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八一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八一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占领了南昌城。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被国民党反动派“逼上梁山”的。
贺龙:起义总指挥,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1927年4月和7月,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血的教训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它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对付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于7月12日进行改组,停止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旬,决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并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会合当地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恢复革命根据地,然后举行新的北伐。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发现张发奎同汪精卫勾结很紧,并在第二方面军中开始迫害共产党人。随即向中共中央建议,依靠自己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实行在南昌暴动”。据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这次起义。
南昌起义的指挥所――江西大旅社旧址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从7月25日起,第11、第20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陆续由九江、涂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当天就在城内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前敌委员会,领导加紧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到南昌,中共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张国焘坚持认为,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应该争取张发奎参加,否则不能举行暴动。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第二天,中共前委再次开会进行辩论。最后,张国焘表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此时,国民党武汉政府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第3军主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主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第二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3、第6、第9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中共前委决定赶在援兵到来之前,于8月1日举行起义。
1927年7月下旬,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南昌武装起义。这是当时周恩来办公的地方。>>
8月1日2时,南昌起义开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第二天到达南昌集中。起义最终取得了成功!
南昌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8月1日上午,召开了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邓演达、宋庆龄、何香凝、谭平山、吴玉章、贺龙、林祖涵(林伯渠)、叶挺、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恽代英、徐特立、彭湃、郭沫若等25人为委员。革命委员会任命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组成参谋团,作为军事指挥机关,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郭沫若为总政治部主任;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兼代方面军总指挥,叶挺兼代方面军前敌总指挥。所属第11军(辖第24、第25、第10师),叶挺任军长、聂荣臻任党代表;第20军(辖第1、第2师),贺龙任军长、廖乾吾任党代表;第9军(无作战部队),朱德任副军长、朱克靖任党代表。全军共2万余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8月2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决定率起义军向广东进军,计划以广东为基地再次组织北伐。
8月3日至6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起义军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约1.3万人。
油画《南昌起义》
8月下旬,起义军在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等部的拦阻,歼敌6000人,缴获枪2500余支(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今潮州)、汕头。在此期间,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
南昌起义纪念塔
据此,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随革命委员会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底,起义军主力在揭阳县白石和普宁县流沙与国民党东路军激战不胜,10月初部队大部溃散。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加入到该地区的革命斗争。退出三河坝的第25师同由潮、汕突围的第3师一部于饶平会合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群雕
南昌起义部队虽然受到很大损失,但这次起义却有巨大的历史意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如一声春雷,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八一”建军节的确定
据统计,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10个人当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篇二:《南昌起义观后感》
永远的红色记忆
–记南昌起义观后感{南昌起义作文}.
在建党九十二周年之际,我公司全体党员赴中国革命的圣地—江西南昌集体接受了一次传统革命教育。
