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荣成市实验小学 张爱娟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却折射出了做人的道理。从林园园的身上学生会发现她的不足,但更多的是给予她“信心”——相信她在脸红之后会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一、精思妙引,奏响激情的课堂序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与课题紧密相连的小魔术——“变树叶”,这一新颖的导入牢牢吸引了学生的心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学们的惊呼声中,自然导入新课。
二、平等对话,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的课堂我做主”,给予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守的理念。本节课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朗读训练贯穿始终。课堂上, 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通过抓住三次对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语言训练紧密生活。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吗?”和“__________________吧。”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请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3.口语表达丰富想象。读中悟,悟中读。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顺势提出问题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回答不绝于耳。这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更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识字写字独占鳌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占了不小的比重。初读课文时,学生学会了运用归类识字的方法来识字:瞧,他们能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认识“美术”的“术”;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认识“铅”等等。“皱纹”这两
个字有点难,怎么办?原来,可以通过组词,进而用词说一句话的方法记住这个词。随文识字,学生明白了因形索义、因意记形。“削、消”两个字学生先比较异同,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字的偏旁往往跟它的意思有关。看,“削铅笔”是要用刀削,所以有个利刀旁。就这样,学生懂得了根据意思记住字型,会大大降低自己写错别字的几率。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两道选字填空题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区分“削”和“消”字,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
三、发现遗憾,为生成美丽而奠基
教学是充满“遗憾”的,课堂中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写字时间安排的比较仓促。这也给我敲响了警钟,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预设时间,安排合理,保证书写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课堂上很多孩子都在一味的批判林园园,如果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设计成“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信效果会更好一点。
总之,“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是指导我进行课堂教学的航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法指导、训练学生语文习惯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宗旨。其中依然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篇二:《《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篇三:《19《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19《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篇四:《19《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19、《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通关小学 鲁宏萍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课文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三次对话,根据实际提出问题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
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篇五:《《蓝色的树叶》教案》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术、铅”等9个会认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4、学习第一、五自然段,通过理解段落大意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段落大意教育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生:绿色、红色、黄色(把树叶送给他们)
出示树叶的图片,说一说颜色
谁能填填这个空(读一读)
( )的银杏树叶 ( )的梧桐树叶 ( )的枫叶 ( )的树叶 师:同学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看到这片蓝色的树叶,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是什么树上的叶子?为什么是蓝色的?树叶怎么变成蓝色的? 师:那让我们走进第19课蓝色的树叶,等我们读了课文,把这篇课文读明白了,答案自然就有了。(板书课题:19蓝色的树叶) (出示蓝树叶)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都明白了吧,那么开始吧。出声读)边读边动笔,养成不拿笔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交流:
(1)师:大家学得很认真,收获一定很大。问一个问题,看能不能难住你们?
1.课文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
生:李丽 林园园
板书:李丽 林园园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_______(什么时间) _______ (谁) ________ (做了什么事情) 板书:借绿铅笔 舍不得
画蓝树叶 脸红了
课文讲的是在美术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画风景画。李丽没找到绿铅笔,没法画树
叶。她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最后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树叶,林园园看了脸红了。
(2)同学们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看着黑板,生自由说)
(3)师:问题回答得很好,我相信生字一定读得很棒!谁能起来读一读,先自己练习练习。哪位同学元一起来读一读?机会可是靠自己争取的。看看谁是最会争取机会的?(大家一起读,每个词语读2遍)
桌( )子 注( )意 削( )笔 美术( ) 教( )书 铅( )笔 盒( ) 惹( )人爱 皱( )眉头 吞吞吐吐( )
(4)这些生字宝宝和它们的朋友分开了,独自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一起读一读?谁能连起来读?(生单独读,开火车) 术 铅 惹 吐 桌 盒 注 削 皱
(5)现在开动脑筋看一看这些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好办法能最快的记住它们?(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
(6)变字魔术。(全班齐读)
木 +(、)=(术) 土 + ( ) = 吐 若 +( )=惹 盒 =( )+( ) 注 =( )+( )
(7)这些都难不倒大家!读词语组词(生读,全班读)
(8)这些都是要求会写的字。你有没有好的建议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漂亮?
由 术 吐 注 课 铅 笔 桌 景 拿
(9)教师范写由和术,生练写并展示。(请同学们认真地写一写这些生字。描一个写两个。看看谁写得最漂亮?注意坐姿和执笔的姿势。写字注意三个一。看谁的三个一保持的最好。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书桌距离一拳,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同学们都写得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到课文。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我们一起先学课文的第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问: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借到了吗?
