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环保文章》
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内容提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的日益临近,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在新世纪,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甘肃,怎样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参与国际竞争,应对农业国际化的挑战。本文从分析甘肃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环保意识、农民收入、干旱缺水和部分领导干部错位的政绩观等几个突出问题入手,提出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两篇大文章放在一块做的思路:即一方面在加快农业增长中,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和保护农业环境;另一方面,在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速、高效,满足国民经济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本文认为,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确定农业的发展方向,确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大力发展林果业、草产业、精准农业、生物工程、舍饲畜牧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加工农业等十大农业,是新世纪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中国农业和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 的日益临近,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巨大冲击。在此情况下,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甘肃,怎样根据WTO的要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参与国际竞争,迎接农业国际化的挑战,对于改造和整合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都十分重要。本文试就此谈点认识,以参与探讨。
一、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亟待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环保意识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甘肃省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是全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8.6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85.1%。据统计,黄河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一和长江上游年输沙量的十分之一来自甘肃。保护和建设好甘肃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是黄河、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首要问题。甘肃农业要求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需要解决好人们的环保意识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意识淡薄。单纯地认为,农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农副产品,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为了解决吃穿问题,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加之过去我国历史上农副产品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和人口增长过快,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相当严重,所以,在农区,往往把毁林开荒当作扩大耕地面积的必然选择。在牧区,除了开垦草原种粮自给外,还盲目追求牛羊存栏数,追求畜牧业效益,过度放牧,对未垦草场也造成严重破坏。在工业区,因简就陋上了许多污染大、效率低的项目,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西部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水旱灾害频繁,酸雨和沙尘暴频频发生,都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其根源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今天,我们必须高度觉醒,树立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无论如何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恢复的路子。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等对待,统筹安排,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争取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农牧民收入问题。甘肃属农业省份。如果从种粮、种棉需要耕地,放牧牛羊需要草场,农耕和放牧都是对植被的一种破坏这种角度看,甘肃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无疑是一对矛盾。生态建设则更使矛盾升级。因为环境保护只是意味着保护原有生态不受破坏,而生态建设则意味着使原有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建设,使之面积不断扩大,质量进一步提高。这样一来,农区势必要减少粮棉等农作物的耕地面积,牧区势必要减少牛羊饲养规模,农牧民的收入就要随之减少。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国家要的是被子,甘肃要的是票子”。我们面对的现实是: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可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的手段得到解决。而退耕还林还草后,从土地上退下来的农牧民怎么办?他们的收入问题如何解决?需要采取一些合理的政策措施。不论是环境保护、生态建
设,还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都不能以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下降作为代价来换取,都要保护农牧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保证他们增加收入,获取实惠,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做到补助粮款不折不扣发放到户,确保农牧区群众当前的经济收入不减,生活水平不降。然后,通过发展经济林木和种植中药材,发展生态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使甘肃农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得以实现。
(三)缺水问题。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甘肃地处黄河、长江的上游,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决定了甘肃缺水。在甘肃境内,河川径流量贫乏,列全国第22位,年平均降雨量为302毫米,居全国第27位,多数地方常年干旱,戈壁、沙漠、风蚀残丘、石山等不毛之地占很大面积,山地和高原占70%以上,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物种生存条件差。在这种条件下,对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论是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还是栽树种草,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都需要首先解决缺水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活人要水,活城要水,活工业要水,活农业要水,活牛活羊要水,活林活草也要水。没有水,许多事情难办,没有水,许多事情办不成。一方面是要高效地利用水资源,通过集水雨窖等工程措施,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技术,另一方面,国家要尽早作出规划,在甘肃等西部地区有重点的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比如尽早组织专家论证将雅鲁藏布江引至大西北和黄河上游的建议,从根本上解决甘肃缺水问题。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甘肃将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景象,成为我国新的农业高产区。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甘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甘肃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甘肃农业的发展,都只能是一句空话。<BR< p>
甘肃省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
□ 田炳申
●环保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基本建立
●“一控双达标”实施顺利,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四个一”工程全面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环境法制、投入、宣教、科技监测等项工作有了新进展
●环保基础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2000年全省环境保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
1999年以来,甘肃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
把握机遇,因势利导,以保障全省环境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宗旨,以“一控双达标”为核心,以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实施政府“一把手”环保目标责任制为主线,初步实现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同抓并重,环境法制、投入、科技、宣传四轮驱动,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中央和省环保座谈会精神得到迅速传达贯彻,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的环保工作行政责任制基本建立。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十分关心环境保护工作,多次过问有关问题并听取汇报。1999年1月21日,宋照肃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听取了省环保局的工作汇报,就继续全面实施环保工作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各项治污措施、加大环保投入、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和每年省人代会期间举行计生环保座谈会等六个问题做出重要决定。2月1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举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座谈会,省委书记孙英、省长宋照肃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省长宋照肃与各地市州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了1999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各地市州对责任书高度重视,逐级分解,全力实施,进展顺利。
1999年3月13日,党中央举行了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同期还召开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为了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和省上座谈会重要精神,省环保局要求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局直各单位迅即行动,进行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并于4月中旬召开了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做了部署。各地市州积极行动,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切实有效的举措。{环保主题优秀散文}.{环保主题优秀散文}.
