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文章要写给群众看》
文章要写给群众看
作者:张志一 《光明日报》( 2016年10月21日 01版)
【光明谈】
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文章应该让人看得明白。然而近些年有的部门写出的工作文件,拉拉杂杂、空洞重复,看着让人不明就里。前段时间河南省要求政府机关出台的“红头文件”要配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收获了不少赞许。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之江新语》专栏撰文《文风也能体现作风》说:“在一定意义上文风也体现作风,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可见文风的重要性。文章写给群众看,才能保证事为人民群众办。
1
篇二:《楼院发言 王桂忱》
发挥老干部党支部作用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华社区东昱老干部党支部
我们东昱花园现有居民303户,811人。东昱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6月,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18人,组织关系不在社区在职党员129人。党支部设1个党员服务点,1个党员服务之家,3个党员服务责任区,1个志愿者服务中心,一个党员活动室15平方米(与物业公司合用)。
几年来,我们支部始终坚持以心系居民、情暖小区、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宗旨,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小区和谐发展的原则,结合小区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党建工作的服务内容和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拥护和上级党组织的认可,连续四年被新华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2009年被街道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今年又被喀左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自身建设。
(一)抓好支部班子建设。一是加强党支部组织建设。抓好支部班子思想政治教育,每周组织委员学习有关政策知识。利用小区板报宣传党支部工作、活动、承诺及办实事等内容,提高居民对党支部的认识,增强党支部影响力。二是加强支部制度建设,积极构建运行机制。党支部先后制定了“三会一课”、联系群众、志愿者服务、跟踪走访以及楼院党支部书记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形成了楼院党支部特色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支部与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党
建工作议事协调机制,通过共抓环境整治,共管小区治安,共帮困难群众,共办文体活动,共创文明小区等活动,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手共建、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完善支部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开好一年两次民主生活会;完善群众的民主监督,开辟各种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行党务公开,每次有关单位赞助款项支部都有详细账目,定期公开,增加透明度。
(二)加强党员教育培养和管理。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员素质。支部组织党员到“利州老年大学”上学,常年坚持的有13名,学习党章、有关政策、法律、唱歌、“论语”等内容。支部还经常利用现有活动室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党员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个人素质。二是强化党员管理,为党员建“家”。建立了党员服点,成立党员服务之家。为居民提供民意收集反馈、民调、计划生育、再就业信息等项服务。党支部为每户居民印发了“心连心”服务卡,公布了服务点党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项服务,为下岗失业党员田国志、王树军等4人多方联系找到了组织关系,重新回到党组织怀抱。三是开展七一纪念活动。建党88周年、89周年,党支部都举办了庆七一歌曲演唱会,激发党员爱党热情。四是发展新党员,增加新鲜血液。几年来共培养史艳文等3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李红霞等3名新党员。
(三)为党员搭设服务平台,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我们党支部紧紧围绕强化社区党员服务意识,为党员搭建服务群众平台的工
作思路,成立了1个小区党员服务点,1个党员服务之家,1个志愿者服务中心,设立了3个党员服务责任区。小区党员实行挂牌服务,亮出党员身份,以促进党员示范作用的发挥,完善了为民服务体系,提升了为民服务品位。
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党支部积极调动小区内在职党员,让他们充分发挥八小时之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员特长成立了技术服务、文化服务、民事调解等志愿者队伍,同时吸收一些有特长的热心居民参加,壮大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为居民义务服务。服务中心共有38人组成,义务为居民服务,分四个服务组:技术组;文体服务组;法律咨询、安全民调组;环保和为空巢老人服务组。党员周正延、张景志调解家庭纠纷五次,均获成功;崔芳华、高秋敏为脑血栓患者许朝清、患病老人陈秀兰、付金奎义务家庭服务;党员李永昌见义勇为成功地调解了两次打架事件;崔芳华、陈秀兰义务捡拾塑料袋2000多个,为创建卫生县城做出了贡献。我们党支部还组建了30人的老年人合唱团,县委宣传部还赠送了电视机、DVD,每逢节日我们都进行唱歌表演,尽显老年人的风采。2009年春节代表新华社区参加了县电视台春节联欢会,表演了自编自演的大合唱“家乡颂”,受到县委宣传部领导的表扬。
积极协调,解决难题。党支部成立之初,由于支部真情为居民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把党支部当成了“小靠山”和“主心骨”。小区东侧有一个开发时临建的公厕,到了夏季臭气熏人,居民反映到支部后,我们多次和物业、环卫、环保局等部门协调,最后
