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反思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3课《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 1 –

– 2 –

– 3 –

– 4 –

– 5 –

篇二:《《劳动成果要珍惜》教学设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上)第二单元

(马头小学 朱云飞)

– 1 –

– 2 –

篇三:《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主题班会 惠水县太阳乡中心学校 七年级(1)班 班主任:唐天洋

目标要求

1、懂得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挑吃穿,不乱用钱,不攀比,不讲排场,不奢侈浪费。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相关课件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谁是最美丽的人?(生答)。在老师眼中劳动者是最美的。他们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劳动着,奉献着。让我们欣赏他们美丽的劳动着的身影。(教师播放'光荣的劳动者')

2.学生交流:上述是哪些职业的劳动者,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哪些财富。

3.师: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多种多样的物质财富,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劳动者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劳动成果'。

二、学习

1.我们身边的劳动成果。

(1) 师:不同的职业的劳动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劳动成果。请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劳动成果?这些是谁的劳动成果?(教师播放'身边的劳动{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成果')

(2) 教师小结:同学们,劳动成果是说不完的,数不尽的,因为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的学校,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我们的身边的一切存在都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所以劳动是光荣的,是劳动创造了这个世界,是劳动改变了世界。

2. '千人笔'的故事。

(1) (教师播放'千人笔')学生观后讨论:

A.铅笔包括哪几个部分?

B.它们分别是怎么生产、制造出来的?

C.为什么叫'千人笔'?

{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2) 听了铅笔的故事,你打算如何对待你手中的笔?{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劳动成果的生产过程和劳动者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全班分享。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项劳动成果都凝聚着劳动者的汗水和心血,来之不易,所以要好好珍惜!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板书:劳动成果要珍惜)

5.学习名人故事,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1) (教师播放'‘以俭素为美’的司马光')学生思考并讨论:

A.司马光为什么告诫儿子要节俭?

B.你是如何理解'俭素'的?

勤俭节约也是珍惜劳动成果的体现。

6.联系实际反思,懂得奢侈浪费之耻。

(1) 师: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可惜在我们的身边却有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A.(教师播放'我们的主人在哪里')学生交流:这些物品怎么会被小主人遗失在'失物招领'处?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被主人领回?从中得到什么启{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示?

B.(教师播放'牛奶的自述')学生交流:我们的身边有类似的浪费现象吗?一包牛奶的生产需要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如果你是牛奶生产过程中的一名员工,你看到像'周鸿杰'这样对待牛奶的同学,心中会有什么感触?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2) (教师播放'我也要买名牌球鞋')学生讨论:明明这样做对吗?你是如何看待小学生穿名牌这一现象的?你也曾经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吗?

(3)(教师出示'哈哈镜'组图)学生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有上述行为。

(4)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享受他人的劳动成果,小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大到我们所在的教室、我们的校园,所以说劳动成果要珍惜。那么我们该怎么珍惜劳动成果呢?

请你结合我们讨论的现象,选择一件小事,选择一个点,提出办法,想想我们该怎么珍惜劳动成果?

7.教师小结:爱惜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同时勤俭节约也是珍惜劳动成果的体现。

三、自我反省,指导行动

请你对照自己的行为,选择最需要改变的一方面,书写在自勉卡上。

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写的很好,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希望同学们牢记自己写在自勉卡上的话,多想想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能够去珍惜劳动成果。最后让我们再度一遍课题。

篇四:《劳动成果要珍惜说课稿 (1)》

《劳动成果要珍惜》说课稿

玉带街道冯井中心小学 任丽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科所给我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感谢三小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也感谢我们六(3)班的孩子们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下面我就今天早上第三节课执教的《劳动成果要珍惜》一课进行说课。

一、单元研读,课标引领说教材

《劳动成果要珍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分为《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劳动需要知识》《劳动成果要珍惜》三个部分,主要针对当今部分少年儿童劳动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思想上存在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生活上不爱惜劳动成果的现象中设计编写的。我今天上的教学内容是第三部分《劳动成果要珍惜》,它要求学生通过这一课的活动学习,认识劳动成果凝聚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感悟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能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内容直接指向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二、课前调查,师生交流说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与学生交谈以及与科任老师的交流,我看到玉溪三小六(3)班的同学们活泼聪明,有礼貌,尊敬师长,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学

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毕竟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大都优越,所以大多数学生劳动观念不强,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现象还是比较多;而且这是竞赛课,教授内容还没进行到这个单元,没有经过前两课的学习,直接进入第三课的学习,那么我就应遵循课程理念提到的“ 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课程实效性”出发,我就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者就要珍惜劳动成果”。

三、紧扣课标,联系实际说教学三维目标

通过课标六个课程内容的研读,我从其中五个课程内容中提炼到关于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我的健康成长”主题内容中,让学生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感恩。“我的家庭生活中” 能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明白老师的辛劳要尊重他们的付出。“我们的社区生活”中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的国家”中知道各行各业劳动者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依据课程标准,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我设臵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懂得我们吃、穿、用的物品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剧、小组讨论、观看图片等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各种体验中获得知识及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使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思想,从小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依据: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对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不懂得珍惜,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在课外课内以体验学习为主,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就是尊重劳动者。

教学难点:生活中,做到不挑吃穿,不攀比,不讲排场,不浪费。 依据: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理念,知行统一就要在落实在行动上,而学生生活优越往往让他们不懂如何生活,不懂珍惜,因此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节俭自然成了教学难点。{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四、更新理念,探究模式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臵以及教学理念,我主要选取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主要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就像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给学生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

因此开课我就以情景剧录像引领学生走进我们自己的学校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不珍惜劳动成果情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自然顺承导入本课学习。

在课中播放大量图片,并配以老师的深情旁白,让学生充分感悟各行各业劳动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幸福。还播放了“清洁工一天的工作”视频,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再次给学生更强烈的冲击,感悟也更深刻,交流走进学生深层内心。

整堂课,从老师的语言运用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听读故事、音乐穿插、活动设臵上,大量运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上,背景都是巧妙渗透与本课有关联的粮食“大米”和“辣椒”做成,只为达到“润物细无声!”

