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阅读作文——宗教》
why is religion needed?
A girl in Jinan who graduated from Qingdao university decided to pravrajana in October 2012, Be renamed “Caizhenwangmu”(才真旺姆)in Sichuan.Nowadays,Her behavior attracted a lot of onlookers as soon as her microblog diary be announced.She said :I choose pravrajana just because what Buddha said is true!” Often I wondered, What the attraction is religion, why is religion needed?
After reading the book by Frazer named Golden Bough, I have a general idea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religions. Frazer thought there must be a stage without relig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human history.In that stage, Witchcraft was popular.As time goes by,the thought of human improved a lot, witchcraft had slacked off and religion came into being. So, the origin of the religious can trace its history back to the witchcraft period.In the book ,it described a plot that the Buganda in Central Africa believed strongly that the skill of having childre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harvest. If someone gave birth to twins,they w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pray for harvest.I think they putted the hope on the deity by this way.What I can’t understand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chcraft, religons and science which descriped by Frazer.If we make a contrast with the religion in China,We can find some resemblances. There were some fetes as early as Xia, Shang and Zhou Periods in ancient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Buddhism,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came into being.This religious faith continued a long time ,maybe until now. In my opinion, to be blunt,religions represents a kind of faith, it’s people’s spiritual bailment. Actually, Buddhism also like this for us.What the reason why that girl who decided to pravrajana is find a place to make spiritual relax. As my deskmate in high school for an example, he is a Hui (China's largest ethnic Muslim group) people, a devout Moslem. He never eat pork
and they have a month of fast a year.In the Fasting period,they can’t eat anything from sunrise to sunset,even if drinking water is banned.I asked him curiously:Fasting is so painful, What's the use of it ? I forget what he said at that moment ,I just remember he recommended me a book named Jade King: 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 Gradually,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him are strong in self-discipline, self-protection, restraint, honesty and self-improvement. While in high school, I like to bring snacks to the classroom to eat If I had no time to eat breakfast. I'll share snakes with my classmates.To my surprise,he never eat the snakes . During hard work time in my senior year, he is always the first one to come into the classroom and the last one to leave everyday.I guess, this greatly depends on his belief,at the same time his belief is supported by his religion. why is religion needed?In other words, why is belief needed?We live in such a complicated life,the growth of people based on the pursuit of belief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values. Reality teach us the work principle and survival skills with its own a set of the world logic. It does help us adapt to society better, but people need more faith at the same time. The essence of belief is look forward to good things.There are so many religions in the world, which one would you choose from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eities? I think which you choose is not important, what counts is a belief of life that you should have regardless of where or when. Because only you believe those things you can't see, you are able to have the confidence to do those things you look couldn't do,so that you can find more possibility. Most of the time reality is cruel, so we often lose confidence, bitterly railing against the miserable fate we've been dealt .But we often can’t see the opportunity behind the crisis. Nature needs to be revered, We can learn to revere things we don't know by belief. At the same time we can know ourselves better with awe.Maybe that’s why is religion needed.
第二篇:《霍加巴斯喀克反对宗教极端维护社会稳定作文》
反对宗教极端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宗教极端思想,就是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歪曲宗教教义,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现有社会政治秩序,通过暴力来支配人们的信仰自由、生活方式,干预司法体系、行政管理的一种极端观点、立场和行为。
宗教极端势力十分猖獗。他们组织、策划、实施“伊扎布特”、“伊吉拉特”等宗教极端组织活动,鼓吹“圣战”,宣扬以《古兰经》为根本大法,以宗教为掩护抵制或干预国家司法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他们强迫或变相强迫他人做礼拜、封斋、留大胡须、蒙面、穿戴宗教服饰,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学经、封斋,不准群众在办婚礼喜宴时唱歌跳舞,干预麦西来甫、踢足球、打篮球、歌舞表演等文体活动,不能给亡人过乃孜尔,不准在商店买卖烟酒,妄断“哈拉力”(清真)“哈拉木”(不清真)等,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信教群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
