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一个小学生零分作文引发的思考》
一个小学生零分作文引发的思考
看今天的《齐鲁晚报》,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牢牢地吸引了我:《作文说实话老师判零分》。当语文老师的职业病,再加上这几天培训正在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写作的问题,所以我就认真地看了起来。
原来厦门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写了一篇《清明节的思念》,没想到这篇作文被老师首批重写,否则就是零分。家长心里不解,就把作文挂到了网上,结果引起了网友一片热议。
先看一下这个小学生的作文吧:
清明节的思考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去扫墓,这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但是,扫墓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也许你会答:“那还用说,当然是为了纪念死去的烈士啦,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呀!”你说得没错,可是,假如你是一个烈士,你愿意看到我们现今的人开心幸福还是伤心难过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开心幸福,那连你都选这个了,更何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烈士呢?
再问,你是喜欢千变万化、别具一格的事物,还是喜欢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事物呢?相信你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一个,烈士们也是与时俱进的人呀,他怎么会喜欢因循守旧的东西呢?所以说,如果烈士们还活着的话,那看到我们还在为他们伤心难过,而不顾眼前应着手做的事,那他们岂不是更伤心更难过吗?更何况,每年不论在哪里,不论在什么地方,我们纪念的方式几乎一模一样,烈士们难道不会厌烦吗?
听完前面的话,你可不要以为我的意思是不纪念烈士呀,烈士舍小家为大家,艰苦备尝,其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纪念烈士和先辈,是为了明晓先辈们做人做事的精神,不忘过去的苦难和屈辱,也更是为了不能再落后,不能再卑微,能展望未来,能昂首世界!每年的纪念我们都应是发自内心的,可以采用每人、各单位、各学校不一样的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漂流瓶的形式来纪念,也许你会说:“这是什么怪方法呀?”别急别急,听我慢慢道来。我们每人在彩色纸上写一句真心祝福的话语,放进漂流瓶里,然后可以投向大海,也可以放在烈士墓前,白花会枯萎,但漂流瓶永远都是亮丽的,让烈士们看一看我们今天幸福的彩色生活。还有,我们可以选择把我们的成绩,我们的收获成果用环保、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告知英灵,以慰英魂,让他们得知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慰!
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应该还算是儿童吧?童言无忌,更何况,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我还是没有看出他的言论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不就是他没按照老师的思路一味地赞同“清明节扫墓纪念烈士”吗?他只是说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纪念,这没什么不好。时代不同了,我们纪念先烈的方式也可以百花齐放,
不一定非都要在清明节前后兴师动众去扫墓,形式主义的东西要不得,会害人的。
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文笔如此流畅,思路如此清晰,立意能够不落俗套,老师应该大大表扬鼓励才是。在学生普遍厌倦写作而写作又如此重要的今天,培养孩子写作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可以想象,这个孩子面对老师的评价,会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尤其是当自己的老师否认他的时候。换一种做法,如果他的语文老师能认可孩子的这篇与众不同的作文,并适当提出表扬,那对孩子将是莫大的激励,说不定他就会成为未来的郭敬明、韩寒了呢。
我们当语文老师的总是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讲:写作文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中考、高考对作文的要求里也明确提到这一点,但有时当学生真的在作文中说了有些老师认为不该说的真话时,他们的作文遭遇可能很惨。“作文”与“做人”是要统一起来的,毋庸讳言,在目前的写作中,许多学生为了迎合一些考试的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手底下写的往往和心里想的背道而驰,他们担心有些真话不能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得高分。
当语文老师的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大作文和随笔之间,学生更爱写随笔。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大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随笔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所想写的事情,发自己想发的感慨,抒自己想抒的心情。总之随笔是自由的,我手写我心。
