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秧歌作文‘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小学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秧歌作文》

咱们胶州大秧歌

十四中学 八年级四班 孙颖{大秧歌作文‘}.

在山东半岛,黄海之滨有一坐美丽富饶,富有生机的海滨城市——胶州。我呢,就是一个出生在大沽河畔,喝着大沽河水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胶州人,作为一名胶 州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项艺术运动——秧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道一道了。

胶州秧歌起源于起源于马店东小屯、南旺,又称“地秧歌”、“三道弯”,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男刚女柔、婀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和“抬重落轻走飘”、“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蹈风格,与“海阳秧歌”、“商河鼓子”并成为山东三大秧歌。舞蹈理论界总结说,胶州大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是真正的“扭”秧歌。1954年,胶州大秧歌赴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胶州秧歌是山东人民最喜爱的秧歌,也是我们老百姓最爱的健身艺术。

彩绸飞舞,红扇摇摆,踩着铿锵震耳的鼓点,那发自内心灿烂的笑容,伴着胶州人扭出了秧歌真正的韵味。有几句顺口溜,也许更能体现出胶州人的秧歌情怀。“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大街上,田野里,城市乡村,,大人小孩,都会扭几下。人们在田间地头,耕种劳累的时候,舒臂伸腰,扭上几下,所有的劳累一扫而光。

奶奶年轻时就是村里秧歌队的队长,扭的秧歌那是绝顶的棒,爷爷就是奶奶从秧歌队里挑出来的呢!现在奶奶老了,但还是很喜欢秧歌,每次逢年过节,奶奶都要把压箱底的秧歌服和彩扇拿出来,和爷爷一起扭一段经典的秧歌舞,甚至还会唱上一段小曲呢。奶奶说:“上了年纪,身子骨都快扭不动了,但一拿起扇子啊,就感觉又回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又想起了我们队里一起扭胶州秧歌的情景了啊。”{大秧歌作文‘}.

因为从小受到了奶奶的影响,我也是一个十分喜爱秧歌的人。爷爷奶奶在我小学的时候就教我扭秧歌,从姿势到动作都一一教给了我,而且常对我说:“孩子啊,胶州秧歌是我们胶州人民的骄傲,现在爷爷奶奶把它教给了你,你就一定要学好,等爷爷奶奶扭不动了,还等着你扭给我们看,等着你把胶州秧歌发扬光大,把它传承下去呢!”我受了爷爷奶奶的教育后,更加认真的学秧歌,因为有了秧歌做基础,我成了学校舞蹈队的一名队员,把胶州大秧歌交给了更多的同学,我和同学们编排的秧歌舞蹈《欢腾》还在一次舞蹈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呢!

大秧歌也是我们这过节人们必看的节目之一。每年正月十五,我们胶州秧歌城可热闹了,这里举办的新春秧歌会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到处彩旗飞舞,人头攒动,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有憨态可爱的猪八戒,有骑驴回家的新媳妇,有俊俏的胶州大嫚胶城内外唢呐欢奏,锣鼓喧天,秧歌队伍遍串大街小巷,常使观众迷恋的“忘了饥渴忘了家”。 他们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弯腰,舒臂,曲腿,迈着欢快的步子,尽情地扭,欢快地扭,扭出了心中{大秧歌作文‘}.

{大秧歌作文‘}.

的欢乐,扭出了新的生活,扭出了家乡的灿烂的文化,扭出了飞腾的金胶州。人们在场下坐着的,站着的,抬起头伸长了脖子观看,有的自己也受了着欢快气氛的影响,跟着曲子在台下扭了起来,人群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胶州秧歌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我们胶州市的经济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到胶州来投资办厂。韩国人朴永浩说:“来胶州投资,除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外,很大程度上是受胶州浓厚的文化氛围的吸引。在韩国,最早听说胶州就是秧歌。现在提起胶州,就知道秧歌,提到秧歌,就想起胶州。”

不仅是外企办厂,自 2008年5月胶州成功的举办了中国第一届秧歌节以后,国家每两年举办一次的秧歌节都在胶州安家落户。这不,就在今年的5月21日,我们胶州市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二届秧歌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支“非遗”秧歌队伍,将与当地100余支秧歌队、社会各界组成的多个秧歌方队共同踩街巡游,上演一场万众参与的秧歌狂欢,当天晚上,数百支秧歌队同台竞技,在秧歌大舞台上扭秧歌。不仅如此,宋祖英、林依轮等演艺明星将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这次秧歌节的举办,是我们全胶州人民的骄傲,是我们自己家乡的光荣。我相信,从这次秧歌节的举办之后,胶州的经济必定会更加繁荣,胶州的秧歌文化会更加发扬花大,让全世界的人都是知道在地球的东方有个中国,在中国的东方有个胶州,胶州有欢腾的秧歌。{大秧歌作文‘}.

