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汝河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中国地名来历类说大全

古往今来,中国有着无数的地名。地名的来历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今择要介绍如下:

1、依山、水命名。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以山脉、河流、湖泊等名称命名,如五台县、牡丹江市、沂水县、微山县。(2)以山、水配上吉祥语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3)以几座山、几条河的首字组成地名。新泰市,西晋以前曾称“东平阳县”。晋泰始年间,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县名为“新泰”。潇湘,古镇名,五代时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处潇、湘二水合流处得名。(4)以位于山、水的方位命名。如山西省因地处太行山以西得名,云南省因位于云岭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县因县城位于汝河之南岸得名。位于山水南北两边的,多用“山水的专名+阴(或阳)”命名: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如衡阳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阳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阳市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这一类地名还有蒙阴县、江阴市等。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5)因地处河流的源头而取名,如济源市、沂源县、资源县。(6)因位于河流的尾闾而命名,如汉口、海门市、河口瑶族自治县。(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临沂市、临汾市、临海市、江浦县、溆浦县、淮滨县、滨海县、临朐县、临邛县、临高县。此外,合川市古称合州,因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合之处,1913年改称合川县。三水市因位于西江、北江汇流处,城临西江、北江、珠江三条河流而得名。(8)因山脉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这一类地名多在山水专名后面或在姓氏后面缀以湾、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湾、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里庄,有的则直接用两个此类字组成,如圈里。

2、按地形地貌或所处地理位置命名。如平原县因地势平坦而得名。大洼县因位于辽河、浑河下游,地势低洼而得名。云南大理的洱海,以湖形如耳得名。台湾岛东北部的鼻头角,是伸入海中的小半岛,因形如鼻子尖,故名。太湖之滨的鼋头渚,是伸入湖中的半岛,因形如鼋头而得名。福州东郊的鼓山,因峰顶有形状如鼓的巨石而得名。湖北省麻城市的龟峰山,因形如巨龟得名。位于山东省平邑县的蒙山主峰龟蒙顶,亦因形如巨龟得名。曲阜市、三门峡市、崇明县、扬中市均属此类。

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名合并构成新地名。福建省,唐代取福州之“福”和建州之“建”置福建经略史,始有福建之名。清康熙六年(1667年),将江南省分置江苏、安徽两省,江苏省由江宁、苏州二府之首字得名,安徽省由安庆、徽州二府之首字得名。清置甘肃省,以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1939年,以富顺县自流井及荣县贡井合并设置市(1942年批准),取名“自贡”。1949年,将原武、阳武两县合并,县名“原阳”。1951年,将西隆和西林两县合并为隆林县,县名由原来两个县名的末字组合而成。1952年,达尔罕旗与茂明安旗合并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赣江上游东源贡水和西源章水在赣州汇合后称赣江,“赣”字是由“章”和“贡”二字组合成的合体字。唐河、白河汇合后称唐白河。新海连、旅大等旧地名,武汉、襄樊、潍坊、淄博、乌海、六盘水、高青、兰考等现行地名均属此类。

4、沿用旧地名。有以下两种情况:(1)沿用古国名作县、市名。孔子的故乡曲阜,是鲁国的国都,所以曲阜古时候曾称鲁县。孟子的故乡邹国(本作邾国,周朝改称邹国),秦时置县曰邹县(今邹城市)。诸葛亮的故乡琅琊郡阳都县(在今山东省沂南县南部),曾是春秋时期一个小国——阳国的国都。莒县、滕州市、郯城县都

是以古国名命名的。(2)以本地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个地名的首字组成新地名。德平为山东省旧县名,此地汉朝为平昌县,魏属安德郡,五代后唐时从郡、县名中各取一字,名曰“德平”。

5、以村庄名作乡、镇名,以村镇名作市、县名。在我国,绝大多数乡镇都直接用乡镇政府驻地村庄名称命名,因此,这里就不再举例了。以村镇名作市、县名的,在全国也为数不少,诸如石家庄、枣庄、鹤壁、驻马店、东营、景德镇、姜堰、辛集、张家界。

6、析置县以位于母体县的方位命名。莱西县由莱阳县西部析置(如今二者均撤县设市)。如东县由如皋县(今市)东部析置。沂南县,1939年由沂水、蒙阴两县南部析置时,称南沂蒙县。后来,因为中国县名的专名大多为两个字,为了趋同,考虑到县境大部为原沂水县南部,所以改称沂南县。以后,虽然将辖区中蒙阴部分划出,临沂、莒县、费县三县的部分区域划入,但“沂南”一名相沿未改。