(生边读第一自然段边找答案,用“_______”在书上画出来。)
(3)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过渡: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第5自然段)。下面我们就学习第5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问: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林园园意识到自己没有借李丽绿铅笔是不对的,同学之间有困难应当互相帮助,可自己却没有那样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
过渡语:其实林园园有把笔递给她吗?为什么李丽没有接林园园的绿画笔?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2~4段,从她们的对话中细细品味吧!
四、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借绿铅笔 舍不得
画蓝树叶 脸红了
五、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3.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篇六:《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
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教师:尤兴荷
2014、11
篇七:《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9课 《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9课 《蓝色的树叶》教学案例分析
在前不久我校举行的公开课上,我执教了小学语文二年级《蓝色的树叶》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我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觉得文中的林园园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 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高兴说: “ 我觉得林园园做得不对 , 她没有借绿铅笔给李丽。” 况豆丫回答说: “林园园的做法不好,她太小气了,连一枝笔都舍不得借给同学。”(学生们都各抒已见,说得都很好。) 突然,王昊楠站起来说: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林园园做得非常对,因为绿铅笔本来就是林园园的,她不想借给李丽,就可以不借。” 听了王昊楠的发言后,我被震住了,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重新讨论林园园的对与错。
此时,我表扬了王昊楠独特的看法,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想法,于是我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接着问他:“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和大家不一样的想法呢?”王昊楠回答说:
“因为我们家就我一个男孩,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都很喜欢我。我想要什么,他们就会给我买什么东西。我的东西从来都不借给别人的。”听了他的回答,我被震住了,原来他是个独生子。现在独生子女很多,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霸道,没有爱心。如何改变他们这种想法呢。于是我对他说,
作为教师, 我并没有 到此为止, 急于下结论
,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鹊 …… 》
[ 分析与反思 ]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
篇八:《《蓝色的树叶》课例》
《蓝色的树叶》课例
下镇中心小学徐林芬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课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不由得脸红了。
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共2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本课中的意思,能认读“惹、皱、脸”三个字。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生:绿色····
师:那么,谁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 课,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
二、新课:
1、学生自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带读,开火车读)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将它们记住呢?
生1:一口吐在土堆上。
生2:把“住房”的“住”的单人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注”。 ······
师提示一些生字应注意的地方。
师:看来同学们识字方法掌握得很不错,有那么多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师:看来生字已经是难不倒你们了,那么这些词语老师相信肯定也难不倒你们。
2)看投影,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不由得、吞吞吐吐、盒子、惹人喜爱、脸红
请学生指出有哪个词的读音没有读准确。{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序号,然后打手势告诉老师。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进行评价。
3)请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说不完整的老师可以慢慢提示,直至说完整。
(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绿树叶找不到绿色彩笔,向旁边的林园园同学借。可是林园园却舍不得把心爱的笔借给她,最后李丽只好画了一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4、指导书写生字:
1)请学生打开语文书看课文后面“我会写”部分,观察每个生字的占格情况。
2)让学生说说铅、课、由的占格情况以及笔顺。
重点指出“由”字和“曲”字一样最后一笔是横。
3)在书中练习描写。
4)点评学生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将“我会写”中的生字各抄写一行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中林园园认识到自己没有帮助同学而感到羞愧这件事,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助人为乐,互相帮助。
2、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语言、心理,并培养学生有语气朗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美术课上李丽同学画了一片蓝树叶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节课,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蓝色的树叶》。
师板书《蓝色的树叶》。
二、学习新课:{小学课文,,蓝色的树叶,课后反思}.
(一)回忆整体感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
生: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师:看图1,找一找哪个是李丽,哪个是林园园。
师:林园园借给李丽绿铅笔了吗?
生:没有。
师:最后她画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你从课文的第几段看出来的?
生:蓝色的。第5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就齐读第5自然段。
师:看一看第二幅图,林园园看什么?
生: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脸红了。
师: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觉得自己没有把绿笔借给李丽是不对的,所以脸红了。 师:那林园园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她会怎么想呢? 生:十分难过,她在想:自己没有借给李丽绿笔太不对了,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可自己却没有那样做。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了,见同学有困难,应该伸出热情之手,去帮助同学。
篇九:《《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