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少数民族妇女戴面纱蒙面、穿着宗教服饰的现象有所增多,甚至波及到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这些都是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具体表现。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加剧,成为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思想发动和成员发展的活动基础。去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案件,包括巴楚色力布亚镇“4·23”暴力恐怖事件、鄯善鲁克沁镇“6·26”暴力恐怖事件、阿克苏“8·8”暴力恐怖和非法聚众事件、北京“10·28 ”天安门金水桥暴力恐怖事件、疏附县“12·15”暴力恐怖事件、莎车县“12·30”暴力恐怖袭击案,包括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等,无一不是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蛊惑煽动的结果。宗教极端分子不仅
杀害无辜的各族群众、基层干部,还袭击派出所等基层政权,与政府对抗,给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他们认为,只要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从事极端宗教活动,就是异类、异教徒,就是他们“圣战”的对象。这是典型的异端邪说,是彻头彻尾的暴力恐怖犯罪。
从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发展历史来看,伊斯兰教所倡导的是主张和平、反对滥施暴力。而宗教极端势力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煽动制造暴力恐怖活动,滥杀无辜,完全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这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所不允许的。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一系列部署措施,加强防范和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坚决打击暴力恐怖行为,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保各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之举。
我们与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斗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擦亮眼睛,认清宗教极端势力践踏伊斯兰教基本精神、亵渎伊斯兰教教义、破坏安定团结的险恶用心,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散布的极端思想,剥掉其宗教外衣,揭露其反动本质和严重危害,形成对民族分裂分子、暴力恐怖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人人唾弃、人人喊打的强大声势。
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就是宗教政治化。宗教极端势力的本来面目并非是他们宣称的单纯的、虔诚的信教者,而是打着宗教旗号、利用宗教名义为自己政治目的服务的阴谋家。宗教在他们眼里,只是一种工具、一种伪装。正因如此,宗教极端势力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对宗教教义断章取义、肆意歪曲,把正常的宗教行为极端化,甚至不择手段,鼓动信众实施自焚或进行自杀式袭击等极端行为,完全不怜惜信众的生命,肆意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培育人才、传播现代文化、弘扬真理正义、提供智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职责。教育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牵动着全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安定和幸福。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抵御和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学校渗透。 坚持底线思维。在教育系统,我们的底线就是“两个不得”(教职工不得信教、学生不得信教)和“五个严禁”(严禁宗教活动、宗教行为、宗教言论、宗教服饰、宗教思想进校园)。在学校、在师生中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非法的。“学校师生不能信仰宗教、穿戴宗教服饰、参加宗教活动”,这既是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法律规定,让各族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也是抵御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向学校渗透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
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合力。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教育的渠道。学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所有部门都有育人责任。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和督导检查机制,形成学校内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终其一生。要把家庭教育提升到特殊重要的位置,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位、空位的问题。社会是青少年成长的大学校。存在决定意识,环境决定认识。
学校是育人的圣地,决不允许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玷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自觉增强维护稳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
患意识,团结一心,毫不松懈,发挥学校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谱写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拜什艾日克镇霍加巴斯喀克小学
阿米娜木·吐尔地
2014年11月29日
反对宗教极端维护社会稳定{宗教看法作文}.
拜什艾日克镇霍加巴斯喀克小学
阿米娜木·吐尔地
2014年11月29日
第三篇:《作文》
《超能陆战队》读后感
《超能陆战队》这部电影非常有趣,也受大家的喜爱,也让我对这部电影有了很好的评价。
周天下午妈妈打开手机让我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我也和每个人一样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里面的主角分别是:大白、小宏、阿正(小宏的哥哥)。
在故事里阿正带小宏来参加呆子实验室的入选赛。在上去的时候大家一起为他加油!而小宏的努力的表现也出乎别人的意料。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奇迹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来的。
但不幸的事情来了,实验室着了大火,阿正却进去救博士而死了。小宏深感痛苦,但在小宏最痛苦的时候,大白出现了(阿正为了照顾小宏发明了大白)。大白是小宏无意间在哥哥在实验室发现的。之后大白就和小宏在了一起。
大白说:“怎么才能让你开心?”小宏说:“我不需要你的帮助。”这时小宏的微型机器人跑了起来,大白说:“只要找到微型机器人就可以让你开心吗?”小宏说:“也许吧。”大白和小宏就一直追踪着小宏的微型机器人到达了面具人的基地。
直到他们来到一座工厂,进去之后小宏却发现有人正在制造他的微型机器人,这是一位戴着面具的人,发现小宏和大白之后就要攻击他们,这时大白一把抱起小宏冲了出去。
经过调查小宏开始怀疑是面具人是杀死了阿正的凶手,就召集了所有的朋友一起出发,为了为阿正报仇。但在出发之前小宏说:“我们也要升级一下。”升级完毕之后,大家出发了,他们来到了面具人的基地,并打败了他,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面具人竟是博士。博士并且说要杀了他们。可是博士跑了,之后他把哈雷的时空隧道重新拼了起来,而大白和小宏却冲了进去,但在回来的路上大白死了。但芯片还在(芯片相当于大白的记忆),所以后来小宏又制造了一个大白,恢复它的记忆后,他们从此快乐生活。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珍惜现在。
第四篇:《有趣的作文》
70、有趣的作文
某校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的题目是:“假如我是一只老鼠。”有一考生在试卷上写到:“假如我是一只老鼠,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吱!……”满卷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个“吱”字。 阅卷时,难坏了所有的语文老师。谁也不会评判这篇作文,更不用说给予合适的分数。假如你是一位老师,您如何评价这篇作文呢?
