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城乡之间差异作文 文化差异作文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cn

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作者:刘红霞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04期

着力分析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大的原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提高乡村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

众所周知,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科考试中,作文稳占“半壁江山”,那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就自不待言。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教学成绩,我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究。 我有几名同学在城区小学任教,我曾经多次将他们班学生的作文和乡下同级学生的作文作过比较,结果发现: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乡村学生的作文水平远远不及城区学生。原因何在?难道这差别全都是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吗?对于这种现象我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

首先,家庭生活环境是造成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城区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高于乡村学生家长,城里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家长教给他们的语言就是比较规范的,比较标准的,绝大多数城区学生从小就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在语言表述方面不存在大的问题,在日后写作时语言也就比较流畅。而乡村孩子的家长都说的是方言土语,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也是满口的乡言俚语,当他们写作时,要把平时说惯了的方言土语“翻译”成较为准确的书面语,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绝非易事。因此,大多数乡村学生的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表述能力差,句子不通顺,方言土语运用太多,学生不能将自己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其次,见识不同也是造成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异的一个因素。乡村小学生的见识不及城区学生宽泛,这使得城乡学生在写作素材搜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过的活动也很多,他们见多识广,写作素材可以信手拈来,可写的东西很多。而乡村信息闭塞,孩子们的生活也较为单调,很多乡下孩子最远就只去过县城,他们没上过网,没去过什么风景名胜区,没见过动物园……和城里孩子相比,乡下孩子见识的事物少,写作素材也就有限,这就使得一些乡村学生有时面对作文题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和无话可说的现象。 第三,阅读量是造成城乡小学生作文水平差异不容忽视的因素。乡村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及城区学生,我曾调查过我所带的六年级学生,他们中有70%的人长这么大读过的课外书就仅仅是作文选之类的,全班没一个人把我国的四大名著全部读完,而城区哪个学生家里没有几本课外读物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乡村学生如此小的阅读量,怎么能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呢?

篇二:《《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课题》

《七年级缩小城乡间作文差距的策略研究》课题

研究方案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于效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公助民营学校,在校师生近9000人。2001年建校办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没有固定生源,可以自主招生。目前,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市镇,少数学生来自外省市,学生的个人素质差异较大。比如,今年的初一学生既有城区如运师附小、实验小学等省级名校的小学毕业生,也有来自如燕子埠等山区的乡下学生,其中以农村学生居多。通过入校分班测试分析,由于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写作方面差距明显,城区学生写作基本功普遍较扎实,书写规范整洁,作文成绩明显好于来自乡下的学生。

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就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这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贯彻“面向全体”的教改精神,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能调动城区优生的作文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体验写作的成功感,同时能激发乡下学生的作文兴趣,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合作交流,主动参与,能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的精神。

第三,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技能,为将来进一步深造做好充分准备,也为终身学习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中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很有必要。

第五,有利于我校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我校是邳州市名校之一。我校的作文教学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我校是“新读写”实验基地,连续五届中考邳州第一,语文均分一直处在霸主的地位。承担徐州市十五课题《课堂演讲活动与学生语文学习的相关研究》获得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过专题性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较喜人的成绩。我校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选择、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

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起始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更大的意义,它能使以往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得以推广,得到滚动式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1、我所教班级初一(10)班和初一(14)班,共计107人;

2、概念界定:城区学生主要指我所教的学生中来自运师附小、邳州实验小学、李口小学、明德小学部等城区名校的学生;农村学生主要指来自乡镇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小学毕业生。

三、研究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激发写作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我手写我心”,精心编写提纲,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以适应选拔人才的需要。

3、探讨提高七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初中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4、对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模式作一番探索和研究。

5、改进对作文的评价: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指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总称。教育的范围与生活的范围相等,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由几个基本观点组成:“生活即教育”是生活

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生活理论拓宽了教育的时空,也就是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也把大社会、大自然引进学校、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3、语文教育家李镇西的作文教学论。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他说:“每一位学生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一个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写出来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能由他们自己建构完成,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阅读、感悟,促成语言的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五、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目标分层、命题分解、指导分类、评批分度、修改分次等,使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在各自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样,再通过成立写作兴趣小组,以点带面,发挥城区作文优生的榜样作用。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实践性原则。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实际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形成。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的困惑,了解不同学生对待写作的不同态度,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愿望,便于以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并进行跟踪研究。。

2、个案研究法:

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各种读书练笔活动。选定城区和乡村几位学生,从初一开始进行作文训练,直到初三,观察变化过程。

3、经验总结法 :

定期举行展示棵、观摩课,请教研室领导点拨指导,请同事献计献策,不断总结研究中的得与失,把实践的感性经验不断上升到理性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

4、文献研究法:{城乡之间差异作文}.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保证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和领先性。{城乡之间差异作文}.

