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2013—2014五年级上语文模拟试题 2》
洼垤乡2013—201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模拟检测
(120分钟完卷 满分100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
wěi wěi dng tīng shēn lín qí jìng duàn liàn dào d
( )( ) ( )( )
zī rùn duàn liàn dào d biān c
( ) ( ) ( ) ( )
二、我是“火眼金睛”,能辨字组词。
拔( ) 炼( ) 纺( ) 协( ) 判( ) 歇( )
拨( )练( ) 妨( ) 胁( ) 叛( ) 喝( )
三、 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正月(zhēnɡ zhnɡ)教(jiāo jiào)诲 教(jiāo jiào)书 数(shǔ shù)....
不过来
散(sǎn sàn )步 难(nán nàn) 金蝉脱壳(ke qiao)着迷(zháo zhē) ....
四、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填进括号里。
深: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②深奥;③深入、周密的;④厚;⑤
颜色浓;
⑥重大;⑦时间久;⑧表示程度。
1、云深不知处。 ( ) .
2、时令已进深秋,天也渐渐冷了。 ( ) .
3、这个问题是他深思熟虑后才提出来的。 ( ) .
4、这口井太深了。 ( ) .
5、夜深了,整个村庄显得格外的沉静。 ( ) .
五、选词填空。
着迷 痴迷
1、法布尔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从小就对昆虫非常( )。
2、正是这种对昆虫的( ),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连续 继续 陆续
3、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了教室。
4、变色龙可以( )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
5、伤刚好,老师( )给我们上课。
六、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并用带点的关联词造句。
尽管却 即使也 既要也要 ...
1、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每个人( )讲究“公德”,( )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3、( )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 )依然一动不动。
造句:
七、按要求写句子。
1、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缩句:
2、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反问句:
3、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
“被”字句:
“把”字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
修改病句:
5、这张饼很薄。
比喻句:
6、 这是奇特动人的情景。
感叹句:
八、把下列词语补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名( )其实 凶相( )露 枝繁叶( ) ( )精会神
依依不( ) 色彩( )纷 绘声绘( ) 身临其( )
九、读下面的诗句,发挥想象,联系实际,把后面的补写出来。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怀!”
森林说: 江河说:
十、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进步( ) 幸福( ) 健康( ) 胜利( ) 稳定( ) 持久( ) 深 ( ) 骄傲( )
十一、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 姜太公钓鱼——
2、 ——各显神通。
3、 千里送鹅毛——4、 ——铁棒磨成真
十二、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 ,云深不知处。 ....
不知处: 诗句的意思:
2、意欲捕鸣蝉, 。 ..
意欲: 诗句的意思:
十三、请给下列句子排出正确的序号。
( )因此,猫的多少,竟和苜蓿地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猫和苜蓿的故事。
( )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那么放肆了。
(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
( )他说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苜蓿的
好坏。
十四、填空。
1、“。老师的教育之恩,我终身难忘!”表达了作者
对老师的 和 。
2、陶校长要求我们“每天四问”,即要求学生每天
从 、 、 、 、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 和 自己不断进步。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 》。诗中“不...
知处的”意思是 ,这句诗的意思是:
4、祖国敞开了间 ,去吧,去打开 。
5、“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
6、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有的挥毫,有的剪纸,有的弹琴,有的烹饪他们的精彩技艺赢得了来宾们的交口称赞。(要求填歇后语) 十五、赵友兰有道数学题做不出来,就去请教班长郭巧玲。请你代赵友兰请教。(2
分)
赵友兰:“
十六、阅读理解
(一)《金蝉脱壳》片段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
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
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zhuān zuān)出来了,前.
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
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jìn .
nìng)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
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
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táо dàо)。脱壳的蝉儿静静(jìn jìng)地趴..