我们知道,在作文中胡说八道,即便是真心话那也不行,那是他做人出了问题,必须要教育。但如果学生说的话不违背常理人情,可能只是不符合一些教师的人生哲学,那就该一棍子打死吗?教育无小事,有时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教学行为,影响到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作文如做人”,“文品即人品”,今天的语文老师,我们通过作文教学到底要向学生传授什么?仅仅是为文的技巧吗?仅仅是如何妙笔生花吗?仅仅是如何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吗?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真诚,那即便学生的作文得了满分,你敢说这是一种成功吗?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老师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其做人。为人师者,担当造就国家民族建设者的重任,一言一行,要慎之又慎,千万莫辜负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篇二:《一篇习作引发的思考》
一篇习作引发的思考
——一次教育教学管理案例分析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小学 陈伟洁
网络上“一颗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影片恶搞曾如此的哄动,但没想到班中的一篇小学生所写的习作竟也在我的脑海中引发了一场风暴,进而导致一次班级舆论大调查、班风大讨论、班干部工作主导思想大洗礼。
这是写于2007年6月的一次五年级学生习作。这次习作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然而,以往习作中常常被我作为范文在班中宣读的小筠同学的这篇文章这次却无法能让我在班中宣读。并非这篇文章结构不够严谨、并非这篇文章文笔不够流畅,更并非这篇文章的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相反,文中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等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但,我却无法将这么一篇文章宣读出来!因为,这是一篇对违反纪律行为作出肯定的文章,这是一篇把维护课堂纪律放在对立面、把课堂纪律维护者——老师摆在敌对位置的文章。
文中的主要人物叫小辉,是班中一位聪明调皮、爱不分场合逗笑的孩子。文章大概描写的是:小辉在英语课上宁愿牺牲自己和同学听课的机会,妄顾课堂纪律,帮助因犯了错误而哭泣的同学四处借纸巾。英语老师发现了后,要求其站起来,并回答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完全没听课的小辉,连老师问什么都不知道当然回答不出问题来了。也许是为了拖延时间让旁边的同学有机会悄悄地告诉他老师问什么,也许是为自己被老师发现没专心听课而感到不好意思。总之,在站立的过程中,小辉把身体挪来挪去,半天才翘起屁股作出“站”的样子。脸部表情是始终保持着被小筠理解为“向老师挑战”的微笑。而文章最终以小筠协同小辉背着重新专注于上课的英语老师,以一连串高难度动作去成功地把纸巾借给了哭泣的同学而结束的。当纸巾借出后,“我和小辉同学同时长长地舒服了一口气:这个‘艰巨’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这本是课堂中偶发的一件小事,对这类让人好气又好笑的小儿把戏一般处理起来也就是批评小辉两句:听课要专心、站姿要端正、态度要严肃。而小辉同学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作奸犯科的大坏蛋,相信通过纠正态度、专心听课、积极举手发言来表现自己是有上进心的人后,事情也就完结了。事实上,该节课也是
这样波澜不惊地结束了——因为该节课的英语老师对这些背地里的小动作毫不知情、对当时的小筠的这种心态更是一无所知——直至这篇文章的出现。
“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笑得露出洁白的牙齿,脸上两个酒窝深深地陷下去。别人不知道,我心里却明白——他这笑容是向老师挑战!”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不能相信这是源自班中品行兼优的学生的手笔,不能相信班中威望极高的班长竟会写下这么一句话语。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此时此刻,内心直发冷。让我发冷的不是文中的“他”那种种顽皮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他”的笑容是否真的在向老师挑战,而是“她”——作为班长对违反纪律行为的变相支持与肯定的态度,以及她在文章中无意间树立的挑战权威者的英雄形象。调皮学生因为很享受自己调皮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或因为不曾多想自己的调皮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以当自己的调皮行为被老师制止了,他不一定能马上理解老师,甚至思想一下子转不过来,误解了老师、生老师气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作为班干部,作为当了老师五年小助手的班长,竟会如此理解老师、如此理解同学的调皮行为。这是最引人深思的!
这篇文章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什么?为什么本应与老师站在同一阵线的爱学习的学生竟会以这么种态度出现?
