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
《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
刘萍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我将从教材理解(说教材)、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大版快来阐述。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她是我的朋友》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过程中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从而树立正确的友谊。
二、说教学目标:
⑴正确读会本课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⑵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⑶感受朋友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大意,体会阮恒献血过程中的神情、动作的词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阮恒对小女孩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
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本堂课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课件中的音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谈话法。在谈话中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发挥主动性。
在学法上:
1、读书方法的指导: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2、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由表及里地深入领会语言文字的内在意蕴。
3、迁移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后,引导学生小结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办法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五、说教学流程
《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按照教材要求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我所说的是第二个课时、主要指导学生体会阮恒献血过程中的神情、动作的词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一)揭题导入 :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有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让生畅所欲言)然后通过他们的汇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她是我的朋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自主读词语。
(三)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文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不仅从技巧上去指导学生,更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从字里行间的揣摩中获得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展示富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老师还用声情并茂的描述与感情朗读深深地打动学生,使阮恒的高大形象更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阮恒的心灵之美自然而然地渗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教育。
篇二:《《她是我的朋友》》
班级:10文综班 姓名:戴良英 学号:1031110134
《她是我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休克、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等词语。
2.能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三.授课时间:2个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教法:语言性教学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字理导入,揭示课题
1.在黑板出示“朋”字,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自己对朋的理解。
2.教师解释“朋”的字理,可灵活解析为,朋由两个月组成,月月在一起,就成了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朋友,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的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朋友的。
3.生读课题:她是我的朋友。板书:18 他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自由读课文,字音都读准了吗?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8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借助刚刚认识的生字,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的过程。)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书:神态、动作) 再读一遍课文,同学们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1、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并让同学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 (板书:举放举犹豫)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三)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18 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啜泣 捂
呜咽 掩盖
哭泣 咬 犹豫 害怕 掩饰 更害怕 又掩饰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小学语文《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戴良英,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她是我的朋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篇课文,该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展开。《她是我的朋友 》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小女孩伤势严重,需要马上输血,一个小男孩为其献血的过程。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给人很深的感到。
根据新课标的第二学段目标,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会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复述作品大意的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休克、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等词语。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本课的重点: 体会并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难点为: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课文中阮恒献血过程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和他为朋友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教学内容,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教学中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等方法去学习课文,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
篇三:《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 执教教师:陈世凯
单位:贵州省金沙县第二小学
电话:0857–7221182
时间:2013年4月20日
教材分析{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2}.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草垫、酒精、掩盖、拳头、制止、轻柔、周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阮恒的动作、神情的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ppt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说“朋友”–导入新课
1、 由课前播放的歌曲《朋友》引起话题,谈谈对“朋友”一词的认识;
2、 导入并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
在动听的歌声中进入课堂,以优美的旋律引入教学,了解学生对朋友的认识,解题交流,既初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又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活动二 读字词–了解学情
1、 课件出示文中字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实时指导;
2、 自由读文,读正确、读通顺。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
指导学习本文字词,为初读课文奠定基础。读文后交流收获和疑问,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享收获,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据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活动三 读阮恒–感受人物
A案
1、 出示问题(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为什么?),默读全文;{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2}.
2、 全班交流,老师实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以引导学生感受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矛盾的内心活动;
(1) 在以为抽血会死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了献血;(交流献血小常识)
(2) 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却一次次地坚持、竭力掩饰自己的痛苦;
(3) 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后,仅仅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3、 教师小结:在阮恒看来,选择献血其实就是选择死亡,他之所以选择死,就是为了他的朋友能活。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多么让人感动,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些感人的语句;
4、 由故事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迫在眉睫”的危急环境引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了解制定《献血法》的目的,交流献血的常识等。
【设计意图】以“感动”这一整合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交流感悟,在听、说、读中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内心,学习读书方法并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B案
默读课文1-4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输血迫在眉睫”?