张鸿吉
第五篇:《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
彭肜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前苏联著名学者乌格里诺维奇曾明确地指出:“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头绪纷纭,错综复杂,至今研究还很不够。在苏联文献中,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作理论总结的专著寥寥无几。”(注:乌格里诺维奇著:《艺术与宗教》第2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新时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宗教的交叉研究方兴未艾,产生了一批相关的论著。有些论著论述了某一宗教(或教派)与某一门艺术(或体裁)的相互关系,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总的看来,对艺术和宗教的相互关系深入进行理论总结的专著仍显单薄,只在一些宗教学概论的著作中御涉及。怎样从元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呢?笔者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先后移译了几本有关艺术与宗教关系方面的著作,它们虽各有千秋,但仍未从元理论角度来全面思考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些著作中,有的侧重于从宗教与艺术的起源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对艺术与宗教在历史上的相互关系的看法大抵取决于对二者起源的阐释”(注:乌格里诺维奇著:《艺术与宗教》第14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有的着重论述基督教徒对艺术的看法(注:参阅N·沃尔斯托夫著:《艺术与宗教》,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有的侧重于论述宗教与诗和悲剧两种文学体裁的相互关系(注:参阅海伦·加德纳著:《宗教与文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有的明确指出:“本书专论人类精神文明中艺术与宗教的相互作用问题的一个方面,即艺术在这些宗教里的功能问题”(注:雅科伏列夫著:《艺术与世界宗教》第2页,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有的则将宗教理解为艺术,“我主张宗教做艺术同样的事情”,见同而不见异(注:T·R·马特兰著:《宗教艺术论》第1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笔者认为,从元理论的角度来思考艺术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在审美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看来,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一、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根本相通之处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虽分属艺术与宗教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二者的根本性质却是相
通的。这主要表现在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都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共同表达着人们的生命体验。二者的根本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体验”。
“体验”一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中是较晚的事。最早将它提到人生本体论高度加以认识的人是狄尔泰。伽达默尔曾对该词作过语义学考察,认为“‘体验’一词是在19世纪70年代才成了与‘经历’(Erleben)一词相区别的惯常用词。18世纪这个词还根本不存在,就连席勒与歌德也不知道这个词”(注:伽达默尔著:《真理与方式》第8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体验的德文为"Erlebnis",是动词"Erleben"(经历)的名词化。人的生命不是别的,其实质正是时间展开中生命的活动和经历,而经历的积淀和凝固就成为人的心理本体,就是人的具体性存在。
狄尔泰是处于世纪转折点上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从19世纪向20世纪转折的重要一环。狄尔泰在人生问题上对西方哲学作了根本性的扭转。他认为人不仅仅是认识的主体,还是价值评价和意志活动的主体;人与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关系,而且是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生命非他,是有限个体从生到死的体验的总和。
但是,体验并不就是生命活动本身,也并不等于生命活动中的一切经历(经验)。与体验相比,经验的范围更广,包涵的现象更多。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它都可以涉及。在经验活动中,主体不一定必须进行审美、价值和情感活动,还可以是进行客观冷静的认识活动。此时,主体与客体是分离的,主体没有高度的自由度,单一的认识目的占据着整个心灵。体验则不同,体验是主体的一种直接生命感性活动。它与主体的意志、目的、愿望、情感紧密结合在一起。体验是人生的一种反思方式。人通过反思人生,洞悉生命的困境和存在的有限,并由此获得人生意义的理解。因此,体验活动中,主体是带有激情地追寻生命终极意义的人。