细想之后,又觉有其合理性:首先,因犯错而哭泣的同学虽然得不到生了气的老师的安抚,却激起了其他同学的同情心,分散了同学们听课的注意力。然后,偷偷出面安抚的小辉则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其敢于背着老师四处借纸巾的做法更是成了“强权下的英雄行为”了。最后,在同情心的驱使下,孩子们忽视那同学哭泣的原因,忽视自己听课的重要性,视因借纸巾导致罚站的小辉为英雄,视虽被罚站却依然微笑着的做法为向强权挑战。所以,才会有小筠这种思想态度的文章出现。
虽然,这也许只是小筠的个人看法,但,以其班长的影响力,以其在班中受拥护的程度,其看法是否具有代表性呢?再看看跟她一样以小辉为描写对象的其他同学的文章,基本都有提到这一节英语课以及小辉被罚站的情景。只是详略不一,看法都是感到好笑,让人印象深刻。
再回想过去的一些无记名投票中,不曾为班担任任何班干部职位的小辉的得票有时竟还超越另一位尽心为班级为学校付出的男班长。有时,在一些自由活动
的场合,最快组织到一批同学的竟是他。难道是我这个班主任看差了眼,把小辉这么一个关心同学、爱护同学、富有组织能力、富有同情心、个性张扬的领导人才忽视了?如果,选他当班长, 是不是可以利用班长一职规范其调皮行为?如果,选他当班长,是不是可以利用其优点让班中的调皮的、半调皮的同学都团结起来,并在他的带领下纠正调皮行为?选他当班长,大家乐意吗?
征求本班科任老师意见时,有老师认为没有必要为一个同学如此大费周张;有老师认为可以尝试一下,但那将是一次冒险——能带领调皮同学不再调皮是最好的,如带领调皮同学齐调皮就麻烦大了;有老师表示支持班主任的任何措施
那么,同学们的意见呢?归根到底,同学们是否愿意小辉当他们的班长,是否真的都那么拥护他,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我通过小辉同学评价表在班中展开了民意调查:
没想到,全班64名同学,只有4名同学认为他能胜任。竟有60名同学(包括他自己)认为小辉不能胜任班长一职,理由大同小异,基本上是认为他不能管
好自己、缺乏责任心、集体精神和奉献精神均不足60名同学中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他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缺点太多,改变自己后会有成为班长的可能。对班级未来的设想,大都认为班级固然会因为他的搞笑而变得气氛轻松、笑声不断,但也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大家会以他为榜样、纷纷把学习当副业以搞笑为已任,班风学风变乱变差。
当我把64份评价表内容(不公布姓名)逐一读出后,班中持各种想法的同学(包括小辉本人)对自己过去的做法、大家对小辉的整体看法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班级舆论终于又导向正轨。我和大家也达成了共识:小辉同学是一个优点缺点都十分突出的同学,不选他做班长比选他做班长更有利于班级和小辉本人的健康发展。
十一二岁正是青少年逆反心理抬头的年龄。这时候的青少年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这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行为表现。而小筠同学的“这一篇文章”给我显示了文章背后隐藏的以关爱同学为掩护的反权威、反纪律、自我意识抬头的逆反心理。作为教育者,如果当时处理的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顶牛”“对着干”的逆反心态就会被激化。我想,对于本事件的处理,从处理一篇文章来看,好象是有点小题大做,但对班级舆论的导向、对班干部的思想教育、对同学们的是非观念指导、班风建设等方面来说,其作用与意义已远超出了单纯的就文章论文章了。因为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打开一个可以万事如意的理想世界之门的神奇魔方。但教育是促成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这件事,不仅对该次习作的作者、对习作中的主人翁小辉、对班中的其他同学来说是一次思想洗礼,也让我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作了一次深刻的思考。
2009-10-8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之《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肇庆市实验小学2007年五1班赵雅筠的《 “猴儿” 》。
篇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冷思考
● 姜有荣
【编者按】2011年6月25日,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在《扬子晚报》上隆重推出了8篇优秀高考作文,以展示江苏考生的才华,展示江苏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的风采。其中1篇,就花落在盐阜这块红色圣地,作者是江苏省阜宁中学的孙儒同学(以下简称“孙”)。
[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
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