7、因曾是历史上府、州、县等的治所而得名。如山东省东平县的州城镇、旧县乡,蒙阴县的故县村,贵州省安顺市的旧州镇,湖北省蕲春县的蕲州镇,湖北、云南等省的数个“巡检司”,以及遍布全国的以“城子”命名的村庄。

8、因邻近边界而得名。四川省盐边县因邻接云南省而得名。张家界原是一个村庄,因位于大庸、桑植、慈利三县交界处而得名。莒南县有三界首村,郓城县有五界首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靖边、界首、界上、铁山界、界化垄、黄洋界、界河、界牌等地名均属此类。

9、以工矿业生产场所命名。大冶市因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得名。烟台市芝罘区世回尧村原名石灰窑,相传唐代有人在此建窑烧石灰,故名。左云县政府驻地是梁家油坊村。莱芜市境内以“冶”字命名的村极多,新中国建立后,地质勘探人员以这些带有“冶”字的村名为线索,运用现代化的勘探技术,找出了众多的铁、铜、金、铅矿,该市铁矿已探明储量6.5亿吨,列华东地区之首。

10、以商贸业经营场所命名。“集市”是农村或城市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不少地名就是以“集”或“市”命名的:北方,尤其是苏鲁豫皖交界地区,以“集”字命名的居民点极多,如符离集、青?集;南方,尤其是湘鄂地区,以 “市”字命名的居民点极多,如津市、沙市、文家市。“务”是宋代官设贸易机关和场所,宋元俗语对酒店也通称酒务。部分“务”字地名至今仍在使用,如杨税务、河西务、商酒务。

11、以农业活动场所命名。垦利县因过去曾被称作垦区和利津洼而得名。莒县的刘家菜园,沂南县的柳行、栗林、柿子岭、栗子沟、菜园、桃峪、杏峪子等村名均属此类。

12、以气象情况命名。此类地名以该地的风、雨、雪、雹、雷电等气象情况的多发性而命名。沂南县风鸣口村地处山峪出口,这一带荒山较多,植被较少,夏季易发生龙卷风,其危害面积虽小,但风力大,一般在10~12级之间,且伴有暴雨,破坏性十分严重,因此,人们将村名定为“风鸣口”。

13、以交通、驿站、递铺、旅店等命名。如双堠、驿道(莱州市辖镇)、驿头、龙泉驿、官塘驿、吕亭驿、递铺(安吉县人民政府驻地)、五里铺、十里铺、二十里铺、三十里铺、四十里铺、驻马店、张店。

14、因关塞、港口而得名。如张家口、玉门、山海关、营口、龙口、厦门、海口、风陵渡、天津、孟津、码头(郯城县一镇名)。

15、以军事活动场所和驻兵的地点命名。此类地名后面多带有卫、所、屯、营、

寨、哨等字,如威海卫、石臼寨备御千户所(简称石臼所)、黄家屯、王家营(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驻地)。

16、由宗教产生的地名。古时候,道教、佛教的庙宇极多,遍布城乡各地。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大川附近自然少不了庙宇。因此,宗教地名遍布中国各地。沂南县的现行地名中,就有金佛院、青驼寺(渐称“青驼”)、夏孟寺、洪观寺、皇上寺、观音寺、龙泉寺、白衣安、黑山安、大安、小安子、门家安子(上述五个 “安”字均由“庵”字演变而来)、大庵、庵子沟、庙岭、庙子山、庙子山头、庙前车疃、上佛住、下佛住、田家佛住等村名,庙山、朝山等山名。

17、以水利工程命名。如都江堰市、青铜峡市。

18、以朝代名称命名。三国吴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晋安,晋朝置县,意为“晋朝平安”。安丘市在唐朝和后唐曾两次改称“辅唐县”。

19、因皇帝年号命名。东汉建安初年,分侯官县置一新县,取名“建安”。上海市嘉定区,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县,故名。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南平军置州,取年号首两字“太平”为名,治当涂(今县)。

20、因帝王的活动场所命名。山东省鱼台县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得名。河北省围场县因境内有木兰围场得名。

21、根据历史典故、民间神话传说、文学作品命名。《左传》记载,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介之推隐于绵上山中而死。介休县由此得名。在古临沂,王祥、王览的故里称孝友村,颜含的故里称孝悌里,这一带的乡名叫孝感乡。孝妇河因发源于北齐孝妇颜文姜的家乡(今淄博市博山区)而得名。湖北省孝感市因文学故事人物董永得名。古代传说东海有神山,名曰蓬莱山。汉武帝曾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到山东蓬莱地方望海中蓬莱山。唐时以此置蓬莱县。桃源县因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而得名。

