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最后一份晚报续写50字

小学作文 zuowen 8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读《最后一份晚报》有感(陈玉琳)》

读《最后一份晚报》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最后一份晚报”。文章的内容是:有一个小女孩,她看妈妈还有最后一份晚报,怎么卖也卖不了,而她妈妈说:“卖不了就不回家!”小女孩只好用一元钱让别人给她买了一份晚报,为了不让妈妈发现是她买的,她就把这份晚报送给了别人。这种孝敬父母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记得有一次,我也做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妈妈在厂里上班,我也在那里玩,下班了,大部分人都走了,还有几个,也包括我妈妈。她还有几件衣服要做。我着急地说:“妈妈,已经很晚了!你明天再来做吧。”我妈妈看着我说:“不行,明天来做就迟了,今天我一定要做好。”说完,妈妈就把我送回家,但她又去做了。我想:妈妈日夜操劳,太辛苦了,我要给他一个惊喜,做什么事才能让她惊喜万分呢?

我绞尽脑汁,终于出答案了!我就做饭吧,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妈妈还没做呢,我加点水又加点米的,终于把饭做好

了!妈妈回来了,看见我把饭做好了,非常高兴。即使不好吃又多了很多,但妈还是露出了笑脸。我也很高兴,因为我做了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

我要对大家说:“要孝敬父母和长辈,他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些微笑。”

小女孩,我也想对你说:“你这种孝敬父母,不让父母受苦的精这时值得我学习,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陈玉琳)

篇二:《读《最后一份晚报》有感(薛龙泉)》

读《最后一份晚报》有感

《最后一份晚报》很容易理解,但里面蕴藏着一个小女孩对母亲火热的纯洁的爱,为了让卖晚报的妈妈早点回到家休息,所以决定由自己去把最后一份晚报买了,但又不能让妈妈知道是自己买的。只有等到人,让别人替她买,小女孩等到晚上九点整才等到了愿意帮助她的人。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其中游子吟等人就是很好的模范,我也很孝顺父母,帮你母做了许多事,其中最大的事还是帮爸爸拿梯子。

有一次,爸爸和几位工人叔叔在修我们家的太阳能,他们正要去拿梯子。刚好被我碰上,我斩钉截铁地说:“让我去吧!”工人叔叔说:“你能行吗?”我自信地说:“能行!”

我到了二姨家,只见梯子放满了房子。我随便拿了一个,没想到是最重的。让我抬死了,爸爸说:“不是这个”。这回我可机灵了,挑了个最轻的,爸爸说:“不是这个”。我想轻不是,重不是难道是短的。于是我又挑了个最短的,爸爸说:“不是

这个”。我想轻的不是难道是长的。于是我又挑了个最长的,爸爸说:“也不是这个 ,我要个不重不轻、不长不短的梯子。”哇!这简直就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我现在已经没有力气了,随便挑了一个,没想到爸爸要真是我随便最后一个挑的。

我的运气真好,随便挑一个竟然是的,这次可真是帮了爸爸的大忙,但也浪费爸爸的时间。你母对我们的教诲之恩情我莫齿难忘,我一定会涌泉相报!不辜负父母对我们长久的期望!

(薛龙泉)

篇三:《《最后一份晚报》教学反思》

《最后一份晚报》教学反思

《最后一份晚报》是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简洁、平淡、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由一份普通晚报所引出的亲情故事:摆报摊的妈妈为卖出去最后一份晚报,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小女孩为了让妈妈早点回家,自己掏钱请陌生的叔叔到妈妈那里买晚报。母子间真切的爱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文本亲情的同时,领悟到爱其实蕴涵于生活得细节当中,懂得应在生活中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本篇课文两课时上完,我教学的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第一课时已经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第二课时的导入我是这样安排的:创设情景,和学生讨论了关于妈妈的话题。学生回答的大多是妈妈有多爱自己,我的问题进一步深入:那你们平时向父母表达过对他们的爱吗?这样唤醒了学生内心情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爱朴质无华。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同时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边想象小女孩的所思所想。

如,学生反复读第2自然段,体会:小女孩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思考:(1)小女孩的动作和语气为什么如此急切,生怕“我”走掉?(2)为什么不早点出来找人买下这最后

一份晚报呢?(引导学生从时间、环境两方面考虑,从中感受小女孩的急切缘于对妈妈的爱。)

如,朗读第四自然段,“女孩边说边塞给我一枚硬币。讨论:为什么不是“给”或“递”?体会:“塞给我”让人没法拒绝,感受女孩儿急切的心情。

教学时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情意,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疑惑、惊讶、诧异、不解,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如,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至11自然段,小女孩与“我”的对话,边读边揣摩双方说话时的语气。在朗读中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被小女孩对母亲的爱所震撼。