与环卫达成协议,暂时不拆除,找人将其封闭,2008年建了一个水冲厕所,居民对此拍手称快。小区东侧紧靠于红河河沟,是污染几十年的臭水沟,居民深受其害,夏天太阳暴晒,空气中弥漫着刺鼻子的臭气,有的居民说“得搬家了”。党支部积极向有关部门反应这一问题,最后水利部门借助修建“于洪河管道工程”之机,修建了地下排水管道,使河沟里的污水全部流入地下排走,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2009年10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支部又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位陌生的老太太跑到阳台底下冻得瑟瑟发抖。了解到老太太患有脑萎缩的情况后,支部几位委员一起就把老太太搀到门卫值班室的床上,给他盖上棉被。又给他倒上热水、熬点米粥给她喝。然后又与民政局救助站联系,找到了她的亲属,家属来了以后,非常受感动,千恩万谢,就这样,老太太在大家的帮助下平安地回家了。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党支部文体队组织成立了健身气功队。参加锻炼的中老年人达30多人,锻炼项目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已坚持几年了。每晚在新华广场参加健身舞蹈队的中老年人达60—150人,受到广大居民热烈欢迎。
举办了两届“心连心”联欢会。为了活跃党员和居民的文化生活,党支部经过精心筹备,于2007年8月和2008年10月在小区院内举办了两届“心连心”联欢会,居民积极参加,踊跃报名,街舞、快板、太极扇等节目丰富多彩,有的还无偿提供电、音响及桌椅等活动设施。在这个开心的时刻,大家尽情地欢乐尽情地歌唱,小区成了欢乐的海洋,近七十岁的老大娘也忍不住上台唱上一段《刘巧{热心群众打扫楼院文章}.
儿》,广大居民度过了难忘的日子。通过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丰富了小区文化生活,增强了邻里之间的在小区形成了讲文明、讲正气、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情系灾区,捐款赈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牵动着每一位东昱花园小区人的心。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党支部积极开展救灾捐款活动,我本人积极带头为灾区捐款300元,交特殊党费100元,支部委员崔芳华交特殊党费1000元,小区党员群众也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年龄最大的82岁来了,最小的3岁小孩也来了,3天时间就收到捐款4356元,为抗震救灾尽了微簿之力。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体党员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党总支部的要求,18名党员在12个岗位上分别认领了1个或几个岗位并做出承诺,实行挂牌上岗为居民服务,党支部还把党员承诺事项制成公示板挂在支部门前,便于接受居民监督。党支部对党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每半年进行1次点评,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履行承诺,收到良好效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一)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倡议。
党支部向小区内所有党员(包括在职党员)发出“党员先锋行动倡议书”,号召全体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职党员积极行动起来,殷国富、李本坤、蒲运龙长期义务为小区书写板报,张景志、李化营、张殿哲为小区义务巡逻,张玉顺、陈平主动协助党支部办好心连心联欢会等等,社区还向表现突出的在职党员殷国富所在单位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党员在小区表现反馈
篇三:《创建“和谐楼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创建“和谐楼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为贯彻落实市委、区委提出的“党支部建在楼院、党小组建在楼栋”提升楼院管理水平,做好无主管居民区社区全覆盖工作的要求部署,王城路办事处在今年的创建工作中,深入居民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多个楼院开展“和谐楼院”创建试点工作,一些楼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效显著,为下一步楼院提升改造工作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创建工作使楼院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整洁优美,邻里关系融洽,居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和谐楼院”建设受到居民们的一致称赞,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创建机制,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 楼院是社区大家庭的基本单位,“和谐楼院”创建活动是一项关系到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涵盖了许多的工作内容,其中建立健全一整套创建机制是有效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保证。王城辖区现有居民庭院154个,人口多,庭院构成复杂,庭院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加之企业改制、单位破产、历史遗留、物业公司撤离等多种原因,造成辖区无主管楼院25个之多,这些楼院普遍存在环境脏、乱、差,服务设施残缺不全,居民活动开展停滞等突出问题,对此群众有意见,更有许多期盼,加之创文明城市自身创建压力的不断加大,因此办事处把创建“和谐楼院”作为王城路街道今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创建的一项基础的中心工作,研究
确定力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创建“和谐楼院”的首要标准。在组织建设上据实推行楼院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活动室,在组织活动上有计划、有场所、有记录,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坚持边创建边探索、边完善,逐步实现“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居民自治为主体、以打造和谐楼院为目标、以群众满意为目的,努力建设居民自治、服务完善、环境整洁、平安稳定、邻里融洽、文明祥和的社区”这一总体思路,确定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引指创建、社区党总支指导推进创建、居民群众自发自主创建”的基本方法,制定了涵盖组织队伍建设、居民自制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综合治理、环境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评价体系,确定了楼院管理机制好、骨干发挥作用好、群防群治稳定好、邻里团结互助好、公用设施维护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的“六好”目标,同时还建立了“和谐楼院”创建推动机制,领导班子深入楼院,各部门团结协作,居民落实责任制,并通过建设示范楼院,召开创建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社区及楼院间的互相学习借鉴,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形成了一套较完整、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有序发展。