(二)“一控双达标”实施顺利,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一控双达标“要逐个地区、逐个城市、逐个企业地落实”的要求,为了落实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999年实现80%工业污染源污染物达标排放”的任务,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做到及早部署,及早行动,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气魄,推动“一控双达标”工作向前发展。
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展顺利。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到1998年基本达到了2000年的预期目标值,控制的14种污染物排放量中,有11种控制在目标值内;还有3种超计划指标,控制率达到79%。1999年省环保局编制下达了1999年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由省计委统一下达实施。与此同时,“十五”环保计划的编制工作已经起步,省环保局成立了这一工作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召开全省环保计划会议统一安排布置。为促进总量控制工作,加大了对《甘肃省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实施的督查力度,绿色工程规划共有各类项目62项,计划投资86.11亿元,现实际完成投资26.26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30%,加上之前已竣工的15个项目,我省的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已达31.41亿元。
“双达标”即2000年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和主要城市、河流环境质量达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省环保局于1999年初印发了《全省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安排意见》,确定了关于这一工作达标考核验收细则。省上和各地将重点放在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加强限期治理上,1997年以来经省政府同意下达的3批中央、省属超标企业全面达标限
期治理计划共212项,目前已完成45项,完成项目投资约4.3亿元。地、县及县以下企业确定限期治理项目1495项,计划投资4.1亿元,这些项目均已启动实施。截至目前,全省企业5306家中,已有4261家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达标率为80.31%,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一控双达标”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局长的肯定和鼓励。
省环保局会同省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以实施清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工作,先后在6家企业和兰州市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并制定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与措施。同时,坚决淘汰和取缔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工艺。截至目前已取缔关停“15小”企业702家,占应取缔关停数的96%;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560处,压缩产量447万吨;关闭7家小玻璃厂,淘汰生产能力73万箱;取缔无证小水泥厂83家,关闭小水泥厂21家,共淘汰生产能力100万吨,另外还确定淘汰一批转炉、电炉等落后生产能力。 主要城市、河流环境质量达标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得以立项和建设,大部分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2%左右,为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重要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得到加强。1999年中央和省属企业完成废水限期治理项目17项,总投资5098万元。特别是玉门石油管理局三年投资达7600万元,建设三大废水治理工程,显著减轻了对石油河的污染。
(三)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四个一”工程全面实施。
根据省政府“要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作为全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的要求,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专题汇报后的建议精神,省环保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和行动,协同兰州市政府抓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兰州市执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情况进行检查。执法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兰州市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二是隆重举行了省市政府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暨兰州大气污染防治动员大会。这次大会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促进了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
三是与兰州市政府共同编制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1999~2005年的年度大气环境目标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已完成了部分内容。兰州市政府还制定了《兰州市实施防治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特殊工程处罚办法》。 四是省市环保部门联合行动,抓紧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投资2亿多元的西固热电厂污染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已使用了40多年,被市民称为大气污染“黑辫子”的2号旧烟囱被爆破拆除,修建一座210米烟囱,应用先进技术治理烟尘、二氧化硫。兰州二热的烟气脱硫工程已完工,正投入试运行。另外还下达了30余项限期治理任务。生活污染防治方面,封停了62家单位的100台锅炉,要求各单位自行拆除锅炉,参加二热管网集中供热。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自1999年6月5日起,新投入兰州市内运营的出租车一律采用国家认可的燃油、燃气双燃料汽车,对不符合的出租车辆停办一切运营入户手续。为控制扬尘污染,制订了《兰州市防止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暂行管理办法》,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和文明施工做了具体规定,促使施工现场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五是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大绿化”、“大水面”的改善生态环境举措,
市区绿化、净化、美化和郊区绿化有所突破。
在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作为全省环境保护“四个一工程”的其他三项也得到有效实施,其中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工作正逐个企业地抓落实,《黄河干流(甘肃段)水污染整治方案》已报省政府审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龙头项目“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规划”在省政府批准后,1999年已得到国家环保总局安排的100万元前期经费,正式启动实施;国列四个二氧化硫控制区的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已制定完毕,各项举措正在落实。金昌市以规划为指导,在狠抓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使全市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全年生产焦硫酸可达2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2万吨;投资300万元新上利用二氧化硫生产焦亚硫酸纳生产项目,年可利用二氧化硫1.36万吨。
