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的课后反思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一》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1.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篇二:《《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教学《大禹治水》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大禹这个古代的伟大英雄,并通过朗读、表演、想象、体会,感受到孩子对大禹的敬佩。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在教学中,我紧扣“千辛万苦”一词,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首先通过看图理解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的困难,以及“走遍千山万水”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通过训练孩子的说话,使他们对“千辛万苦”有了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最后,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

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篇三:《《大禹治水》教学案例及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城区凤凰山矿小学校

《大禹治水》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往这儿看,老师写的是什么字?(师边说边板书:水)那么,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呢?(学生交流)

说得真好!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但是水也会泛滥成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的危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治水。(板书:治,齐读生字)

古时候就有这么一位一心为民的治水英雄,他是谁呢?(学生回答,板书:大禹)

齐读课题。

(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交流“水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从而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水的正反两方面用途)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认真看,看清每个生字的读音,用心读,读通每个句子。

2.(出示词语)同学们,老师把课本中的词语也带来了,你们能把它读准确吗?(学生以各种形式读)

三、学习课文

1.录像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文中的水是指什么水呢?(洪水)这洪水到底有多大,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苦呢?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场景吧!(播放洪水的课件)

(看完后)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受,那就请大家用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指名读)

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首先让学生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还有的说,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那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其次让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一情景的,并谈谈自己的心情。接着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不能)对,不能,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该)这时谁挺身而出了?(大禹)为拯救天下苦难的老百姓,一位英雄禹出现了,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这个决心下得好!让我们来一起读好这句话: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

3)(打乱顺序出示“劈开、挖通、察看、引导、走遍”这几个主要词语)同学们,你们能不看书把这几个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填在下面的句子中吗?

禹先 , ,然后 , ,最后 。

4)禹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同学们,禹治水容易吗?(不容易)课文中也有个词告诉我们禹治水不容易,是哪个词?(板书:千辛万苦)。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禹治水的不容易吗?(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5)如果禹要仔细地察看每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上高山,还要趟过大河,你从哪个词能看出禹爬的山多、过的河多呢?(板书:千山万水)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过)你是怎么爬的?爬山累吗?谁能具体的说一说。(学生交流)同学们爬一座山都这么累,禹爬了多少座山?(九座)真的是九座吗?(不是)老师说过“九”并非确指,古人以九为数之最大者,形容很多。趟过多少条河呢?(很多)所以说禹真是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地读读这段话,读出禹的辛苦和他顽强的毅力。

6)文章短短的两句话就把禹治水的过程写得这么详细,同学们想把它背下来吗?(想)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如果你在背的时候出现问题了,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会帮助你的,(出示主要词语)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背一背,看谁背得又快又准!(学生练习背诵)

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把它背了下来,我们以后在学习时也可以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背诵。

(在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教材通过“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并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

篇四:《“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小编整理了关于《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希望各位老师在课后能够积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于《大禹治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关于《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以供给魏老师在教学后参考,或者在教学前预防! 1.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舍弃”,“舍弃”的标准是学生,学生的基础资源、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舍弃”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是年段目标、是课时目标。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在众多的词语选择中,我舍弃了“吃尽、走遍、挖通、劈开、引导”而重点理解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为的是体现禹的治水精神,而关注孩子为大家做好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毅力的正确的价值观。 2.努力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宽孩子的思维广度和增强孩子的思维力度。 A.努力摒弃低年级课堂中琐碎的问题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标,进行课堂的块状结构设计,让学生在文本的感悟中有较为整体的思维广度(第二节的教学)。

B.在课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中学,在学中思,学思互长(第三节的教学)。 C.总结反馈技巧地引入互文学习,加大思维的力度(与鲧治水相比较,思考治水成功的原因是锲而不舍的毅力与科学的方法)。 D.追究寻源,探究名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大禹名字的探究)。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以供各位老师参考和学习,祝各位老师们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篇五:《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评课活动发言稿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设计教学目标时,宝莉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视频情境的渲染下,让学生感受洪水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通过读来释放自己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通过读来表现起内心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扣大禹治水的过程,引领学生细细品读,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使学生对“千辛万苦”有形象的认识。其次,抓住“开凿了龙门,挖通九条河,垒起堤坝”,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从而加深对“千辛万苦”的理解。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宝莉老师出示了一处补白,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使之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在教学中,宝莉老师发现只有设计多种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要抓住字词句对课文进行渗透,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主阅读。只有多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会表达。{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在这里,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想象补白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以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摆脱教案的束缚,遵照教案流程走,课堂显得有些生硬、被动;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想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很多的启示,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历练,希望我能从中得到更多地提高。