二、充分发挥带头人的模范作用,激发群众的创建热情。 在召开创建研讨会时,领导小组一致认为楼院内的居民是“和谐楼院”创建的主体,也只有激发起本院居民群众的创建热情,使他们满怀深情的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才是创建
“和谐楼院”最坚实的基础和最长久的生命力,然而广泛地参与需要有勇于实践、组织能力强、关心社区建设的带头人。在创建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居民代表,九都路63号院潘松来就是一个好带头人。共产党员潘松来是我市一名退休干部,今年已70岁。2010年以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此院始终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居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麻烦解决不了,群众迫切希望王城路办事处接管此院,在潘松来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多方跑,多方协调,给毛书记写信,终于在2010年8月,此院正式移交给王城路办事处接管,接管后,潘松来同志又不要一分报酬,多次找社区沟通、商讨如何搞好该院的管理工作。经社区居委会指导,很快就在院内成立了党小组及居民自治委员会,使本院居民有了主心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现在院内居民的家庭状况、成员单位、学习爱好等方面一清二楚,遇到谁家有困难,他都及时帮助解决,给予关心照顾;还有李伯森也是一位退休老党员,通过创建“和谐楼院”临涧路67号院也成立了以李伯森为组长的党小组,及时向小区居民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并执行好党的政策,使该小区管理不断走向正规化、制度化。
三、加大投入,注重实效。
创建“和谐楼院”不光要有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让居民受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实惠,街道办事处确立了“先行投入、
切实改善、群众受益、步入正轨”的管理服务理念,今年以来,办事处在经费、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320余万元进行了楼院封闭、门岗配备、安装宣传栏、配备健身器材、粉刷墙体、新增技防设施、修补、硬化社区道路、维修上下水管道、安装亮化设施、清运无主垃圾、安装更新垃圾箱、车棚维修改造、停车线规范、私搭乱建拆除、庭院美化等10余项庭院提升改造项目,为社区创建活动提供了基础物资保障。考虑到无主楼院基础设施差、院落整治启动资金无来源等困难,办事处先行投入,对无主管楼院进行基础设施提升,协调党小组及物业办公室,给他们配备桌椅板凳,使小区里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活动有场地,在小区各项基础设施初步完备,关系正常理顺,步入正轨后,再放手交由业委会彻底管理,解决业委会的后顾之忧。
四、“一楼一计,一院一策”原则,使创建活动更加贴近楼院、贴近实际。
王城辖区庭院多,每个院落情况又都不尽相同,办事处以“一楼一计,一院一策”为原则,根据院落大小、人员构成、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最突出、最具特色的要数涧东路8号院,此院公有住户30户,院内人员相互熟悉,邻里和睦,又同属一个单位,院内居民自发形成良好创建氛围,一把扫帚扫天下,院内居住都是老人,不上班,每家每户轮流打扫院内卫生、看门、 巡逻,一个月中,一户一天,每天打扫,从不间断。
不但节省了物业管路费用,还形成了“创建为人人,人人搞创建”的良好社会道德风气,真正解决了楼院建设问题,楼院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自己办。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按照楼院居民的需求,随叫随到,服务上门,成为成为社区管理最具特色的院落之一。
一年来,通过对试点楼院的改造,创建,小区楼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小区居民深切感受到生活在一个新的环境里是多么的惬意,一些小区居民联名制作了锦旗,感谢王城路办事处及社区各级领导,及部门对小区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只要一心一意为居民办实事,居民对我们党、我们政府会更加信任、更加拥护,这也是我们社区工作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我们的小区更加和谐、文明、安居、健康。
王城路办事处
篇四:《着眼楼道小平台 谱写科普大文章》
着眼楼道小平台 谱写科普大文章
溪湖区实验小学
林海
2012.4.18
着眼楼道小平台 谱写科普大文章
随着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如今,楼道文化不仅成为促进社区和谐、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的一个有效载体,而且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品牌,成为老百姓生活环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现在的城市居民普遍存在“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与以往相比,彼此间缺乏熟人熟面的情份和邻里间必要的友谊,一但发生漏水、挡光、占道、噪音等小纠纷,不仅不易排查化解,而且容易因彼些性格的差异和言语的不当引发矛盾激化,这些都有悖于“文明、平安、稳定”的和谐创建要求。为此,我们应该把培育楼道文化作为提升居民文化品位、文明素质的一个有效载体,增进邻里感情、促进邻里和谐的重要抓手。
首先,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的主导作用和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街道党工委应把开展楼道文化建设视为“民心工程”,明确了各部门责任分工,定期召开楼道文化建设工作专题推进会,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各社区应紧紧抓住社区党员、楼长、社区低保人员、小区物业公司这四支队伍,使他们成为清理整治楼道的中坚力量,成为宣传楼道文化建设,发动群众、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自愿者。同时,我们还应聘请离退休的老领导担任楼道文化建设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街道分类指导、社区具体操作、居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是广泛宣传达成共识,分步实施清理整治。清理楼道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从转变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入手。为此,各社区应充分利用宣传板、分片入户走访、张贴清理整治楼道“六乱”通知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多数居民对开展楼道文化建设逐步有了认识和了解。同时,充分利用“邻居节”活动,通过邻里学、邻里情、邻里乐的形式,使居民达到“相邻、相识、相知、相助”,进而唤醒居民的家园意识。