(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保部门要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我省各级环保部门出现了积极探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路子的喜人局面。为了摸清全省生态环境现状的“底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的放矢,抓重抓主,省环保局部署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保护对策的研究工作,包括水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草地、农村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环境、煤炭资源环境等九方面。这一大型调查在我省环保史上尚属首次。调查工作力求资料全面、准确,能反映全省生态环境的最新状况,并揭示各种生态要素发展变化乃至相互影响的规律,将为制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提供重要依据。同时,省环保局组织省煤炭局、兰州煤炭设计院等对平凉地区华亭煤田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提出了整改意见。省环保局还先后对厂坝铅锌矿生态破坏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意见;对兰州市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及区内有污染的乡镇企业的关停迁情况进行了督查。 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开始步入正轨。省环保局组织了对陇西仁寿山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审查与评估,向省政府提出了审批意见,已获省政府同意批准。对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马回归驯养工作进行了检查,其中两匹野马已成功生育;对肃北申请设立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进行了考察。 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得到加强。省环保局对拟建的公路、输油、输气管道等项目组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对各种资源开发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乡镇集体企业及私人企业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督管理。
(五)环境法制、投入、宣教、科技监测等项工作也有了新进展。
省环保局协同省人大环资工委、省政府法制局进行了《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调研、草拟、修改,于1999年9月26日由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建立了省环保局执法责任制,将执法责任逐条分解到处室、到具体岗位,并纳入局机关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省环保局发出通知,就1999年以《水污染防治法》为重点的执法检查做了安排部署,10月份配合省人大对兰州、白银两市及黄河甘肃段水污染防治进行了检查。省环保局还就中考、高考期间的噪声监督管理发出通知,加强巡查监督,受
第二篇:《小学生 环保主题文章》
我要做个环保小公民
“叮咚!”是妈妈买菜回来了,只见妈妈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进门来了。“今天是周末,我买了好多的菜,你看这是什么?”妈妈边说边拿起一个网兜装着的东西,我仔细一看,是田鸡。“ 您买它们干嘛呀,妈妈?我有些希奇地问。妈妈说:“那个卖田鸡的老板说,田鸡肉鲜嫩可口,炒辣椒可好吃了,于是我就买了一斤试试,你看还活蹦乱跳的可新鲜了,等一会儿,我们炒着吃。”我一听,顿时急了,“不行,不行!田鸡是益虫,它能捉害虫,保护庄稼,我们不但不能吃田鸡,而且还要保护它。我要把它们全都放回大自然往。”妈妈听了,瞪大眼睛生气地说:“我可是花大价钱买来的呀!”我知道妈妈有些心疼钱,于是我赶紧拿出我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对妈妈说:“这些田鸡算我买的。”趁机想开导妈妈一番,“妈妈,我上幼儿园时,你曾经告诉过我,田鸡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知道吗?一只田鸡能吃掉上万只的害虫,一只田鸡的贡献可大了。我们不但不能伤害田鸡,而且还要保护它。保护田鸡,就即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现在人人都在保护环境,我们也不能落后呀!我要做个合格的小公民,做环保的小卫士。” “是啊,女儿的话有道理呀。”爸爸连忙接过话说,“我们不能贪一时的美食而做有损于环保的事。假如人类再肆无忌惮的捕捉田鸡,那么,不久,田鸡这种动物就会灭尽。你想,田鸡一天天减少,害虫一天天增多,我们的生活环境将变得的越来越差。”听我和爸爸这么一说,妈妈不好意思地说:“那我马上把田鸡放了。”说着便拉起我往河边走往……放完田鸡,在回来的路上,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是啊,我不仅要在家里做个合格的环保小市民,在学校做个环保小卫士,而且在社会上也要争当合格的环保小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往。我相信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那么你将会看到一个清新、亮丽的世界
珍惜绿色,美化环境
三月份里有许多特殊的日子。今天我想说说关于“植树节”的话题。1979年2月,我国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 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目前,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1872年4月10日,美国的加州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我国1980年3月12日,发行了一套4枚题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邮票。 我们的校园虽然不适合我们的同学亲自种上小树苗,但我们通过其他的方法和渠道了解更多的关于如何去爱护树木,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我们的绿化意识,环保意识。在这里大队部见议各中队要围绕植树节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同学们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种一盆花,添一份绿” 实践活动,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还有,加大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阵地,增加学生环保知识;更不要忽视的是要“净化”校园,各中队要把班级里和校园中每一个卫生死角,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最后,“美化”校园,以“环保”为主题,号召学生画一幅画、自办一份手抄报、写一篇作文、布置一期墙报,有条件的学生种一棵树或一株花。
同学们,我们已经踏着春天的足迹走进了令人神往的三月,春天,是种子撒播的黄金时间,在这阳光明媚、绿树萌芽、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希望全体同学能树立“绿色家园,从我做起”的理念,做到人人营造绿色、人人宣传绿色、人人保护绿色、人人拥有绿色,保护和美化我们的校园和家园。
第三篇:《环保文章》
环保材料:一个教师的讲述(来源于《中国青年报》)
吉林发生特大污染时,我正在德国“2005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论坛上,这是拜耳公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活动,我因一篇环境报道获奖受到邀请。来自德国北莱茵州的一位女环保官员发言时展示出的图片,是刚刚爆炸后的事故现场上空,黑色和黄褐色的浓烟遮天蔽日,令人瞠目。没想到,在异国上的一课,竟是自己国家刚刚发生的一起严重污染。 当天,来自世界4大洲14个国家的40多位青年环境特使,刚刚参观了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公司总部。这个方圆超过17平方公里的化工区,位于德国重工业区鲁尔区。
;忽然,某处管道发生了泄漏,监测中心在接到警报1分钟内,专业危机处理人员全部到位,载有精密仪器的空气测量车立即对现场空气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即时上报指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