全体党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游览了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在纪念碑下,我们举起握拳的臂膊,面对鲜艳的党旗,发出了庄严的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全体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这是个难忘的时刻,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那铿锵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宽阔的广场上空,那郑重的誓言长长萦绕于党员心间。
站在广场中央,仿佛置身在硝烟弥漫的红色年代,南昌起义,是我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也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我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
在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从此,八一南昌起义彪炳史册。
解放后,八一广场,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经过几次改造和扩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全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矗立在广场上的八一起义纪念塔更是英雄城南昌的一个重要标志。
八一广场,对于弘扬“八一”精神,进行革命传统和英雄主义教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树立南昌的城市形象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八一广场伴随着南昌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新旧交替。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繁荣,人民群众对这座曾经让南昌人引以为豪的广场提出了许多新的希望和要求。创建现代文明花园式英雄城的热潮,极大地激发了南昌人民建设城市、美化城市的热情,以此拉开了八一广场改造序幕。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全新的改造后广场,特别突出的是:
1、八一起义纪念塔,塔基和塔身部分材料更换为洁白的汉白玉,显得更加雄伟、挺拔、明快,更换塔顶军旗的制作材料,增加了军旗的旗套,八一军旗更加鲜艳飘逸,富有动感。
2、八一军史浮雕,在中心文化区围合式广场四周,树立八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的浮雕,按照“展示军史,凸显江西”的思路, 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 后抗日、解放战争、钢铁长城,其背面是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 名姓区分别是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 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主题突出,事件典型,构图精致,体现 了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3、八一题词,升旗台北侧,用一方汉白玉镜刻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 南侧用汉白玉镜刻毛泽东手书字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表达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
看罢不禁心潮澎湃,热血荡漾,南昌起义的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顿时,对南昌这座古城肃然起敬。
此次“红色之旅”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经受了心灵的洗礼,得到了精神的升华。我们难忘“八一”南昌起义清脆的枪声,难忘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难忘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的幸福和解放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广大党员接受了一次深刻而又生动的党性教育。
我们一致认为,我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外部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南昌精神对我们战胜困难,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思路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每个党员务必时刻牢记入党誓言,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党旗增辉添彩,为我公司蓬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篇三:《南昌起义观后感》
《南昌起义》观后感
2012-6-11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八一南昌起义》。给我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1927年六月份,正当国、共两军合作的北伐战争连连胜利之时,汪精卫突然下令北伐军全部撤出河南,回师武汉,所以使孙中山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而是毅然决定在八月一日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于是,一场由周恩来、贺龙、刘伯承、朱德、叶挺等人领导的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终于打响了。在大家的浴血奋战下,起义取得胜利。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影片中,周恩来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也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把自己该做的事情要做好。当我看到影片中革命志士们在领袖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奋勇杀敌时,我被先辈们的奋勇杀敌,舍生忘死的高涨精神所震撼。 通过这次《八一南昌起义》影片的观看,我对我国近代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军队创建的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要像革命先烈们学习,会更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八一精神成为我奋斗的动力!
