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上课不举手就发言的学生》
上课不举手就发言的学生,说明他听讲更认真;爱给老师出难题的学生,说明他思维更活跃;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情感更丰富。我们经常说孩子不会做事,你让他做过吗…
篇二:《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解决办法》
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摘要: 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高年级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已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的原因。作为教师,应该从自身上去努力:关心学生、加强学习、认真备课、讲究教法、参与管理,努力改变这种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 不举手 教师 努力改变
近段时间,我发现本班学生跟上学期比较变得不爱举手发言了,课堂上哪怕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就是不举手,课堂出奇的沉闷。有些很简单的提问也总是那么零星的几个活跃分子举手发言。有不少学生整节课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只是“安安静静”地当听众,我很纳闷,课后和其他老师聊了这种现象,老师们也有着这方面的困扰。这种情况,近些年来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然而,这种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呢? 为此,我经过调查了解和探索、认真思考、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不爱举手之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了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下面与大家交流共勉:
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这些:有家庭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或亲戚代管,成了“留守儿童”,因此,家庭教育十分缺乏。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从而造成了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
1、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自尊心也日趋强烈,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本来能回答的问题不敢举手回答。
2、存在害怕心理。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3、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未听清提问的问题。有的就没听老师的讲,根本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问题没有十成的把握,所以犹豫、观望,就无法举手。
4、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故使许多同学没有机会举手发言,久而久之就慢慢的形成了不举手的习惯。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思想观念没有真正转变过来,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考核,教学仍以讲授为主,追求标准答案;学知识采用死记硬背;能力培养搞“题海战术”。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与行为定势。
2、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可能都扮演了传道者和授惑者的角色,使学生习惯了教师的解答,从而虽然认真听讲,却不习惯表现自我的思想。
3、忘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预设与实际脱节。由于只顾教学环节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急于学生给出答案,常常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大多学生还没能思考成熟,而正由于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导致了学生与老师的教学预设脱节。
4、教师自身修炼还不够,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不予以评价和表扬,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教学形式单一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常常将课堂教学搞得单调、乏味,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趣来。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也有来自教师的。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试想,课堂上,老师高高在上,紧绷着脸,学生还笑得出来吗?师生都紧绷着脸,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的情绪都是紧张的,学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老师也不会轻松地面对“学生不举手”这一情况,势必又会责骂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不敢举手了。这样恶性循环,逐渐学生就由“不敢”举手变得“不会”举手了。{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众所周知,学生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阻碍了
教学效率的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学生都不开口,教师不知道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教师往往只有盲目提问,重复讲解,造成教学进程推进慢,课堂时间利用率低。其次,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越不举手就越怕举手,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还会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积极等{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上课总不举手,在课堂提问时往往被教师忽视,久而久之,造成这些学生性格内向,难与交流,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等等。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堂上不举手的问题呢?。我认为,老师应该转变观念,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融入到学生中,通过自己的广博知识和民主作风将学生吸引到身边,用幽默、甚至是调侃的语言让学生的心情放轻松,要让学生把教师看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发言是个人观点的表达,在这样的民主气氛下,学生才敢于发言、愿意发言。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加强思想沟通。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切实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心里有什么话总想与你说。其次,教师平时要多学习,要不断地吸收新知识,积极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鲜活泼的语言。在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时,要努力找到共同的话题,尽量摒弃那些陈词滥调,用“共同语言”进行交流。再次,教师在上课前要准备充分。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精选教法,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教法,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都愿意去听。同时还要精心设置问题,做到难易适度,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再次,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教学策略,讲究教学方法。比如,课前,教师可适当进行激趣;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可采取分组竞赛等形式;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举手回答兴趣和欲望;要照顾到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有表现机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要积极肯定,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努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增添成就感;针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变被动为主动,变尴尬为自然,甚至激趣。最后,教师要积极参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校园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的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怀有一颗爱心,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想方设法,不断实践,一定能将“一潭死水”激起朵朵浪花、无限涟漪。
篇三:《有关课堂举手发言的作文 《我的手有千斤重吗?》 500字》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着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
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
几分钟后,景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将《凡卡》这篇课文朗读一下?”
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我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只有李佳秋、刘乐园等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 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个!然而,没有。
半分钟过去了,景老师温和地对同学们说:“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举起你的手吧!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朗读得很好!”
这时,我下意识地动了动胳膊,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哎,真不争气!我不敢抬头看景老师那双眼睛,但我可以想象出他的眼睛里一定充满着失望,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同学愿意读书呢?
