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白族作文 白族作文开头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第一篇:《白族民居》

白族民居 白族是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在他们的居住建筑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白族民居往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 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 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 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 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 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 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 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 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 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 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第二篇:《白族》

历史传说 开辟大理

大理这块地方,古时候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浸到苍山的半山腰。那里的人都住在苍山顶上,靠打猎采集果实度日。后来,海尾下关西南角上,出现了两条龙,一条是黄龙,一条是大黑龙,在那里厮打,把下关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海子里的水便从缺口流下去了,出现了一大片坝子来。

在一千多年前,来了一个怪物,名叫罗刹。他和他的儿子把这个坝子霸占了。罗刹很暴虐,最喜欢吃人的眼睛。不到三年,这里的人半数都成了瞎子。

后来,来了观音菩萨。他变作一个老人,从苍山的五台峰下来,到各村各寨去探访,要找同罗刹最接近的张敬。

老百姓一见这位老人和蔼可亲的样子,都很敬爱他。大家抢着向他哭诉罗刹残害民众的事。老人安慰他们说:“罗刹已经恶贯满盈,不久自有能人来降伏他。大家耐心等着吧,就可以过幸福的日子了。”

观音菩萨左打听右打听,终于打听到张敬的消息。原来这张敬是个佛教徒,和罗刹很熟。他为人仁厚,但很软弱。他虽然也反对罗刹残害百姓,但无法制止他。观音菩萨就变作一个梵僧,去见张敬。张敬一看是个梵僧,便留他在家里住。后来,张敬引梵僧去见罗刹。罗刹见了梵僧,心里很是喜爱,款待得非常周到。梵僧便在他家里住了下来,两人很是投机。

有一天,罗刹问梵僧:“你喜欢什么东西?”

梵僧便乘机回答说:“什么都不要,只要一块安静的地方结茅藏修。”

罗刹问他要多大的一块地方,梵僧说:“不敢多求,只要袈裟一铺,小白犬跳上四步就够了。”

罗刹一口答应。梵僧说:“就怕你后悔,请求先立一个字据,并要当众发誓。” 罗刹说:“岂有翻悔之理,你尽管拿袈裟铺好了。”

可是梵僧坚持请他这样做,罗刹也就答应了。他当众发了誓,还立了字据,表示永不翻悔。之后,梵僧不慌不忙,把袈裟一铺,竞把苍山洱海的整个地面都铺没了。又叫小白犬跳了四跳,从下关跳到上关,占尽了上下两 关的地面。罗刹看了,大吃一惊,立刻翻悔。观音就做起法术,叫五百天兵,天龙八部在云端里现出金身。罗刹知道对手本领高强,一看势头不对,枉自悔恨,莫可奈何,只好苦求梵僧说:“这样一来,我的全部土地都属于你了。我们父子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这怎么办呢?”

梵僧说:“这个好办,我可以找一个天堂胜境安排你们居住。”

罗刹急问“在哪里?”

梵僧就把上阳溪涧内一个石洞变成一座富丽的宝殿,白玉为阶,黄金铺地。又把螺蛳化作人的眼睛,化沙为其他食物,美味佳肴,无所不备。罗刹到那里一看,觉得比自己住的堂皇得多,非常高兴,就要求梵僧把自己一家接来同住。梵僧都答应了。等到罗刹父子一家人搬进洞内,梵僧就大显神通,用一块大石头塞住了洞门,自己变个黄蜂飞了出来。又请了当地的铁匠用铁水浇固洞口,同时又造了一座宝塔压在洞上。从此,罗刹父子就永远不能出来残害民众了。

现在大理苍山上阳溪口的罗刹阁,罗刹洞就是这段传说的遗迹。梵僧把罗刹父子压进石洞后,又把海水从下关的西洱河引出去。现在大理三月街的街场,相传就是观音和罗刹立字据的地方。

