生受到熏陶,得到个性化启迪。”“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最后一课”上出现的异常现象。
2、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把握关键情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小说作品的复述能力。 3、分析小弗朗茨和哈墨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评价任务: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清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根据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把握爱国这一主题。
4、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分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情境引入。
王二小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赞美。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再去认识一个小学生,看他又是如何爱国的。
二、检查预习。
1、给黑体字注音。
膝(xī)盖 诧(chà)异 惩(chéng)罚 钥(yào)匙(shi) 午祷(dǎo) 挟(xié)持 懊 (ào) 悔 霹(pī )雳(lì ) 栅(zhà)栏 鲈( lú )鱼 难堪( kān )
2、理解词语意思。
①难堪 :难以忍受。{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②诧异:表示感到惊奇或奇怪。
③懊悔:对所做的事情在发生后后悔。
④惨白 :苍白。
⑤晴天霹雳 :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事情。
3、了解作者: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介绍背景:
19世纪60年代,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为争夺称霸欧洲的低位导致了为期十个月的普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鲁士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4、文体知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详细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并说出情节内容。
(提示:这篇文章可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情节。)
明确:
开端 :上学路上。写小弗朗茨见闻和心理活动。
发展 :上课之前。 写小弗朗茨跑到学校以后发现了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
高潮:上课之中。写哈墨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茨的感受。 结局:宣布下课。写哈默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和不屈精神。
(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写法国阿尔萨斯省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刻画了小弗朗茨和哈默尔老师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再读课文,根据问题完成表格:(学生独立完成)
(一)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走进小弗朗茨,谈一谈你对小弗朗茨的认识。
(1)我读出:
A、初识的小弗朗茨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从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生:贪玩、幼稚,但也有自制力的孩子。从“那天早晨,我很早才去上学,非常害怕挨老师的训,想逃学到野外去玩玩。”“这一切都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B、课堂中的小弗朗茨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通过___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生:爱学习、懂事,爱祖国的孩子,通过心理描写来体现的。
(2)、找出小弗朗茨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① 啊,那些混账东西 (对敌人的憎恨)
② 这是我的最后一堂法文课! (对祖国语言的热爱、眷念)
③ 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 ( 正在觉醒)
④ 这个可怜的人啊! (对老师的理解和尊敬)
⑤他所讲的容易,我都觉得很好懂,很好懂! (热爱祖国语言)
⑥“那些人是不是也要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鸣唱!”(对敌人的憎恨和讽刺) ⑦唉!我将永远记得这最后的一课。 ( 热爱祖国)
(3)、总结小弗朗茨的变化:
贪玩不爱学习 → 热爱法语;
怕老师 → 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幼稚不懂事 → 热爱祖国。
(4)、小弗朗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哈默尔先生的爱国思想教育,爱国精神的感染和爱国行为的影响。 师小结:在“最后一课”这特殊的氛围中,小弗郎士开始醒悟了,他感到“万分难过”。他动情了,他心中爱国的火种被点燃了,他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小说正是通过对哈默尔先生的人物描写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茨的觉醒过程,表现了悲壮的爱国的主题。
2、细读课文,作者在刻画哈默尔先生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其这样写的作用。 (生四人结组讨论后回答)
生:外貌描写:“这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这天穿上了他那件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身服装是他上级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
师:韩麦尔先生今天为什么要这样穿戴?
