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农夫救蛇的故事原文 农夫和蛇课文原文

小学作文 zuowen 4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八年级阅读和答案2》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5题。(14分)

宽容是美德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嬴政,若不是听到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么不会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1、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1分)

12、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8个字概括。(3分)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 。(3分)

14、第②自然段是从_进行论证,第③自然段是从法是:________ _。 (2分)

15、第⑤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20题。(11分)

母亲的眼睛

邓笛 编译

(1)有孩子的女人不一定都是真正的母亲。真正的母亲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够洞察女儿的一切,仿佛X光,会透过种种表像,透视女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无论女儿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2)母亲的直觉能力越来越越出神入化了,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

(2)我就有这样一个母亲,我的一切都逃不出母亲的眼睛。我在邻居家吃了巧克力,回到家她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3)“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诧异地问。

(4)“没有母亲不知道的。”她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5)我放学回到家,她用手朝卫生间一指。我顿时瞪大眼睛,问:“你是怎么知道我是要急着方便的?”

(6)她耸了耸肩:“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

(7)我二十岁的时候出了一次车祸,那时我已经搬出去一个人住了。我的母亲看电视新闻时,看到一个画面从屏幕上一闪而过,那个画面是一副担架,上面躺着的人只露出了两只脚,但母亲立即把父亲从床上拉起来。 “快穿衣服!”她说,“去医院,女儿出事了!”

(8)岁月没有减弱母亲的直觉能力。随着我的岁数增加,母亲的直觉能力也越来越出神入化了。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需看到我也能洞察我的情况。一次,我去乡下办事,遭遇了几个流氓的骚扰,我摆脱这些家伙刚回到我住的地方,母亲就打来了电话。“女儿,”她说,“快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9)五年前,母亲因病住院,那时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地方工作,我天天给妈妈打电话,但没有回去。一天晚上,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必须要见母亲。第二天,我乘飞机来到母亲身边。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哦,女儿,”母亲说,“你怎么知道?”

(10)“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我流着眼泪说。

(11)“你远在加利福尼亚也能看见?”母亲问。

(12)我在那时才明白,尽管所有的女人都有母亲,但是只有少数幸运的女人才能做真正的女儿。

(13)我再次拥抱母亲,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

16、选文中母亲的眼睛有着怎样的特殊功能?请用原文作答。(3分)

17、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1)我顿时瞪大了眼睛。 ..

(2)我和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 ..

18、文章反复提到母亲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19、第9段中母亲问:“你怎么知道?”母亲问女儿知道什么?(1分)

20、文章最后一段说“没有女儿不知道的”,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0、宽容是美德

11、生动地引出话题——宽容

12、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不计旧恶,量才重用 不计前怨,广纳贤才

13、举例论证 说明不具备宽容美德的人不能成大器、立大业

14、正面 反面 对比论证

15、略

16、(1)能够洞察女儿的一切,仿佛X光,会透过种种表像,透视女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又仿佛千里眼,

无论女儿身在何方,都能明察秋毫。(2)母亲的直觉能力越来越越出神入化了,母亲能看出我的婚姻是否幸福,我的工作是否顺利,甚至无须看到我本人,也能洞察我的情况。

17、(1)“顿时”体现了女儿惊讶的心情。母亲怎么连我想上厕所都知道呢?。

17、(2)“紧紧”体现了我和母亲那种互相关爱,心肺相连的心灵感应。

18、文章表面上说“一切都在你额头上写着呢。”实际上我理解这是在说“一切都在另一个关心你的人心上印着呢。”

与其说看到你的是一双眼睛,还不如说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你的人的心灵。

19、是指女儿是怎么知道母亲生病住院的。

20、(1)卒章显志。是说女儿知道母亲为她所付出的一切,也是说女儿知道应该关心母亲,体现女儿已成为一个

真正关心父母的好孩子。

篇二:《初三语文笫一次月考试题》

2003年秋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慷慨( )停滞( )譬如( ) ...

埋怨( )gōng筹交错( )pù沙之鸟( ) .