篇四:《“八一南昌起义”观后感》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颇有感触。剧情如下: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得胜,汪精卫却开始集合力量反共。但是陈独秀没有看清汪精卫的阴谋,反对武装工农。汪精卫准备从湖北总工会工纠队开刀,但是没有料到中共中央先发制人,解散工纠队,将全部人员编入贺龙部队,直接进入武昌,武昌人民热烈欢迎贺龙师长的军队进入并且高呼打倒蒋介石。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刺杀大批的革命人士。党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等人的意见,举行“南昌暴动”,并委任周恩来为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乔装身份抵达南昌(这时也正值国民党特务说服贺龙“清党”,投靠国党,但是贺龙没听,反而更坚定了反对国党的决心),张国焘赶至南昌想阻止起义,周恩来与之激烈辩论,多数人拥护周,起义仍按原计划进行。后来,由于有人(拿了国民党的钱财,替国民党办事,但是后来思想有了觉悟,说是自己看出了哪党是对人民忠诚的党)出卖起义情况,周恩来当机宣布起义提前。在决定会议上, 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坚决跟党走的决心,广大党员都表达了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反对,坚决拥护周恩来同志的武装斗争的决议。当天晚上,国民党的特派员逃走,国民党开始有所行动,包围江西大旅社。但是共产党于8月1日清晨两点,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叶挺、贺龙、朱德率部分路出击,在大家的浴血奋战下,起义取得胜利。当赤色的旗子插在南昌城上的那一刻起,全军一片欢呼,中国共产党胜利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打响了!!!但是有许多革命的战士却壮烈的为革命献身,如黑姑的爸爸,一位老战士,虽然有过错误,但是也是革命中的一位至死不渝的老英雄,永远活在了人们心中。
南昌起义胜利了,这是武装革命反抗反革命打响的第一枪,虽然南下遭受了挫败,但是它创立了工农红军,把中国革命推进了新的阶段,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开创了灿烂的前景。记得周恩来同志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是一定要建立工农政权的,至于我,可能会牺牲,但是同志们会继续战斗下去。”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教育意义,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武装斗争的道路,我们的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同时也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宣告国共合作破裂的有重要意义的行动。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继续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因此“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篇五:《作文》
原来阅读那么美好
记得小时候我曾不小心被一本《辞海》打中了脚,从那以后,我一看到书就头晕心烦。 一年级时班上有同学订阅一些杂志,大家都高高兴兴订了自己喜欢的书,唯有我闷闷不乐地坐在桌前犹豫订还是不订。我不太喜欢看书,但又想要书中附赠的玩具。看着图片上眼花缭乱的图案,我终于横下心来,让妈妈给我订了半年的《快乐作文与阅读》。
啊,终于拿到附赠的礼品了,这是一支hello kitty的双色笔。我天天把它带在身上,一会儿拿出来摆弄摆弄,一会儿又用它写个字,像宝贝一样爱不释手。
可那书呢,却被我束之高阁了。
有一天,我的小妹妹来我家玩,她在我的书柜里翻出了几本书,并拉着我的手要我给她读。我一看原来是早已被我遗忘了的《快乐作文与阅读》。我极不情愿地摇摇头,却发现妈妈在一旁看着我,没办法,只好做出姐姐的样子。我翻开其中的一本,选了一篇叫《两条小鱼》的童话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就被它吸引住了。两条小鱼在困难面前,一条选择逃避,而另一条却勇敢地面对。故事妙趣横生,极具哲理。
我觉得我可能已经融进故事了,我读得越来越带劲,妹妹则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我发现《快乐作文与阅读》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好文章。啊,原来阅读这么有趣!
妹妹走了以后,我仍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中,看着书上的美文,我想:写这些文章的作者一定看了很多的书,积累了很多优美词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多看书,写出好的文章来。从那以后我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书了,就像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让我变得智慧,更给我带来快乐!
生活的美好
生活中有丰富的宝藏等待你去开采,生活中有神奇的奥秘等待你去发现,生活中有幸福的存在等待你去享受。让我们去开采生活的宝藏,让我们去探索历史的琐事,让我们去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不知道什么是放弃,失败了再来,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生活难免有挫折,关键看我们怎么去面对:是自暴自弃,还是勇敢面对,不屈不挠。。正如巴尔扎克说的一样——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而对于强者来说,他们会勇敢走到底。生活都没有放弃,你又有什么资格放弃呢?
当你走出困难时,感到的是生活的美好,生活的快乐,那时你就会感到挫折并不可怕,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过:力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力量和勇气。
霍金是一位不幸而又幸福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使本来年轻时就患了罕见的绝症的他冲破了一切困惑,冲破了一切困难,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受到世人的赞美。是什么使他成功的呢?是乐观地看待生活,体验生活。
可往往很多人却非常厌恶生活,觉得生活往往是一种负担。他们承受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他们力不从心。总抱怨上天的不平和偏心,总是把生活当作一种煎熬。可是真的是上帝的不平和偏心吗?不是的,只是他悲观地看待生活。有信心未必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只要乐观地看待生活,就会有信心,也就有了50%的胜利的机会。
嫩绿的小草爬满山坡,翠鸟在绿荫丛中婉转啼鸣,花儿在阳光下绽放灿烂的笑容,鱼儿在水中追逐漫游,这一切都预于着生活的美好,美好的生活永远伴随着我们。生活其实是如出一辙的,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眼光不同。
愿人们热爱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开采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悲观地看待人生,只会增加一份悲观;而乐观地看待生活,就能更加地乐观。既然只要黄一种眼光看待生命,就可以换一种生活,为什么不选择乐观而要悲观地看待自己原本可以转折的生命呢?{南昌起义作文}.
悲观和乐观,只在一念之差。
平凡也美丽
曾经有这么一双手,在我学步时,像天使的翅膀一样保护着我;曾经有这么一双手,在我困惑迷茫时,如同北斗星一般引领着我;曾经还有这么一双手,在我失落灰心时,好似铿锵战鼓,激励着我。两棵相同的树苗,其中的一棵被一双拿着铁丝的手束缚起来,结果成为盆栽中的精品;另一棵被一双提着水壶的手浇灌着,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回忆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