生:这是表示对就要失去国土的敬意。
生:神态描写:“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刻画了哈默尔先生对最后一刻的眷恋,对将要失去故土的难舍、悲痛心理。) 生:神态描写:“忽然教堂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想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起来了,哈默尔先生脸色惨白,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师:为什么哈默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生:“惨白”是哈默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表现。“高大”是“我”对哈默尔先生爱国之情的崇敬。
生:动作和神态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师:怎样理解哈默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生: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他对国土沦丧的痛苦和悲愤。集中体现了他爱国主义情感。
生: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写出了哈默尔先生悲痛难以言表的心情。)
生:语言描写: “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师:他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
生:哈墨尔先高度赞美祖国的语言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以此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
生:语言描写: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比喻: 把祖国的语言比作钥匙。
把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比作牢房。
牢记民族的语言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就有了信心和力量,就能团结人民,最终打败敌人。
师小结:文章对哈默尔先生的描写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无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心灵深刻影响的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
(二)、品读课文,探究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过渡语:小说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与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请找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学生独立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内推荐一人班上交流。) 生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这样就把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作为小学生的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既留恋,又不敢再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生2: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朗茨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这联想,表现出小弗朗茨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和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五、概括形象,归纳主题
1、通过学习,你心中的小弗朗茨和哈默尔先生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小弗朗茨开始幼稚贪玩、不爱学习。后来,爱学习,懂事,爱祖国。
哈默尔先生:是一个温和、严肃、忠心爱国的人。{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2、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朗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生:爱国,首先学好我们的母语。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脚踏实地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生:在亡国的时候,才理会到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相互的关系
是多么重大!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2、收集有关“爱国”的诗句。
板书设计:{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最 后 一 课
都德
人物形象:
小弗朗茨:幼稚、贪玩;懂事、爱祖国。
哈默尔 :温和、严肃、忠心爱国的人。
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如何教好这篇文章,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我想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再结合小说的要素,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理清结构层次,再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品读课文分析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在文本中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要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懂文本,就要求学生课前能够详细的复述课文,加强朗读。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学生的时间充足了,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果就自然好了。
第二篇:《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2.能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说出文章表现的主题。
3.能理解并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能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展开合理联想,进行改写和续写训练。
【教学重难点】
1.爱国主义的感情是如何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中体现出来的。
2.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原因。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准备在课上演讲。
二、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我的祖国》)
1.同学们,每当我们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们的心中一定会涌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啊,热爱祖国是一种崇高的情感,热爱祖国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小故事,现在就请你们上台来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2.同学代表讲演。(根据情况决定演讲人数,一般三位即可。)
3.请同学谈谈听完演讲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讲演很精彩,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爱国者的风采。其实,爱国并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比如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尤其是在自己的国家主权遭受侵犯,国土遭受践踏,人民被剥夺自己语言的时候,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普鲁士占领了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著名作家都德参加战争,写下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最后一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最后一课》,去体会主人公的真切感受吧。
三、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记住故事内容,要求:用简要的语言归纳故事主要情节。
2.学生发言,或上黑板板书,或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答案。
3.组织学生评点。(主要看内容是否准确完整,语言是否简要)
4.教师小结:文章为我们描述了19世纪在法国一个小镇发生的悲壮一幕,法国人民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热爱,令我们每一个读者为之动容。这是多么让人难忘的一堂课啊,下面,就让我们也走进课堂,来体验一下课堂的爱国氛围吧。
四、研读分析
1.最后一课是一堂非常特殊的课,从上课的气氛看就与众不同。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有哪些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谁找得准确!(以表格形式填空)
课文从这些方面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愤的气氛烘托得十分强烈,充分表现了“最后一课”引起的学生、老师以及镇上的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比珍惜。
五、精读课文
1.同学们,刚才通过填表,我们初步感受了这堂课的与众不同,也发现最后一堂课上的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有着与平时不同的表现,对这两个人物,你感受最深、影响最深的是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请你再读课文,思考回答。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大组交流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2.教师总结。
韩麦尔先生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管教严厉,能利用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他在最后一课上对自己的工作反省,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尤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小弗朗士单纯幼稚,天真朴实,他虽然有孩子的顽皮,不爱学习,但是他还是能管住自己,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认识到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好像一下子成熟了。这两个人物,一个是负责的老师,一个是可爱的学生,都是我们心目中值得敬佩和喜爱的人物,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我们奏响一曲最美的交响。
六、布置作业
1.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他们也说说自己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2.最后一课使小弗朗士由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请揣摩一下他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一、沟通心灵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由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一下子变得成熟起来,他变得懂事了,会理解人了,也知道爱学习了,现在,让我们给他写一封信,再给他一点鼓励,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好吗?
要求:符合书信格式,字数150字左右,语言要真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最后一课感想150字}.
(学生写信。大组交流。)
2.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