1、 对于阮恒来说献血意味着什么?出示课文12自然段。(交流献血小常识)
2、 这句话让课文中许多反常现象有了答案,朗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哪些反常的现象?
3、 交流: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体会阮恒的勇敢和坚定
(1) 第5自然段:举起———又放下———又举起来
(2) 第9——11自然段:啜泣——呜咽——哭泣——抽泣
捂——掩盖——摇头——竭力制止
(3) 第10自然段:“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业没有发生一样”
4、 小结:在朗读中,我们透过阮恒的表情和动作,揣摩了他的内心活动,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勇敢、坚强的阮恒,一个舍己为人的阮恒,一个愿意以自己的死去换取别人的生命的阮恒。让我们带着敬佩与感动再来读一读课文中这些触动我们心弦的语句。
5、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有献血的故事在发生—-出示献血图片,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设计意图】以文中阮恒对输血的错误认识为线索,引导学生“顺藤摸瓜”,从文中的反常现象中解读人物的内心活动,既激发学生兴趣,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既让学生又自己的思维空间,又能遵循老师所抛出的“藤”,发现自己的“瓜”。
活动四 赞阮恒–解读“朋友”
1、 同学们,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无知的阮恒宁愿承受死亡的痛苦呢? 请读一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 师生交流,教师小结:阮恒用他的行动诠释了朋友的真正含义,这样的朋友值得尊敬,这样的友情令人
羡慕。其实,友情不一定要体现在生离死别的时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放射出友情的光芒。
出示诗句:朋友,是你伤心时一声温暖的问候;朋友,是你成功时一句真诚的祝福;
朋友,是你跌倒时——————;朋友,是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人物质朴的语言中感受友情的纯真与为友情而无私奉献的伟大,产生对人物形象的崇敬。感受友情的伟大和平凡,在诗歌仿写培养中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18 她是我的朋友 友情
生死
小姑娘 血 阮恒
第二课时
活动一:角色扮演 深入理解
1、课文中有一个地方没有写清楚:(出示第10自然段)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同桌演练。
2、指名表演,评议: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活动二:质疑问难 感受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用阮恒的话来做题目?
2、交流,教师小结。
3、质疑:课文为什么不把阮恒写成一个无所畏惧、不怕牺牲的人呢?
4、师生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5、老师小结:阮恒的犹豫和痛苦并不是胆小和脆弱,在对死亡充满恐惧的情况下仍旧毅然选择献血,这让我们感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加可贵。
活动三:积累与延伸
1、指导学习和抄写生字词。
本课要求会认的8个字中,应注意“输”“拭”为翘舌音,“恒”为后鼻音。“输”“拭”“捂”“竭”可联系已学过的“愉”“试”“语”“喝”进行比较记忆。
要求会写的字中,“炸”“输”“型”“酒”“掩”“咬”等字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其中“炸”“酒”字可与“昨”“洒”进行比较记忆;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对结构复杂的字,如“拳”“掩”等应加强指导。
2、课外阅读指导《平分生命》
平分生命
作者:欧阳宗
男孩和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妹妹是他唯一的亲人。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急需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是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惟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毕后,男孩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震撼了:男孩才十岁,他认为抽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男孩作出决定的一瞬间,已经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抽一小部分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一百岁,小伙子,你很健康!”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有几个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参考资料】
血型与输血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型是就ABO血型系统而言的,共有A型、B型、O型、AB型4种血型。输血时,要求供者和受者血型相配,否则输血后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
输血是治疗措施之一。将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输给病人。输血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血量,提高血浆蛋白,从而改善循环,改变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带氧能力和增强抵抗力。输血途径有静脉、动脉输血等。输入前应鉴定血型,证明无凝集现象才可输入。
献血与健康 血液是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它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承担着输送生命活动必需的养料和各种代谢物的重任。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浆中90%是水,其余为各种有机物(如蛋白葡萄糖)和无机物(如钠、钾等)。组成血液的各种成分构成了人体高度发达的防御和运输系统。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的20%。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时的6—8倍。
献血后失去的血容量能很快地从组织间液和饮用水得以补充,血细胞则能在一个月内通过新生补充至原有的水平,而且献血的刺激还会使血细胞数量比原先有所增加。实践证明,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总血量的10%,对健康不会产生影响。一次失血量超过30%,就有生命危险,必须及时输血抢救。
篇四:《小学语文三年级下五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赵志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能与各位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语文是字词句段篇,语文是听说读写,学好语文,就拥有了一条通向知识海洋的绿色通道。引领孩子走进文学,探索文化,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可贵的亲情、友情。
一、单元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
内容:导语,课文《可贵的沉默》、
《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
《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
二、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着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中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一、二年级都有几篇课文是讲爱的内容,到了四年级也有关于爱的专题,可见,编者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本册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三、学生分析:
这组课文每一篇都是感人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深深地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友爱的博大与真诚。学生也会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2、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4、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5、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六、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可用12—14课时
17 可贵的沉默 2课时
18 他是我的朋友 2课时
19 七颗钻石 2课时
20* 妈妈的帐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七、教学建议
1、课前了解:
(1)、了解学生与父母是否相互祝贺生日,让学生留意父母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想一想自己为父母做过哪些事。
(2)、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想一想自己为好朋友或者好朋友为自己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
