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情侣之间的爱称大全,你是哪一种?》
恋爱的时候,男女之间都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昵称,以表示两人之间的亲昵。在情侣之间,他们对于彼此称呼不仅是一个名号,是对方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一个独有的称呼更能体现之间他们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于是很多情侣之间都有特定的名称,下面来看看情侣之间的爱称大全。【恋恋】
1.老婆/老公
恋爱的时候,男人最喜欢叫女朋友做老婆,据说这是最通俗最顺口的叫法。而比较少听见女生叫男生“老公”的,大概“婆”为扬声而“公”为平声,或者女生的脸皮比较薄而男生的比较厚。 男性叫女性做“老婆”,证明他想早日迎娶你进门,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恋爱的时候就用这个昵称来称呼你,他现在就已经开始在适应婚后的生活,时刻在准备着。
2.全名
众所周知,男人都爱面子,若让他们在人前称呼你一些暧昧的昵称,他们会觉得不庄重,好像是把彼此的亲密关系暴露在人前,那感觉就像是在说“看,我们正亲热呢!”因此,这些爱面子的男人,习惯在人前称呼对方的全名,这也适合大男人大女人在公众场合红着脸的互相吆喝。
男人很爱一个女人,那么他是不会在意外人的眼光的,他会沉浸在两人的小世界里,外人所说的一切都装作听不见。可是这种叫你全名的男人,在他的眼里,你还没有他的面子来得重要。【恋恋】
3.娘子/相公
在两性的昵称中渐渐产生了一种比较古典而且诗意的叫法——“娘子” 相公”。可是,很少人会在公众场合这样叫,只会在两个人共处的时候这样称呼,颇有点戏谑的味道。
4.笨蛋
骂人的话在两性中,显得有些甜蜜的味道。“笨蛋”,应该是来自于《一吻定情》的超级美男子之口的那句带着宠溺的“笨蛋”,其中真是甜蜜心自知。
不少男性在这样称呼自己的女朋友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经典动作,就是用手去触碰或者敲一下女性的头,以说明对方真的很笨。这样的动作,这样的称呼,估计只有热恋中的男女才能做到。【恋恋】
5.猪头
猪头相对于笨蛋来说,更有了深层的味道,可是奇怪的是女孩子被叫成这样的动物居然还非常之甜蜜。显然,男人这样的称呼融入了浓浓的爱意,可是女性也要警惕,在男人这样的称呼背后,有没有一丝嫌弃自己身形或者其他的呢?
小动物都给人一种很可爱需要人保护的感觉,因此用小动物来作为昵称称呼女朋友是最恰当不过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从男人的昵称中看出丝毫的端倪。
6.宝贝/乖乖/亲亲/甜甜
温柔似水的女生比较喜欢这样的称呼,而凶巴巴的女生则是听到这样的称呼大概会晕倒。而能说出这样的称呼的男人估计也是那种会向女人撒娇,有点小绵羊气质的男人,绝不是那种粗犷、有男子汉气概的类型。假若一个大男人主义的男生软绵绵称呼女人,想必会惊煞旁人了。
当然了,也有一种男人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是个顶天立地的大男人,可是在你跟前,却有着温柔的一面。那么他也是一个愿意为了你而改变的好男人。【恋恋】
7.名字最后一个字
称呼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适合那种不太肉麻恶心比较正常的男生,有点暧昧的关系,比较亲密,可是又不至于很肉麻。
这种男人很会注重场合,他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平衡点,让自己不至于出丑也不会让你冷落。因此他选用你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这样,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不会把很肉麻的昵称脱口而出,让自己出丑。
其他情侣间的爱称还有:亲爱的vs亲亲爱的、作战地图vs战地指挥员、太后vs皇阿玛、东方不败vs她笑傲江湖、青蛙vs恐龙、外卖vs老板娘、莫须有vs满江红、逐屁之夫vs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vs爱相随、猫眼vs007、敦煌石窟vs古墓丽影、darling、猫猫、等等。
情侣间的爱称有时候也能反映双方的关系、感情等。很多人以为这些昵称就是单纯的昵称,其实从他对你的称呼,就可以看出他对你的爱有多深啦!
