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改革开放中的邓小平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历史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新人教版》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求异思维;学习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历史调查和社会调查的能力,并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通过对所在村镇或社区学校普及义务教育情况的调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美好家园的志向。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摆脱落后的文化教育状态,采取措施,创立了人民教育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使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基础教育方面,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方面,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到2000年,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中小学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抓住了教育谁就抓住了在知识经济竞争中的制胜权。为此,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教育发展规划,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我国正在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二、教法要求和建议

1.教师可从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入,导入新课。指出:在科技和生产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竞争实际是科技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科技的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国加入WTO后,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要。

也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中国教育的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许多举措,建立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教育事业更是硕果累累,取得了可喜成就,导入新课。

2.“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一目,应讲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进行教育立法,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指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小学)为六年制;中等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各为三年。另外有少数把小学和初中合并在一起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从90年代开始,有步骤地在全国实行义务教育,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普及初级中等教育。1999年全国有小学58.23万所,在校学生1354.96万人;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9%,五年巩固率达到92.48%;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 183.44万人;在校生5 811.65万人;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 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 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到2000年,全国有85%的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的人口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入学率达到88.6%,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这在中华民族教育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动脑筋”栏目,并就《义务教育法》进行课堂讨论,以加深对“义务教育”一词的理解和对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早在100多年前,英、法、美等国已成功推行义务教育。我国自清末以来,一再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但从未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行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使义务教育由理想变为现实。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任何阻止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6页小字,以加深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了解和认识。

(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党中央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本95页邓小平同志的题词。

(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1993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中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

青壮年文盲;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工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结合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指示,分析思考“优先发展”教育有何重大战略意义?突出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

3.“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一目,应着重讲清楚高等教育发展的表现是:

(1)高等学校的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等高等学历层次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大学专科学制为2—3年,本科学制通常为4年,医科为5年,此外有少数工科院校实行5年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1949年,我国仅有普通高等学校200多所,学生11万多人,基本上没有研究生教育。到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已有1 000多所,相当于1949年高等学校的5倍多;学生464万人,相当于1949年的50倍。同时,在高等学校中增加了文科的比例,增设了一批边缘学科专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高等教育增加了活力,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结构趋向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就显著。许多高等学校,兼教学、科研于一体。它们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的项目;获得国家发明奖的占全国1/3左右;其科学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3)建立学位制度,加强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建立学位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仅2000年,我国毕业的学士生有90多万人,硕士生有47 000多人,博士生有11 000多人。

(4)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对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中国来讲,教育总体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199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每10万人口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分别为:大专以上的2 065人;高中的8 282人;初中的27 283人。中国的教育事业要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满足青年人接受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教育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科教兴国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和使命。我们相信,有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支援和投入,有全体教师的无私奉献,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三、学法指导

在教师指导下按要求查阅收集有关中国教育发展概况的文字资料、数据、图片,教会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深入理解和领会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培养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教会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居住的乡镇或社区范围内对普及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调查,教会学生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提示:可以从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等方面进行讨

论。

活动与探究

小调查:调查一下你所在的村或社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包括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等等。如果有中途退学的,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

提示:全班可分成几个小组,拟定调查提纲。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分工进行资料整理,经小组讨论后,形成调查报告。{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与你们知道的希望小学的学生建立通信联系,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看看有没有办法帮助解决。

篇二:《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掌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⑵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的“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等项练习,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⑵通过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教材的利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 ⑷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认识了解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⑶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4.教学阐述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社会实际的特点,在设计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联系身边的,网上的资料等等)的过程中,加深对“义

务教育”及“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解。改变了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整合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进而使学生认识到重视教育、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从而进一步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重点突破:提前了解《义务教育法》及科教兴国战略,利用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教师、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搜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育发展情况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引导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难点突破:课前引导学生从政治学科中,认真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意义;通过录像资料给学生介绍“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⑴提问引导法、讨论。

⑵资料整合,充分利用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以及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归纳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⑶合作探究法。 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导学

⑴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及意义; ⑵了解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及“科教兴国”战略;

⑶安排学生搜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如“863”计划等)的相关资料(图片、文字资料等);

⑷安排学生查找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尤其经济发达国家发展教育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 ●教学渗透点

⑴使学生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作用,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情感。

⑵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强法律意识,从而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作用。

⑶联系社会现实,使学生从审视、对比的角度认识教育,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资料

⑴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下册)。

⑵录像资料及从相关网站下载的与本课相关的音乐、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篇三:《教育部参赛_改革发展中的教育_徐成海》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涉及较少,是按照课程改革目标中加强课程内容与我国国情和学生实际相联系的要求新编入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育事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册新教材特以一课的篇幅让学生了解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和作用。

