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浅谈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体会(论文)》

浅谈低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体会

沈河区万莲小学 时巍巍

内容摘要:

经典诵读,兴趣入手,坚持不懈。每天坚持"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

关键词:

兴趣 感染 坚持

浅谈低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的体会

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宝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纯净心灵的智慧宝藏,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倡导这一教育活动,我们旨在倾心倾力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升华国民的理想,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创造条件。这正是"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发起之初衷,它结合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记忆力黄金时期的特点,将精选编排的经典美文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在嬉戏娱乐中提高,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鉴于上述的知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步步的学习古典诗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的心得。

一、经典诵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如此,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关乎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

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就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周围的人都去上学了,他就吵着要上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他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也并不一定每个儿童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学的人多了,你想让某一个人不学都难。所以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教者的热忱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进行文化导读而没有热忱也是不太可能的,读书是有很多乐趣的,教书也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随机调动出"趣"来。我发现不同的导读内容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教者的感受会感染到孩子,你没兴趣,孩子难有"趣"可言。《三字经》就是良好的启蒙教材,句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特别喜爱,。而谈《笠翁对韵》则又让孩子们兴致倍增,手舞足蹈。因此,《导读》教材将唐诗分散编排合理,优化搭配,通过调动老师的兴致来影响孩子,或表演或故事或说理或趣味诵读。经典本身就不是"板着脸"的,教学更不是靠"板着脸"能完成的。所以我在教孩子诵读时总是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融教于学,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教学时光。

3、赏识可以提高兴趣。经典导读教学中我们知道,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是对孩子们的忽略,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样,我觉得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收益,也是

错误的。学习不能拔苗助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习,看待努力,看待进步,看待成绩。想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鼓励赏识的心态,肯定赞扬孩子的进步。所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无论他们做的好与坏,我都致力去发现孩子们值得赏识的地方,对读的好的小学生,我多加称赞,让他有成就感,对稍差的一些小学生,也对他们的进步表示充分肯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和老师对他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诵读的兴趣保持不减。

4、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在经典导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一些奖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孩子们会朗诵了一首古诗、一段古诗文、我总是给他们一份小小的奖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卡片等等。虽然礼物不起眼,但是是对孩子们的努力的肯定,在孩子们眼中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得到奖品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5、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在导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陈不变,对孩子来说是容易失去兴趣的,模仿的敏感来自于变化和新鲜感,所以在导读过程中我总是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使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觉得轻松愉快,让诵读就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一大乐趣,从而达到孩子们对兴趣保鲜的效果。

二、诵读经典,坚持不懈。

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易》曰:"靡不有始,鲜克有始"。不仅是经典诵读需要有恒心,需要坚持不懈,众多学业的进行都需要这种精神。家长有孩子才有,老师有小学生才能有。从开展导读活动以来,我们每天坚持进行二十分钟的"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小朋友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篇二:《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之感悟》

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品质培养之感悟 古代的文人们是早已逝去了,留下的只有这些万古不朽的文章,而他们的人格魅力正蕴涵其中与之长存。每每诵读这些文章,便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让我们心潮起伏的走向他们。这便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是它在作用着我们的心文以载道,经典美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上下五千年文化是何其的灿烂,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章是何其的丰富。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带领学生诵读着,感受着。除去了这精美的文词和超凡的意境外,折射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古代文人们的人格魅力了。诵读经典,对于帮助中学生了解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厚实文学功底,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诵读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国经典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诵读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体验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诵读《论语》时,我们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感受到孔子人格魅力所在。他认为任何人总是有着优点,可以让其他人学习的,他的这种肯定是对每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承认。在儒家教育中,我们感受到了孔子教人成人的三个层次,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领悟了个人理想

信念的树立与社会的相关联系。

如美文中提到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等,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古诗文中这些积极的人生理念和道德精神,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诗文明志”,学生们在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的同时,也必将会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国家经济的历史重任。

通过诵读,使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长大后要通过从事某种事业来为祖国、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思想;初步懂得奉献社会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职责;初步懂得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既是国家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诵读经典,净化心灵,健全学生人格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因此,有目标地选择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敢于成功而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气馁,适度地表现自我而不自悲,敢于接受挑战,不惧怕竞争,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和优点,不猜忌别人,能宽容他人。

诵读圣贤的经典,遇到困难时,我们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是我们记起这样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

在读经的过程中,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而当对这些经典耳闻目染后,我们就会懂得“泛爱众而亲仁”,“圣与贤,可训至”。在面临挫折时,我们也会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诵读经典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也是在与历史文化名人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做一个追求真善美,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三、诵读经典,传承美德,陶冶学生情操

在吟诵活动中提出的“诵读为本,不求甚解”,就是要求教师不要用分析代替学生的吟诵,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自悟自得

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孩子们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毋庸讳言,当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自私自利等问题,这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作也会吟。”多读精背是一种学习古诗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读多了,自然成诵。基于以上考虑,我校结合实际,细化了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每周四开展吟诵诗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及时抽查。充分利用班级古诗词积累角,定期更换,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使学生在诵读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欣赏,在诵读中成长。