【恋恋】
篇二:《关于称谓》
英汉社交称谓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源于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习俗。汉英文化语境分属于强语境文化和弱语境文化,不同的文化提示出两种语言交际中人们是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谓形式的选用和认可,来确定彼此社会地位和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从这个意味上说,语言称谓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语言学意义,同时也有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视称谓。汉语的社交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国宗法社会制度和儒家文化渊源中的等级观念。宗法社会制度强调家庭观,家庭成员重视亲缘关系,甚至把这种关系延伸到非亲属交往中,如利用拟亲属称谓语表示亲近,加深感情。宗法社会制度更强调明确的尊卑等级关系:“长幼有序”、“长尊幼卑”。同时,孔子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强调男女之区别、贵贱之区别、长幼之区别。因此,由于这种身份等级制度的影响,中国人习惯于非对等式称谓类型,并表现出一种权势取向。在社交称谓语中,每一种称谓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身份和对方的身份来确定所使用的社会称谓。这种“长幼之序,亲疏之别”的等级思想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职衔称谓和恭敬称谓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社会等级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已较以前淡化,但还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消失。
由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的影响,英美文化以个人主义和平等的价值观为核心。个人主义强调个性、个人价值和权利。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彼此独立,不强调亲缘关系,甚至对家庭也没有过多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成员之间也没有过多的干涉。平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西方人的思想观念之中,他们崇尚个人奋斗,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争取成功。因此,由于平等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偏爱对等式称谓。如:英语中拟亲属称谓语和职衔称谓语非常有限,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论地位和职位高低,越来越愿意直呼其名:雇员对上司、年轻人对年长者,学生对教授,子女对父母亲等都可直接称呼名字,这也是人际关系越来越趋于平等的标志。
由于不同文化的影响,汉英社交称谓语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样就对学生们具体使用社交称谓语造成了很多障碍。例如:很多学生用“姓”或“老师”称呼外教,而这在英语中是错误的称谓用法,诸如此类的称谓语用失误还有很多,不了解这些方面,非常容易导致称谓失误,使交际双方产生心理距离,造成损失(贾玉新1997:339[4])。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采取相应文化导入策略,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失误。首先有必要系统的传授称谓语知识,辨析英汉社交称谓的差异,使学生对称谓语有正确的认识。通常情况下,英汉社交称谓语均可分为通称、职衔称谓、拟亲属称谓、恭敬称谓和亲昵称谓等五种形式,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称
通称指在正式场合、郑重关系或陌生人之间广泛使用的称谓语。通称不严格区分被称呼人的年龄、职业、身份等。
汉语通称包括同志、师傅、先生、太太、女士、小姐等。“同志”、“师傅”是中性词。“同志”是不同职业、级别、年龄的人们之间的“等同关系”的标志,也是汉语中使用过的最广泛的一个通称。“师傅”本为敬称,现已成为通用的礼貌性的称谓。汉语中的“先生”、“小姐”等称谓语不完全等同于英语中的Mr.、Miss等,因为在解放前“先生”、“小姐”是尊敬称谓语。
汉语通称可单独使用,也可用于姓、全名、名字或职业称谓之后以表示不同程度的关系。