胶州秧歌扭起来,胶州经济牛起来,百姓的生活也伴随着这欢快的秧歌舞越来越红火。

篇二:《三:大秧歌》

{大秧歌作文‘}.

关注海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海阳大秧歌:保护与传承延续旺盛生命力

海阳秧歌是流传于山东烟台市海阳及海阳周边的乳山、莱阳、栖霞一带的汉族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创造精神、灵活自如的表现形式、古朴粗犷的风格气派而在山东齐鲁文化中独树一帜,与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海阳大秧歌一直保持的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海阳秧歌,最早出现在新年灯节中人们的祭祀娱乐。秧歌队一般从腊八节就开始进入组织和排练,正月开始搭班演出。初一秧歌耍家庙,拜祖宗,再拜大户;初二开始“包头”,各村秧歌队相互串演,互拜吉利;一直到正月十一秧歌表演达到最高峰。此外,在正月十五,秧歌要闹元宵,看花灯、招花灯、命花灯、秧歌队走街串乡,热闹通宵。各处的山会、庙会,也必有秧歌活动,届时旗、罗、伞、扇,拜驾登顶,秧歌队三拜九叩,礼仪庄重,场面壮观。海阳当地对海阳秧歌有“闹正月、耍二月,沥沥拉拉到三月”的说法,可见海阳百姓对秧歌的挚爱和欢迎。

近年来,我市文广新局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针对秧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了大量的工作,首先从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全面普查,建立海阳大秧歌艺人档案,并对省市级传承人的传承情况进行全面跟踪监督和服务,目前,传承人传承情况良好;每年一度的海阳秧歌汇演推动了海阳秧歌村继续扩大,海阳秧歌村已达400余处;对原生态海阳秧歌保护良好,已经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代的结构体系,中小学已经开展海阳秧歌教学;各个流派的海阳秧歌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以“大架子”和“小架子”海阳秧歌为分类,以“南文北武”为特征,建设6–8个海阳秧歌生态保护村;以非常突出的行当艺人为主要基础,建设3–4个海阳秧歌传习所,传习秧歌艺人的绝技绝活。 此外,为充分发挥秧歌的品牌效应,从发展的角度展开了系统的工作:编辑出版《海阳大秧歌修订本》,主要对海阳大秧歌艺术特点及当今发展做出修订;建设海阳大秧歌展览馆,展出收集传统的道具、服饰、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展览馆内成立一支原生态的海阳秧歌队;举办海阳秧歌节、举办海阳秧歌理论研讨会,共同探讨寻求海阳秧歌的传承和发展之路。(张伟江雪婷王乐北)

篇三:《东北大秧歌》{大秧歌作文‘}.

东北大秧歌,不同于江南水乡插秧季节哼唱的婉约亮丽的歌子,那是倾注了东北人全部的身心,使出浑身的节数,洋溢了满腔的激情扭出来的浪出来的粗犷与豪放。{大秧歌作文‘}.

大红大绿的服饰、震天铿锵的鼓乐,大胆豪放的舞姿,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激情和乐趣点燃。东北大秧歌猛浪泼辣得不分长幼性别。只要扭起来,十七八的小伙子、大姑娘、刚过门的媳妇还有平时腼腆回避的公爹、说话漏风的老登官老太婆,只要听着那激越的鼓乐,便情不自禁抖起神儿,迈开步儿,随着鼓点儿,可劲儿地扭,猛劲地浪。扭只是秧歌的形式,而那纵情地浪才是秧歌的魂。

{大秧歌作文‘}.

东北大秧歌年年扭,年年扭不够。把一年收获的富足扭出来,把积攒的希望扭出来,把满心的欢乐扭出来。唐僧悟空八仙乞丐济公,旱船高翘花轿,兴之所至便尽情挥洒。

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一扇一帕,一颦一笑,红裤绿袄,水袖衫绸,风致风韵,可圈可点。

东北大秧歌扭起来大快朵颐,浪起来酣畅淋漓,动起来豪气冲天,浑身透着咱东北人的精气神。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秧歌作文‘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