四、持之以恒,培养健康人格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久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在古诗文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全人格,是我们开展吟诵活动的最终目标。吟诵古诗文,它的显性效果容易被人重视,但实际上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更为重要,更为长远。伴随着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推敲、运用,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情趣在潜移

默化中得到了修炼和熏陶,学生在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培养了健全的人格。正如魏书生所说,“从思想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命运”。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都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五、引发学生心灵共鸣,陶冶民族性情

总之,诗教不仅能提高人的思想境界,而且还可以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培养纯正的审美情趣。一句话,养心修身,润人心田。这毫无疑问,古诗文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是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的。经过实践证明,古诗文诵读对学生品德培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逐渐感悟“做人”的道理,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是复古,而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一种真正的有效的手段。用经典来充实、开发孩子们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儿童的纯洁心灵,让他们从小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我们选用经典,教人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唱念背诵,以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拓展知识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

实践证明,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和古诗文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融民族优秀文人优良传统和美德于古诗文教学

篇三:《经典诵读选篇》

《论语》选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君子不器。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2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2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3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1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46子曰:有教无类。

4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孟子》选篇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

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大学》选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

《庄子》选篇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 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 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 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 ,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

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 ,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 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 。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诗经》选篇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4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篇四:《经典诵读小学专用》

课题: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昔日《闲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贤乃国之宝,儒为席上珍。农工与商贾,皆宜敦五伦。孝弟为先务,本立而道生。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朗诵并且背诵。

2、学生讲讲还知道哪些孝敬的小故事。

3、小组合作交流应该怎样对待父母,表演一下。

课题:增广贤文二

教学内容: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二),老师今天在学习新课前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最被人们看重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无数心血,我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 指名读,正音。

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小组表演

1、谈话: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照我们的?我们又该怎样对待他们?

2、分小组表演,看看那个小组表演得真实感人。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百善孝为先。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

《增广贤文》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深刻道理,学生明白了要孝敬父母。

课题:增广贤文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教学内容: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诉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只缘花底莺声巧,遂使天边雁影分。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广角。

1、朗诵并且背诵。

2、学生谈谈这几句话的道理。

3、小组讨论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缺点,同学间应该如何相处。

教学反思:

《增广贤文》告诉学生生活中的深刻道理,学生明白了一家人要和睦相处,要勤奋,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终生受益。

增广贤文4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贪爱沉溺即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篇五:《经典诵读。》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日积月累集锦

二年级下册:

1、读读背背(写景对联)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2、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金碧辉煌 灯光闪烁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 焕然一新 从天而降 千方百计

3、读读背背(互相帮助格言)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5、读读背背(勤学格言)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

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第五册

1、读读背背P32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3、读读背背P64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 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4、《论语》(选段)P69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读读背背P9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

6、读读背背P11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7、读读背背P131《三字经》(选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篇六:《付出爱心,收获快乐》

小学班级管理

付出爱心 收获快乐

单 位:辉县市实验小学

姓 名: 王彩莲

联系电话: 13603737457

邮 编: 453600

付出爱心 收获快乐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可以说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健全人格塑造的奠基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孩子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一、用爱心点燃希望

我爱教育,我更爱我班的每一个孩子。我经常对他们说:“你们都是翟老师的好孩子,翟老师爱你们。”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早上、中午,没有特殊情况,我总是早早到班,和早到的孩子聊天,并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一旦发现某个孩子情绪上有异常,我便及时找他谈心。

又一次,我班董麒麟同学早上到班后趴在桌上流眼泪,我看见了,便及时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哭?他伤心地说:“最疼爱我的奶奶去世了。”听了这话,我深深感受到他内心的悲伤,可我该如何安慰他呢?想了想,我对他说:“你知道吗?老师以前也和你一样小,可将来也会像你奶奶一样老,你将来也会像你奶奶一样老,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你回去好好想想老师的话,或许会对你有帮助的。”我引用了林清玄文章里的语句,并稍作修改,这句话不好理解。只见他疑惑地点了点头。几天后,他主动找到我说:“翟老师,我明白了,你是在教育我要珍惜时间。”我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他

一本正经地说:“放心吧,翟老师,我会好好珍惜时间,把对奶奶的思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的。”听了这句话,我感到无比快乐。

我要用我的真诚成为每个孩子的知心朋友,我要用我的爱心点燃每个孩子的希望。

二、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

每天早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是我班的必修课。我认为孩子的年龄小,记忆力好,把前辈们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背下来,到了一定年龄,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每天中午到校后阅读课外书籍也是我班的必修课。我认为会阅读的孩子最有灵性;我还让我班的孩子利用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读书看报。为了提醒孩子们,我让他们在自己床头醒目位置贴上“不读书,不睡觉”的标语。目前,我班已有好多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每周利用周会课对孩子们进行安全、纪律、卫生、礼貌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并在平时发现情况,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如:我班赵国航同学爱吃零食,据他妈妈反映,手中不管有几元钱,都要一次性花完。为此,我专门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开展了一次“零花钱,不乱花”的讨论会,我先让孩子们说零花钱的来历,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苦,有的孩子说的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何辛苦工作时,竟流下了眼泪,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了自己爸爸、妈妈的辛苦。看到时机成熟,

我说:“我们该如何利用零花钱呢?”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保证一定要把零花钱花到有用的地方。这节课虽没有上语文课,但我相信,我班的孩子在心灵上一定受到了较大的洗礼。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良好的习惯很重要,健全的人格也很重要,这两方面比学习更重要,我一直坚定不移地这样认为!

