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11、瀑布 叶圣陶 课后、课外练习和作文课课练答案》
11 瀑布 叶圣陶
[原文]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yīn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lín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shēn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yín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píng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chén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练习]
瀑布 叶圣陶
1. 比一比,组词
仰( ) 屏( ) 浪(
柳( ) 拼( ) 朗(
2. 填空。 瀑( 暴( ) ) ) )
我听见瀑布的声音,既像( ),又像( );远望瀑布,千丈青山衬着(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它就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 )。
3、今天的语文课上,在学习课文瀑布时,杨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六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阅读下列诗句后,回答问题:
诗句一: 千张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诗句二: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 )一座珍珠的屏( ) 诗句三: 时时来一阵风( )把【她 他 它】吹得如烟( )如雾( )如尘( )
一、请在以上诗句中的( )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在【 】中,选择正确的汉字。
二、想一想下面的六幅图,分别对应哪条诗句 ?
诗句一对应第( )幅
诗句二对应第( )幅
诗句三对应第( )幅
三、这三条诗句,是课文中写得很妙的比喻句,请另外说出三句话,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篇二:《小学作文:游雁荡山》
游雁荡山
浙江省镇海区 镇海区外语实验学校五丁班 蔡宇超
今天是八月十九日,早晨四点三十分我便起床.因为五点四十分我就要和姨妈、表哥一起从镇海出发去游温州的雁荡山.听别人说,雁荡山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在汽车上坐了四、五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由于已是中午,所以我们先去“醉香楼”美餐了一顿.
下午,我们去的第一站是楠溪江竹筏漂流.我们的竹筏在水上飘荡,浪花有时像一匹匹骏马,像前不停地冲去;有时转起了“呼啦圈”,形成一个个漩涡;有时上下波动,像在玩过山车.真是让人觉得刺激好玩!
竹筏漂流后,我们便去雁荡山上玩.“哗啦啦”“哗啦啦”,远处传来水流下冲的声音,我急冲冲地向上跑,只见前方一条宽宽的水带从山顶奔腾而下,激起一片水雾,太美的一幅图画了!“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就是这般情景吧!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大龙湫瀑布,“龙湫”表示龙的口水.我看见从山上冲到湖中的水是碧蓝的,忍不住喝了一口,又凉又甜,味道真不错!下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山峰,有抱儿峰、剪刀峰、玉兰峰.这些山峰的名称是因为形态逼真而来的.
晚饭过后,我们随着导游再次来到雁荡山看夜景.一路上,我们看到好多山峰,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要算“情侣峰”:一个披着长发
的姑娘亲切地依偎在一位少年的身旁.向前走了一段路,再回头看看,发现姑娘的头已经转了过来,原来对面山上正有一个小牛童望着他们.
第二天,我们又出发去玩.
我们先去了非常有名的朝阳院.走进大门,我第一眼望到的就是一个大“福”字,福字上已经贴了许多“观音贴”.听导游说把“观音贴”贴在福字上方表示学业步步高升;贴在福字左边表示老人健康;贴在福字右边表示财源滚滚;贴在福字下方表示全家平安.我想,这些都是人们对未来的一些美好向往吧!朝阳院房顶上有日月图,又是非常特别!
接下去我们去了小龙湫,虽然小龙湫的水没有大龙湫这麽大,但风景也不错.向上走还能看到一块巨石,上面写着“断肠崖”,这里就是《神雕侠侣》其中一个拍摄点.
午饭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雁荡山,这次雁荡山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篇三:《七步沟》{瀑布作文160字}.
七步沟
夏天的时候,我和妈妈乘坐大巴车来到了位于邯郸武安的七步沟。七步沟总面积有2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因为山上有漆树,所以得名为七步沟。
七步沟的山虽然不像泰山那样高耸入云,不像华山那样危峰兀立,但它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座山上都长满了亭亭玉立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山草和姹紫嫣红的野花,因为山上有这么多树、草、花展现出了七步沟的勃勃生机。七步沟的山姿态万千,那座山就像一只坐着的猴子,这座山则像一匹正在奔跑的马,使人仿佛在动物王国穿行一般,我不禁感叹大自然太神奇了!