2.判断下列词语中有无错别字,如果有请用横线划出再在括号中改正(2分)

岿然不动( )高官厚碌( )辩伪去妄( )

默守陈规( )佳木秀而繁荫( )云归而岩穴暝( )

3.将下列词语还原到句子中去(3分)

A.评判 B.怀疑 C.修正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 )的态度,常常积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书中的学说,常常( )书中的学说。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尚思/为国/戍/轮台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的是( )(2分)

A. 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B. 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C. 诗人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个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 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心,于激越豪迈之中也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6.默写填空(4分)

A.《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句子是:

B.最近日本欲修改宪法,积极扩军并向海外派兵,这实际上是

(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

C.李贺的《南园》一诗中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的句子是 D.《已亥杂诗》己的身世,即使沉沦也要为护花发挥一定的作用。

二.阅读

(一) 现代文阅读

谈骨气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句很好的话:“ ,

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

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整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

骨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段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

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

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

来食!”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

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

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1.本文段的中心论点是:。(1分)

2.本文提出论点后是如何展开论述的?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引用古人的论点解释论点。

B.逐层深入的阐述自己的看法。

C.提出二个分论点,从正反二面论述。

D.举出古代事例,用事实证明。

3。

(3分)

4.“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的是孟子的那句话?(1分)

5.上文中哪句话对下文列举具体事例有领导作用?用横线划出。(1分)

6.上文中“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共同特点就什么?(1

分)

宽容是美德

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

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

总理和蔼的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

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

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

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

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

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

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

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领先这一点得到众臣鼎

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朝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

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以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使用,

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为主,竭其力用“,为唐朝万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

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

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

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

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

空话。

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 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

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

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人的马,人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

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唾弃呢?当

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

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

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

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

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

会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

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

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人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

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第①段引用周总理的故事的作用是(2

分)

3.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各是什么?请分别用8个字来概括。(6分)

周恩来: 。

李世民: 。

秦始皇: 。

4.第三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2

分)

5.第二自然段是从把二段结合起来看,其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6.第五段中提到的“农夫救蛇”的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请举一现实生

活中的例子说明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3分)

(二) 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

也。 , , , ,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

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身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醉翁亭记》节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文学

家、史学家欧阳修。(1分)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3分)

暝( ) 伛偻( )

蔌( )

3.在横线上填写出课文的原句。(2分)

4.乙段共四句话,依次写了,

其中 是全段的核心。(2分)

5.这三段文字的写景方式分别是:(3分)

甲: 乙: 丙:

6.按要求填写原文。(3分)

① 文中写太守与宾客出游,表现出不铺张、不讲排场的词句是:

②点明文章的主旨句是: 。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对文中的“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中“太守醉”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太守年事已高,不胜酒力,所以喝点酒就醉了。

B. 太守虽然年纪很大,但酒喝得很多,终于醉倒了。

C. 太守被贬谪到滁州后,心情抑郁,不得不借酒消愁,所以喝醉了。

D. 太守醉于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的欢乐生活景象。

三.作文(40分)

请以“成功”或“失败”为话题,自定体裁(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篇三:《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语文春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自然万物,不仅yùn( )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与我们许多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驱车在坦荡如dǐ( )的黄土高原上,茅盾用白杨树讴( )歌用血书写新中国的精神与意志,郭沫若看到奇崛( )清新的石榴,

2、默写。(6分)

(1)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 ,归思方悠哉。 (3) ,泥香带落花。 (4) 《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厌倦和无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______。从这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3{农夫救蛇的故事原文}.

5处)。(3分) (1(234老街的风韵遗迹还清晰可见:封火山墙、飞檐翘角、漏花窗扇、鸡汁茶干、小磨麻油、水上吊楼等明清建筑历历在目。正街的店铺还保留着前店后坊、楼下经营楼上住人的历史,正门都是陈旧的木板门,木板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殆尽,暴露出木头的筋骨。逝者如斯,令人触目惊心,难道老街的时间被历史冲刷得就只剩下这筋骨暴露的扇扇木板门了吗?

