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游上海城隍庙》》
游上海城隍庙
海南小学 四(6)班 汤金睿
八角嶙峋、古色古香,来到城隍庙仿佛来
到了一个奇妙又古老的世界,充满了古代的气
息。
要说它古老在哪?建筑物就非常特别,整
体看上去像是古代的皇宫那么繁华。有的屋顶
呈锥子型;有的呈圆形;还有的呈三角形,看
起来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披着连衣裙,在阳
光下尽显风姿。从天空中俯视建筑物,着一个
个屋顶向是一只只身穿“黑棉袄”的燕子。
当然,这样的巧夺天工只是城隍庙的一个缩影,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曲折蜿蜒的九曲桥。 在春天,鸟语花香、百花争艳。桃、李、杏——春风一家,像一个个士兵守卫着九曲桥。 夏天,烈日炎炎,河岸上的鹅卵石向被火烧过一样烫,而河水却像被冰冻了一样清凉。
秋天,秋高气爽、秋色宜人。这股凉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这时候的人非常多。因为可以看到树叶变得枯黄然后凋零,像一位优雅的姑娘,在空中翩翩起舞,最后落至水中,荡起一波波水纹。写到这儿,我仿佛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这美景中。
冬天(就在此时此刻)九曲桥上人流如潮、观者如堵、车水马龙,人流像一条巨型毛毛虫,正奋力向前蠕动,又像一条巨型响尾蛇正缓缓游向前。再往河上一看,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浮在河上的河灯,河灯上刻着许多图画,图画上讲述着一个个典故,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
城隍庙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特色呢?对了,去城隍庙的人,一般都会带些纪念品回去,有的店铺是买手工艺品的,如中国结、千纸鹤。还有一些杂货铺,更多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就是城隍庙小吃:什么南翔小笼、蟹黄灌汤包等等。
现今城隍庙俨然成为了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具人文特色的,所以大家如果来上海可千万别错过了城隍庙!
篇二:《城隍庙整理》
城隍城隍庙整理
一 城隍与城隍庙的涵义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而城隍庙就是供奉这些城市保护神的地方,也是这些保护神的生活场所。后来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二 城隍的起源与形成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1.先啬(神农)2.司啬(后稷)3.农(田峻)4.邮表啜(茅棚、地头、井)5.猫虎6.坊(堤、蓄水池)7.水庸:(沟渠、城隍)8.昆虫)之一。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后来经道教演衍成为地方守护神。
三 城隍的发展历程
1奴隶社会祭祀城隍神: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遗址。在王城冈城墙遗址内还发现七具人骨(一具是成年人,六具是儿童)。据推测这些人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这种杀人杀牲祭祀的
习俗一直持续到商代。在郑州商城城墙遗址中,就发现有狗坑九个,每坑埋有六至二十三只狗,其中一坑中还埋有两具人骨。在附近的沟恤中还发现人头骨上百颗。
2据《礼记。郊特牲》记载,周代岁末“蜡祭”,祭祀先1.先啬(神农)2.司啬(后稷)3.农(田峻)4.邮表啜(茅棚、地头、井)
5.猫虎6.坊(蓄水池 )7.水庸:(城隍)8.昆虫。其中的“水庸”就是城隍)。结合《左传》的记载,水庸在当时己经作为保护城市的土地神接受祭祀了。水庸神即城隍神。
3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模仿佛教的神佛观念,将仍然在民间活跃的社祭活动,纳入道教信仰体系,开始形成系统完备的城隍神信仰。
4城隍神被人格化,大约从三国时代就开始了,有关这一方而,《搜神记》有所记载:蒋子文者,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株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以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扇,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吾立祠。不尔,将有大咎。”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侯,次弟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缓,为立庙堂。改钟山为蒋山,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
于是道教很快就把这个有威慑力的神吸收进神谱并给他很高的地位,据五代杜光庭《道门定制》卷二所载,城隍管死魂灵,道士给死人建酷超度,要向城隍庙求取“城隍牒”(冥界的通行证)才能放亡灵去接受道士的超度。到隋朝时,已有了用动物祭祀城隍的风俗。
但当时的城隍神普遍还只是一个抽象的神,并没有具体的姓名。