七步沟的水多姿多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一般都是深不见底的水潭。水潭里的水非常静,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铜镜;潭里的水那么清,清得可以望到水底;潭里的水那么绿,绿得像一块没有任何瑕疵的翡翠。往山上走,地势逐渐升高,水又变成了匆匆的泉水,它像顽皮的孩子在向前奔跑,发出了钢琴曲一般动听的声音。泉水撞击在石头上,溅起的水花像颗颗散落的珍珠,走到这里人们感觉不到夏天烈日当空的炎热,非常凉爽。再继续爬山,地势的巨大差距使水变成了瀑布,像白练倒挂,气势雄伟,壮观无比。
七步沟还有丰富的文化。有令人敬佩的红色文化:山里有一座八路军医院遗址,虽然非常简陋,也已经破烂不堪,但还能感受到当年军民团结抗战的不朽精神!还有神秘的佛教文化:上山的路旁陈列着几百尊佛像,山顶的罗汉洞里住着不少虔诚的信徒,他们供奉着菩萨,当游客在这里拜佛时,还会赠送一个佛像的挂坠。
我爱美丽的七步沟,更爱神奇的大自然!
篇四:《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概述》
那么今天的两河流域地区,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地区。伊斯兰文明、阿拉伯人、石油,每一个词都与中东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中东地区是世界局势的晴雨表。人们总在疑惑,为什么中东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如此的复杂?为什么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如此尖锐?为什么中东地区能够有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是否能够解答这些问题呢?我们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中东地区的主要历史,发展历史,发展进程。
伊斯兰阿拉伯文明兴起于公元6世纪,随着阿拉伯人的扩张,两河流域伊斯兰文明开始向外传播。在欧洲的西班牙、非洲的中非部落、在中亚和东南亚,都留下了阿拉伯人的足迹。伊斯兰教的传播更加广泛,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伊斯兰文明都曾经生根发芽。在此之前,希腊罗马人曾经短暂统治过两河流域地区。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起源,并经过早期发展,后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伴随着罗马军队的步伐传向整个欧洲。公元15世纪,又随着西方殖民浪潮到达美洲、非洲。在此之前,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相继兴起。犹太教在广泛接受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并对以后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佛教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再之前,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独立发展的时期,在几千年的发展和积淀的过程中,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着之后的犹太文明、波斯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伊斯兰阿拉伯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核心区,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西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及约旦部分地区,今天的巴林、阿曼、卡塔尔和阿联酋部分地区,也曾经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有过密切接触。此外,在今天的土耳其、亚美尼亚、埃及等地区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近邻,它们有各自独立发展的文明,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与两河流域地区长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这样一个广泛的区域,我们今天称之为中东地区,在古代历史研究中,我们称之为近东地区。
与今天中东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一样,古代近东地区也曾经有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共同发展、互相冲突。近东地区古代居民的主体是塞姆人,今天的阿拉伯人、希伯来人均属于塞姆人,古代的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米人等也均属于塞姆人的不同支系。在小亚细亚安那托利亚高原地区,曾经生活过属于印欧人的赫梯人,在伊朗高原有属于印欧人的古波斯人。另外,在今天叙利亚东部、伊拉克北部和亚美尼亚地区,曾经生活过的胡利安人,和两河流域南部地区早期的苏美尔人,所属族系目前还是一团迷雾。我们尚不知晓。民族的复杂性导致语言的多样性,除巴比伦人、亚述人使用的阿卡德语外,属于塞姆语系的语言还有阿拉米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等。赫梯语和古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不明语系的语言更多,苏美尔语、胡利安语、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方言哈梯语等等。古代近东人信仰多神,赫梯人曾号称他们是信仰千神的民族,神祇崇拜是近东人生活的主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祇崇拜逐渐向主神崇拜发展,并最终形成一神崇拜,它是耶和华、耶稣上帝、安拉、佛陀等唯一神形成的基础。由这些复杂多样的民族、语言、宗教背景中,您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复杂的中东来自于复杂的近东。