观音收伏了恶魔罗刹父子后,又授意细奴罗为南诏国国王。当时正值唐朝时代,细奴罗就连年进贡唐朝,他的子子孙孙都被封了王位,一直传了十三代,共二百三十七年。 云南大理国 开国君主段思平的传说

段思平是大理国的第一个国王。关于他的出世,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段思平的母亲叫阿垣,人们又叫她白姐阿妹,据说是仙胎降世。那时候苍山五台峰下,有一棵千年老梅树,多年不结果。有一年,这棵老梅树却结出个李子来。这李子见风就长,只几个月便长得像冬瓜那么大。一天晚上,更深人静之时,这李子忽然落下来,摔成两半,一半里面躺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又哭又叫,惊醒了附近的一家姓段的夫妇。他俩刚好元儿无女,就把这小姑娘收养起来。因为她长得又白又胖,就取名叫白姐阿妹。白姐阿妹越长越好看,人又聪明能干,所以村里的许多人都前来求婚,但她一个也不喜欢。加上两个老人也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她就一直守在老人身边。

有一天,她到霞移江边去洗澡,见一根断木头忽然从下游一直往她身边冲来,她躲也躲不开,木头碰了她一下,就此身怀有孕。十个月过去,她生下了一对白白胖胖的儿子,大的取名思平,小的取名思良。

段思平从小就很聪明。他两岁就能说会道,七岁就能写诗作文,家务事他也样样会做。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他。

有一次,他到苍山放牛,有头牛忽然说起话来: “思平为王!思平为王!”牛刚叫完,山脚下有几匹正在吃草的马,也向着他呼叫: “思平为王!思平为王!”他又奇怪又害怕,回到家中,门前的那几只鸡也对着他齐叫: “思平为王!思平为王!”这一来,简直把他吓坏了。这些话,万一被国王杨干贞的人听见,那还了得?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头,连门也不敢出了。

后来,这件事被人们知道了,到处都在说段思平要当王的事。不久,这件事果真传到了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的耳朵里。杨干贞自从废了赵善政自立为王后,一直疑神疑鬼,生怕别人来篡夺他的王位。如今,听说段思平要当王,十分震惊。他马上下令去捉拿段思平。但几次派人去抓,都因段思平不在家没有抓着。原来,段思平知道杨干贞派人抓他,便连夜往北方逃去。

杨干贞就派兵追赶。追到上关,眼看就要追上,正在危急之时,忽然有一位老人在一块平地上打荞子,段思平急忙跑过去,请求老人搭救。老人就把他藏在一个石洞里。追兵连段思平的影子也未看到,便问老人: “你看见一个年轻人从这里过去吗?”老人说: “没看见。”追兵左寻右找,没有找到,只得往回走了。追兵走后,老人找了一条船,把段思平从上关送到下关。

段思平走后不久,弟弟段思良和他的朋友董伽罗也赶到上关来找他,问老人是否看见哥哥?老人就把段思平的去向告诉了他俩。段思良和董伽罗赶到下关,找到段思平,他们三人便一同往东边去,到了品甸,就在那里隐居下来。

{白族作文}.

段思平等逃到品甸后,就在那里勤学苦练武术。

一天,他们三人上山打猎,忽然见山腰的岩石上插着一根长枪,银辉闪烁,十分锋利。他们用四五层牛皮叠在一起:做成一个靶子,段思平举枪轻轻一刺,就刺了个对穿。他们如获至宝,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早晨,段思良和董伽罗还在熟睡,段思平便操起长枪,往帝释山打猎去了。他走到陡峭处,看见一个东西金光耀眼,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副金鞍银辔。他想:这东西今后可能有用,于是,他就把它拿到附近的狗街池中去洗擦。这时,从池中跳出一匹头如龙头、身如大象的大红马,它一边大声嘶鸣,一边大步往段思平身边跑来。段思平又惊又喜,就把金鞍银辔给龙马配上,跨上马背,往回家的路上奔去。