22、以古代帝王将相的坟墓命名。黄陵县,因是黄帝陵墓所在地,故名。湖南省酃县,一因境内有炎帝陵,二因“酃”字生僻难认,所以今改称炎陵县。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在槐里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茂乡筑茂陵,并迁户置茂陵县。治今兴平东北。武帝死后葬此。山东省沂南县南寨、北寨二村原是一村,名叫墓冢村,因村内有一座“将军坟”而得名。这座将军坟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南北寨汉墓群中的一号墓——北寨汉画像石墓。

23、以重大活动命名。文登市境内有文山,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故名。大庆市,其前身是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设置的大庆油田,1960年设安达市,1964年改称安达特区,1979年改称大庆市。

24、以动词、形容词命名。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命名的有怀柔县、息讼庄、前进、建设等。沂南县政府驻地界湖镇的“界”,就是动词,意思是划分。鲁中南方言称地势低洼的平原为“湖”。界湖村位于低洼处,村庄将湖分为东湖和西湖,所以村名叫“界湖”。“界湖”的意思就是“界为二湖”。以形容词命名的有兴隆县、富裕县、热闹、光明等。有趣的是,有的地名具有动词和形容词双重词性。如联合村、团结。

25、以名人的姓名作地名。焦山,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相传东汉末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得名。商河县,《太平寰宇记》载:“汉鸿嘉四年,河堤都尉许商凿此河,以纾水患。民怀其德,故曰商河。”“商河”原写作“?河”,1086年改为商河县。我国现行地名中,以人名命名的,多是革命烈士的姓名或字号,如中山、黄骅、尚志等市名,志丹、左权、靖宇、子长等县名,弼时、开慧、刘胡兰、少云、欧阳海等乡镇名,中山路、中山码头、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张自忠路等城市地名。用古代

名人姓名、字号、封号等作地名的有樊哙、曹娥、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等村镇名,孟良崮等山名,闵子骞路等城市街道名。此外,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重要领导人石达开的家乡广西贵县(今贵港市),还建有达开水库。

26、因境内物产资源得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温泉县和墨玉县,前者因境内多温泉得名,后者因特产黑玉石得名。这类地名还有铜陵市、盐池县、石棉县、金岭回族镇等。

27、用动物名称命名。如鸡西、鹤岗、双鸭山、石狮、虎林、望天鹅、狼窝沟、蛇岛。

28、以植物名称命名。菏泽市城区称牡丹区,因“菏泽牡丹甲天下”而得名。平阴县玫瑰镇因盛产玫瑰得名。这类地名还有水曲柳、葡萄、槐抱榆(安丘市车庄乡一村名)、榆林、榆社、榆中、榆树、柳林、柳河、柳城、桦川、桦甸、桦南、梨树、桃园、杨柳青等。

29、以置县时流行的名词术语命名。如1929年设置的博爱县。此类地名还有民丰、民权、民勤等县。

30、以吉祥嘉言命名。昌乐县以昌盛安乐之意命名。日照市,宋置日照镇,取海隅日出先照之意。承德市、常德市、嘉禾县、禾兴县都属这一类。

31、中华民族历来向往和平,祈求社会安定,所以,我国多用“安”、“定”、“宁” 等字命名地名。西藏芒康县,清末曾设宁静县,取“安宁、平静”之意。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武装叛乱。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0~22日解放军驻藏部队平息了叛乱。1960年江卡宗(即芒康宗) 与盐井宗合并为宁静县(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后,改名芒康县)。此类地名还有西安、南宁、长治、太平等。

32、因异地同名改名。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旧名清河县,1914年,为避免与河北省清河县同名,改称淮阴县。淮阴市在1951~1958年、 1964~1983年曾称清江市,因和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同名,1983年改称淮阴市(后来,淮阴地区撤地设市,淮阴市升格为地级市,因淮阴市所辖的淮安市是周恩来同志的故乡,所以,地级淮阴市改称淮安市)。

3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搞好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命名或改易地名。安东市、安东县于1965年分别改称丹东市、东沟县(今东港市)。友谊关,一称大南关、界首关、鸡陵关。明初置镇南关,1953年改睦南关,1965年改友谊关。几次改易得美名,堪称“推敲”之佳话。