从人类文明的源头梳理回顾中东地区,特别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古代历史,不一定能直接解答造成今天中东地区政治、经济、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但我们将通过了解,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历史,通过了解早期居民的日常生活,来感受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独特的政治、经济、军事氛围,来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地理环境。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在希腊文中的含义是"河间之地"。两河流域两岸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文明的地区,也是人类文明最早发端的地区。因这个地区的形状似一弯新月,是西亚地区少有的土壤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的地带,因此又称"沃月地带",或"肥沃的新月"。幼发
拉底河,阿拉伯人称Al Furāt,土耳其人称Furāt。长2700公里,流域面积444000平方公里。幼发拉底河起源于土耳其高原,在土耳其中部,有数条支流加入,构成了幼发拉底河的上游区域。在土耳其东南部,哈布尔河加入,成为其最主要的支流。这是幼发拉底河的中游区域。幼发拉底河在土耳其境内长同时在进入伊拉克境内时,度仅为全长的30%,但其流量却占94%。在今叙利亚阿勒颇东北12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进入了今天的叙利亚境内。同时在进入伊拉克境内时,幼发拉底河几乎与底格里斯河并肩,两河之间最宽距离也不超过160公里。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幼发拉底河是伊甸园中的四条河流之一,称作伯拉河。幼发拉底河自古以来,就是中东地区的交通要道。因其水流平缓,早期居民很早就在幼发拉底河上航行,用芦苇和泥、沥青制造的平底小船将产自海湾地区的各种鱼类和经济作物运送到幼发拉底河沿岸各城市、村镇,再经水陆航线运往更远的地区。它还是重要的界河,古代埃及国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早期各朝代的君主、安那托利亚地区赫梯王国的国王等,每每把越过幼发拉底河看做军事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和领土征服的标志。在《旧约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将幼发拉底河以东至地中海的地区,作为"应许之地"赐予以色列人。可以说,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上,幼发拉底河的标志性地位,远大于另外一条河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总长约1146英里,起源于今土耳其境内大扎布河流域面积,25810平方公里,小扎布河起源于伊朗高原,流域面积21475平方公里。这两条河是底格里斯河的发源地,在上游地区,底亚拉河加入,它起源于伊朗高原,流域面积31896平方公里。在中游和下游,陆续有5条以上的支流汇入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上游流经亚美尼亚和亚述地区,在下游与幼发拉底河汇合,组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湾。阿拉伯河长190公里,在古代,阿拉伯河并不存在,基本在今天两河的汇合处,两条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已经分别流入了波斯湾。两河流域的气候不像今天那样的干燥,属于大陆性亚热带半干旱型类型。北部和东北部山区为地中海型气候,季节只有冬夏两季之分。那么冬季最高温度16度,最低温度仅有两度,有时有霜冻。夏季炎热干燥,白天最高温度可达49度,夜晚最低气温也可达到26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54毫米,但是60%的地区的降水量低于1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东北部的山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毫米。古代的波斯湾海平面高于现代,气候也较现代更加湿润,年降水量推测在200至400毫米之间。两河流经地区地形各异,上游主要是山脉和高原,中游以丘陵和草原为主,下游为冲积平原,在波斯湾入海前形成了大片沼泽。在两河流域地区东部和东北部,是伊朗高原和扎格罗斯山脉,西北部是陶鲁斯山脉,西部经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与地中海相连,南部为叙利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东南部为波斯湾。这样的地形地势,决定了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在中上游,农业生产以畜牧业和天然农业为主。在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灌溉,园林业和渔业是重要的辅助生产部门。此外,幼发拉底河河水平缓,不利于大型船只航行,灌溉是其主要功能,但小型船只仍然可以通行,特别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用芦苇和沥青制造的平底船,至今仍然是幼发拉底河航运的主要工具。两河流域地区是世界上农业最早发源的地区,最早的农业在扎格罗斯山麓地带兴起,主要依靠自然雨水灌溉,后来随着人类控制水的能力逐渐加强,农业地区逐渐南移,向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地区扩展,灌溉农业大约从6000年前开始兴起,南部冲积平原地区是灌溉农业起源的地区,南部地区最南端靠近海湾地区,有大片的沼泽地和椰枣林。