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从《共工怒触不周山》谈拓展阅读中比较法》
从《共工怒触不周山》谈拓展阅读中的比较法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其本身所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赢得学生的喜爱。入选语文课本的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七年级下的以探险为主题的单元中,将语文的趣味性和工具性、文学性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篇目短小,仅局限于对课文本身的解读显然是作茧自缚。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了厚重的文学知识,在课堂中进行适度的文言文拓展阅读,进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知识积累的效果,使学生走出局限于书本的小语文,迈向天地广阔的大语文。对于拓展阅读的运用要讲究技巧,比较法是把课文本身与拓展内容相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教学形式。傅永安说:“学习任何科学知识,总有它的规律可循,学语文同样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常常在归类比较中表现出来。”通过比较法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所谓比较法就是将选取内容或形式与课文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阅读,它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能力的目的,又有有效的区分度。比较阅读的总体原则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首先,运用比较法选材很关键,注意难度。课内文言文阅读水平决定文言文拓展阅读比较法的结果。学生只有在能够对课外文言文疏通文意,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信息,才能够提炼和
篇二:《25课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
25课短文两篇对比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题。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宾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这男,始说,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支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患、公长,皂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力口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支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固不可彻 彻: ②寒暑易节 易: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夸父与日逐走。
3.夸父和愚公都是我国神话寓言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请说说他们感人的精神品质。
二、《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加点字词注音。
颛顼( )( ) 水潦( ) ...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
3、入日( )4、欲得饮( )(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
9、昔者( ) 10、怒而触不周山( ) ...
11、地维绝( )( ) 12、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3、地不满东南( )14、故水潦尘埃归焉( )( )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夸父逐日》与《共工怒触不周山》有关的对比阅读文段。
(一)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
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2. 鲧治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对比阅读}.
4. 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么要杀死他?
5. 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6.“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从结尾看,天帝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刑天舞干戚①
刑天与皇帝争神,帝断其首,葬②之长羊之山③,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选自《山海经.海外西经》)
【注释】①刑天:炎帝的战将,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炎黄帝战争中贡献非常。炎帝在阪泉战败,退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他联合蚩尤部落对抗黄帝。蚩尤兵败被杀,刑天也被黄帝斩下头颅。舞:挥舞。干戚:干,盾;戚,斧。②葬:埋葬。③长羊之山:即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帝断其首( ) (2)操干戚以舞( ) ..
2.指出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A.葬之长羊之山( )( ) ..
B.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 )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对比阅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4.这则神话哪几句话最能体现神话特点?
5.你认为刑天是个怎样的人?
6.读了这则神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黄帝战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②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③,蚩尤请风伯雨师④,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⑤,雨止,遂杀蚩尤。(选自《山海经o大荒北经》)【注释】①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战神。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吃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使他沦为妖魔、邪神形象。②应龙:黄帝手下的大将。③蓄水:据说,应龙能飞,还能从口中喷水,他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④风伯、雨师:蚩尤请来的战将,一个能刮起满天狂风,一个能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向应龙阵地倾下暴雨。⑤天女曰魃:黄帝请来的天女叫女魃,天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蚩尤作兵伐黄帝( ) .
(2)纵大风雨( ) .
2.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乃”与“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中的“乃”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先生是年乃能言。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D.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4.从这则神话的内容来看,这次战争的挑起人是谁?哪句话能证明?
5.从这则神话的内容来看,黄帝是凭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篇三:《七年级下语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1.文学常识:
①《夸父逐日》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 之一。
②《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课文《 》均选自《 》,又名《 》,是 (朝代)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 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 .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北饮大泽: 。 .
②道渴而死: 。
.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6.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
(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 “与日逐走”?
1 / 4
(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请你推测一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对比阅读}.
(6)《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解释?
(7)你还知道多少与太阳或者黄河有关系的神话故事?有关太阳或者黄河的诗句能列举至少两句吗?
答案
1.文学常识:
①《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②《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课文《塞翁失马》均选自《淮南子》。这本书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朝代)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 古今异义。
饮于河、渭: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
3.词类活用。
①北饮大泽:名词作状语,去北方。 .
②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
2 / 4
5.语句翻译。
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着西北方向移动;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6.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得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 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 “与日逐走”?
从积极方面看,表现了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从消极方面来看,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有的积极意义。虽然这行为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在于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豪气、勇敢,也反映了她性格的暴躁、刚烈。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请你推测一下。
原因是“与颛顼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6)《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解释?
我国的第十西北高东南低,一些主要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从辽阔的土地上看,日月星辰都是自东南向西北移动的。古代先民根据自己与自然作斗争的实践经验,认为这也是人类开发自然的结果,这是先民对神州地域所见天象地理做出的最为大胆的合理假设。对于古人而言,能对宏观的现象做出如此生动形象的解释,体现了先民对揭示宇宙奥秘的强烈欲望和求索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7)你还知道多少与太阳或者黄河有关系的神话故事?有关太阳或者黄河的诗句能
3 / 4
列举至少两句吗?
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鲤鱼跳龙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 / 4
篇四:《《共工怒触不周山》赏析》
《共工怒触不周山》赏析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战中惨败)(共工)愤怒地用头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