段思良和董伽罗见段思平空身出门,骑着高头大马回来,感到非常奇怪。段恩平刚跳下马来,他二人就追问:“你的马从哪里得来的?”段思平把经过向他俩说明后,董伽罗说: “你得神枪、龙马绝非偶然,这定是天意。”段思平说: “从上关老人相救,到得神枪龙马,我也觉得像是有位神仙在暗中相助。”董伽罗又说:”杨干贞暴虐无道,天怒民怨,神仙对你暗中相助,是助你为主的意思,你不应辜负天意民心啊!”

从此,他们就开始招兵买马,加紧操练,准备来日证讨杨干贞。

白族的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又叫本主神,白语称“武增”,又称“老谷”(男性始祖)、“老太”(女性始祖),各地还有“武增尼”、“增尼”、“东波”等。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但并不是单纯的祖先崇拜。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原始社会社神的崇拜和农耕祭祀。它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并且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

的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

白族人意识中认定的本主的社会功能是:本主就是村社保护神,是掌管本地区、本村寨居民的生死祸福之神。认为本主能保国护民,保佑人们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庙内供奉泥塑或木雕的本主神像。据1990年统计,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共有本主庙986座。

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各地或各个村寨本主庙内都塑有自己的本主神。也有的几个村寨甚至几十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本主管的对象也不同,有管“阴间”和人间大小事务的,有管“阴间”兵的,有管人间疾病的,有管牲畜的,等等。为数众多的本主神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白族作文}.

自然本主 如石头、树疙瘩、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神灵本主 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白族作文}.

英雄本主 杜朝选、段赤诚、白洁夫人等;

民间人物本主 如大理南门本主;

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 南诏、大理国王及高级将领细奴逻、阁罗凤等;

外族人本主 如郑回、杜光庭;

佛教与道教神祇本主 如观音老祖、关羽、李靖等。

每个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号,都有口传或成文的传说故事。

白族的本主崇拜有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以本主为中心的多神崇拜。任何本主庙以本主为主要崇拜对象,其他配神为次要崇拜对象,各种配神有其独有的宗教功能。如子孙娘娘送子嗣,财神管发财致富,龙王司雨等。他们的神力是对本主神力的有效补充,两者神力相结合,起到了保佑白族人民物质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与精神需求的作用。体现了白族对崇拜对象世俗需求的功利目的。

二是本主崇拜中主要崇拜对象是祖先和对人民做过好事,促进了本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人物,或是其道德情操受到人们敬仰的人物。

本主崇拜具备人为宗教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宗教组织的雏形。其表现为:1.本民族对本主的崇拜几乎是全民性的,不信者少。2.每个本主都有其固定的庙宇和供奉的神像。本主庙高大辉煌,自成院落,是村中的宏伟建筑。3.本主庙有专人或专门组织管理,领导组织公共祭祀活动。4.除个人日常祭祀外,每年有两次按一套固定仪式祭祀本主的庙会。一次是春节期间迎送本主,另一次是庆祝本主诞辰或忌日。5.有祭祀礼仪和《本主经》,还有

一套清规戒律和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忠于国家、孝敬父母长辈、尊老爱幼、勤俭劳动、不做坏事等。

朝奉和迎送本主时,全村男女老幼皆身穿节日盛装,杀猪宰鸡,舞龙耍狮,烧香焚纸,燃放鞭炮,尽情献祭,以求本主祛鬼驱邪,消灾解难,保佑国泰民安。

本主崇拜与白族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交织在一起,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白族三道茶 苦尽甜来回味长

云南与茶有着太深的渊源。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人爱喝茶,云南聚集的26个民族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爱、品饮着云南的茶,这一点在寻访大理白族三道茶时感觉尤其深刻。