农业发展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和居住方式,南部地区就产生了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流域地区遍布各种水利设施和水道,灌溉为主要功能,但小型船只仍然是可以通航的。河口部分是堤坝,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称之为"人工瀑布",各个堤坝有闸门控制水流。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堤坝曾经被亚历山大大帝拆除,原因是它们阻挡了船只的航行。底格里斯河上游河床陡峭,不利于人工灌溉。幼发拉底河中上游地区,由于雨量充足,适合天然农业和畜牧业,因此较底格里斯河上游文明发展更早。波斯湾的名称源自希腊文献,公元6世纪时才正式使用。古代人称之为海湾,两河流域人称之为下海,这里自古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因非常简单,波
斯湾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并且占据着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两河流域地区,主要是下游冲积平原地区资源匮乏,水陆贸易很早就已经产生,也是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重要生产部门。从5000多年前,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特别是南部地区的居民,就尝试着与海湾西岸的居民交换产品。那时他们称西岸的主要地区为玛干和迪尔蒙。现代考古学家证实,玛干就是今天阿曼国家所在地区。而迪尔蒙则指今天的巴林,从今人的眼光来看,从伊拉克到阿曼和巴林只有咫尺之遥,但是在5000年前,人们仅仅撑着用芦苇和沥青做的小船,或骑着驴沿着沙漠边缘到达海湾西岸,路途并不平坦。而且,到达西岸后,他们就沿海南上,到达波斯湾北部折返点后,再南下到达印度河流域地区。两河进入波斯湾的地方是大片的沼泽地,自古以来,渔业就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生产部门。茂密的芦苇和高大的椰枣树,同样是这个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用芦苇杆制作的芦苇笔,是古代两河流域人的书写工具。椰枣树的果实是两河流域居民的食物之一。此外,椰枣树还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两河流域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将砍伐椰枣树作为军事战争胜利的标志。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地区东部直接接壤,扎格罗斯山脉横亘其间。两河流域地区与伊朗高原多点相接,从底格里斯河上游的底亚拉河进入扎格罗斯山区。从两河入海口处进入伊朗高原南部,是两条主要路线。伊朗高原还是两河流域与中亚贸易的主要通道。大约在公元前6千年,天青石制品就已经在两河流域地区出现。现代学者的研究证明,在世界上天青石产地仅有三处。一处在南美洲,一处在西伯利亚,一处在中亚阿富汗山区。显然,前两处不可能是在两河流域地区发现的天青石的产地,唯一的可能就是阿富汗地区。这证明古代西亚和中亚地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久远。连接两河流域与阿富汗山区的贸易通道只能是伊朗高原。伊朗高原贸易完全依靠牲畜,最早用于长途贸易的牲畜是驴,驴驮货物的场景经常在浮雕上、石碑上出现,乌尔王陵出土的旗帜上,就有驴驮货物的场面。虽然车轮在450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在长途贸易,特别是山区贸易中,驴背的作用仍然远比驴拉车常见.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马匹开始出现,但是直到亚述人统治时期,马匹才开始成为长途贸易中的主角。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骆驼开始出现在远途贸易中。地中海顾名思义,是陆地之间的海。古代两河流域人称地中海为"上海",相对于"下海",即波斯湾。阿卡德王萨尔贡曾说他的军队纵横上海与下海之间,在两海洗刷践之。两河流域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如此久远的时间。对于古人来说,叙利亚沙漠和阿拉伯沙漠是不可征服的地区,古代两河流域人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埃及居民的交往,需要绕道叙利亚北部地区来实现。但是,古代两河流域人,并未停止对于神秘的沙漠地区的探索。最新考古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18、17世纪,古代两河流域人可能就已经到达过阿拉伯沙漠中的一些绿洲。更加明确的例证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后一个王纳布尼德,曾经在阿拉伯沙漠中的泰玛绿洲居住长达10年之久。那么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这个地理环境。那么下面,我将介绍一下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的历史。