“要是有成绩差的举手,我就接着举。”我心想,然而,还是没有。“唉,怎么成了这种心理呢?怕什么,不就是读读课文吗!”我又暗暗地鼓励自己。
我悄悄地把左胳膊放在桌上,目光偷偷地扫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才慢慢地举起右手,举得低低的,但我觉得又是那样重。举起手,我又慌忙地向四周扫视一下,忽然觉得我那举起的手,是一块嶙峋的怪石,极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搅得我心神不安,真想把手放下。
正在我惴惴不安的时候,忽然感到景老师的目光似乎向我这边投来了,我不由自主地迅速放下了自己那举得低低的手。我使劲地埋着头,再也不敢抬头看一下这静得连同学们的心跳声都能听得见的教室。
或许景老师没有注意我这一细小的动作,他最后没有叫我。我狠狠地在自己的胳膊上拧了一把:“这不争气的胳膊,怎么就举不起来呢?”
唉,举手真难!
篇四:《为什么学生上课不举手》
学生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之我见?
庐山区赛阳中学 胡子晏
从事教育的老师都知道这样的教育一个教育现象:学生在低年级上课时都举手积极,发言勇跃;到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就少了很多;等到了中学就成了凤毛麟角了。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最后仅停留在少数精英学生的配合和教师的自问自答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笔者认为这和教师、学生以及我们长期形成的不良教育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谈谈学生因素。学生在学校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心理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使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刚读小学,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举手发言很积极,至于答对答错他都无所谓。等到了中学,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怕答错了,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所以就不怎么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虽然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又觉得别人都不举手而自己总是举手有点出风头,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喜欢出风头所以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原因。我们不少老师上课提问的水平不高,激发不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要么是问题提的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要么是问题提的过于笼统,让学生无从思考。要么是目光总是盯着优生,少给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大多时候我们不少老师不是真正的基于教学的提问,而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没有跟上甚至是评价不当,久而久之,让学生丧失了回答问题的热情。更
有甚者有的老师把提问当作一种惩罚,发现学生上课不听话或开小差,老师就马上叫学生起起来回答问题。当回答问题成为一种惩罚时,试问还有学生愿意回答问题吗?{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第三,谈谈长期形成的不良的教学风气影响。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少有真正的师生互动和学生探究!老师上课的首要任务是把知识讲透灌输给学生;学生上课的首要任务是记下老师讲的内容,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提问!因而就必然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答不出不要紧,老师迟早会公布答案的,根本不用费力思考。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所提之问也少有点拨,更不会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长期下来,学生也就没有思考的习惯了!{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提问从小来说只是课堂上的一个小环节提问,但从大来说却是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理念的问题。早就听说西方一些国家老师上课一般只讲很少一部分时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提问。而我们中国好象提问成了老师的专利。课堂上提问可以让学生怀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又在头脑中形成新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又可以促进教学相长,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增加教育智慧。
老师,请你合理地创设情境,科学设置问题,去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学,上课请你骄傲地举起你的手来。上课思考和回答问题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是学习质的飞跃!
2013-11-28
篇五:《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上课不举手的原因作文500字}.
学生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在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明明自己会,就是不举手。在现今的课堂上,低年级的课堂往往小手如林、学生积极活跃,一旦进入高年级,课堂气氛明显沉闷举手发言的定额管理越来越少,,即使是简单的问题,也很少有学生反应热烈,很多教对学生课堂不爱举手而发愁,找不到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为什么会出现低年级学生抢着回答,高年级不爱回答的怪现象呢?我跟其他老师交流时,也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困扰。
为此我查阅资料,认真分析,总结实践,逐渐找出学生不爱举手之劳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到了一些方法,激发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下面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般情况下,导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有这些:
1、不自信。当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总是左顾右盼,看看其他同学举手了没有,当看到别人都没有举手,就心想连优秀的同学都不会,看来这个答案大概不会是我想得这样简单吧,。或者,有些同学刚刚看到问题就心想,这个一我怎么回答得对?