4、仔细欣赏下面漫画,按要求答题。(共4分)

(1) 根据漫画内容,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5字)。(2分)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2分)

5、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说说清明节承载着哪些文化内涵。(3分)

材料一:清明节是“清明”节气、上巳节、寒食节三者融合而成的一个节日。

材料二:“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5日前后,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岁时百问》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材料三:农历三月三是上巳节,始于周朝,原本是在水边招魂续魄,因与清明节气日期相近,后两节合一,逐步演化为祭祀祖先、远足踏青的习俗。

材料四:寒食节始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与清明重合。寒食节一是禁火悼亡,二是少餐冷食。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一)阅读郭沫若的《石榴》,回答6-10题。(13分)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得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6、用一句放简括上述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7、联系上下文认真研读第五段中的画线句,回答:(2分)

“戏法”一词具体指 “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的意思是 8、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选文第三段是的花瓶儿是指( )(2分) A.花瓣和花萼 B.花萼和花托 C.花蕊和花瓣 D.花蕊和花萼 9、作者用自己的妙笔写了石榴花哪些方面的美?请简要说明。(4分)

10、下文与选文描写“石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用波浪线在文中各划出一句运用同一种修辞方法的句子。(3分)

石榴的外壳包得多紧啊!就像生了根一样,叫你剥都剥不开。石榴皮又苦又涩,你瞧,这些紧挨着皮的每一层颗粒,像是柔软的红宝石,晶莹闪亮。普拉斯罗,里面的颗粒紧紧挨在一起,也很饱满,汁多,味美,普拉斯罗,你拿去吃呀!好吃极了!我们可真有口福。你等一等,我连话也顾不得说了,口感美极了,这滋味就像我沉浸在万花筒瞬息万变的色彩中。

(选自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石榴》,“普拉罗斯”是指一头毛驴) (二)阅读《宽容是美德》,完成11-14题。(16分)

①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了周恩来的一个故事:一次,理发师给周总理刮脸,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把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看到了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②宽容是一种美德。留心一下,不难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凡能做到宽以待人者,一般都深受众人的欢迎。像周恩来这样的好总理,待人宽容,平易近人,当然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些小摩擦。只要是无恶意的,就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像周恩来那样主动承担责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所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过错,如果在日常的相处中,对别人的过错能以宽容对待,就等于给对方提供改过的机会。在中国历史上,李世民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依靠这一点得到众臣鼎力相助的,从而开创了唐代盛世。在唐朝王室争权中,魏征曾鼓励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为唐朝盛世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秦王赢政,若不是听取了李斯“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的喻谏,收回逐客令,实行不计前怨,广纳贤才的政策,恐怕就会失去李斯等一大批客臣的支持,难以顺利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纵观历史与今天,如果没有“海纳百川”的宽宏气度,不具备宽容的美德,开创一方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③有的人就不具备宽容的美德,他们心胸狭隘,凡事斤斤计较,不肯吃亏。如慈禧太后,仅因为与一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就勃然大怒而起:“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位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的狭隘心胸,这样的暴行,又怎会不遭人唾弃呢?当今社会上有一些人,也是这样,你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就会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还有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耿耿于怀,时时想着揪别人的小辫。这样的人,典型的“小肚鸡肠”,心胸狭隘,待人刻薄,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这种人还能谈什么成大器,立大业呢?

④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只要我们本着“和为贵”的原则,决不斤斤计较别人的过失,又多为别人考虑,就能确立起友善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⑤当然,对于那些蓄意冒犯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是破坏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分子及人民的敌人,就不能盲目地宽容,以致重演“农夫救蛇”的悲剧。一定要利用法律力量予以重锤打击,决不心慈手软。

⑥宽容是美德,当今社会大有发扬之必要。让我们大家都来讲一点宽容,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文章开头讲述周总理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用实例说明周恩来、李世民、秦始皇宽容的美德,请根据实例,分别用8个字概括他们的美德。(6分)

周恩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世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认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表现了宽容的美德,请用概括的语言,写在下面。(3分) (三)阅读古文,回答14-17题。(13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策之不以其道(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买其首五百金( ) 鸣之不能通其意( ) 16.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17.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18.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写作(40分)

19.如果我们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好的春天呢?如果我们的内心 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如果我们有着敬业、乐业、执著的心,人生的那一种天气不是红日艳艳呢?所以,花季里,请你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农夫救蛇的故事原文}.{农夫救蛇的故事原文}.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农夫救蛇的故事原文 农夫和蛇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