那么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的突出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史的过程中,我们会用到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在科技史研究中,我们还将用到许多自然科学史方面,自然科学方面的东西。那么首先,我向大家讲述一下两河流域文明的这个考古发现的历史。十八、十九世纪,在欧洲兴起了一股探险热。非洲、南美洲、亚洲,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其中,为数不少的探险家将神秘的中东地区作为探险的目的地。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征服炎热的沙漠、高耸的群山和神秘莫测的湿地。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到处耸立的大大小小的土堆、悬崖峭壁上的石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欧洲各国政府派驻中东的外交官及商人,也积极支持这些探险家的活动,有些人也亲自参与其中。1789年随同法国皇帝拿破仑出征北非的士兵,发现了古老的埃及文明。1834年,派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安卡拉的法国领事特克西耶,向法国政府报告,在安卡拉附近发现奇特的刻有符号的泥板和石碑。1835年,英国政府派出文物采集团赴两河流域地区收集散落民间的各种文物。1870年,德国商人海因里希·施里曼,在传说中的特洛伊展开考古寻宝
活动。这一切都表明,对于神秘落后的东方,西方人投注了超常的热情,它似乎预示了在人文科学界将发生一场革命。亚述学的诞生伴随着亚述考古的不断发展,和楔形文字的成功破译。1887年,法国人在伊拉克南部的一个叫特罗的小镇展开考古工作,很快就发现了大量有字的泥块,也发现了一些建筑遗址和其它日用品和奢侈品。还发现了雕刻精致、细腻的塑像。很快的,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考古队进驻今天伊拉克的南北各个遗址,大规模的考古活动迅速展开。英国人克劳迪乌斯·詹姆斯·里奇,是最早在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调查的人。他是东方学家、语言学家和资深文物收藏家。从1811年开始,他仔细考察了巴比伦及其周围的遗迹,于1813年描绘了遗迹分布情况和道路路线,为后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1811年他考察巴比伦废墟,这被认为是两河流域考古的开端。他所收集的钱币、亚述雕塑残片、楔形文字泥板和滚筒印章现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成为大英博物馆古代近东藏品的基础,并促进了对这些文明的深入研究。英国人奥斯坦·亨利·莱亚德,于1845年开始在尼姆路德和尼尼微主持了6年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亚述王阿淑尔巴尼拔二世和辛那赫里布的王宫,他把在王宫中发现的浮雕、塑像运回英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后,带动了英国社会的一次时尚活动,时尚界模仿王宫雕塑制作了书立、花架等商品来装饰房间和庄园。他于1853年发表了《尼尼微和巴比伦遗址的发现》,详细记录了这次考古活动。他向英国本土运送的大量文物样品,构成了今天大英博物馆中亚述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莱亚德的主要贡献是确认了库云吉克,就是尼尼微,发现并给学者提供了大量可供研究的资料,他的两部著作也是游记中的经典。1854年,莱亚德再次来到摩苏尔正式开展考古活动。他首先选择的是在尼尼微以南17英里处的一个叫卡拉赫的古城,这也是《圣经》记载过的城市。今天我们知道它叫尼姆路德。他在一个月之内,就发现了三座王宫,出土了一大批令人惊叹的遗物。亚述王宫发现的墙壁雕塑保存之完整程度令人惊叹。莱亚德之后,接替他主持考古工作的是他的助手霍尔木德·拉萨姆,拉萨姆主持在库云吉克和尼姆路德的考古发掘活动并再次考察了可能是亚述旧都阿淑尔的那个山丘。在他所考察和发掘的地方,都出土了文物,许多是十分重要和珍贵的。那么拉萨姆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在库云吉克的Assur-bani-apli王宫,即北宫。在这里他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浅浮雕,其中有著名的狩猎场景。在发现的泥板文献中,有后来我们所熟知的创世纪和洪水神话。部分出土文物现藏于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绝大多数仍然藏于大英博物馆。在英国人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法国人也在摩苏尔附近展开了考古活动。第一个主持法国考古挖掘活动的是保罗·埃弥尔·博塔。1842年12月,博塔开始主持在库云吉克的考古发掘,这里后来确定就是古代的尼尼微城.一年后,他在摩苏尔西北10英里的赫尔萨巴德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里,他发现了宏伟的亚述宫殿和楔形文字泥板,这里是亚述王萨尔贡二世时代修建的新都城,被称为萨尔贡要塞。但是却是一座从未使用过的都城。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加入到中东考古的行列里。他们选择的地点是西方人最为熟悉的巴比伦城,第一个主持人是柯德威,这次的考古活动在1917年结束。1899年3月26日,发掘活动正式展开,考古活动持续了接近18年。柯德威最主要的发现是发现了巴比伦城的马尔杜克神庙基址,这是一座多级塔庙,有一座观象台。在附近他发现了一座拱顶建筑,其中有工艺精湛的水井,他相信他所发现的就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此外,他还发现了严密的城市防御城墙、伊斯塔门和马尔杜克神庙的步道。他的发现每年陆续发表。1914年,《巴比伦发掘报告》一书中的一部分被译为英文出版。柯德威对巴比伦城的发掘成果,至今仍是研究巴比伦城的学者参考的一个主要依据。1922至1936年十几年间,英国考古学者伍利在乌尔主持展开了深入的考古活动,发现的乌尔王陵生动记录了乌尔城邦的面貌。那么乌尔王陵的发现,也被誉为是二十世纪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那么在这十大考古发现之中,还有我们中国的殷墟。从19世纪考古活动开始至今,先后有多个国家参与在今天伊拉克土地上的考古活动。最初主要来自英国和法国,后来德国和美国考古学家加入进来。再后来,陆续有其他国家加入到中东考古的行列中。比如波兰、丹麦、荷{瀑布作文160字}.