34、有些地名用字,因为生僻难认,已经国务院批准更改。如黑龙江省铁骊县改铁力县,陕西省鄠县改户县。详见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64年编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10月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附录。

35、因避讳而改名。三国吴时,孙权的孙子孙皓即位,避其父孙和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南京市在西晋时名建业,后改名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因避愍帝司马邺讳,改名“建康”。

36、因鲁鱼亥豕等偏旁部首因素造成的地名。如成武县,汉高祖刘邦到此地,以武功告成,改楚邱县为成武县,明朝洪武初年铸印局将“成”字误增提土旁儿印成“城”字,成为城武县,于是沿用了数百年,直到1958年才又改为成武县。

37、因其他原因改动的地名。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国务院决定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取其健康之意,又免误读。广西僮族自治区相应改成广西

壮族自治区。兖州市,秦置瑕丘县,宋避孔子讳改瑕县,金因瑕为疵瑕义,以城西嵫山改为嵫阳县,明朝成化年间因城中发生数起火灾,欲以水压之,改嵫阳为滋阳。兖州解放以后,城区划为兖州市,乡村称滋阳县,1948年11月,市、县合并,仍称滋阳县。1958年并入曲阜县,1962年改设兖州县(1961年批准)。

38、以移民的祖籍命名。东晋时期,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南迁,这些南迁的人叫做侨人。侨人多是按宗族、乡里相聚而居。统治者为了控制侨人,也为了维护侨姓士族的利益,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与侨人的籍贯同名的州、郡、县及其行政机构,叫做侨置。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徐州,江乘(今江苏句容北)侨立琅琊郡及临沂县。明初从山西迁往山东、河北的移民,历代由福建迁往台湾的移民,由中原迁往东北三省及新疆的移民,也有很多人因怀念故土,热爱家乡,而以他们的祖籍命名自己的落脚点。

39、以姓氏命名。如张家口、张家港、张家界等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店区,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镇。据研究姓氏学的资料介绍,中国张姓人口有一亿多,是人口最多的姓。所以,冠以“张”字的地名极多。地名学和姓氏学的研究结果正好吻合。

40、以数字命名。如一面坡、二连浩特、三原、四平、五大莲池、六枝、七台河、八所、九江、十堰、百色、千乘、万州。

41、以颜色命名。红水河,西江上游的别称。因两岸多红色土,水色红褐,故名。此类地名还有红山、红石庄、长白山、丹霞山、黑戈壁、黑虎泉、绿岛、白山黑水等。

42、以方位命名。如察哈尔右翼前旗、中旗、后旗,阿拉善左旗、右旗,左云县,右玉县,清漳东源、清漳西源,浊漳北源、浊漳西源。

43、以著名风景区或革命纪念地命名。大庸市境内有张家界国家级森林公园,故改称张家界市。韶山冲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故乡、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因此设置韶山市。此类地名还有井冈山、武夷山、秦皇岛等市名。

44、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译成汉语言文字的地名。其中,既有音译地名,又有意译地名;既有现代少数民族语地名,又有古民族语地名。如哈尔滨,满语意为 “晒鱼网的场子”。同江,赫哲语意为“老屋”。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拉萨,藏语意为“圣地”。藏语“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今译成 “狮泉河”。藏语“朗钦藏布”,意为“象嘴河”,今译成“象泉河”。

45、在文学作品中,常以本地的古地名代指写作时的地名。沂水县,古代曾称东莞县,所以,明末清初篆刻鉴别家周亮工《过东莞,武、刘二孝廉载酒,谈花之寺为沂之胜境,同楚中刘公蕃赋》诗,即以“东莞”代指沂水县,这是为了避免和“沂之胜境”的“沂”(即“沂水”)重复。

46、地名除正名外,还有别称。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所以济南又称泉城。古时舜耕于历山,济南市位于历山之下,故又称“历下”。拉萨终年日照强烈,有“日光城”之称。成都市,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锦官城。后人以锦城、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名。唐杜甫《蜀相》诗:“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又称芙蓉城。此外,福州别称榕城,广州称五羊城、穗城,或简称羊城、穗,绍兴别称鉴湖,鞍山称钢都,个旧称锡都,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篇二:《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部分地名的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

