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潮汕传统节日及习俗》
功夫茶
1、名称由来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
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
极为讲究。
2、历史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
3、地位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4、组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5、茶艺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红桃粿
又称红曲桃、粿桃。也是潮汕过年过节或有喜
庆吉事时祖宗灵位前或饭桌上的主角之一。取桃果
造型而得名,其红颜色也有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
征。桃果象征长寿,所以制作红桃粿是寄托了潮汕
人祈福祈寿的美好愿望。
制作红桃粿的材料比酥饺要复杂些,内馅一般
包括糯米饭、香菇、肉丁、花生、虾米、蒜。先把
切成丁的湿香菇、虾米、肉丁、炒香去外衣的花生
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锅爆香,再拌入糯米饭,
加味精,胡椒粉、鱼露调味,既成红桃粿馅。皮是
用粳米粉(或米浆),加红米曲,然后用温水搅拌成
大块团状,下蒸笼至半熟取出,再反复揉捏和成一
整块面团,再捏出一块块粿皮,用粿皮包好陷做成粿,
再用模具印出来,上蒸笼蒸熟既成红桃粿。
红桃粿必须用模具印出,模具的正面是大仙桃或其{潮汕中秋节作文}.
他精致的图案,所以它既美味又好看,热着吃时粿皮柔{潮汕中秋节作文}.
软,馅料丰富,咸味适中。也可以蒸好了下锅煎,那样
皮吃起来有点脆脆的,又是另一番风味。每次看到总让
人忍不住咬一口,一饱口福。
“出花园”——潮汕独特的成人礼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潮汕地区,七夕又叫女儿节。“祭公婆神”、“出花园”、“走仔会”这些都七夕潮汕特有的习俗。
“十五成丁,十六成人”,传统的潮汕人认为,小孩子在15岁(虚岁)之前是一直生活在“公婆神”保护下的“花园”里,当15岁时,无论男女,都必须在七月初七这一天举行“出花园”仪式。“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新衣,脚着红木屐。其仪式是将三牲果品合凑成四件、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新衣,穿红皮屐,男孩要吃公鸡头,女孩要吃母鸡头或鸭头。澄海、潮安、饶平等地习俗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揭东、普宁、惠来等地要让孩子吃猪肠猪肚,俗称“换肠肚”。中午进餐时,备办丰盛的午餐,有肉、三鸟蛋,共十二道菜。青菜以厚合、青蒜等为主,其意是吃了厚合,“出花园”后处处“讨人喜欢”;青蒜,长大后能算会除,聪敏伶俐;芹,是终身勤劳。“出花园”者的座位也是有讲究的,这一天,他(她)用餐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她),别人不可动,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出花园”者的专利,其意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出花园”前几天,亲戚们都会来送礼,一般都是送来一串生猪肉、八粒鸡蛋,还有一件新衣服。礼物是给“出花园”的主角的,父母一般都会把衣服收下,再收一点猪肉,两粒或四粒鸡蛋,其余的作为回礼返还送礼人。现在就简单多了,直接包个红包,送钱由父母操办。
1、春节{潮汕中秋节作文}.
柑桔、槟榔是潮人迎春的吉祥物。潮汕人过春节,民俗活动与全国各地大体相同。在农村守岁至交子时,便放鞭炮,提灯笼到地头神庙(或寨门口)上香迎新接福。正月初一老幼穿新衣、放鞭炮、祀祖(初一拜祖先都用斋菜)、拜年、说吉祥话、舞瑞狮等,都表现了除旧布新、尊老爱幼、接福呈样、欢乐进取的意念。家家户户在厅堂桌几上摆上一盘柑和橄榄迎客,寄托“宾临大吉”的意思。柑桔同科,而柑比桔大,因此,谐音寄意“新正大吉”。节日里,群众也雅称柑为“大吉”。橄榄则是槟榔的代用品,“槟榔”谐音“宾临”。潮俗,初一一早,相识相见互祝贺。家中晚辈要给长辈拜年请安祝福。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长命钱。早餐要吃干饭,说这样出门才不会遇雨。作客向人拜年的,必带去成双数的柑,表示送去“大吉”。客人带上礼物,主人收多少不拘,而柑必有回赠,表互致“大吉”之意。现行城乡新例俗,新年送贺年卡、日历、年画、四季桔、花木盆景、茶饼等。近年来又时兴电话、“E·mail、电子贺卡等贺年新俗。农村“换吉”风俗则仍存在。
2、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为大官当令,称上元节,祈望天官赐福。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导在这段时间开展各种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联谊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具有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潮汕中秋节作文}.