英语中的通称包括Sir,Madam,Mr.,Miss和Ms。Sir,Madam,Miss专用于称呼陌生人。Sir用于称呼男性,Madam用于称呼女性,Miss用于称呼未婚或年轻女子。Mr./Mrs./Miss/Ms.+姓用于称熟人,此时姓不能省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Mr.是Mister的缩写,可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子。Mrs.是Mistress的缩写,用于已婚女性。Miss用于未婚和独身女性。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开展,又出现一个新的称谓:Ms.,它可指任何年龄的成年女子。此外,Mr.也可与官衔称谓或军衔称谓连用。例如:DouglasLarson是一名经理,我们可以称呼他:Mr.Manager,Mr.Larson或Mr.Douglas Larson,但不可说Mr.Douglas。
职衔称谓
职衔称谓包括职业称谓与头衔称谓(田惠刚1997:294)[5]。
职业称谓指与被称呼人的职业有关联的称谓语。汉语中的职业称谓包括老师、医生、大夫、工程师、经理、教练、护士、律师、记者等等。这些职业称谓可以通过各种搭配形式用于称谓,如老师就有王老师、小王老师等各种称谓方法。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体力劳动职业如司机、厨师、理发师、电工等不用作职业称谓。
英语中常用的职业称谓不多,professor(teacherinuniversity)和doctor是常用的两个职业称谓。在使用nurse,driver,waiter/waitress,operator,steward/stwardess,conductor,usher,porter等服务性行业的称谓时,一般直接称呼而不使用姓氏。bishop,pastor,priest和nun也可用作职业称谓语。
头衔称谓是以人们所担任的官衔、职衔、学衔、军衔相称。汉语头衔称谓非常丰富,上至主席、总理、部长、厅长、省长、司长、司令、军长、师长、院长、校长、工程师、教授,下至厂长、经理、处长、科长、主任、排长、班长、助理、组长等都可用于头衔称谓。称谓的方式因场合等各种关系的影响而不同,如“厂长”我们就可以有李厂长、老厂长、厂长同志等多种称谓方式。
英语中只有少数职务可用于称谓,如president,ambassador,senator,chairman,governor,mayor,dean,compay director 等,可与姓名或通称连用。例如:Mr.Mayor,Mr.President,President Roosevelt,Senator Fullbringt,Judge Harley。
在使用职衔称谓和学衔称谓时,汉英头衔称谓有相似之处:汉语只称呼“李教授”,而不称呼“李讲师”、“李助教”;只称呼“李博士”,而不称呼“李硕士”、“李学士”;英语也只自称呼Professor Johnson,而不称呼Lecturer Johnson Assistant Johnson;只称呼Dr.Smith,而不称呼Master Smith Bachelor Smith。
拟亲属称谓
拟亲属称谓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使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特殊称谓语。
汉语中拟亲属称谓的使用非常普遍。为了表示礼节、亲近等,人们将亲属称谓广泛用于
非亲属成员,如邻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人们按照性别、年龄、熟悉程度、交际场合、被称呼者的社会特征等的不同称呼对方为: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大伯、大娘、大叔、大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小弟、小妹等。
英语的拟亲属称谓语非常有限,只包括uncle,aunt,son,sonny 等词。Uncle,aunt多用于孩子称呼父母的朋友以表示亲近,可与名字连用,如:Uncle Joe,Aunt Mary;son或sonny用于长者称呼年轻人。而对陌生人则不太重视区分年龄的大小,只是按照性别的不同以Mr或Miss/Mrs.来称呼。
恭敬称谓
恭敬称谓是社交时说话人对受话人所使用的一种尊敬称谓。
汉语恭敬称谓包括以下形式:老+姓,如“老李”;老+同志或师傅,如“老李同志”,“老李师傅”;姓+老,如“赵老”;姓名+老,如“陈望道老”;名中某字+老,如“圣老”(叶圣陶);姓+名中某字+老,如“陈望老(陈望道)”;名+老人,如“冰心老人”;姓+公,如“茅公”(茅盾);通称形式作敬称;先生、夫人、女士等。对资深的学者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使用“先生”,带有特殊敬意;职业称谓作敬称:老师。
英语的恭敬称谓词有:Sir,Lady,Lord等。Sir是对男性的尊称,一般单独使用。Lady是对女性的尊敬,一般也单独使用。Lord(勋爵)一般用来指称侯爵或侯爵以下的贵族,使用格式为Lord+surname,如Lord Carrington。面称时多用My Lord 或Your Lordship。