本课分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介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成就,第二个子目着重介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两个子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义务教育既为高等教育输送大批生力军,又是“科技兴国”的奠基工程。 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衔接作用,还是体现学科综合的重要一课。由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难点是:“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课前了解《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通过多媒体展示音像资料“科教兴国”的内容及其重要作用,利用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教师、学生查找的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认识到改革开放后教育的发展变化情况,深入理解和领会本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情况与经验。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本市教育现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八年级学生已经接受了八年的义务教育而且正在继续接受,对九年义务教育有切身的体验。

2.班级整体状况。八年级各班经过一学年有意识地训练,搜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习惯,学生们正处于少年时期,有表现欲和竞争意识,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以及对教材的利用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课堂短剧表演、信息发布、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形成准确的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教育事业辉煌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⑵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针等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意识。

⑶通过对所在社区学校同少数落后地区义务教育情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观念,树立学好本领、建设好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播放《美丽的大脚》片段。

教师:看到视频中落后地区的教学条件,与我们今天的教学条件相比较,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推进新课】

一、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1. 发展基础教育的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中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很大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课件出示如下图示,讲解基础教育的概念。

(1)“三个面向”的提出——指明方向

课件出示:邓小平和“三个面向”的教育题词图片

【展示台一】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课下搜集到的《1983 小平同志题词“三个面向”》,通过北京景山学校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贺鸿琛谈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经过。(见参考资料)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议一议】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一题词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这个方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理论等方面,都起到了历史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法律保障{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短剧表演】《我要上学》,找两位同学扮演小明和爸爸。

爸爸:我已经供不起你上学了,我看你就别上了,跟我出去打工挣钱吧!

小明:我要上学,接受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你不能剥夺我上学的权利,你不让我上学就是违法。

爸爸:违法,上不上学是我自己家事,我违什么法?

请告诉小明的爸爸违反了什么法。

课件出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封面及其部分

内容。

教师:哪位同学能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

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义务教育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基础教育,强制学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措施。198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义务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

教师:刚才短剧中爸爸不让小明上学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来解决?

学生:家庭生活困难,供不起他上学。

教师:虽然法律赋予了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但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许多孩子还是由于贫困等原因失学。

(3)“希望工程”的实施——社会保障

课件出示:出示偏远地区失学儿童渴望接受教育的图片。

教师:看到这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应该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搞上去,我们就能很好的发展教育。教育搞好了,人才就多了,科技就进步了,经济也就发展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

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切切实实地

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学生展示课下搜集到的有关希望工程的资料。

【展示台二】我知道的“希望工程”。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学生,198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首倡并组织

实施了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

业,称为“希望工程”。“希望工程”利用各方面的捐款,在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或者以“一帮一”等形式,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到1997年,“希望工程”累计接受社会捐款10亿元人民币,共帮助失学儿童150万名,建立了3600多座希望小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展示台三】“大眼睛”的故事(见参考资料)

【展示台四】邓小平与希望工程(见参考资料)

过渡:刚才展示的一系列事实表明党和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中国为什么这样做呢?

(4)“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优先发展

课件出示资料:

材料一:三国科技实力对照表

亿,文盲人口仍有8507万。同时,有资料表明,各种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只有28℅靠技术进步取得,而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0℅~80℅。”

教师:上面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党和政府在此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民族的文化素质都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为此党和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课件播放:“科教兴国”战略视频资料

教师讲解:1992年党的十四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十四大作出决策: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并把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提出来。1995年,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阐明: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力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议一议】为什么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分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在班内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现今社会以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

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是怎样发展教育事业的呢?

学生看书回答: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过渡:在长期实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上”政策指导下,我国义务教育成就巨大。

2. “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成果——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教师: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哪一年得到普及的呢?

学生: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

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课件出示图表,教师介绍我国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的成果。

【展示台五】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我国各

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情况的资料。(见参考资料)

【我有话说】

3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诚然基于国情,我们的缺憾也是存在的。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你们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看法和要求?

学生小组内发言,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过渡:现在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基础教育牢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自然能够“水到渠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也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1.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概况{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教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大学?你将来的理想是进哪一所大学求学?

学生讨论发言,课件出示我国许多名牌大学的图片。

【调查报告】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山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学校过去与现在在占地面积、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方面对比情况,高等学校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学校教师的学历情况统计表。

教师:结合刚才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发展?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归纳: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也有明显提高。

2.高等教育发展新举措

教师: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国家启动了发展高等教育的什么新举措? 学生看书回答: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展示台六】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课下搜集到的我国“211”高校和“985”高校名单和自己喜爱的高校的情况。

2010年公布的2005年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名列全球第50位,清华大学名列全球第56位。中国香港的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名列 26位和39位。

3.高等学校科技成绩显著

高校认真实施“985工程”、“211工程”等一系列工程计划,在高校中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研究成果上,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仅2004年就获专利授权6400件,科技产业产值超过800

亿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校已成为

篇四:《题目e96971d184254b35eefd3462》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邓小平 改革开放中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