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四年级语文(拾穗)》
篇二:《拾穗》
《拾穗》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通过自读自悟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感受艺术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了解画家米勒。
四、教学过程
(一) 看图知画家
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画作品《拾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时候大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或从近到远进行观察。
3.大家观察得可真仔细,说说自己的发现吧。
(有的看到三个妇女正在捡拾麦穗;也有的同学看到许多人正忙着弯腰割麦,或是忙着往车上装捆好的麦子;还有同学看到远处有人骑在马上,像是在监视着劳动的人们。)
4.你们都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作品,诞生于100多年以前,具有不可抵挡的艺术魅力,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19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5.课前大家都查了米勒的资料,他是一位怎样的画家,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6.文章后面也有对米勒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 理脉明内容
1.读了文章后面的资料,是不是对米勒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后的资料。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仔细听课文录音,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的是画面内容,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2.(课文第1~5自然段写的是画面的内容;第6自然段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第7自然段是对画面的整体介绍。)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读一读,交流自己的收获。
学生A:从课文第六自然段知道,因为米勒从小就跟随大人到田里劳动,对劳动有切身的感受,所以《拾穗》这幅画画得十分逼真,充满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也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学生B:我读的是画面内容部分,发现课文主要介绍的是三个妇女拾穗的情景。这也是课文要说明的重点内容。
(三) 细读品情感
1.下面我们一边欣赏油画、一边品味文章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5自然段,并与画面中的人物比一比,一会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习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收获的季节。
(弥散在田野上的麦香,那闪着金黄色的高高的麦垛,人们忙碌的身影,到处是一派收获的景象。)
3.这收获属于收获者吗。说说你的看法。
(骑马的监工看着田野里的一切,劳动的农民不是在给自己劳动,他们或是在为农场主打工,或是租种他们的田地,或是被雇佣过来,总之,收获的粮食并不属于他们,这也是拾穗妇女前来拾穗的主要原因。)
4.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边听边对比插图,想一想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画面上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在书上作出标记。
5.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那戴着套袖的手臂,她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这是作者从画面上看到的。“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这是作者的想象。
6.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进行刻画、描写。)
7.作者从她的外貌、动作联想到什么。
8.这样的画面,这样的生动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她平时会干些什么呢。同桌交流汇报。(有的同学想到她小时候一定干了不少活,吃了不少苦。有的同学想到她的生活过得一定很艰苦,可能整天为生活奔波忙碌。还有的同学想到她整天忙碌能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吗?她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呀!)
9.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生活的艰难呀!)
10.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自学悟写法
1.请同学们自己欣赏另外两个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描写的是画面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想象,并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2.宁静和谐的画面,朴实而饱含深情的文字,让你们品味得如此投入。谁来汇报第三自然段。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这是画面的内容,也是对老年妇女动作,神态的描写。
3.交流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A:我从“攥着”体会到她对捡拾到的麦穗十分地珍惜,那可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呀!
学生B:“欠起”让我感到她实在是太累了,也许她们早早的就出来了,现在太阳已经偏西,整整一天了,虽然腰疼得厉害,可是她也仅仅只把身子抬起来一点,为了能多找到一粒麦穗,也不肯站起来休息一下。
学生C:“搜寻”是到处寻找的意思,可见她对麦穗十分地渴求,那一粒粒的麦穗可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呀!
4.同学们,抓住重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理解,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谁接着往下汇报。
学生A:我找的是作者的想象部分,我从“腰疼”、“落下了毛病”、“坚持来了”体会到她那么大年纪了,腰又不好,应该在家里休息,可是为了能给家里增加一点食物,她还是在家人的劝阻下来拾穗。
5..说得真好,面对艰难的生活,那么大年纪的婆婆,忍着腰疼,还坚持前来拾穗。这怎能不激起我们对她们的深切同情呀!
5.带着自己理解和感受,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学生接着汇报第四自然段。
学生A:我从“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一只手伸向前方,另一只手拿着麦穗,弯在背后。”这是画面的内容,也是对她动作的描写。从这些动作中看出她好像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反而很轻松似的,像是在享受拾穗的乐趣。
7.这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呀,她可能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难,但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长""等待她的将是怎样的生活呢。
8.是的,她们的生活不会改变,艰苦的生活还要继续,也许以后生活的重担还会落在她的肩上。
篇三:《拾穗评课稿》
《拾穗》说课稿
刘文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
—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
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
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
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
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拾穗的作文}.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
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
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
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
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
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
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
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
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拾穗的作文}.
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
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
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
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
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 )世纪法国画家( )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 )的季
节,三个( )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 )和( )。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
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
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
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 (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篇二:【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拾穗》说课稿 《拾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
—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
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
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
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
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
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
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
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
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
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
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
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
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
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
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
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
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
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
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 )世纪法国画家( )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 )的季
节,三个( )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 )和( )。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
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
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
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 (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篇三:四年级语文上册 拾穗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拾穗》评课稿 主讲:冯玉洋 主评:高喜军 2014年9月29日 《拾穗》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主体课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是对19世纪
法国画家米勒同名油画的赏析。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
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教学
时《拾穗》冯玉洋老师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和思
维训练的有机结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
时,冯玉洋老师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初读课文时,冯老师教给学生欣赏一幅画的方法:①按一定顺序来欣赏;②确定图画所
描绘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要素;③视频出示画作的有关背景资料,感悟、品味画
图所要表达的情感。后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自行观察画面,充分交流后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
观察的和自己观察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领悟出仔细观察的重要性。然后找出作者描写图
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
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
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二、阅读批注,体会写法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
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冯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
抓住描写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来理解第2、3、4段。课文对三位拾穗妇女的神态动
作作了细致的描写,“他正深深地弯着腰,一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右边的
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
上搜寻。”通过让学生找出三个农妇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等。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农民 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同情,体会到作
者如何把事情写生动具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写实+联想”是本文表达的特点。因而,冯老师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勾画句子,哪些
是描写画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据画面的推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勾画,了解作者的写作
方法。即在描写和欣赏绘画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加上自己的推想,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
产生共鸣。学生领悟后还设计了练笔的环节,通过观察图中的清洁工人的动作神态推想他的
生活,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表达出来。 在授完课文的同时,让我深深认识到冯老师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处理上的不足:
1.冯老师对学生还是过度约束了。四年级的学法指导有一条是:能指导学生自己勾出重
点词句,然后品读重点词句,以及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在这方面我
还是统一了要求,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体会重点词句。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让学
生自己勾画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勾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告诉学生凡是能体现中心的词
句都是重点词句。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说说自己能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
到什么。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并体会他在文章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渗透了理解
词语方法的指导。
2.这单元的主题是收获,而这节课上并涉及到这一主题的却很少,前半节课一直在图文
结合,欣赏画面,后半节课则重于写法的感悟,训练了想象力。我不禁自问:难道穷人就一
定是悲观的,痛苦的?她们就不能享受快乐?后来想想,引导学生去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是
对的,还应巧妙地引导,使学生明白,即使生活很艰苦,很不如意,我们也要坚强、乐观地
去面对。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理解与同情,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不但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还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拾穗的作文}.
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这样才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评课稿 主讲:高喜军 主评:魏文富 2014年10月8日
篇四:《拾穗说课稿》
《拾穗》说课稿
刘文林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
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