(3)、布置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内涵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生字
比如可以选择比较记忆:《可贵的沉默》一文中的
“稚”“恰”可以与之前学过的“唯”“哈”进行比较记忆
3、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如《可贵的沉默》中的这两幅插图,人物神情对比强烈,比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借画激趣,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初读课文后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画面,帮助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文中泡泡“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意在引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课标中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本单元教学以“问题引导教学法”为指导,具体建议如下:
一、提出问题,整体感知
1、字词教学、求真求实。
字词教学仍然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培养学生随处识字的习惯。生活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教材,超市里、大街上、游乐场处处是课堂。课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课外识字情况,交流识字的方法,易错字重点强调:如:“舔”字右下部不是“小”字,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放大,同时和添字比较记忆,多种形式强化巩固。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随时处理。课内外相结合,保持识字兴趣。
2、整体感知、扶放结合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三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如:初读课文时既要读准字音,又要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检查读文时接着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读文,领悟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渗透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题目扩展法。《她是我的朋友》的主要内容就是阮恒因为小女孩是他的朋友为她献血的事。
3、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爱恩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读文,在读文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地质疑思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解决问题,品析文本
《课标》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以《可贵的沉默》为例: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强
化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挖掘课文中可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满足学生想象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归纳概括,形成体系
以知识树的形式,由学生概括出学后的收获,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进行总结,不充分的地方教师补充,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四、巩固应用,读写结合
为了有效将读写结合,巩固本单元训练重点,设计了摘抄优美句段的内容,另外还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计读写训练内容。如:《她是我的朋友》就设计了写话训练:想象医生安慰阮恒的话。有机的将读写结合起来。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从喜欢到记忆到运用,我认为这是积累的最高境界。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学以致用。如: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后,可让学生写张生日卡片,表达你对父母的爱,通过练笔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使课文学习进行有效延伸、拓展
八、实施每课的注意点:
《可贵的沉默》:可通过关键词句来进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住孩子们情感的两次起伏,读出情绪的变化。师生模拟文中场景,身临其境体会孩子们的情感。
《她是我的朋友》: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出问题。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做简单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七颗钻石》: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文中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抓住“所有的”“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体会当时水的重要:首先是“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说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水源;其次是“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描绘出当时地球上的状况:植物干枯了,人和动物也因缺水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妈妈的账单》: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语文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是绚丽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踏过一片海,用广博的知识激起片片微澜;采过一丛花,在智慧的碰撞中迎来缕缕清香。
篇五:《说课稿》
《七颗钻石》说课稿 刘斌堡小学 吴宪珍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第一篇感悟“回报父母的爱”,第二篇体会“朋友间的友谊”,本篇进一步从“爱亲人,爱生命”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奇迹。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含意却深厚。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识字,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朗读想象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并拓展延伸。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二课时教学,即对文本的研读、品悟。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段学生应“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此年龄段的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
刘斌堡小学位于延庆山区,学生的阅读积累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有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兴趣盎然。学生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本课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的机会。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文本紧紧围绕“爱”的这一主题一步一步递进而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通过感受水罐变化的内在原因,学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解读方法,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方面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是体会水罐的变化原因,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四、教学思路
教学以水罐变化为明“线”,以爱的层次为暗“情”,表现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层层深入。整体思路是:
(1)激情导入,走进文本;(2-3 )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1-2 )
(3)精读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32-30 )
(4)总结全文,提升层次。(2-3分)
机动时间(2-3)内容(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了旱灾的可怕,知道了水罐变化这条明线,本节课再学生感受到水罐变化的原因。上课开始,我以教材第一自然段做导语,把学生直接带入文本: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此时此刻,人们最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呀?
