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试卷》
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总分: 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炊烟 (cuī chuī) 泼水(pō pē) 享受(xiǎng xiáng ) 山寨(zài zhài ) 山村 (cūn chūn ) 仍然 (rēng rng ) 胳臂(bei bì) 脊背 (jí jǐ) 二、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īng zhēng zhá yú chuí diào zōng jì c shēn ( ) ( ) ( ) ( ) ( )dào tián pēng tiāo wēn nuǎn huī sǎ hū rán ( ) ( ) ( ) ( ) ( ) 三、区别字组词。(5分)
纯( )洒( )烹( )薯( )钓( ) 炖( )酒( )享( )暑( )钩( ) 四、填空,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硕大( )( ) 脑( )目( ) 眉( )目( ) 迫( )( )待 闭( )养( ) ( )瞪( )呆 五、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19分) 1、照样子写词语。(4分)
家家户户( )( )( )( ) 明晃晃( )( ) ( ) ( ) 2、将名言警句补充完整。(4分)。
(1)( ),始于足下。 (2)( )为虚,( )为实。 3、多音字组词。(8分)
舍 : ( )
( )
应: ( ) ( )
六、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括号里。(3分)
1、( )的秋天捧着数不尽的果实来了。 (丰富 丰收) 2、( )的秋天散发着浓浓的秋香来了。 (成熟 成功) 3、( )的秋天带着各种声音来了。 ( 神奇 奇怪) 七、古诗填空,。并解释加点的字。(7分)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 )( )稚 ( )( )( )纶 , ( )( )( )( )( )映( ) 。
( )( )( )( )遥( )( ), ( )( )( )( )( )应 ( )。
映:( ) 应:( )
八、阅读大舞台(10分)
——————————
乡村的早晨是清新的、宁静的。小草上(垂 挂)着露珠,小鸟在呼唤着伙伴。乡村人比城里人早起得多。六点三十分,家家户户的人都起床(工作 干活)了。他们很少用闹钟,都是听公鸡打鸣起床的。 乡村的下午是充满朝气的、充满活力的。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快乐的、轻松的。只要一有空,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跑出去玩。如果是夏天,他们就去河里玩耍,游泳啦,抓小鱼啦玩得可欢乐了! 傍晚,吃完晚饭,大家都会出去走走,( )玩具的孩子,( )小孩的妇女,抽着香烟的叔叔,拄着拐杖的老人,走的走,玩的玩,说的说其乐融融,好不自在!
1、用“ / ”划去第一自然段中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字或词语。(2分)
2、将下面两个词恰当地填入短文第三自然段中括号里。(2分) 拿着 抱着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4、选择。(2分)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1)时间顺序 (2)地点顺序 (3)事情发展顺序
5、你喜欢文中的乡村吗?喜欢这个乡村的什么特点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天地 (20分)从下面要求中任选一个题目写一写吧! 通
过自己动手养花或观察周围人是如何养花的,把养花的乐趣和收获与别人分享,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养花的趣事。请以“养花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二篇:《乡村早晨》
乡村早晨
早晨,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用激扬的叫声报道着黎明的到来,此起彼伏地歌唱着。驻地小乡村慢慢地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一阵学生的上课铃声中醒来。
光线透过窗帘,照射在脸上。我快速地起床后,拉开帘布,推开窗户,微风轻轻地吹进,伴随着一股清鲜的气味扑鼻而来。眺目远望,乡村沉浸在一片雾霭朦胧里。啊,如此的美景,不正是一幅动人心魄的图画吗?
鸟儿们正在林子里鸣叫,争吵着,打闹着,喋喋不休地你言我语。它们叽叽喳喳地唱响早晨的名曲,在这里那里飞翔着、跳动着,时而轻快地拍打着翅膀,一会儿飞落在电线杆上栖息着,一会儿飞落在地面上走着,手脚麻利地啄着自己的羽毛,在乡村里的早晨里精心地打扮自己,与美丽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它们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娴熟地弹奏一曲曲抒情的歌谣。
孩子们高兴地吃完早饭,彼此相约,呼朋引伴地、兴致勃勃地背上书包,踏着灵活的脚步,一边谈话,一边欢呼雀跃地上学去。他们纯真的笑容,稚嫩的脸孔,红润的皮肤,不轻的书包,在早晨里,与乡村的面貌争先亮相。他们有的自由自在地、天真活泼地和兴高采烈地走在路上。有的孩子们骑上轻快的自行车,从眼前一闪而过,留下了青春活力四射的背影。这一切是多么和谐,多么恬静,多么原汁原味的生活景象!