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滨。

3.因河流流经县境命名。

如:浚县境内有浚水(卫河、淇水合流曰浚水) ,淇县境内有淇水(今淇河),

范县境内古有范水,

睢县境内有睢水,

漯河市境内有漯河(沙、澧二河在此汇流形成河湾,内多螺坑,清代称漯河),

淅川境内有淅水,

唐河县境内唐河纵贯,

扶沟县境内有洧水沟,

潢川县境内有小潢河。

二、与山有关的命名

河南因山得名的县市有11个。其命名:

1.名称直接使用辖区内的山名。

如:平顶山市内有平顶山,

鲁山县内有鲁山,

确山县内有确山,

桐柏县内有桐柏山,

方城县内有方城山。

2.取境内山名的一部分。

罗山县名出自境内的小罗山,

光山县名出自境内的浮光山,

中牟县名来自境内的牟山(今已无存)。

新密市,西汉置密县,因县境西南有密岵山,县名源此。1995年县改市时,因城区东移取名新密。

3.因山在县市的相对位置。

南阳,因在“南山之南”②得名。

嵩县因地处嵩山之西,境内外方山传为嵩山起点,故名。 、

三、与地形、位置、交通有关的命名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多样,位置重要,交通便利。这种地理形势在一些县市名称的由来及含义中也有所反映。因地形、位置得名的有:

巩义市,原秦置巩县,因南依嵩山,北临黄河,东有虎牢关,西有黑石关,山河四塞,巩固不拔,故以巩名县,1991 年改市。

陕县,秦置,因这里四面环山,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为界,分陕而治,故名。

夏邑县,金代改下邑县名而来,下邑因其地势洼下得名。 平舆县,西汉置,传古代这里的挚国人根据地势平坦的特点,造了四轮车,称“舆”,后人称此地为平舆,因而得县名。 鄢陵县,因城在土陵之上,故名。

西峡县,因县治位于“入秦孔道,扼楚咽喉”③的西峡口而得名。

三门峡市名,取自黄河中的峡谷三门峡。

因水陆交通得名的有:孟津、延津二县,名称均来自黄河渡口。津即渡口。《尚书·禹贡》注,在孟置津,谓之孟津。 北宋改酸枣县为延津县,因境内原有黄河渡口延津得名。 通许县,北宋以地邻东京(今开封)通往许昌的大道,取名通许。

篇三:《河南平顶山汝州的来历》

河南平顶山汝州的来历

汝州 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历代郡州治所。东周为王畿之地,秦属三川郡,西汉置梁县,隋设汝州,明成化六年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为临汝县,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而名。西南有外方山余脉,北为嵩山余脉,北汝河横贯其间,形成较宽阔的河谷盆地。北汝河两岸来水吮山而下,有大小沟溪1304条,造就了一方物产丰茂的沃土,人类踪迹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文化积淀厚不可测。自周而到唐、汉,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织。中原腹地,自古兵家必争。其山河沧桑、人烟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这一段北汝河古时曾称“汝海”,其色也清,其势也淼。有唐代殴阳詹的《汝州行》为证:“湛湛清流九曲湾,浮沉澈底似拖蓝。扁舟一叶无人系,风动横移向碧滩。”而自《诗经·汝坟》到殴阳詹的《汝州行》,都写到了两岸生民伐条采叶、植桑养蚕的景象。远的不说,1913年3月,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在旧金山举办万国商品赛会。临汝县就有绢帘汝帖、带籽棉花、本色山绣、山蚕茧等产品参展。一张薄薄的粉皮,也成为国人餐桌上的珍馐。{汝河的来历}.

早在100万年前,寄料的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居住,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仅次于云南元谋人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5000年前,市区的煤山公园一带,崎岭的槐树伊、大张一带,纸坊的阎村、中山寨一带,安沟水库神德宫一带出现较先进的原始文明村落。

三皇五帝时,汝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轩辕黄帝在新郑称帝,曾带人两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和养生的道理。之后把当时最富饶的汝河流域封给他和正妃嫘祖的第二个儿子昌意,昌意的儿子高阳,在黄帝死后,继承了帝位,就是五帝的第一帝颛顼。颛顼死后,让位给大伯玄嚣的孙子高辛,为帝喾。喾死后传位于儿子尧,尧继位后欲让位给贤人许由,许由避让逃至汝州北部的箕山下。尧之后让位给颛顼的后人舜。三皇五帝时代,汝州是昌意部落的管辖范围,昌意的后人出了两个伟人颛顼帝和舜帝。

夏后期,建都于在今杨楼樊古城一带的霍国强大起来,成为夏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霍候支持商汤统一了天下,霍西南部的高士伊尹为商的宰相,为商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汝州为世界霍姓的发源地。