5“城隍之祀”在唐代未被列入朝廷正式祀典,但是我们考察《太平广记》中的唐代笔记小说就可以发现,其时民间有关城隍的信仰还是很普遍的。(韩愈的《潮州祭神文》《袁州祭神文浓段全纬《城隍庙记浓李商隐《为安平公充州祭充州城隍文》《为怀州李使君祭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赛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赛理定县城隍神文》《为中压荣阳公祭桂州城隍神祝文》等等,)这些文章都有力地证明了唐代尤其是中晚唐城隍信仰的盛行与普遍。
在唐代,城隍神己有塑像,据唐戴孚《广异记》所载:“开元中,滑州刺史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楼中,忽见一人,长三尺许,紫衣朱冠,通名参谒。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曰:“即城隍之主。”又问:“何?”答云:“黄河之神欲毁我城,以端河路。我固不许。”
以上材料说明在唐人心口中城隍的形象是紫衣朱冠,城隍庙中的塑像一般也应是如此。直到清代,城院庙里的神像也多是衣紫袍或红袍。
6五代以后,城隍开始受到君主的重视,并加上封号,跻身于国家正式的祀典之中。隐帝乾佑三年(950年)八月,以蒙州城院神为威灵王,从湖南节度使马希范奏请也。从此城隍就有了“城隍王爷”的尊称,后又简称为“城隍爷”。
7但是城隍信仰大盛,成为一个人人皆知、处处都有的神抵,则是宋以后的事情。宋代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就非常重视城隍庙祀。
经过宋太祖如此推崇,奉祀城隍神的风习,被列入祀典己经成为惯例。宋代民间对城隍神的崇拜较前代更加普遍了。地方官到任之初{上海城隍庙文章}.
拜谒城隍庙的习俗也起于宋代,《水东日记》与《二程遗书》都记载了范文甫问程伊川到官三日应否拜谒城隍神的事情。
8而元明以降,城隍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地位更加显要。据说当时城隍香火颇盛,每到初一、十五,人们便纷纷涌到城隍庙祈福。
9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城隍又升了一级。朱元璋做皇帝时,他对城隍大感兴趣,据说是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陕西省三原县的城隍庙就是这一时期修建起来的。{上海城隍庙文章}.
每当举行大典,京城的府尹在下陪着土塑木雕的都城隍,十三布政司则站着伺候各省城隍。这时的城隍几乎成了代替原始天尊、玉皇大帝管理下界苍生的“特命全权大使”。
10清朝时盛行的城隍巡城的风俗,口的是让城隍神巡视治安,惩治凶顽,祭祀无主孤魂。这种城隍巡城的风俗,来源于佛教的“行像”仪式。据《僧史略》记载,佛陀在印度涅梁后,信徒思念佛陀,遂建造佛像,围绕蟠盖,歌乐引导,巡视城市,为百姓消灾,此之谓“行像”。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本土信仰的城隍崇拜所受到
的来自佛教的深刻影响。{上海城隍庙文章}.
11民国时期(1928年)曾颁布神祠废存标准,城隙庙在废止之列,许多城隍庙被改为学校、机关、军营等。城隍在台湾余绪尚存,现台北市霞海城隍庙每年五月十日的城惶出巡,仍是轰动全市的祭典。
12五四之后、城市冲破围墙
第一:城隍庙是民间信仰的产物,随民众的信与不信而兴衰。明朝将城隍神与官吏结合,使城隍的威严、神圣性降低。而且城隍的祭祀由明朝的位列“中祀”到清朝时降为“五十三群祀”。清末西方思想传入,唯物论、无神论思想影响、冲击传统的万物有灵、灵魂不灭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反封建、破四旧、政府干预取缔等等。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影响,人们的思想中心、活动中心转变,对待城隍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
第二,从城隍信仰自身发展的情况分析,城墙的废弃、城墙防御功能的缺失以及庙会的兴起是导致其衰微的致命因素。随着人口增多,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城墙的功能弱化,城隍也随之功效能力与范围大大降低。城隍庙会由最开始的敬神为主转变为以商业活动为主,参加庙会的人们,多以游玩为目的。
篇三:《城隍庙旅游》
城隍庙旅游
老城隍庙简介#上海旅游攻略# #爱旅游#。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一般来说,上海城隍庙是指黄浦区的老城隍庙,在旅游景点中都称为“豫园”,即原上海县城隍庙,这是个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上海市具有悠久历史的城隍庙,每年都会吸引相当多的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城隍庙小吃也随着城隍庙的走红而闻名全国。坐落在繁华都市中的城隍庙,更如同一个百年老者静静地凝视着上海市的万紫千红,百变兴衰,在这里,捧一束香,念一个愿,恍然他乡变故乡,只愿长醉不愿醒。。
公交:11,24,33,55,64,66,220,801,802,926,934路,方川专线,隧道八线路,隧道九线路等都可以到达,在火车站乘64路坐八站至新北门,或乘929在福佑路下车也可以到达。。
地铁:地铁10号线“豫园”站可以到达。。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30-16:30。
建议游玩时间: 3-4小时。
地址: 上海市 黄浦区邑城路1号。
电话: 021-63284494。{上海城隍庙文章}.