亲昵称谓
亲昵称谓指对比较熟悉的人所使用的称谓,以示亲近。汉语的亲昵称谓很丰富,其中包括:姓+名、姓、名、老+姓、小+姓、昵称、绰号等形式。亲昵称谓常常用于平辈称呼或长辈称呼晚辈,上级称呼下级,反之则显得不尊重对方。英语中亲昵称谓的使用方法没有汉语如此丰富,主要有直呼名字,昵称,称呼绰号三种形式。
在针对称谓语的外语教学中,教师还要灵活利用教科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话或角色扮演,加深称谓语运用的印象;选择有关称谓语的真实书面材料辅助教学;利用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教学辅助手段介绍称谓语知识;多创造学生与外籍教师接触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运用称谓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意识意味着要公正看待两种文化,既要了解掌握本国文化,也要熟悉并研究西方文化;既要以本国文化为本进行跨文化交际,又要尊重国外文化风俗。同时可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种文化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只有了解了称谓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们才会准确合理的使用称谓语。以此为基础,使学生不但掌握有关称谓语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明白怎样在跨文化交际中合理的使用称谓语。
由于不同文化的作用,英汉社交称谓语具有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底药蕴。相异的称谓类型对于跨民族语言交际显然是一种文化障碍,很难符合谈话者的交际心理(田惠刚1997:292[5])。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针对社交称谓积极进行文化导入,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理解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差异,对于减少和避免文化误解,促进语言文化交流和提高交际质量具有重
要的意义。
1. 亲属称谓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有时大写第一个字母):
1) 较正式的称谓:mother 母亲father 父亲son 儿子uncle 叔叔,伯伯,姨父,舅父aunt 姑母,婶母,伯母,姨母grandfather 爷爷,外公grandmother 奶奶,外婆
2) 较随便的称谓(昵称):mom(my) 妈妈(美) mum(my) 妈妈(英)dad(dy) 爸爸pa 爸爸ma 妈妈 auntie/aunty 姑妈,舅妈,阿姨granny 奶奶,外婆 grandma 奶奶,外婆grandpa 爷爷,外公
2. 几点注意之处:
1) 对父母的称呼:不同的家庭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最通常的是用 dad, mum/mon;有的家庭用 father, mother,但有人认为这样称呼太正式;至于 daddy, mummy /mummy, 这通常为小孩用语,不过成年人有时也用;另外非正式用语 pa, ma也用得很经常。
2) 在亲属称谓中,有些称谓同时也含有社会称谓的功能。如 uncle, aunt, grandpa, grandma 等, 它们除表示亲属关系外,还可表示一般意义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等。
3) uncle, aunt(ie),grandpa, grandma 等称谓语,除单独使用表示称呼外,它们有时也可与姓名连用:Uncle David 大卫叔叔Aunt Polly 波莉姑妈Auntie Jane 珍妮阿姨Grandma Peterson 彼特逊大妈4) son 这个词也具有亲属性和社交性两种属性,一方面父母可以直接用 son 称呼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 年长的人也可以称年轻的小男孩为 son. 5) 长辈对晚辈的称呼比较随便,通常可以直呼其名 (多用昵称),也可用 My boy, My girl, My child, My children等称呼语。
3. 使用实例:
Give me some milk, Ma. 妈妈,给我点牛奶。
Can we go now, mum? 妈妈,我们现在可以去吗?
What are you doing, dad? 爸爸,你在做什么?
Good night, Father. 爸爸,晚安。
Hurry home, Mother. 妈妈,快点回家。
Hi! Uncle (Mary). (玛丽)姑妈,你好!