七、研究的主要策略:

1、认真读书,扎实学习教育理论,特别是写作教学的理论。陶行知、叶圣陶、李镇西等教育前辈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他们教育思想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作文教学的研究来丰富自己教育理论的内容。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来指导作文实践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让学生生活“语文化”。“让墙壁说话”,首先让学生深入感受校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写作表达方式,丰富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学习外地老师的先进经验,把全班学生分成9个小组,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城区同学(也可以是农村学生)任组长、副组长,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重视仿写,用好“读写笔记”,多角度、有创意地写作练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名家名篇,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加思考,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做模仿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每人一本“读写笔记”,自由练笔,内容以课文为例,或仿或续或创,每学期至少写满一本,多写的同学再奖励一本,期末进行评比,结果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3)拓展生活空间,开展一些为学生喜爱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

首先,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编演课本剧,演讲朗诵诗文比赛,走进大自然,拓展生活空间,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记录见闻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玩”出文章——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特别是写作兴趣小组,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利用互联网, 让习作插上翅膀——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完善,这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4、加强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作文的良性循环。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5、重视作文批改方法的改革。

作文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

篇三:《缩小“城乡差距”的作文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cn

缩小“城乡差距”的作文教学方法

作者:苏学习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5期

【摘要】就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城乡差距”大,笔者在乡镇执教语文十年,为缩小差距作过努力。本文主要陈述了乡镇学生作文心理及表现、造就“城乡差距”的原因和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

【关键词】城乡差距 ;作文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91-02

在乡镇工作过的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就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城乡差距”大。在乡镇,一类文罕见,二类文三五篇,三类文普遍,四类文不少;在城市,一类文常见,二类文普遍,三类文不多,四类文少有。笔者在乡镇执教语文十年,为缩小差距作过努力,现拟就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及方法。

一、乡镇学生作文心理及表现

学生怕作文,乡镇学生尤其严重,到了“谈写色变”的程度。作文题往黑板一写,堂下便一片哗然,或讨价还价,或怨声载道。作文两节课,第一节课动笔的甚少,手足无措、烦躁不安、无所适从者多。可见他们的写作心理不够积极,有障碍。这在作品上表现为卷面潦草,内容干瘪,文字干涩,结构混乱,不堪入目。

二、造就“城乡差距”的原因

乡镇学生家庭缺乏文化低蕴。就侨港镇而言,许多家长八十年代还被列为“扫盲对象”,“水上教学点”、“晚上进修班”便是为了这些家长而设置的。家庭既是“文盲”,家中藏书不会很多,乡镇学生从小得不到熏陶启蒙,更不可能获得长辈的指导。乡镇学生起点低、家庭文化低蕴不深厚,这是原因之一。

多数的“乡村教师”来自城市,家庭生活在市区,接触城市学生多,有意无意地把城市学生文通字顺的文章与自己学生的对比,便认为乡镇学生“朽木不可雕”,难就“桃李满天下”的局面,灰心丧气、干脆放弃。这是原因二。

写作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欲提高必需经过长期的积累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特征误导了部分学生和老师:写作靠天赋,后天努力无效。形成了“诗有别才,与书无关”的缪论,吓跑了学生写作欲望,疏懒了老师的作文教学。这是原因三。

篇四:《浅析中国城乡差异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现状{城乡之间差异作文}.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差距,现状,解决对策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结婚三件套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后来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再到现在的汽车、房子、股票,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城乡差距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里可能有些人每天穿着名牌,吃着高级营养品,出门坐着豪车,生活潇洒惬意。而在偏远山村可能有些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却还解决不了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吃着没有油水的饭菜,住着墙壁斑驳的房屋。城乡差距引发的这种现象举不胜举。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在外国人眼中有三个中国,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批外国人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第三批外国人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这些现象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城乡差距扩大化。1990年代末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低谷期,据统计,1997-2003年七年间, 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95.9 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年均增长速度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由1980年代中期的1.8: 1,1990年代中后期的2.5: 1, 扩大到2003年的3.2:1。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决策。而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8亿农民整体收入和消费水平偏低的问题,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又是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城乡差距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但根据经济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而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化、都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的趋势,反而在日益扩大。我国的城乡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公共品提供的差距、就业制度差距、基本医疗保障差距等。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城乡之间差异作文 文化差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