最佳旅游时节:。
四季皆宜。。
爱乐活旅游热门标签当季游。
城隍庙
城隍庙
城隍庙
城隍庙
篇四:《2015年上海黄浦区二模作文:上海的味道 立意角度与范文欣赏》
【2015黄浦二模】上海的味道
角度1、舌尖上的上海(小笼包、红烧肉、黄鱼面)
角度2、上海的小马路(愚园路、衡山路、复兴路)
角度3、上海的传统文化(栀子花、白兰花)
角度4、上海的人情味(里弄生活的热闹与温暖)
角度5、上海的现代文化(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范文欣赏】
(一)上海的味道
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我们从课本上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程,从电视报纸上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繁华,我们也切身体会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街上留下匆匆而过的足迹,然后费力将自己揉进涌动的人流,我突然发现,自己竟未曾真正认真品味过这座城市。
第一次让上海印象刻进脑海的,是偶然漫步在衡山路附近。我不大记路名,只记得兜兜转转间晃过了很多小路街巷,被梧桐叶覆盖了的街道有零星阳光于树叶间洒落。街的两边稀疏伫立着饱经沧桑的洋房别墅,极具艺术气息。我一直以为那是最富有上海味道的地方。午后暖暖的风拂过脸颊,会有一种法国乡村或是伦敦街区的浪漫味道。可当我终耐不住钦羡,踮着脚尖探头从别墅靠街的窗口向内张望时,看见的却是破旧的布料和厚重的灰尘。
我不知道这象征着什么,只觉有一种悲凉,或许曾经的繁华荣光于时间历史沉淀下的只剩衰败破落。上海夹在古朴与摩登之间,不免显得有些尴尬。
近些年来回忆上海味道的文章很多,关于弄堂、邻里间真挚的问候声以及下午孩子们玩乐的嬉笑声,在老城区我记忆的最初五六年也还是有的,不同的是锣鼓声变成了电喇叭,唱着的是“居民同志们晚上好”再后来,几平米的亭子间不见了,一期比一期昂贵的住宅区推出了,路边的油条大饼不见了,一家家西式糕点店出现了
曾经隔着一条马路便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已经过去,再没有穿着拖鞋出来买瓜子的女人,或许老上海的种种文化和风情零落稀散了。
可有一点上海没有变——没有夜晚。曾经,上流淑女名媛出入的是百乐门,现在最闻名的夜景是陆家嘴、外滩、南京路步行街、豫园它们没有失去上海的味道,只是将浓烈的商业味发挥到了极致。
如果说拥有江南水乡气韵的上海味道像一坛醇酒,那在一次次拆迁改造、与世界同步的过程中,上海褪去了古朴,将酒香散去。将酒味大众化,添加各式各样的调味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必然。当初的醇已然过去,留下的是对曾经浓浓醇香回忆并调出更美味的酒,还是无止无休地改造接纳成就最后的酒糟,全看上海人自己了。{上海城隍庙文章}.
