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
让“母爱”在阅读中升华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特别是阅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学会看病》一文,讲的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练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自己的学习主人。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 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浓浓的母爱。
3. 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奠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1. 出示:古会意字“愛”
2. 师:这是爱字的繁体写法,看到它你想到什么?
生:爱字中间有心,应该用心爱。
生:感觉温暖。
生:想到母爱。
3. 师: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受到母爱?
生:妈妈每天早起为我做早饭。
生: 生病的时候,妈妈在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
师:可有位母亲,在儿子生病的时候,却儿子独自看病,她是不是不爱孩子呢?
二、 检查预习,整体了解课文
师:根据你的预习,完成课文填空
一天,我看儿子有点(打蔫),知道他在发烧,(喋喋不休)的指教儿子独自看病,儿子出门起,母亲开始(后悔),谴责自己不帮助他,还(雪上加霜),应该领他一道去医院,以后再(按图索骥),母亲的心里十分(忐忑不安)。
师:指名读这段话,强调“蔫”、“喋”、“骥”、 “忐忑”的读音。 学生齐读这段话。
师:后悔什么意思?有过这种感受吗?(生略)
师:读这段话你对那个词产生兴趣?
生“忐忑不安”。“忐忑”心在一上一下,很紧张,很不安分。
师: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宁。我们中国汉字真神奇,从字形上就能看出它的意思来。师:再读这段话,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母亲让儿子独自看病,儿子走后,她又后悔了。
生:母亲让生病的儿子自己去看病,自己十分心痛。
生:儿子独自看病,母亲十分牵挂,心里忐忑不安。
三、 阅读课文,读懂母爱
1. 走进作者,用敏感的心体会文字之像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出示: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2. 走进文字,用细腻的心品文字之味
(1).品“悔”中情
师:你划了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什么?
生:“从他们的那一分钟起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从这里感受到母亲是非常的自责。
生: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开始后悔。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的后悔,板书——后悔 再看看这里的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母亲开始后悔。那为什么要写后面两句话呢?
生:母亲后悔儿子生病了,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师: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雪上加霜”?
师:谁来读出母亲的这种后悔?
师:母亲还后悔什么吗?
生:后悔第一次没有领着他去看病。
师:你能读书母亲的后悔吗?
生:读。
师:领着他一块去,会有什么好处?
生1:可以指点他。
生2: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了。
师:照着第一次去做了,这叫做“按图索骥”。这个词再读一遍。
师:这两个原因把后悔写具体了,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加细腻了。深深悔意正印证了什么?(母亲对儿子切切关爱之情)孩子,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齐读课文(读得真好,同学们体会特别好。)
师:是啊,来日方长,又何必在乎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母亲却在这分分秒秒中不断的谴责自己,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母亲的后悔?
(2).悟“痛”中爱
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师:理解句子可以抓重点词语,你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后悔?
生:忐忑不安
师:从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时间过得慢(读出来)。
生:时间艰涩流动着
出示: 时间艰涩流动着
时间缓缓流动着
师: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后面的这个词语读什么?(沙漏)知道沙漏是什么吗? 师: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图,你觉得它的流速快吗?(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的度日如年
生:母亲对儿子的伤心越来越多。
师:你还能用那些词语描绘母亲此时的心情?(生:忐忑不安、心乱如麻)
师: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写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熬,母亲的度日如年。
师: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师:你还抓到那些词?
生:疼痛。
师:疼痛过吗?(有)哪儿疼?说说看是什么样的感觉?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
生: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痛?
生:心痛
生: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师: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母亲的心为什么如此疼痛? 生:担心儿子。
想象一下:这时候母亲担心什么?这时候母亲可能做什么?
填空:一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又收
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
师:心疼得再一次读。(生齐读这两段课文)
孩子,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3).情景再现,懂真爱
a.言语再现,串联母子对话
师:让我们再回到母子对话的情景。老师当母亲,谁当我的儿子?
师生对读。
师:孩子,此时你们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生:冷漠。(你觉得我刚才逼问你有点残忍吗?)
生:有一点。妈妈是医生也不给看。
师:省略号,当时想什么?
生:妈妈怎么会这样?
生:无可奈何。
b场景补白,续写心理活动
出示: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写写儿子的心理活动:
1、妈妈决定我独自去医院看病,( );
2、我学会了看病,走在回家的路上,( ); ……
师:感情诵读 “孩子,不要埋怨我”(到课文结束)
师:孩子,你能读懂母亲吗?
3、走出文字,用感恩的心抒文字之“情”
(配乐《懂你》)
生:母亲做的一切是为了锻炼孩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这是母亲负责的爱,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师: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母爱浸在我们成长分分秒秒,留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是喜悦,或是辛酸,或是甜蜜,或是苦涩用你手中的笔吐露对“母爱”的感恩之情。(学生练笔)
交流,抒情。
四、 课外延伸,感恩立志
1. 学生交流搜集的克服困难的小故事,谈切身感受。
师: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战胜困难,成长起来。你是母亲的唯一,更是母亲的希望,是母亲一切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2、诵诗自励
配乐诵读《妈妈您放心》这首诗
妈妈您是个好心的人,妈妈您是个受罪的人。
为了儿女您累坏了身!为了儿女您操碎了心!