篇二:《上海版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课课练》
上海版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课课练
1、快乐的杉树林
一、本课训练点:仿写含有比喻的词 例:像火一样的红——(火)红 ——( )绿 ——( )白 ——( )黑 ——( )红 ——( )蓝 ——( )黄
二、细心比较后组词。
暑( ) 挡( ) 嫌( ) 避( )
署( ) 档( ) 谦( ) 蔽( )
三、写反义词。
盛夏—— 酷暑—— 倘若—— 快乐——
四、把句子写完整:
⑴( )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 )。
⑵夏天的杉树林可是一个极好的( )。
⑶秋天,杉树的叶子全变成了( ),红得( ),
( ),远远看去,好似( )。
五、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杉树的叶子全变成了红色,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六、课文阅读
1、填空。
1)整篇文章是围绕“我家门外的杉树林给我金色的童年带来无穷的欢乐。” 这句话来写的。文章共分 3 段,段落之间是 总分总 的关系。
2)文章的第二段是按照 季节变化或时间变化 的顺序来写的,内
容中无不透露出,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 无穷 ,同时也表达
了“我” 对杉树林喜爱 和 赞美 的思想感情。
2、摘录一句文中描写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快乐的句子。注意抄写的正确
格式。
略 1) 下雪了,四周一片白, 略 2) 春天到了,公园里满眼都是绿的, 略
六、拓展阅读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肃然 木然)
地站着。她伛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个
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
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您
钱的人多吗 我 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听到有人询问 老人先是一愣
接着长叹一声道 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春
天到了”。他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
了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
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就连衣着(破旧 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
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露出(欣慰 欣喜)的神情。
1.将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画去。(3分)
2.给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3.短文给我们描绘了两个场景,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个场景
的主要内容。(2分) 、
4.“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
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你认为这四个字的魔力在哪里呢?(2分)
5.谈谈你对这位法国诗人的看法(至少3点)。(3分)
*2、捅马蜂窝
一、本课训练点:照样子积累词语
1、兴致勃勃: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气喘吁吁
2、愤愤不平:惴惴不安 面面相觑 欣欣向荣
3、欢声笑语:真心诚意 摇头摆尾
4、瞻前顾后:
二、读通课文,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捅( )马蜂窝 蜇( )人 ..
胆怯( ) 抑( )制 ..
三、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马蜂表现的语句,填空:
当我用竿头触到蜂窝,
( )。
当我顶住蜂窝使劲摇撼时,
( )。
当我扔掉竿子逃跑时,
( )。
四、读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那个写得更好?为什么?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
相撞的战斗机。 。
五、课文阅读
1、文中节选的《捅马蜂窝》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2、这篇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一共可以分成四段,小标
题分别可以写成:
( )、( )、( )、( )
3、你喜欢文中的“我”吗?为什么?(请你大胆的回答,联系文章内容,有道
理既可。)
六、拓展阅读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伤神,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
颜色,变得黯淡无光。这时她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
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是什么样子。”
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道: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
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绝不能让他们的用心得逞,我绝不能丢掉我的志
气和尊严。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很多人在放风筝呢。
等小男孩发觉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掉拿在手里,她身
上穿的鹅黄色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且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
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
不已。但是如果已经坐上了,也别沮丧,以一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
不怒”的心态面对,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给短文加个最合适的题目: (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被老板炒了鱿鱼”
“失意”
3.用“ ”画出与上文画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的句子。(2分)
4.小男孩想看到女孩 ,实际上是想看到女孩 ,以此来取笑失意的女孩;但是失意的女孩却脱掉了被油漆玷污的
外套,也就脱掉了 ;她让男孩看到了“青春漂亮的鹅{愤愤不平。造句。}.
黄色的毛衣”,实际上是让男孩看到她 。
(4分)
。(2分)
6.我们每个人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读了这篇文章,请结合自己的实际
谈谈如何面对失意?(3分)
3、瑞恩的井
一、本科训练点:多义词造句
骄傲(表示自豪) 骄傲(表示自满) 口舌(表示争吵) 口舌(表示劝说)
二、给加点字注音
疾病( ) 募捐( ) 挣钱( ) 酷热( ) ....
水泵( ) 登载( ) 羞怯( ) 呵护( ) ....5.“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意思是
三、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募捐—— 羞怯——
募集—— 害羞——
捐助—— 胆怯——
四、听写。(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五、课文阅读
1.“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5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骄傲”? 2.“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又缺衣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句中加点词“足够”可否去掉?为什么?
3、理解划线句子。
瑞恩羞涩地向他们挥手,村里的长者带他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4、瑞恩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为非洲孩子打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学习了本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六、拓展阅读
一 桶 水
我有事到楼上找刘阿姨,正好要小便,就在他家上了一次厕所.我发
现,马桶水箱旁边备有一桶水.我猜想,这肯定是一桶洗过菜或衣服的水,刘阿姨舍不得倒掉,留下来冲厕所用.她真够节约的,我知道她有两个孩子读大学,需要很多钱,自己生活又不富裕,难怪几分钱都不放过.真可怜.说实话,看了那桶水后,刘阿姨在我心理的形象还真少了许多呢.