(二)上海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是甜的。遍布大街小巷的食品商店和卖点心的老字号里,各式各样精美的甜点挑动着人们的味蕊。在淮海路一家叫“老大昌”的甜品店,我品尝了“掼奶油”和“蝴蝶稣”,那纯正的味道,甜在嘴上,美在心里。与北方不同,上海菜馆里每道菜几乎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甜味。徜徉在这里的街头巷尾,仿佛空气里都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上海的味道是香的。南京路和淮海路总是能闻到某种街香,可能是百货公司之类的发出的。数不清的化妆品,形形色色的香水,有的沁人心脾,有的淡雅幽远。来到城隍庙和豫园时天色已晚,我惊喜地看到一种叫丁香梅的盆栽,粉红的花蕊迎着早春的寒风竞相绽放,散发着特殊的香气,不由让人想起一位北宋诗人的吟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甜美、馨香是上海的味道,但我真正体味到这座城市的味道,却是从一个个普通的上海人身上开始的。
上海金陵中学的门卫大爷,是给我们一家三口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个上海人。大年初二下午,天下起了小雨,春寒料峭。我们结束外滩的游览想去城隍庙却不知怎么走,妈妈只好到金陵东路上的金陵中学问路。门卫是一位60岁左右的大爷,个子不高。他热情地用上海普通话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城隍庙的方向和走法。没想到的是,当我们已经离开了金陵中学,他竞然冒雨追了出来,伸着脖子给我们指明方向,并告诉我们还可选择一路公交车,这样可以省些时间和体力。这时,作为异乡人,我心里的感觉是暖暖的。
温暖的体味还在延续。初三晚上8点多,我们从淮海中路打车回驻地— 上海火车站南广场如家快捷酒店。开车的司机是一位年轻的叔叔。由于我们说不清准确的地址,洒店又深藏在一个居民小区里,司机叔叔耐心地拿出地图认真查找。计价器的数字在不停地跳动,15元、17.3元但驻地还是没有找到。这时,司机叔叔突然按下了计价器说:“这段时间就不收费啦。”5分钟后,终于找到驻地。妈妈执意多给些车费,但他坚决不收。“就算我熟习地形吧。”他笑了笑说。
在上海短短的3天时间里,我接触到了很多像中学门卫大爷和出租车司机叔叔这样的上海人。他们是上海火车站广场为南来北往旅客热情指路的老大爷,是地铁车厢里为老年人让座的年轻阿姨,是外滩观光道上冒雨守护游人安全的志愿者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阿拉上海人!他们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味道:温暖的人情味!
人对味道的记忆是有感情的。回到石家庄己经半个多月了,但我常常思念在上海的日子。思念沪上老字号食品店里那甜蜜的味道,思念早春丁香梅绽放那幽香的味道,更思念流淌在这座现代都市大街小巷那温馨的、浓浓的人情味道。
(三)上海味道
城市像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浩瀚广袤的地球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城市的记忆如同每年的落叶,层层叠叠,发酵化合,滋养着我们的城市人文。印象中的上海是霓虹灯闪夜未央的繁华世界。年代感十足的《夜上海》,带着百年记忆走来的“和平饭店”,腰肢摇曳、性感风韵的旗袍女子,仿佛时光逆转,将我们带回那个记忆中的上海。车水马龙,歌舞升平,铺陈着十里洋场的热闹与喧嚣,讲述着轰烈动荡的上海传奇,散发着浓烈的上海味道。{上海城隍庙文章}.
摩登与怀旧:华丽复古外衣的味道
上海这座城市,古老怀旧又时尚前卫。黄浦江就像是新旧世界的临界点,新上海急速发展,老上海韵味犹存。黄浦江畔,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现代建筑俨然成为今天上海的地标景观。浦江西面,则是古典复兴时的旧上海建筑群。隔着黄浦江,一面高楼林立、朝气澎湃;一面古旧厚重,暮气十足。老式的西洋建筑与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上海。
提到上海,多数人的记忆还停留在诸多女作家笔下形容的弄堂里,鳞次栉比、林林总总,性感的弄堂。石库门、田子坊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象征性的一种。要是来了上海而不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才是遗憾。走在上海街头,总会被一抹浓郁的梧桐绿色所笼罩。作为行道树,它在大街小巷像哨兵一样站着。年复一年。老房子拆了,道路宽了,而它依然站着。这梧桐树经历了上海的沧桑,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在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露出了一抹绿色,成为上海的标识。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才算是走近了上海的生活。若隐若现的音乐,不知哪家飘来的饭香,底楼拉着麻绳晒出来的被子,新洗的衣服飘在风里,时有清新扑鼻。偶见穿着拖鞋睡衣的女人出来买菜,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如果去跟老大爷搭话,他会兴奋地讲些当年的故事给你听。
去过上海的弄堂,再去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东西。因为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的地方,人们实在地生活在这儿,是上海最真实的味道。
精致与精细:恰如其分的上海人味道
上海人的独特味道,在女人身上。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着旗袍,体态婀娜,知性优雅,举手投足间透着上海女人的精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