3、清明节
潮汕的清明节,习俗主题是扫墓,民间扫墓称为“挂纸” (挂镪纸),在清明节扫墓的称“挂春纸”。人们备办镪纸和三牲果品到祖坟祭拜,丹书碑文,修整墓地,剪除杂萆。海外侨胞也常在清明节回乡扫墓,以示不忘先祖。新中国成立后,倡导纪念英烈,机关团体和学校在清明节组织队伍到革命英烈墓地、纪念碑和陵园举行纪念活动。
4、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潮俗称为五月节,赛龙舟、食粽、采药、熏蚊为主要习俗。
5、中秋节
潮汕的中秋节,民间习俗有拜月、赏月、吃月饼、煨芋、烧瓦塔、烧香塔、“关戏童”、“关阿姑”等。拜月,是妇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古已成例,潮人也大抵如是。潮人拜月叫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找一个好夫婿。潮汕有民谣唱道:“中秋节,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托月寄意,更为情切。民谣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夜昏月朗天又晴。思君想君来看月,坐看明月到五更。听得寒蛩啼叫声,凄凄惨惨得人惊,不知我君在何处,欲托明月传心声。”烧瓦塔,也是中秋节旧俗。瓦塔是用废砖瓦片在旷地上砌成的小塔,大小高低不等。塔顶留孔洞,塔心装柴草,青少年烧塔以为乐。起火后,撒松香助燃,火光直冲塔顶,蔚为壮观;再撒盐,僻啪作响,如放鞭炮。有的地方还有赛烧塔之俗。凡烧得全塔通红而不倒者胜。
6、重阳节 “九月九,风琴仔,四散走”,是潮汕民谣,说明潮汕重阳节有放风筝之俗。重阳时节,云淡风高,正是放风筝的上好时节,而潮汕最盛。旧时,潮汕人于此时节,常聚集在韩江凤凰台沙滩竟放风筝。潮城竞放风筝,近年复苏至盛期。1991年10月27日,潮州市在凤凰台沙滩举行首届风筝大会,金龙、彩凤、燕子、八卦""近百只精美风筝翱翔长空,其中金龙风筝长达125米。在此之前,潮汕还举办过风筝文化展览会,并成立潮州市风筝协会,举办风筝文化研讨会。
7、冬至
潮人有冬节小过年的习俗。在周代,已将一年划分为四节候,冬至前一天是除夕,冬至也就是春至,是一年之始,是元旦。古代,历法逐步发展变化,夏、商、周、秦、汉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据《史记》载: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朝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规定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才将冬至称为亚岁,即小过年。潮人至今仍有“冬节小过年”之俗语,即源于此一历法的变化。潮汕冬节习俗,主要是祭祖谢神。祭祖除祠祭外,还有扫墓。冬至扫墓,称“挂冬纸”。祭祖、谢神的祭品,除三牲果品之外,必须人人食冬节圆,以示一家圆圆满满、大小平安。农民还将汤圆喂牛喂猪喂狗,将圆粘贴在牛头牛角上,贴在门框、碓臼、炉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车以及猪、鸡、鹅、牛等,祈神保护,祷祝牲畜平安过冬,新年健旺。
8、祭灶
年尾祭灶神司命公是潮人普遍风俗。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灶神司命公,送灶神上天;二是全方位大清洁,俗称“宪尘”。灶神,也叫灶王爷、灶君、灶公、灶母,也是不男不女的;还有叫东厨司命的,与潮人叫司命公接近。祭灶神的日期,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廿四。祭灶必备三牲果品酒食,糊制纸车纸马纸鹤作神上天工具,献镪纸给灶君作盘缠,托灶君上天向玉帝为本家言善事,不言罪错等等。在祭品中必有甜糯米圆,想用它糊灶神的嘴。有的还用红酒糟糊灶门,要使灶君成为醉鬼,到玉帝殿前说不出话来。祭灶神的另一个习俗是除尘,也叫扫尘、掸尘,潮俗称“宪尘”,其实是全方位大扫除,家家户户大小总动员,翻箱倒柜,收洗清扫。旧时在农村大清早还未煮饭,主妇要先清理炉灶,将大小铁锅倒转过来,刮去乌烟。供灶神的香炉里的旧香骨和金花红绸要拨去,墙壁的旧神符要换新的。
人们采集来榕树枝,青竹梢捆在竹竽上做一把大扫帚,拭去屋檐下的蜘蛛网和烟尘。一切破旧污秽物件要清理浆洗,不可用的东西、连同这把榕竹扫帚一起焚毁或丢弃河里或池塘。屋内外整理一新,然后才拜灶神。从这个时间起,叫“入年架”(年假),到正月初四“年假开”,屋里物品不随便搬动。
9、除夕
风俗内容是布新、团圆。布新是贴新符、门神、春联、年画,倒贴“福”(“福”字倒贴,福即“到”),挂榕树青、红灯笼、辟邪镜,摆柑桔果品等。今人多增摆四季桔、盆景、水仙、挂历、日历、安装节日灯等。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中,潮汕人最喜爱的一对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相传是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所撰,它道出了过新年的喜庆气氛和人们追求福寿的美好愿望。
除夕的重要内容是围炉,即吃团年饭,表示一家和顺团圆。潮人多侨属侨眷,年终都有回乡吃团圆饭者。团圆寄予着中国人和家幸福,奔波在外的许多潮人,更重视年终的团圆,都要赶在围炉之前回到家中,一是要同家人一起拜祖宗,二是要带些物品回来敬老爱幼。而且围炉要早,“早食早发”,发,发达,发财,从来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就连围炉的食物中也隐藏着这种意念吃猪肠炒蒜,寄意“会盘算,长长发”;吃珠蚶,潮人称蚶壳为“蚶壳钱”,古代以贝为币,吃蚶意味着有贝有钱,能发财。
围炉之俗,目前在城市有变化。兄弟姐妹多分散居住,但都有团聚的传统观念,故常到酒店去围炉,图个方便,增添情趣。农村的老人,则喜到儿女家轮流着吃,俗云“食透透,兴透透”。围炉之后是守岁,一家人品茶话旧,直至子时(十一点至凌晨一时),放鞭炮,迎接新年。
第二篇:《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传说》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潮汕中秋节作文}.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第三篇:《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传说》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潮汕中秋节作文}.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