2、不清晰。学生对不会的问题一般不会举手,思路不清晰的是指对老师的问题在于一定的认识,但又不知如何下手回答问题,所以不举手。
3、太自尊。有的学生怕批评和嘲笑。忧郁自尊心强,面子观点重,本来能回答的问题又怕回答错误了,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和同学们的嘲笑,因为他自己也曾嘲笑过回答错误的同学。
4、语言组织能力差。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正确的理解,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怕站起来回答不清楚被别人笑话。
5、心不在焉。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些学生上课总是思想开小差,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就没听老师的讲,更没有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叫他回答,他根本答不上来,即使能开腔,也经常是牛头不对马嘴。
看来,造成学生课上害怕举手的原因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针对以上几点,我有几种不成熟的想法,想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家多指点指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明确举手的目的:
1、举手发言是具有自信心的表现,举手说明我行或者我故意试一试,愿意把自己内在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展现出来,这是个张扬的表现,是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2、举手发言是享受学习权利的表现:举手回答对了是一种自我肯定,回答错了是一种自我纠正。通过老师的点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更通过举手发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优先获得请老师解决个人疑问的机会,对自己在学习上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
3、举手发言是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现:老师通过学生上课发言可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学生不说不了解情况,举手发言就是向老师申请发言的权利,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表达自己的观点,举手发言了是对老师上课过程的尊重。
4、举手发言是锻炼自己的需要:有些胆子比较小的同学,也可以通过举手发言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获得在公开场合的把握和应变能力。
采取措施促使学生举手发言。
1、渲染气氛,引发兴趣。课堂上,自己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学,并辅之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倾听学生的见解、看法,当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不一致时也不要和学生抢着说,更不要打断学生的说话,可以再给其他的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谈谈听后的感受、想法。
3、给学生信心。课堂粘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尤其老师不要摆架子,学生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对学生予以批评,而要用恰当的指导语来引导他,如“虽然多数同学不同意你的见解,但你敢于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勇气可加,老师在这里对你提出的表扬,只是希望你今后仍然能够积极地举手发言!”;“听了你的回答,我知道你动脑思考了,只是希望你以后能够把问题思考得再全面一些!”;“你说得真好,如果下次站起来能够把语言表达完整就更好!”等,这些语言既能够维护学生小小的自尊心,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对待的评价,逐渐引导学生走向正途。
总之,要给学生解脱精神上的种种束缚,使学生放下顾虑,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基础上,从学习扭转的营造、学生自信心的树立及学习的兴趣出发,改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我相信,课堂上那一双双稚嫩纯真的眼神,那一双双举起的可爱小手会使我们的课堂无限美妙!
篇六:《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对1[1]》
小学生上课不举手原因及对策
学生举生发言是课堂教学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但在课堂上,主动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即使在教师的多方鼓励下仍是难见全效。许多老师感言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一堂课上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我们发现,举手人数的多少与年级的高低成反比趋势(年级越高,举手人数越少)。而心理学家认为,学生都有一种表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已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也逐渐在增强,他们的表现力应更为强烈。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压制自身的表现需求呢?
内向的性格是造成他上课不举手的因素之一。我班学生陈进波,性格内向,不笨可学习基础差,上课从不举手,起初我以为他不会,于是有意识地叫过他几次,发现他经常也能答对,就是读书能力弱一些,找他谈了几次,他说:“我害怕举手说错被老师批评,让同学笑话,干脆就不举手。”他周围的同学也反映,说他课间也不爱和同学讲话。
教师的思维偏差也会造成学生上课不举手。有这样一个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好学,奇怪的是上课很少见她举手发言,指定她回答,每次总能答对,经过了解才知道,她曾经也爱举手,可是有一位老师,简单的题都不喊她,别人答不上来的才叫她,答错了老师还说:“怎么,你也不会?”从此就不想举手,也不敢举手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怎么样引导学生积极据举手发言呢?
首先,我们应该创建一个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著名教育家巴士卡利雅在《爱的生活》一书中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教师要学会引导。已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引导的问答活动参与程度最高,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留出一定的空隙让学生相互交流或向老师提问。 其次,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尊重学生的"插嘴"。"插嘴"是学生自愿回答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便直接说出答案,或者私自进行交流的一种忘我行为。教师应灵活地对待学生"插嘴",当学生渴望回答时,教师要适当抑制"插嘴",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回答机会;当大多数学生沉默不语时,则要鼓励他们参与教学,甚至允许他们"插嘴",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要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讲课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非得获得一个准确的答案不可,关键在于要能开拓学生的思路,特别时高年段学生。因此,要关注问题的清晰度。笼统抽象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考,一次性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从中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得模糊;还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研究表明,对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而言,低难度问题有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知水平问题更有效。因此,教师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做到因"人"而宜。在提问时要.努力扩大提问面,让所有学生习惯于接受课堂提问。实践证明,按一定型式依次请学生回答的、学生可预见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的随机叫答方式教学效果好。因为规则叫答方式可减轻学生焦虑水平,有利于集中注意。而教师随机叫答主要倾向于少数优秀学生,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妨按座次、学号顺序或开火车等方式请学生回答问题,有时给予所有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有时刻意地请中差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还有助于引导学生专心地参与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