社区还应通过“市民学校”、“法律大讲堂”以及开展“好居民、好党员、好学生”等评比,努力在社区居民中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三是应突出文化熏陶,通过丰富楼道文化的整体内涵构建和谐邻里大家庭。为了使楼道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群众接受,街道发动全街各方面人才进行前期普查和制作,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采用图板、字画、壁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不同内容的文化渲染和熏陶。街道组织各社区因地制宜,因楼而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如确立一批楼道进行试点,制作出内容包括国家法规、便民公约、道德修养、科普知识、生活常识、寓言典故、弟子规、三字经等在内的宣传品,布置在楼道内,使每一个楼道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居民在上下楼时感受到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在潜移默化的无声教育中受到启迪。
在大力提高楼道文化档次的同时,社区还应将楼道文化从楼栋向楼院拓展,全力打造和美楼院文化。各社区组织居民开展楼院卫生集
中整治,净化美化绿化楼院,建立了睦邻点,以健康生活、文化休闲、社区论坛为主题,由热心公益的楼院党员居民在睦邻点开展社区论坛、书报解读、诗文赏颂、文体娱乐、健康辅导讲座等特色鲜明的睦邻活动,密切邻里关系,加强互帮互助,倡导科学文明,推进居民自治,有效地促进了广大居民幸福生活观的形成。
总之,提升楼道文化建设档次,彰显楼道文化辐射力。通过狠抓楼道文化建设,大力提升楼道文化品位,不断拓展楼道文化建设的内涵,将冷清、单调的楼道变成居民学习的园地,书墨飘香的舞台,人际互助的平台。同时,楼道文化建设也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可喜变化,居民的环境观念会改善,人际关系会更融洽了,文化素养会提高,文明意识也会更加增强了。
篇五:《回应群众期待两篇文章》
人民日报:回应群众期待 深化司法改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司法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伴随着时代的风云流转,我国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变革中实现司法对公平正义不变的守护?人民群众的感受为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动力来源和评价标准。
根据新形势新要求,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全面启动司法体制机制改革。2008年,中央再次提出4个方面、60项改革任务,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推向新阶段。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央和地方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坚持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各项改革。目前,两轮改革部署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新阶段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了全面回应:加强对侦查、审判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推进量刑规范化,深化司法公开,进一步强化司法权运行的监督制约,规范执法司法活动;改革死刑核准制度,制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监狱体制和看守所监管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完善国家刑事赔偿制度,更加切实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理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努力提升司法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完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进司法考试制度,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有效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职业化水平。
8年来,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倾听群众呼声中前进,在回应群众关切中深化,在满足群众需求中迈进。既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国外的司法制度;既与时俱进、时刻不忘群众感受,又坚持循序渐进,不超越现阶段实际提出过高要求。通过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一步完善,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水平得到提高,政法事业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扎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与支持拥护。改革的成效充分说明,中央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举措,适合国情、切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和法律性。改革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和其他部门、当前和长远等各种关系;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推进,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改革没有穷期。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成果,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不入歧途、不走弯路,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始终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健康发展,始终随着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始终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同步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公平正义 发布者:州法院 发布时间: 2012-03-27 09:11
核心阅读:2012年3月20日,德宏州法院组织全院干警认真学习《人民日报》2月25日刊载的《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和评论员文章《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改革》… …