兰等等,近年来日本也成为主要的考古力量。在伊拉克发现的古代文物由于参与考古者甚众而分散在世界各地。最初的考古者英国人和法国人,将大量文物运回本国,主要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博物馆。随着德国人、美国人等陆续加入伊拉克考古,在这些国家或一些大学的博物馆中,也出现了伊拉克古代文物。比如说我们前面说到的巴比伦的这个伊斯塔门,被德国人整体移到了今天的这个柏林的东方古物博物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伊拉克政府执行严格的文物政策之下,大多数的文物都留在了国内,收藏在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和各地的博物馆中。包括这个,在末索尔附近的王公博物馆。1990年以来,由于海湾危机,伊拉克文物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陆续有古代两河流域文物出现在国际文物市场。2004年4月1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不到两个月,伊拉克博物馆遭到洗劫,人类文明的文物再一次面临着背井离乡的厄运。幸运的是,在几个月之后,大多数的被抢被盗文物,回归到了伊拉克博物馆。那么在2004年的7月,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许多劫后余生的文物,出现在世人的面前。那么我们先讲到这,休息一下。
刚才我们简要介绍了一下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考古发掘的历史。我们现在讲一下古代两河流域人使用的文字楔形文字的破译过程。首先因为使用楔形文字的民族,在古代两河流域主要是苏美尔人和塞姆人。因为塞姆人的文字,我们称之为阿卡德文,所以我们首先讲一下破译阿卡德文的历史。16世纪之前,楔形文字早已经是一个死亡的文字了,没有人知道这种文字。1665年,一个叫做瓦莱的意大利人,从中东带回了意大利一块泥块,上面有几个符号,他请当时意大利著名的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来看了这些符号,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是些什么样的符号,甚至是什么人画上去的也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是当时生活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符号。后来那块泥块不知所踪,但幸运的是,瓦莱仔细地将这些符号描绘在纸上,使现代社会最早的楔形文字符号得以保存下来。这些符号,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是5个。而且瓦莱还准确地把这5个符号的朝向给写下来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探险家发现了类似的符号,他们或在旷野中拣到,或者从居民手中购买,或者在悬崖峭壁上发现。1835年至1836年,英国政府曾经组织远征团在两河流域收集了大量文物。1835年,英国驻伊朗领事馆分来了一位新的负责军事事物的外交官,他叫亨利·罗林森。罗林森从小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到神秘的中东地区任职也满足了他猎奇探秘的心理。1835年,他奉调到沙尔克曼省任职,在路上听向导说,在古波斯首都波塞波利斯郊外,有一处叫贝希斯敦的悬崖,上面刻有图画和一些符号,似乎是文字。他在上岸途中,就绕道去看了那面石刻墙,凭借他的历史知识,他立即认识到,这片石刻墙很有意义。后来,他花钱雇人临摹石刻,这项临摹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9年。其间他多次亲自爬上峭壁,仔细琢磨、抄写、拓印峭壁上的符号和文字。他发现,石刻下半部分的三个格内的图案应该是指的文字,三个格子内的文字写法相似,但应该不是一种文字,大约应该是三种。因为波塞波利斯是波斯帝国阿赫(契)美尼德王朝的首都,因此他推测其中一种应该是当时使用的古波斯文字,其它两种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了。关于波斯帝国阿赫(契)美尼德王朝,当时的西方人已经从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即《历史》中了解很多,至少知道了王朝的创立者居鲁士、居鲁士他的儿子冈比西斯、孙子大流士等都是比较著名的波斯国王,也知道古代东方的一些风俗习惯,比如重视祖先传承等等。罗林森投入了极大地热情,研究着古老的波斯文明。为此,在任期期满后,他放弃了外交官的身份,回到英国专门研究他手中的临摹本。不久,他发现在他所认为的古波斯文献中,有几组符号反复出现,且顺序相同。他大胆地推测,这些大概应该是人名,他试着把他所知道的波斯国王名逐一对照。终于,他取得了重大突破。因为古希腊语与古波斯语同属一个语系,即印欧语系。两种语言在人名拼写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罗林森才有可能找到了最初的线索。古波斯语是印欧语系的文字,
篇五:《作文》
1、游故宫
2013年7月12日,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游玩了有历史性的景点——故宫
午门是皇宫的正门,也是买门票的地方。我进入午门,便臵身于太和殿广场。以前,外国使者来拜见中国皇帝,要从天坛走过前门大街,进入午门,才能到太和殿。到时候,外国人见到皇帝,不想下跪,也只能累的跪下休息。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三大殿,雕梁画栋,精美非常。在太阳的映衬下,黄色的琉璃瓦闪烁着碎钻似的光,美不胜收。精准的日晷,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臵时,针影位于正北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在这里,能够感觉到皇宫的雄伟与霸气,不禁感叹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设计。{瀑布作文160字}.