篇六:《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朗读中的感情,象在生活中一样,只有朗读考真正产生了这种情感时,才能从语调里自然地露出来。指导朗读,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求读得流畅,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不深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不切实为课文的内容所感染,那么他根无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因而教师在朗读前应启发学生从各方面进步地反握全文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原则进一步进行指导。

1、学生讲,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

2、教师讲。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往深层发掘,诏发学生国境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往往使学生增强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感情,补充和丰富他们对中心思想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朗读愿望。{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3、教师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公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教师汇聚读并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机械模仿,而是给学生一个对比的对象,使他们更直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

篇七:《“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小编整理了关于《大禹治水》教学反思,希望各位老师在课后能够积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对于《大禹治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关于《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以供给魏老师在教学后参考,或者在教学前预防!

1.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舍弃”,“舍弃”的标准是学生,学生的基础资源、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舍弃”的标准是课程标准、是年段目标、是课时目标。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在众多的词语选择中,我舍弃了“吃尽、走遍、挖通、劈开、引导”而重点理解了“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为的是体现禹的治水精神,而关注孩子为大家做好事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毅力的正确的价值观。

2.努力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拓宽孩子的思维广度和增强孩子的思维力度。

A.努力摒弃低年级课堂中琐碎的问题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标,进行课堂的块状结构设计,让学生在文本的感悟中有较为整体的思维广度(第二节的教学)。

B.在课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中学,在学中思,学思互长(第三节的教学)。

C.总结反馈技巧地引入互文学习,加大思维的力度(与鲧治水相比较,思考治水成功的原因是锲而不舍的毅力与科学的方法)。

D.追究寻源,探究名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大禹名字的探究)。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以供各位老师参考和学习,祝各位老师们的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篇八:《大禹治水.教学反思doc》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山阳镇中心小学 周 艳

大禹治水,历代传颂,妇孺皆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大禹治水功业

突出,既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祖。学习《大禹治水》这篇

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旨在要让学生认识大禹的丰功伟业。本课将学习这一课的第一课时,现首先将教学案例展示一下:

一、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一、四小节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

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区别制—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感受洪水的可怕和大禹制服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安定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1、在文中分别用○△标出田字格生字与二类生字。

2、读课文五遍以上,达到通顺。

3、自学课后笔顺表。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4、搜集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简介大禹:禹,传说中夏的最后一个部落首领,是造福民族的英雄。为了表达对

禹的敬重,人们习惯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一个“大”字,让我们一起带着崇敬的心

情与他打招呼——大禹。

(二)、学生读题提出质疑,教师板书:1、为什么治水?

2、怎么治水?

3、结果怎样?{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三)、结合问题,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思考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新词。

课文已经叫小朋友预习过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

(1)、出示田字格生字:治 洪 害 姓 理 形 通 被 制 伟

生字谁能来读?学生自主提示生字读音,指名读,齐读。

(2)、出示二类生字:滔 没 倒 屋 仔 细 劈 激 雄

指名读,提示多音字,齐读。

(3)、生字会读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你读准确了吗?

1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游戏,激发识字兴趣,勇攀高峰(随着学生的认读,逐一出示红旗以示鼓 励,到达山顶还会伴随掌声的奖励)。

滔滔 淹没 冲倒 房屋 仔细 劈开 制服 感激

治理 洪水 害 老百姓 地形 挖通 伟大英雄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余学生手拿铅笔,边听边做标记,听读完,再评价。

(2)、师再分段领读课文中的长句子,逐句逐段扫清朗读障碍。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看刚才大家所提出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治水? 2、怎么治水? 3、结果怎样?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题中“治水”是治什么水?(洪水)给洪水看病吗?(治洪水,疏通河道)

2、洪水什么样的啊?(看短片)你的感受怎样?(凶猛可怕){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3、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思考:文中哪儿看出洪水的可怕?