艺术与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两种基本形态,最直接、最鲜明地表达着体验。狄尔泰就曾正确地指出:“宗教思想家、艺术家和哲学家都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注:转引李超杰著:《理解生命——狄尔泰哲学引论》第113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是人类最典型的两种体验,最根本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人生意义的终极追问。人是一种有反思能力的生命存在。人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每一项生命活动,而且能反思自身存在的意义、价值和目的。人是有限的存在物,无论在时间、空间,还是思维上都是如此。在时间上,人的有限性表现在生命于无尽时间长河中只能占有一瞬,生和死只是一个必然的虚幻起点和戛然而止的终点。在空间上,人同样只能在茫茫太空中占有一小点,在人所据有的一定空间之外,是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而在思维上,人在自身存在状态上更显出智慧与思想的苍白和贫乏。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何在?在短暂有限的人生里,人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对这些问题的困惑。这一切成为人生意义的终极之问。体验正是对这一终极追问的感知和领悟。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是人类通过艺术和宗教进行生命反思的典型体验形态。艺术不是别的,其实质是生命追问自身的有限性,追问自身目的,并以求超越的一种意识形态。艺术家大多具有最能感悟到人生空漠的敏感性格。他们通过各种符号体系(图像、语言、音响、画面、表演等等)表达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记录下最惊心动魄的体验。宗教同样如此。每种宗教都为遭遇人生意义追问的个体提供种种超越途径。每种宗教都有一个自以为十全十美的崇拜对象:上帝、佛陀、真主等等。这些偶像全知全能,不仅超越一切空间,无所不在,同时,还能独立自足,一无所需。他们充塞一切,涵盖一切,创造一切。教徒通过对偶像的崇拜,反思自身的有限性,并通过与偶像的同一,突破这一有限,获得永恒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哈利逊曾经指出:“(注:马林诺夫斯基著,李安宅译:《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第8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相应地,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也就是对终极价值的反思。
二、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的其他相同点
除了共同作为“体验”的根本相通之外,审美体验和宗教体验至少在中断日常经验、形象性和激情性三个方面表现出若干共性。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相同的第一点表现在它们的产生过程上,它们都是对日常经验的中断。审美体验是日常经验和意识的中断,这个观点已经被许多美学家指出过了。现象学美学家罗曼·英伽登在《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中说:“当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采取的
实际态度、从探究态度向审美态度转变时,""艺术中断了关于周围物质世界的事物中的‘正常’经验和活动。在此之前吸引着我们,对我们十分重要的东西(日常事物)突然失去其重要性,变得无足轻重。”(注:李普曼编:《当代美学》第289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也称审美体验是日常意识的“垂直切断”。他说,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然“一下子注意到那个平常不十分注目的景色时,在那一瞬间,我们的意识一下子脱离了日常行动体系,而集中于那一景色,""这时我们的日常意识被垂直地切断了。”(注:今道友信著:《关于美》第157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日常经验在哪里中断,审美经验也就在哪里产生。宗教体验也同样如此。宗教体验是宗教信仰者在其信仰体系引下对人生意义和极乐世界的追寻。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一样,是完全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宗教体验同样必须在日常经验、日常意识中断之后才能产生。宗教体验最本质的要素在于它产生在信仰者的宗教活动过程当中。它只能产生在宗教信仰者脱离世俗生活,摆脱日常意识,进入宗教的祈祷、敬畏和热爱当中的时候。
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都具有形象性,都是对鲜明、生动的形象的感知和领悟。这是它们之间相同的第二个方面。美的形象性是诱发审美体验的重要条件之一。美总是以一种具体可感的方式存在。自然美以它纯粹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状等)表现出来,艺术美也必须以某种物质媒介作为载体。作为审美活动最重要的领域,艺术的存在更加倚重于形象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模仿”说,莎士比亚提出;镜子”说等等。尤其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注:黑格尔著:《美学》第1卷第142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他对美的形象特征作了深刻的阐述。审美体验首先是对美的外在形象的感知。宗教体验也有类似的特点。宗教体验本身就是在具体的宗教崇拜活动中得到的心理感受。而宗教本身就具有形象性。在成熟的宗教体系当中,超自然、永恒性的力量一般都被人格化为神。宗教信仰者的崇拜对象由此表现为宗教化的人物形象。其次,宗教对天堂、地狱的描绘也表现出形象性。另外,获得宗教体验的整个宗教仪式、建筑、法器也具有强烈的形象化特征。宗教体验正是由主体与这些形象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