Take me swimming, Uncle (John). (约翰)叔叔,带我去游泳吧。
What's your name, son?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Here's a letter for you, Grandma Margaret. 玛格丽特大妈,这是你的信。
一)、西方文化礼仪之“称谓礼仪”:西方人的姓名排列跟我们刚好相反,前面是名后面是姓氏。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士称“Mr.”,对女士则应视其结婚与否进行称呼,未婚的称“Miss”,已婚的则应称“Mrs.”。
对那些在社会上较有地位的人,如法官(Judge)、教授(Professor)、医生(Doctor)、高级政府官员如参议员(Senator)、军官如将军(General),上尉(Capital)和高级宗教人士如主教(Bishop)等,可将其职业连同姓名一起称呼,如“Doctor Jack”、“Professor White”,也可只称呼其职业名称,如“Mr. Judge”,“Mr. Lawyer”。相比之下,美国人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比较随便。通常只招呼一声“Hello”,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一定握手,还可直呼对方的名字以示亲热。但在正式场合下,人们就要讲究礼节了。握手是最普通的见面礼。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称呼别人。
(二)、西方文化礼仪之“介绍礼仪”:在国际交往场合,如想结识朋友,一般应有第三者介绍。如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而你又确实想认识某人,你可走到他面前做自我介绍,但介绍完后不可先伸手,也不可问对方的名字。对方若不做自我介绍,你可道声谢离开,这在西方并不算失礼。用句型“This is ××× and this is xxx….”介绍俩人认识时,要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把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同性之间,介绍完毕后应先伸手相握,可以说“很高兴认识你(Nice to meet you)”。不要说“久仰”或“希望以后常联系”之类的话。有些国家会将“联系”理解为有要相求于他。
(三)、西方文化礼仪之“交谈礼仪”:与人交谈,莫问私事。在西方,人们的一切行为以个人为中心,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日常交谈,不喜欢涉及个人私事。有些问题甚至是他们忌谈的,如询问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多少,宗教信仰,竞选中投谁的票等都是非常冒昧和失礼的。看到别人买来的东西,从不去问价钱。见到别人外出或回来,也不问“你从哪里来?”或“去哪儿啊”。
在我国,老年人受到尊敬,但在美国,却是“人老珠黄不值钱”。因此在美国,老年人绝不喜欢别人恭维他们的年龄。
美国人还十分讲究“个人空间”。俩人谈话时,不可太近,一般50公分以外为宜。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儿吗(May I sit here)?”,得到别人允许后再坐下。礼貌用语,多多益善。美国人讲话嘴很甜,他们对好听的话从不吝啬,常令听者心舒意畅。的确,在美国“Please”、“Thank you”、“Im sorry”、“Excuse me”之类的话随处可闻。
(四)、西方文化礼仪之“拜访礼仪”: 应邀去他人家中做客,务必要准时。不守时是失礼的。一般性拜访,可送小礼物,若赴家宴,可再丰厚些。礼物应交给女主人,并说“我希望你能喜欢(I hope youll like it)”等客套话,不要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东西不好,请笑纳”等中国人送礼时常爱讲的话。这类话会让外国人觉得你看不起他们。
篇三:《各种称谓速查大全》
各种称谓速查大全
一、 称谓关系图速查
(一) 父系
(二) 母系
(三)夫系{比较亲昵的称呼}.
(四)婦系
二、 称谓速查表
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 生己者为父, 父之父为祖,
祖父之父为曾祖, 曾祖之父为高祖, 高祖之父为天祖, 天祖之父为烈祖, 烈祖之父为太祖, 太祖之父为远祖,
篇四:《人际关系中的称呼》
人际关系中的称呼
称呼是否得当,关乎很大。比如男女之间,女人随意称呼男人为“老公”,或者男人称呼女人为“媳妇”,除非是夫妻关系或者是恋爱关系,否则会导致气场大乱,最终影响运势。
同理,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因而在称呼与姓名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姓名不对,不但会使对方不高兴,引起反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出现误会。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 社会风尚,因此对它不能随便乱用。
在国际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在工作岗位上,人们彼此之间的称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
有三种情况:称职务、在职务前加上姓氏、在职务前加上姓名(适用于极其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称职称时可以只称职称、在职称前加上姓氏、在职称前加上姓名(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称呼对方的职业,如(老师、医生、会计、律师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
4、性别性称呼: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称未婚女性,“女士”是称已婚女性。
5、姓名性称呼: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有三种情况: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缀;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在亲友、同学、邻里
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亲戚关系的称呼
首先需解释的是:夫妻之间呼叫对方的亲戚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一样的叫法了。只是在书面上有所区别。
该怎样称呼自己的领导与同事,不单让人听起来对他十分尊重又能拉近彼此的关系呢?