三、班级控制,讲究艺术

孩子大了,我不能时时刻刻看着他们,这样,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我班孩子一进入三年级,我就充分发扬民主,让孩子们自主选择班长,当选班长的条件是:1、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2、学生投票数位于前十名的。

经过公开投票选举,我班产生了十名班长。我的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锻炼,我把他们每两个分为一组轮流当一天班长。这两个班长的职责是:1、老师不在时,代行老师职责。2、一人负责早上读书和中午看书的纪律情况,并评选出最佳读书小组、最佳看书小组和个人,然后在我班的“小组比拼”中给最佳组贴上一面红旗,在“红星闪 我最亮”的个人激励栏上贴上一颗星。为了拿到红旗和五星,人人都在努力。3、一人负责清洁区的一天三扫工作和教室一天的卫生情况及安排下午放学后的教室值日小组,然后根据值日

情况有权给这个组是否在“小组比拼”中贴不贴红旗,为了拿到红旗,每个小组值日都很认真。一日班长每天都要把班上的情况详细记录在班务日志上,以便我能及时掌握班上情况。

一日班长评价学生,学生评价一日班长。每周星期一的周会课上,我都要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评价一日班长,让这十名班长听听“群众”的评价,以便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群众”普遍反映好的班长可直接进入下一学期的一日班长队伍中。

学期结束后,我班的各项激励栏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是名次在前者和进步大者均有小奖品,所谓的小奖品也就是一支笔、我手写的一张奖状、一个书皮或一个日记本,数额都超不过一元。别看这些小奖品,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进的积极性。

班级控制是一门艺术,我们当班主任的只有正确把握,才能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保持良好的班风,从而形成强大的班级竞争力和凝聚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的经验还很少很少,我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说到这,我情不自禁地要感谢我班的孩子们,我在教育孩子们,孩子们也在教育我;我在培养孩子们,孩子们也在培养我。能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付出,我快乐!

篇七:《让诵读经典成为习惯》

让诵读经典成为习惯

光明路小学 邓春华

传统的文化经典博大精深,它凝聚了古代圣贤的大智大慧、犹如一杯香茗,一瓶醇酒,芳香而醉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让孩子们走近经典,感受经典,无疑是弘扬传统文化,陶冶性情,学会做人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经典诗文,养成诵读的好习惯。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尝试用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而轻松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喜欢诵读。 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侵濡其中,自然乐意亲近经典文章和书籍。我的具体做法从三方面展开:

1、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抓住文中经典的片段或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美丽,有时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有时让班上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展示读,牵动 、感染学生的情感,从而重视自己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和经典句段的积累。

2、每天早读为诵读时间,统一诵读内容,指定小干部带领学生诵读。这样就有意识营造起朗读经典的氛围,学生诵读兴趣盎然。

3、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诗文活动。更多的时候,我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了解中国文化。如;讲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事、屈原的故事用这个方法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如:教学“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先讲关于孟子的学习的故事,听了故事以后,在学生大致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读诗文,这样学生比较

感兴趣。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诵读气氛,大大激发学生热爱经典诗文,喜欢颂读诗文的热情。整个班级形成:人人读经典、个个诵诗文、处处有书声的良好风气。

二、给学生提供一些诵读的经典书目,让学生有意识的诵读。 结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推荐给学生书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具体书目:《弟子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安徒生和格林童话集》《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让学生有目的诵读经典。

三、让活动促进养成,打造班级文化。{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为了将学习引向深入,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经典的润泽,良好的习惯,幸福的人生”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把圣人的训导记在心里,养成修身养德的好习惯。

——“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家庭亲情卡,进行真诚交流,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让学生回家倾听父母的心声、向父母写一封信感念养育之恩;做一份爱心礼物献给父母,并吟诵(唱)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或歌;包揽一项家务、当一次“家”等活动。注重家长参与和评价。开展“我班都有谁”的夸榜样活动,从一句“他值得我学习的是”开始,无论是运动健将还是演讲名嘴,无论是学习小能手还是生活万事通,都能受到同学的赞扬,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夸夸别人的体会和被人夸奖的感受。让同学们有了“我的同学真棒”的感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学生们就会快乐地生活在“感激”的氛围里。

——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活动。围绕《弟子规》所倡导的;孝”;悌”;信”;爱”;学”等方面,开展每月一次的;学习标兵”;诚信标兵”评选和每学期一次的;三好学生”评选,通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生经典诵读感悟付出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