又是一天的开始了,又是耕耘的时间了。整理好图件,带上干粮,背上地质包,装上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奔向工区。就像蜜蜂一般,忙里忙外,各地奔走,在四处采蜜,采来甜心的收获果实……
乡村早晨,就这么宁静,也这么热闹。在各处蕴含着一种纯朴的乡村气息。乡村早晨,流淌着美丽,也流淌着大自然的清新,让人爱不释手,让人心驰神往。我对乡村的爱,也凝聚在乡村的早晨里,凝聚在乡村的美丽的各段时间里。
二分队 程雅军
2014年11月23日
第三篇:《平谷2013年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平谷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13.04
第Ⅰ卷 (共70分)
一、选择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
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蓓蕾(li) 自诩(xǔ) 粗犷(guǎng) 惩恶扬善(chng) ....
B.狭隘(ài) 暂时(zàn) 濒临(bīn) 断壁残垣(yuán) ....
C.翘首(qiáo) 胆怯(qu) 瞥见(piē) 满载而归(zài) ....
D.联袂(mi) 哺育(fǔ) 避讳(huì) 言简意赅(gāi) ....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 (胜、盛)景之一。
“胜”有“优美的”的意思,“盛”有“丰富、华美”的意思,横线处应填
“盛”。
B.雪花带着上天的祝福吻着 (萧、箫)索的枯木,为冬天带来纯洁恬静的色彩。
“萧”有“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的意思,“箫”有“管乐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萧”。 C.他的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耳 (濡、儒)目染,所以对音乐产生了极大兴趣。
“濡”有“沾湿、润泽”的意思,“儒”有“旧指读书人”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濡”。
D.节日里,各大商场张灯结 (采、彩),迎新年大酬宾的消息使广
大市民蜂拥而至。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彩色的丝绸”的意思,横线
处应填“彩”。
3. 依据语段内容,对下面画线病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未发掘。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A. 而有些基建单位担忧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B. 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C. 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
D. 有些基建单位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态令人担忧。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 ,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_______。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的确一项是{乡村的早晨是清新的、宁静的。}.
A.《2012北京榜样》是北京新闻广播策划举办的大型人物评选活动,目前评选
活动的候选人都来自北京新闻广播《资讯早八点》节目的《百姓生活故事》
栏目。
B.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当201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那个曾在地坛玩耍的孩子,
静静地走了。
C. “两会”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二中全会讨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鼓舞人心的信息: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将由“两会”按下启动闸。
D. 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乡村的早晨宁静的。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在翩翩起舞,又似乎在追逐嬉戏。捣蛋的太阳像车轱辘那么大,像融化的铁水一样鲜红,带着喷薄四射的光芒,蹲在东方的岭梢上,用手撩开了轻纱似地薄雾。在乡间的青石板路上悠悠地走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也只有早起的云雀在那半明半暗的云空高啭着歌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踩踏着晶莹剔透似的露珠,聆听着呢喃的鸟语,浸润在沾湿的栀子花的香气中好希望时间的指针就此停止转动,让我美美地享受一番,深深地去体味,哪怕就这样一直地走着,一直地走着,踏着乡间的青石板路
A.选段中把初生的太阳比作“车轱辘”“融化的铁水”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的大小和颜色。
B.选段中用“蹲”“撩开”等词语赋予初升的太阳以人的情感,突出了太阳的调皮、可爱,生动地写出了太阳升到岭梢上,山中的薄雾消散的情态。
C. 选段中反复出现“一直地走着”,突出表达了我被美景所吸引,依依不舍的
情感。