在职场中,如果称呼得当,不仅容易跟领导与同事搞好关系,还能给你解决不少不必要的烦恼。
李嫣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在出版社,大部分员工都在一个平台上办公,邻桌两位年轻的女编辑互相称呼“亲爱的”,她俩称呼对面身材魁梧的男同事为“大肥”,管后面高度近视的中年男人叫“眼镜”。而自己是一个新来的员工,和同事之间该怎么称呼才恰当,实在令李小姐感到头疼。
金先生在一家公司工作,一次,为了表示与领导亲热点,把部门经理称作“小王”,结果可想而知,屡被“穿小鞋”。“哎,那个人也太小肚鸡肠了,连称呼都这么计较,不知道怎么做到经理的。”金先生后来跟同事念叨了此事,同事没好气地说:“这事,还真是你自己做得不妥当。人家都是经理了,你这么叫,不是存心让他尴尬吗?”
如果你是初涉职场的新人,面对“称呼的尴尬”时该怎么办?下面几条,可谓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职场称呼宝典,不妨好好学习学习。
不
知道怎么叫,就先叫“老师”。新人进单位,首先应该对自己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果是职位清楚的人,可以直接称呼他们“张经理、王经理”等,对于其他同事,可以先一律称“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叫声老师总没错。
变个法子喊高一档。刚进入一个公司,可以灵活一点,适时变个法子“高呼”同事。如,不知道同事的职位,就称他为经理,通过称呼暗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当然,时机要留意好,别在老总面前把普通的同事称为经理。
公司里亲昵的叫法,能少就少。有些人喜欢在公司里玩“哥俩好”、“姐俩好”,其实过分亲昵的叫法,一来容易引起别人误会,二来也会显得轻浮,特别是制度比较严谨的公司,这还是蛮犯忌的。
其实称呼没有必要绝对化、固定化,在不同的情况下,应有不同的称呼。新进一个单位,最好能够熟知它的企业文化。同事之间的称呼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一个企业以什么类型的称呼为主,与企业管理者的风格、个性有紧密关系。
在以氛围自由著称的欧美企业中,无论是同事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对上级甚至老板也是如此。如果用职务称呼别人,反而会让人觉得和环境格格不入。 在由学者创办的企业里,大家可根据创业者的习惯,彼此以“老师”称呼。这个称呼还适用于文化气氛浓厚的单位,比如报社、电视台、文艺团体、文化馆等。
在注重团队合作的企业、学习型企业及亲情色彩浓厚的中小型家族企业里,等级观念比较淡化,大家以行政职务相称的情况比一般企业要少,互称姓名的情况较多。而在等级观念较重的企业,最好以行政职务相称,如张经理、陈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在私下里,同事之间的称呼可以随便一些。女孩子可叫她的小名,如丽丽、小燕;对男性年长者可称“老兄”,年幼者为“老弟”等。不过,使用昵称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不看对象、不分场合地乱叫一气。还有些单位,同事之间私下里习惯反着叫:年长者称年轻人为“老张”、“老王”,而年轻人则称年长者为“小张”、“小王”。据说“反着叫”能让部分年长者找到年轻的感觉,让年轻者找到成熟和稳重感。这类称呼带有幽默、调侃的味道,但应当慎用,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被“反着叫”、“错着叫”的。
要做到称呼得体,还要看场合。在办公室、会议室、谈判桌上等正式场合,要用正式的称谓;而在聚餐、晚会、活动等娱乐性的场合里,则可以随意一些。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影响称呼的因素是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和上级一同“摸爬滚打”混出来的“老人”,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在称呼上加以职务。而如果只是普通的工作关系,或是刚进单位的新人,当然还是用尊敬的称谓为好。
人际关系中,这些称呼你需要学着点:
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映射出一个人的地位与尊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凝聚了彼此的距离与亲昵
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折射了彼此的关系与隶属
以王姓同志举例,社会关系人对他的称呼就会有以下几种类别:
以年纪来称呼:小王、王哥、王、老王、
以辈分来称呼:小王、王叔、王伯、王大爷
以职务来称呼:王主任(经理、科长、局长、王总)等)
以社会地位来称呼:王师傅、王老师、王专家、王教授、王老
以职业来称呼:王会计(老师、律师、医生、记者、警官)等
以性别来称呼:王先生、王同志、
人在职场多年,称呼有时也会随着新的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有些人对你的称呼却会是一辈子无法改变,而这些人一定是你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人。
篇五:《称谓语》
一、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