2012年3月20日,德宏州法院组织全院干警认真学习《人民日报》2月25日刊载的《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和评论员文章《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改革》,要求各位干警结合自身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弥补不足,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学习活动:
一是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学习。3月20日上午,组织全体干警在大会上学习了2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两篇重要文章——《夯实公平正义的根基》和《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刀继纲在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解读,《夯实公平与正义根基》一文中,简要总结了自2008年《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各项改革任务以来,各基层法院的落实情况,重点列举了通过改革在司法公正、执法规范、司法公开、司法为民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振奋人心。而《回应群众期待,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文,在指出新一阶段的司法体制改革切合实际、符合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的同时,强调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三个至上”必须在满足群众需求中迈进,该文分析精辟,具有很强的启示指导意义。
会上,院党组书记、院长马真荣要求全体干警必须全面认识“两篇”文章的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为民的精神实质。同时他要求全体干警要将此次文章的学习同当前正在开展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司法公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积极探索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期待、新要求。
二是召开部门会进行学习讨论。全院干警会后,各部门又分组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讨论,使干警进一步认识到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深刻理解了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精神实质,认识到司法改革成绩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司法改革的信心,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努力巩固司法改革成果,进一步在为民利民上下功夫,通过自己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司法改革的成果惠及到老百姓身上。
通过组织学习和讨论,我院全体干警充分认识到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清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发展态势和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加坚定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着力转变不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思想观念,着
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和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把“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中,使人民法院的工作更加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赢得民心,使法院干部队伍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康毅昌)
司法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追求更全面正义
2012-2-25 9:52:21 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法律之树扎根司法实践的沃土,根深叶茂。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大步迈进。
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法律之树扎根司法实践的沃土,根深叶茂。
2008年底,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改革司法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60项改革任务,将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推向新阶段。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攻坚克难,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大步迈进。
一项项改革任务,如同一场场复杂艰巨的战役,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史册上写下波澜壮阔的篇章。
司法公正,追求更全面、规范的正义
——法谚云,程序是法治与恣意而治的分水岭。程序正义,在中国传统的法治理念中,曾经是被忽略的一环。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程序的完善,规范执法行为向“程序正义”不断迈进。
“听说打官司动辄一两个月,没有想到今天这么快就审结了。”2011年5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运用小额速裁程序,7分钟审结一起民事案件,原告直呼“想不到”。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小额速裁试点法院审理的第一案,诉讼程序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民事案件的小额速裁和行政诉讼的简易程序,是新形势下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探路之举,有望破解案多人少的压力,同时也更有利于当事人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其合法权益。 执法各环节进一步受到规范。
201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涵盖了从执法办案初始环节到案件终结的执法全流程。{热心群众打扫楼院文章}.