继续往前走,过了乾清门,就可以看到巨大而繁华的乾清宫。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后面就是交泰殿。交泰殿为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之意。
从交泰殿岛屿花园之间,有一个保和殿。保和殿是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
快到故宫尽头时,美丽的御花园会呈现在你的眼前。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又放臵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质,尤显珍贵。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精心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沿路观赏,妙趣无穷。
走过御花园,到了神武门,就代表要离开故宫了。我念
念不舍的走出了故宫,心想:这么美好的地方,我还会再来一次的!
2、颐和园
2013年7月13日,我在北京游玩了皇帝的公园——颐和园。
进入颐和园,过了北宫门,眼前便是繁华的苏州街。苏州街,地处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后湖,是一个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原型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督造的苏州第一街:七里山塘。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颐和园苏州街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
从苏州街往前走,气派雄伟的四大部洲便呈现在眼前。它是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一组汉藏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个方向。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建设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这组建筑,1860年被美法联军烧毁,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层香岩宗印之阁,其他都是瓦砾一片。
我继续往前看,绕过佛香阁和排云殿,见到了一望无际的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
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情节。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走廊上。其中许多风景画仿江南山水,是画家们根据乾隆的意图绘制。
我在长廊买船票前往南湖岛。南湖岛位于北京市颐和园的昆明湖东南侧,昆明湖西堤以东,万寿山以南的湖水之中,占地一公顷多。南湖岛与万寿山遥相呼应,起着丰富水面景物的重要作用。整个岛屿呈圆形,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等,均为毁后重建。南湖岛北部是用山石叠成的假山。假山上建有涵虚堂和岚翠间,为岛中的主体建筑。涵虚堂是一座两卷殿,南面有露台,绕以石造雕栏。岛东南处有著名的十七孔桥相连东堤接壤湖岸,它四面环水,环岛用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石雕栏围护,视野广阔,八方佳景,一览无余,是昆明湖中最佳的观景游览场所。
我从十七孔桥走出南湖岛,出了新建宫门,便和颐和园告别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参观这座美丽的大公园的!
3、北京海洋馆
早就听说过,北京的海洋馆十分好玩。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去了海洋馆。
进入海洋馆,我们按着路线图,先进入了雨林奇观。雨林奇观神秘而悠远,浓缩了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使游人饱览飞流直下的瀑布,淙淙流淌的小溪,虫鸣鸟吟,晃如臵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找到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从大型的海象、美洲鱼到这只有二三厘米长的宝莲灯,如霞似锦的血鹦鹉、锦鲤,令人不寒而栗的食人鲳,通体透明的玻璃猫,雍容的红龙、银龙,珍贵的水中国宝—-中华鲟、胭脂鱼等等,共展示了100多种雨林及内陆河川的淡水鱼类。在这里,充分体现着自然界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出了雨林奇观,就能看见大大小小的水池,那就是触摸池。金色的阳光、白色的沙滩,在阵阵的轻轻的海浪声中,栖息着浅水海域的潮间生物。模拟生机勃勃的仿真海岸线长达48米,我们倾听着轻柔的海浪,亲手触摸形态各异的海洋软体动物:蓝吊、面包海星、沙海星。我们入进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