理解词语: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3)听声音,闭上眼睛想象洪水来袭的时候""(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A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拼命抱着一棵柳树,嘴里大声地喊着

“救命!救命啊!”

B我仿佛看到了家里养的鸡、牛和狗在洪水中拼命地挣扎。

C我仿佛看到了茅草房都被洪水冲走了,茅草到处漂。

D我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种在地里的庄稼都被洪水淹没了,才结出来的玉米都被

洪水冲走了。

E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都无家可归了,互相搀扶着到处去流浪了。

F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抱小孩的妈妈,她的小孩被洪水冲走了,她呆呆地望着洪水

拼命地哭喊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然后她又冲进洪水中去找自己的孩{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子,自己也被洪水卷走了。

(4)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样?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老师给你们配

上音乐。

过渡:洪魔这样可怕,害得老百姓流离失所,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到处流浪。为了拯救天下的老百姓,大禹来治水了!他成功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六)、教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第四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2、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理解“制服”“安定”)

3、“安定”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意思正好相反?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

都在干什么么?

4、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大禹)。

2

人们永远都——(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大禹的名字就这样——(代代相传)。

5、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

过渡:大禹是究竟是怎样制服洪水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七)、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治—制

读一读,比较同音字“治”和“制”,分别扩词:

治:治水 治理

制:制服

2、说一说怎样记住它们

治,熟字“抬”记忆。

教学“制”的笔顺。

3、教师教写这两个字,生齐写,说笔顺。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提示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5、交流,展示,评价,总结。

二、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县骨干教师科研引领下“我的教学研究”课堂展示活动的教案,结合课堂现状进行了反思,现将我感触比较深的几点交流一下:

(一)、教给方法,有效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学习课文前,布置四道预习作业,分别是:1、在文中分别用○△标出田字格生字与二类生字。2、读课文五遍以上,达到通顺。3、自学课后笔顺表。4、搜集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些圈圈画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另外对于两种生字的预习,由于在课文中需“会写”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画出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会写”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识记生字效果较好。所以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理想选择。

(二)、情趣结合,抓实基础。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勇攀高峰”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 3

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观看视频,引起共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中,运用视频,展现洪水的场面,学生在观看中,深入感受到洪水的巨大,给人们造成的伤害,从而为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做下了铺垫,“滔滔的洪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形成了共鸣。

(四)、师生评价,促进提高。

1、朗读评价:在学生会正确的认读生字词后,检查学生的朗读时,开展了指名分自然段朗读,一生读,其余学生手拿铅笔在认真听的同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这个学生读错或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指出,并对该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从三点评价,即:声音的响亮度;读得流利度;读得感情度。根据学生的评价,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出要求,那么,对于全班学生的朗读水平会非常有帮助,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就会注意到不犯同样的错误了。

2、写字评价: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王妍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三点水”写得特别到位,注意到了弧度,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反思本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如:课文朗读还不够到位,语言拓展不够多、、、、、、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给他们创造一片展现想象的天地,使他们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4

篇九:《公开课《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汇仟小学 安婷婷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有两年的高中教学经历,但是,我对于小学的了解把握很少。例如: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首先发言谈自己思考后感受。通过他们的发言,既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他们“说”的能力,可以使教师从发言中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水平,从而便于进一步指导。同时,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全体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打下基础。还有,要让

小学生多读课文,朗读形式也要多样,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在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等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篇十:《《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在生字教学之后我主要是让同学们自己读文,自己感悟课文,体会大禹做事专心致志、不辞辛苦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读自悟:把你通过读课文明白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并提出来。全班一起商讨共同解决问题。如: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察看地形”,我就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为什么要察看地形?通过联系上下文,好多学生都举起了手,通跃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接着我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又是怎么想来办法来的?当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后再去体会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并再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学习大禹的精神。 同学们被大禹的精神感动着,从内心深深地敬佩着这位伟大的英雄。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的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