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动态一目了然。
全国监狱系统建立了集管理、教育、执法、劳动、罪犯权益保障、监督于一体的执法标准和程序。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调解工作体系、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逐步建立,兼顾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让公正得以更加全面丰满。
2011年1月1日,人民调解法施行,为大调解体系下更加便捷、灵活、高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提供了司法保障。在各地的大调解实践中,更是形成了信访、调解、仲裁和诉讼
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这些化解矛盾的渠道和方式,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使得治安压力和隐患大大减少。
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让纠纷解决有了更多选择。人民调解法规定的“司法确认”制度,在诉讼与非诉讼之间搭起桥梁。“以前我们调解民间纠纷,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往往还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位调委会主任说,有了“司法确认”制度,赋予了非诉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让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强化监督方面多层次推进,让公正在监督下运行。
“躲猫猫”、“喝开水死”等一系列发生在看守所、监狱这些“大墙”内的恶性监管事件发生后,检察机关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看守所监管执法专项检查和全国监狱“清查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强化对监管场所的法律监督,让阳光穿透“大墙”。 监督者自身也受监督。针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的外部监督较为薄弱,“一竿子插到底”现象,检察机关建立健全外部监督机制。2010年10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截至2010年9月,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先后选任人民监督员3万多人,对超期羁押、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形依法进行监督。
司法公开,让全社会监督执法行为
——公开的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促进社会各界更好地监督司法活动,司法工作在向当事人公开的同时,也进一步向全社会公开。
1月17日下午,广东省中山市看守所门前,前来看望服刑罪犯的家属排起了两条长龙,看守所2012年开放日活动正在举行,60余名留所服刑人员和180余名家属参加。
2009年以来,公安部在全国推行看守所对社会开放,各地看守所通过多种方式,将执法和管理置于公众监督之下。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有73%的看守所向社会开放。
篇六:《做好为群众办实事这篇大文章先进性教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使先进性教育达到这一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党员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做好为群众办实事这篇大文章。必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路线观念坚定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首要的是解决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最终胜利的根本法宝。历史实践已经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或淡漠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出现挫折或失败。因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路线的观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群众办实事。这样,我们党才能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必须要“给人民以东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群众办实事,就必须像毛同志所说的那样,“给人民以东西”;像江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像胡同志所要求的那样,“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做到“给人民以东西”,并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情,首先必须知道群众究竟想要什么“东西”,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因此,在各项工作中要把民情动态作为第一信号。通过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摸爬滚打,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其次要让群众真正感觉是得到了“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要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办事情要符合群众的利益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多样化趋势,群众的要求也必然多样化。这时我们更应主动地了解群众,真正让群众从心里感到是得到了东西。再次是给群众以东西还要做到“会”给,在实际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这样群众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并满意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官僚主义既是“官本位”意识在现实中的反映,也是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淡薄的表现。它的危害就在于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不负责。轻则误事,重则误国。官僚主义的表现如果不从深层意义上消除,最终必然成为腐败问题滋生和泛滥的根源。反对官僚主义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思想上教育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为群众办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思想。从组织上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形成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硬约束。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把权力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的工具。
篇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表态发言》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是着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将根据本次会议的要求,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非常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迅速行动起来,真抓实干,坚决打赢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下面,我代表**社区作表态发言:
一、 统一思想,认识到位
我们将以今天的会议为新起点,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楼院长和卫生监督员的作用,动员社区内部门单位广泛参与,并认真督促部门单位做好门前“三包区”和重点整治地段的环境卫生,落实周五和月末卫生打扫除制度,逐步形成部门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 明确目标,工作到位
切实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整治,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镇环境。一是加强本辖区**个部门单位和**个商业网点的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重点整治辖区单位、沿街个体户随意倾倒垃圾、污水等行为;并对社区内无证经营、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以及产生噪音扰民、环境污染等违规行为进行排查和整顿。二是对居民楼院、巷道、环境卫
生死角进行重点清理,整治居民楼院和楼道脏乱差现象,重点对楼院私搭私建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