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七年级音乐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教案》
七年级音乐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我的金色}.
2、 再次欣赏乐曲:{我的金色}.
(1) 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 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 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
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曲,对冬不拉乐器弹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知道了木卡姆这种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在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同时增进了民族团结。)
篇二:《《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2》
《我的金色阿勒泰》教案
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结合冬不拉这一民族特色乐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我的金色阿勒泰》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哈萨克族音乐的风格特征,感悟到阿泰勒的魅力以及人民对他的热爱。
教具:
冬不拉,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我的金色}.
㈠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㈡通过欣赏,了解阿勒泰及哈萨克民族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㈢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大自然的美丽,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 :
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我的金色}.
㈠导入新课: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二)学唱歌曲:
①认识冬不拉。
②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才能“腔圆”。
③教师弹唱。
④学生跟老师合唱。{我的金色}.
⑤老师尝试教同学如何弹唱。
(三)拓展阶段 :{我的金色}.
①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哈萨克族方面?大家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②介绍歌曲的由来。
㈤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的金色阿勒泰》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 ,喜爱我们的民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更要爱我们的家乡,家乡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好来回报我们的家乡,等我们有能力了就回家乡来建设家乡,为家乡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我们在金色的》
我们在金色的(沙滩)捡五颜六色的(贝壳),凉爽的(海风)吹着我们,可爱的(海鸥)在海面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雪白的(浪花)亲着我们的小(脚丫)。 当火红的(晚霞)出现在天边,装满(珍珠),(鱼虾),(海带)的渔船驶进了(港湾)。
海边的景色真(美呀)!
篇四:《《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