在著名的大理苍山脚下,一群好客的白族人把我们引入了一白族茶楼内,用当地最标准的“三道茶” 迎接我们的到来。

第一道茶谓之头道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先将优质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待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当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 二道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在砂罐中注入沸水,加上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煮后饮用。 第三道茶要在茶水中放入烘香的乳扇和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等物,饮时感觉口颊香甜而又略带辛辣,使人精神爽然,即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的第三道茶回味茶。

寻访组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的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白族的“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关于婚姻的习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第三篇:《白族》{白族作文}.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名: 文白族 代表建大理古城、喜洲严家大

筑: 院

人口: 185万(2000年)

代表人杨丽萍、杨杰、周保中、

云南、湖南、贵州、

分布:

四川等 物: 王希季

白族{白族作文}.

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另外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各国,数据尚待进一步统计。

白族自称“白和”、“白子”、“白尼”,或者说白语的人。他称民家、那马、勒墨,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九姓又被称为九姓民。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哀牢、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宋时称白蛮、河蛮、下方夷;元明时称为僰人、白人;明清以后称民家,历史上白族曾经是云南最大的民族。解放后,根据民族意愿 ,统称白族。其民族来源在学术界说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说、哀牢九隆族说、西爨白蛮说、氐羌族源说、汉人迁

来说、多种族融合说等。白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在大理国时期。 白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也有人主张属彝语支)。许多白族人通晓汉语,白族在历史上曾经仿造汉字创制过方块白文,并用方块白文编撰过大量的书籍。云南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白古通记》原本即用白文写成,后经四川人杨慎翻译为汉文流传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蓝玉、沐英平云南后错误地对白族实行残酷的文化灭族政策,焚毁了所有官方和民间的藏书,以致于后世无法系统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字系统。从此白文基本上灭绝。流传于民间的白曲歌谱尚用汉字白读的方法来记录白语唱词,但是因为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而不能流传到其他领域。

{白族作文}.

编辑本段白族简史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大致与战国相当时期白族第一个王国—白子国(亦称白国)形成,从春秋至唐初,白族先民的对外商贸交流初具规模。华夏文明、 古印度文明两大文明陆续传播到洱海地区。白族先民不断学习借鉴,由此具有梵/汉特色的白族文化初步形成。昆明、东(西)洱河蛮、渠敛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诸部先后臣服于 白子国。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白国势微,白王张乐进求禅位于{白族作文}.

蒙舍诏之诏主蒙细奴逻。公元737年,唐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政权,以其族姓为国号,称大蒙。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中原史称南诏,吐蕃人称之为姜域。

897年,清平官郑买嗣指使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皇帝隆舜。902年,隆舜之子舜化贞死后,又杀死舜化贞八个月的儿子及蒙氏亲族800余人,蒙氏南诏灭亡。郑买嗣建立大长和国,自称皇帝,909年卒,庙号圣祖,谥号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其子郑仁旻嗣位。

公元928年,恭惠帝郑隆亶被部下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死,立清平官(宰相)赵善政为王,改国号“大天兴”,一名兴源国。赵善政为悼康帝,年号尊圣。大长和国灭亡。公元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爨判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公元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

第四篇:《白族简介》{白族作文}.

数学系民族大联欢系列活动之民族故事论

目录

数学系民族大联欢系列活动之民族故事论

一、白族简介:

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

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另外还有少量白族侨民分布在亚太(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澳洲)各国,数据尚待进一步统计。

白族自称;白和”(白语:Baipho/berpho,白族)、;白子”(剑川Baipzix,大理Berpzi,白族男人)、;白尼”(剑川Baipyvnx,大理Berpnvx,白族女人),或者说白语的人(剑川Baipngvpzix ho,大理Berpngvzzi ho)。他称民家、那马、勒墨,在贵州威宁的白族,因有九姓又被称为九姓民。白族先民,两汉史籍称为哀牢、昆(弥)明;三国两晋时称叟、爨;唐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白族作文 白族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