最后,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提醒学生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要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去。

拓展延伸,出示图片“雏鹰反哺”、“羊羔跪乳”,激发学生情感,写一写你将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学生联系实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懂得了关爱身边的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的确,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

篇四:《最后一份晚报读过之后》

最后一份晚报读过之后,感觉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热爱自己的母亲。

篇五:《最后一份晚报阅读答案》

最后一份晚报

从一个饭局上下来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头晕得有点厉害,又没有出租车,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睁着蒙眬的眼睛看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我立了脚,回过头来。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习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买报纸”?我有些惊讶,”嗯,买份报纸,”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我更奇怪了,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蹼小要求不能不满足吧,拿着钱,我就过去,将一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个孩子还是站在树底下,”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我怕被 我妈看到了。”“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人。”我的酒醒了大半。”你怎么从你妈妈那铆买报纸呢?”我怔怔的看着小女孩子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他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我在这里等她一个小时了,她肯定卖不掉”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的妈妈已在打烊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说完,她像一个小花瓣一样从树影下飘远了。

1: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

2:地点在?( )

3:文章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1.晚上9点多钟{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2.公园边上的环形

3.对女孩的孝心的感动之情

篇六:《最后一份晚报》

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5 Y k j.CoM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1.板书课题。

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

{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

2.自学课文。

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

3.自学反馈。

(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

(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

(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

(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

3.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

4.指导书写。(重在自主观察)

A观察: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

“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

B范写,学生临写。

C指导评议。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探讨的?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

(1)默读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

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

1.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

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

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

(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

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哪里?

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

“嗯,买份晚报。”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

3.指导朗读。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

(2)体验读文。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

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四、设计作业。

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ealth/si/40768.htm

篇七:《25最后一份晚报》

25 最后一份晚报

教学目标:

1、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初感课文。

教具准备:妈妈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照片,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对你们的妈妈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你们的介绍中,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很爱自己的妈妈。可是,我们该怎样爱妈妈呢?学了课文《最后一份晚报》,一定会对同学们有所启发的。

二、提纲导读,学生自读。

1、读文,画出生字新词。认读并掌握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写一写。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出示含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后,开火车认读生字。

字音:'诧''怔'是卷舌音。

3、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

4、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全班一齐读一读。读中巩固生字的认知。

5、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小女孩给'我'一枚硬币,叫'我'到她妈妈的报摊上买报纸。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

六、布臵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学写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知道女孩为什么要让'我'替她买一份晚报,体会女孩的一片孝心。

2、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谈谈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诗句想像画面,谈体会。启迪学生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学生一齐读一读。

2、要求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复述课文内容。{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吓一跳镇定疑惑惊讶诧异怔怔地盯着不解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发现。

4、指名反馈,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的疑惑和惊讶呢?

5、教师引导质疑:如果是你,你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疑惑?

二、再读课文,解答疑难。

1、师导: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解答问题: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买这份晚报?{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这份报纸容易卖出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4、教师小结:是呀,要是等人来买这份报纸,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呢!想到这里,小女孩觉得妈妈太辛苦了,想让妈妈早点回家休息,所以才买这份报纸。

5、师导:其实,为了卖掉这份报纸,不仅妈妈等了一个小时,小女孩也等了一个小时,你们能从文中找出老师这么说的依据吗?

6、师导:等了一个多小时多辛苦呀,小女孩为什么不直接拿钱向妈妈买

报纸呢,那不是八点左右就能回家了吗?

7、教师引导想像:她真是一个好女儿,我想文中的'我'看到女孩远去的背影,一定是心潮澎湃的,'我'会想些什么呢?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女孩说吗?

三、总结延伸,谈感受。

1、教师:这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凡的事,但它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其实,在你们的身上,也发生这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能说一说吗?

2、教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对妈妈说的话,有什么特别想为妈妈做的事吗?(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话不需要太多,事情不一定要做得太大,关键在于你用情一定要真。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爸爸妈妈爱你们,你们也要爱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关心、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儿女。

五、布臵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板书设计:

25、最后一份晚报

疑惑

掏钱买妈妈的报纸 惊讶 一切只因爱妈妈

诧异

不解

26 真情无价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字音:'橱'是卷舌音。

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臵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会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我想赞美 ,我赞美她 。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臵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板书:

买 退

27 心田上的百合花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百合花,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最后一份晚报读后感100字 最后一份晚报续写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