商朝,“霍”做为灭夏有功的侯国,地位得到巩固,管辖南到伏牛山东到禹州西至嵩县北至登封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带大军打败商纣后,挥师包围霍都。霍侯开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儿子为新的霍侯。霍在整个西周相对平安,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周平王迁都洛阳后,汝州的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就将霍地封给自己的儿子姬

唐,改霍为梁,迁霍后人至杨楼一带,建小霍城安置,为梁小邑。

春秋时梁国西南曼氏国兴起,一度将梁和霍纳入自己的版图。曼氏国后被楚国所灭,汝州成为楚的北部边地。再后郑国打败楚国,把汝州地纳入郑国的版土。 战国时,梁城位于洛阳东南户的战略地位被军事家们所看重,梁地区成为诸侯争夺的中心地带,韩国灭郑国后,梁地归韩国管辖,改梁为南梁,以区别开封的大梁和山西的西梁。这时南梁附近出现了注人城(庙下东一带)阳人城(梁古城)郸狐聚(临汝镇一带)赫人聚(杨楼石台村一带)等几个大的城池。汝州为梁姓的起源地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管理。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置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辖。 汉承秦制,汝州西部仍为梁县,公元前206年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梁县归属河南郡。公元前113年在尚庄乡榆庙村一带置承休国,安置周的后人姬嘉。公元前112年在小屯一带置成安国。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梁县属河南尹。

三国仍为梁县,为魏国的司州河南尹管辖。东南部的小屯一带归豫州的颍川郡管理辖。

公元280年,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历史进入西晋。将河南尹分为河南郡和荥阳郡,汝州仍为梁县,归河南郡管辖。东部小屯一带归襄城郡管辖。

东晋十六国时隶属频繁。公元317年,属东晋,后归前赵;公元365年属前燕,隶河南郡;公元369年属前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395年属后燕,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09年属后秦,隶豫州河南郡;公元417年属东晋。

公元420年,历史进入南北时期,政府为扩大自己的虚名滥设州县。汝州的建制随北朝的变迁而变动。北魏时汝州属司州归中央直辖,公元494年在今汝州城设南汝原县,公元527年在今杨楼梁故城置汝北郡,后在今庙下东注人城置治城县,在霍城置石台县,在今小屯成安城置东汝原县,汝北郡从西到东共领石台、梁县、治城、南汝原、东汝原五个县。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汝州属东魏。同年改南汝原县为汝原县。公元539年,恢复汝北郡,在承休国旧地置承休县,移郡治至承休县;公元543年,改汝北郡为汝阴郡,废治城县入梁县。公元577年改汝阴郡为和州。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 城八县。

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

五代时汝州先后归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建制随唐制,仍为军事要地。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改临汝县为临汝镇,入梁县,汝州领六县。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公元1105年划郏县归颖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夫子1115年)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叶县、龙兴、鲁山五县。

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含今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县属许州;1208年,划叶属裕州。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省南阳府管辖,领梁、郏县、鲁山三县,宝丰废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滕昭,以汝州距南阳太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明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唯一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阳县城附近置伊阳县,划原嵩县、鲁山、汝州的部分地区为伊阳地,汝州领鲁宝郏伊四县。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别叫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

清朝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汝州隶河洛道,仍领四县。

1913年,地主实行省、专区、县三级管辖,改直隶汝州为临汝县,归许昌专区管辖。

1947年属豫西五专区。

1949年仍归许昌专区,1951年将大小张庄和磨冢营村划归宝丰县管理辖。 1954年10月改隶洛阳专区管辖。

1986年,撤专区建制,实行市(地)管县,改隶平项山市。

1988年8月改临汝县为汝州市,属省直辖,计划单列,由平项山市代管。

篇四:《河南各县地名由来》

河南各县市得名由来

河南省的县名由来久远,自春秋战国至今各代都有产生和演变。市名多由县名而来,是封建帝制灭亡后的近几十年间才兴起的。县市名称的命名与变更,常常受到各个时代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河南现有127 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

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封建社会初期的秦汉时期,二是隋唐盛世,三是封建社会消亡后的近现代。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河南县市名称的命名及其由来、含义作以下探讨。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命名的规律如下:

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

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伊川县,因县境地处伊河川地,故名。 洛宁县,隋称永宁县,1914年以地临洛水(今洛河)改称洛宁。

临颍县,西汉因地临颍河设县取名。 淮滨县,1952年得名于地处淮河之

{汝河的来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汝河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