D. 选段中运用“呼吸,踩踏,聆听”的排比句式,集中表达了乡村早晨的热闹特点。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2)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1分)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语句是: , 。(2分)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的经典著作,相传是 时期孟子所做。它善用比喻,形象说理。《鱼我所欲也》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 为喻。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惟一一个具有双重功能的时间节点,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同时,“扫墓”慎终追远,“踏青”吐故纳新。清明,还是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重要标志。伴随着2013年清明节的来临,班级开展“让清明更清新、更文明”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的内容说明2013年北京市为“文明祭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材料一】
2013年全北京市扫墓点共147处。北京市区两级民政部门在各扫墓点为祭扫民众送出100余万枝鲜
花。各扫墓点还将提供系黄丝带、写许愿卡、集体共祭、网络祭扫等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如:在长青园骨灰林基地骨灰撒海纪念碑处举行“魂祭”绿色共祭活动;在八宝山殡仪馆及部分社区,安排组织全市及本社区外来人员举行蓝色共祭活动。
10. 你所在的小组还搜集到了以下材料。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说明2013年清明祭扫有哪些现象;再综合一、
二、三则材料,你又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4分)
【材料三】
除了传统的到墓地祭扫,一些新的祭扫形式受到欢迎。房山区芦子水村4月4日举行村民祭祖仪式。在公益性公墓长青园,除了免费发放的鲜花,一些市民还买一些鲜艳的手工绢花摆在墓碑前。网络祭扫今年被更多人接受,民政部门开通的两大网上祭扫平台“八宝山在线”和96156的“在线祭扫”清明节期间点击量骤增。可是,根据记者的调查,如今,市场上用来焚烧的纸质祭品五花八门,不仅有传统的纸人、纸马、纸元宝,还出现了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品种。记者在城区的一些祭祀场所还看到,祭奠者们正拿着纸牛、纸马、纸制的童男、童女、“小姐”、复式楼在先人墓前焚烧。
11. 烧纸祭奠既不节约也不环保,植思念树、造感恩林、发短信寄哀思,都是清明节的创意做法,文明而又蕴含意义。请你再设计一种清明节的创意做法,并尝试为逝去的英烈或者你的亲人写一条清明追思短信。(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诎右臂支船 诎: .
(2)矫首昂视 矫: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视端容寂 翻译:
(2)罔不因势象形 翻译:
14.请说说从选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温暖孤独旅程》,完成第15——17题(共15分)
温暖孤独旅程
铁凝
①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人。
②当时我没有迎上去打招呼的想法。越是自己敬佩的作家,似乎就越不愿意突兀地认识。但这位灰衣老人却招呼了我。他走到我的跟前,笑着,慢悠悠地说:“铁凝,你的脑门上怎么一点儿头发也不留呀?”他打量着我的脑门,仿佛我是他久已认识的一个孩子。这样的问话令我感到刚才我那顾忌的多余。我还发现汪曾祺的目光温和而又剔透,正如同他对于人类和生活的一些看法。
③不久以后,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位于坝上草原的河北沽源县。去那里本是参加当地的一个文学活动,但是鼓动着我对沽源发生兴趣的却是汪曾祺的一段经历。他曾经被下放到这个县劳动过,在一个马铃薯研究站。他在这个研究马铃薯的机构,除却日复一日的劳动,还施展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天才:描述各式各样的马铃薯图谱—-画土豆。汪曾祺从未在什么文字里对那儿的生活有过大声疾呼的控诉,他只是自嘲的描写过,他如何从对于圆头圆脑的马铃薯无从下笔,竟然到达一种“想画不像都不行”的熟练程度。他描绘着它们,又吃着它们,他还在文中自豪地告诉我们,全中国像他那样,吃过这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怕是不多见呢。我去沽源县是个夏天,走在虽然凉快,但略显光秃的县城街道上,我想象着当冬日来临,塞外蛮横的风雪是如何肆虐这里的居民,而汪曾祺又是怎样捱过他的时光。我甚至向当地文学青年打听了有没有一个叫马铃薯研究站的地方,他们茫然地摇着头。马铃薯和文学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呀。我却仍然体味着:一个连马铃薯都不忍心敷衍的作家,对生活该有耐心和爱。
④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的小说《玫瑰门》讨论会在京召开,汪曾祺是被邀请的老作家之一。会上谌容告诉
我,上午八点半开会,汪曾祺六点钟就起床收拾整齐,等待作协的车来接了。在这个会上他对《玫瑰门》谈了许多真实而细致的意见,没有应付,也不是无端的说好。在这里,我不能用感激两个字来回报这些意见,我只是不断地想起一位著名艺术家的一本回忆录。这位艺术家在回忆录里写到当老之将至时,他害怕变成两种老人:一种是俨然以师长面目出现,动不动就以教训青年为乐事的老人;另一种是唯恐被旁人称“老”,便没有名堂地奉迎青年,以证实自己青春常在的老人。汪曾祺不是上述两种老人,也不是其他什么人,他就是他自己,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这个老头,安然迎送着每一段或寂寥、或热闹的时光,用自己诚实而温暖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满灵性的故事,抚慰着常常是焦躁不安的世界。
⑤我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