2、体验教学法。

在思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课前完成第一个体验“为爸爸妈妈做一餐饭”,课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体验“七巧板我来拼”,课末让学生在“自律大冲浪”中自我反思再次体验我们要尊重劳动者就要珍惜劳动成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就连在“课后拓展“环节,我贯穿始终地运用此法,布臵学生继续走入生活,去策划自己的珍惜劳动成果之路,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展开并不断充盈,完满学生现实生活,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

3、榜样力量法

这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为榜样,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榜样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这堂课我不仅仅让学生从陈毅、比尔盖茨的故事中看到榜样,也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学生向劳动者之一的老师们,做出了行动!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是紧扣教法,穿插活动体验,组织学生交流体会,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五、说教学准备

1、教具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整堂课中在情境导入、活动体验、交流辨别明理、课外拓展等环节都用这个课件展示) 鼓(在“2分钟七巧板我来拼”的活动中使用,给予学生清楚地提示时间已经到)

学具: 七巧板图形 (为学生准备的活动材料,在2分钟内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拼图使用)

2、教学资料的准备与使用

资料的搜集,包括了课本上的故事资料以及课外延伸的“比尔盖茨的故事”,还亲自摄影了一段学生打扫卫生的视频,网络搜集了“清洁工一天的工作”视屏。

3、场地的准备与使用

我把六(3)班分成了8人一组共8组,然后座位安排成马蹄形,利于学生上台展示、小记者采访活动的开展。

六、精心预设,巧妙衔接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教学空间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1、 上课伊始,我采用了观看情景剧的方式,创设一个真实的校园生

篇五:《《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珍惜劳动成果》教案

棣丰街道白杨小学 许佩佩

教学目标:

1.学习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2.学习整理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

3.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节约意识,厉行节约,为号召全民节约而努力。

4.关注社会发展,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第一课时 浪费现象调查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及其原因,知道浪费可耻。

2.学习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了解社会问题的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者,自觉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准备:

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调查准备

1.教师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说说你知道的浪费现象有哪些?

2.学生列举。

3.组织学生给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大体分类。例如:食物浪费、学习用品浪费、用电浪费、用水浪费、垃圾不分类造成的浪费、使用塑料垃圾袋造成的浪费等。

4.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现象,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浪费现象呢?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去观察社会,去调查了解。你打算了解哪一方面的问题,怎样去调查呢?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中同学说一说。

5.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喜欢调查的内容组织学生划分调查小组。

6.学习《调查活动指南》,制定小组调查活动计划。

7.交流调查活动方案。

二、实地调查

三、汇报交流

1.反思调查计划落实情况。各小组汇报计划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各小组整理自己的调查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调查报告。

4.根据学生的调查,教师补充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资料,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四、自我反思

对照社会中的浪费现象,反思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有没有浪费行为,以后该怎么做。

第二课时 节约从我做起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上许多地方存在的粮食危机现象。

2.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3.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感悟日常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4.能够从日常的小事中厉行节约。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5.完成倡议书,进行节约宣传。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南非等地区粮食危机现象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准备:了解我国粮食状况。

教学过程:

一、探究粮食问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命。粮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课前,同学们搜集到很多这方面的资料,根据资料,说说你对当前社会中的粮食问题有什么看法。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引导:听了这些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4.教师总结、补充资料:是啊!虽然我们衣食无忧,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儿童因为饥饿而死。在发展中国家,每5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10000000人的生命,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营养不良,全球每4秒钟大约有1人死亡。

我们国家的粮食状况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世界上平均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二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

有这么一组数据。1998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的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

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2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这真是一张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万人就要吃50亿公斤的粮食!所以,增产粮食,节约粮食,对我们的国家更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二、我们来计算

1.教师启发:或许有的同学会认为,我浪费的那点儿粮食不算什么。其实不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我按照每人每天节约20克粮食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天能够节约多少粮食?一个月呢?一年呢?

2.学生计算。

3.谈感想。

三、厉行节约

1.教师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从1981-1995年间,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等种种现象在蚕食着耕地。全国共减少了耕地8100万亩,每年因此而减少粮食生产500亿斤。而且现在这个减少速度仍然在不断加快。“历览

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只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就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想一想,厉行节约还能从哪些方面做起?

2.学生讨论、交流。

3.节约新点子。

4.教师总结:根据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写一封节约倡议书,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的重要性,并且为节约资源行动起来!

篇六:《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课5时珍惜劳动成果》

学校: 年级:五年级 学科:品德与生活

教 学 过 程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劳动成果要珍惜,,反思450字 珍惜劳动成果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