又过了一些天,我到楼下林阿姨家去.巧得很,我在林阿姨家又要小
便,不得不到她家的厕所去方便一下,我发现,林阿姨家的厕所也备有一
篇三:《上海语文初三模拟卷二》
宜川附校初三语文第二学期模拟卷二(2012/2)
(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
(注意:本卷共有26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 阅 读(90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
(一)默写,完成1-6题(18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2.《捕蛇者说》)
3.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
4.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5.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6. ,雨后全无叶底花。(《雨晴》)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诗中“自兹去”的意思是 (长宁区)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离别地点,描绘了清冷凄凉的送别场面。
B、颔联用“孤篷”表达了对朋友漂泊无定的前程的关切。
C、颈联借“浮云”“落日”之景,抒发了“游子”和“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班马”意为“分开的马”,强调“马既如此,人何以堪?”体现离别的怅恨。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
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杨浦区)
9. 本文选自《 》,该书主要记载 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1.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C.晏子能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①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
②③,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
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杨浦区) .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
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善( ) (2)使( )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后伯启与有扈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B、夏后伯启与有扈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C、夏后伯启与有扈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D、夏后伯启与有扈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14、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2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④⑤⑥
有一种雅量叫容人
①容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一种优良的生命质地,它喜与宽厚结伴,乐
与谦和为伍。
②容人要有用人之长的慧眼。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网罗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才能推动事业发展。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一统天下,原因何在?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之才是一种胸怀,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因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容人要有谅人之短的胆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来看,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
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越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任命嗜酒贪杯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诫他,此人嗜酒贪杯,恐难担大任。林肯却不以为然。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在诸将领中,唯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事实证明格兰特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林肯在用人时能够扬人之长、谅人之短,颇受后人称颂。【当然,谅人之短并不是无原则的,所谓能容忍的“短”,必须是小节,是不影响大局的。如果是涉及根本原则、妨碍大局的短处,就不能谅解了。】
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
改过自新,他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一心一意作贡献。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力排众议予以重用。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成的不足六万人的队伍,一个月内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对待他人所犯的错误我们要公正看待,不以偏盖全,不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恕其失、抚其痛、安其心,让那些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缺点影
响、被一个错误困住、被一个污点束缚。
⑤容人要有释人之怨的胸襟。不记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官渡之战前,陈....
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曹操的祖宗三代都被骂得狗血喷头。曹操看了檄文之后竟连声称赞道:“陈琳的文章写得真不赖,骂得痛快。”官渡之战后,陈琳落人曹操之手。陈琳心想:当初我把曹操的祖宗都骂了,这下子非死不可了。然而,曹操不仅没有杀陈琳,还委任他做了自己的文书。陈琳深为曹操的宽宏大量所感动,竭尽全力辅佐曹操,使曹操颇为受益。
⑥“良匠无弃木,明主无弃士”。天空包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包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容人的雅量,谦虚待人、谦和处事、谦恭自居,何愁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何愁世界不变得更加美好?( 金山区)
16、第⑤段加点词“不记前嫌”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
分)
17、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展开
论述,从论证结构看,本文第②——⑤段属 (6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18、(1)第③段中运用
(3分)
(2)第③段方括号内的文字可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请根据第④段论述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填上适合的句子。(3分)
20、下列事实论据中适合用来论证第⑤段分论点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时期的徐庶极力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B、徐特立将教育部长之职让给瞿秋白,自己甘当他的手下。
C、钢琴演奏家李斯特推荐当时身怀绝技但家境贫寒的肖邦促其成名。
D、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射杀过自己对他抱有成见,任用他为大夫管理国政。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
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
学们合不来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只因为班上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到后来,虽然我个子很矮且是全班视力最差的一个,但我索性赌气似地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固定到最后一排去。
②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男生,我和他们无话可说,要想听课却又看不清黑板上
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呆滞地盯住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
③后来,班主任调走了,年轻漂亮的白老师接任。她说她对每个同学的情况都能知道得
明明白白。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近视吗?她知道我是赌气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④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那天语文自习课上,我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