这辈子您付出的太多,我们成了让您受累的人!
听到您的叹息声,我的心就往下沉。
妈妈你放心,儿子是个听话的人;
妈妈你放心,儿子是个争气的人;
妈妈你放心,儿会按照你的嘱咐去做人;
妈妈你放心,儿子会用一生的心血报答您的恩。
五、 拓展阅读
.课件出示: 作者照片。
课下阅读:结着母亲爱与酸楚的心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尽责的“爱” 儿子────“路线图”
教学细节设计说明:
师:你还抓到哪些词?
生:疼痛。
师:疼痛过吗?(有)说说看是什么样的感觉?
师:疼痛到什么程度?
生:收缩成一团。
师:这是怎样的疼痛?
生:心痛。
生:母子连心,揪心的痛。
师:这种疼痛远远胜过病痛的十倍、二十倍母亲的心为什么如此疼痛? 生:担心孩子。
想象一下:这时候母亲担心孩子什么?这时候母亲可能做什么?
填空:一分钟过去了,儿子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收缩成一团 ;
十分钟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又收
缩成一团 ;三十分钟过去了,儿子仍然没有回来,母亲( ),心疼痛的再次收缩成一团 ;两个小时过去了
师:心疼得再一次读。(生感情朗读这两段课文)
孩子,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这一细节设计通过当今中国家庭中的“小皇帝”越来越多,父母承担一切天经地义,孩子很少体会父母的情感 这一实际状况。引导学生生活经验,换位体验引起共鸣,从而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深刻体会文中情,体验到
第二篇:《母爱 评语》
外貌描写简洁鲜明。
“几根白发”就让妈妈的焦急和憔悴跃然纸上。
总体点评
文章先用名言引出自己的感想,然后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展现了妈妈无私宽大的爱,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在选择事例时,作者考虑了从妈妈对自己生活、学习、做人等方面的关心和教育来表现妈妈的爱,层次分明,行文流畅,主题鲜明。
开篇排比,渲染情感。
细腻的内心描写,引人入胜。
一笑,千言万语在其间。
总体点评
精彩的瞬间,一一回忆;亲切的老师,就在眼前。感人的师生情结,令人动容。
立意:小标题,展现多样情感,丰富自然。描写过后,一句话收尾,回味无穷。
选材:三件小事,展现情感多面。各具特色,人物形象丰富立体。
层次:总分结构,开篇优美的排比句,渲染情感;随后,小标题引入,娓娓道来。一番描述后,丰富的形象呼之欲出。 文字:自然朴实,清新可人。每一句的结尾,令人回味。
师生相处,自然真切。朝夕之间,情感愈深。清新的画面,流畅的文字,一同感受到那份纯真的美好。
总体点评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只是爸爸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爱。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事例,充分表现了一个父亲博大无私的情怀。文章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在选举事例时,作者做到详略有致,深刻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升华了文章主题。
开头一段,先写自己不明白母亲的爱是什么,再写发生了一件事以后,自己明白了。用这样的手法,很容易调动他人的阅读兴趣。
细节描写很棒,“拿”、“抱”、“包扎”、“滴”等动词写出了妈妈为“我”做处理时的细心以及背后的母爱。
这种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一点:细节决定成败。
叙事后的情感升华,水到渠成,非常自然。
总体点评
小作者感情饱满,写作有一定的技巧。细节描写很生动,传神,是篇好作品。继续加油!
引用歌词,自然导入母爱主题。
通过母亲的哀与喜的变化细节的捕捉,映射出母爱的温暖光泽。
心理变化的描述,一方面挖掘展示了母亲的可敬,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的爱。
优美的语句传递着更为优美的情感,如青荷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赏心悦目。
总体点评
母爱如水,滋润着我们成长的每一天,渗透在每一个细节和平凡的日子里。作者由爱的感动到表达,较自然地流露了心声。但由于对母爱缺少关注及深入的思考,所选材料仅停留在表面浅层,母爱最美的品质之馨香没完全被释放出来。
开头直接将读者引入故事情节:
承上启下,交待故事情节。
用词准确。
“我”如愿以偿地喝到了粥的同时,妈妈的精神却起了变化。
带着对妈妈的感情吃面条,感觉好吃。
总体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从“我”的视角描写了妈妈为了满足孩子早餐要喝粥的愿望,不顾自己疲劳,每天凌晨起床熬粥,当“我”发现了妈妈这么辛苦,很内疚,从此不再要求早餐喝粥。文章特点:1.条理清楚,事情经过交待明晰,2.情节安排强略得当,尤其是妈妈熬粥的情景写得很感人,对主题起到了烘托。3.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很好的表现了主题思想“品懂母爱”
由歌曲切入主题,自然!
我的习惯也成了妈妈关爱的习惯。
表达心声
说出心中的爱!
总体点评
母爱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我们永远沐浴在母亲关爱的阳光里。
作者围绕“无私的爱”选材,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折射出了母爱的光辉。通过人物的言行等细节的描摹,人物形象清晰可见。
由旧照片导入母爱,自然而又温馨。
对照反思中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