当学生的“水”字脱口而出时,我马上将第二自然段开始的内容进行创设,把学生直接带进故事情境:一天晚上,天黑漆漆的,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跌跌撞撞地走着,她是为她生病的妈妈去找水。她走了很久很久,可是,哪都找不到水,终于,又累又渴,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在哀婉忧伤的背景音乐中,孩子的心随着教师,随着文本,随着小姑娘而动。
2、整体感知,回忆内容,导出课文明“线”。
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
通过学生回答,理清课文明线(板书:木、空 ——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
面对这一次次变化,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能质疑归纳学生问题,水罐为什么会一次次的发生变化、课题为什么叫《七颗钻石》,而不叫。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相互探讨中进行交流和质疑。这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一个契机,所以力求通过本环节的质疑、下一环节的解疑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理解,品读词句,感悟课文暗“情”。
由于教材层次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关系,我通过把握“读文,品词句;议论,促体会;想象,升情感”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变化选择不同切入点进行教学。 第一步:木、空 ——水。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渐渐醒过来了,她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神奇的变化?小姑娘有什么表现?预设:1学生说出喜出望外。我引导他们解释这个词,如果理解清楚,则引导朗读;如果不清楚,则教师引导理解:就像这个小姑娘一样,她事先一点都没有想到罐子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她觉得肯定没有希望了,一定会抱着空空的罐子回家了,可时一觉醒来罐子竟然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非常惊喜。当然会喜出望外了。谁来读出这种喜出望外心情?(课件出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B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如过读好,找人再读; 如果读不好 ,请同学评价后,让她再提高读。
预设:2学生读出小姑娘的做法。(课件出示句子: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B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看到这水,小姑娘喝了吗?那她是怎么做的?哪让你感动 ?你能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吗?
创造性想象:水从哪来?为什么得到了水?意图是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步:木——银。(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讨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这“一点儿水”少吗?
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样,后来他又欢喜什么?
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第三步:银——金。(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联系生活经验和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学生体会出这位母亲病、渴交加,濒临死亡,可她的心还在牵挂女儿,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喝。充分朗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母爱如金,银罐变金。
学生朗读。
第四步:金——水流、钻石、星星。
这里用讨论方法突破难点。从前面我们可以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是什么样的爱使竟然能从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
预设:如果学生体会不出,就引导学生对比。因为小姑娘的为妈妈四处找水,终于得到一罐水;因为关爱小狗这条生命,给了它一点水,木罐变成银的;因为妈妈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银罐变成金的;每次爱的付出层次都在提升。这个人不是,这件事不是,这个人对我,这件事对我,可我(小姑娘)却把爱给了送给这个过路人,这种爱广博而无私,层次最高。这种爱堪比钻石,最终化为星星,永照人间。
(4)总结全文,提升层次。
爱化为钻石,化作星星,因为小姑娘善待别人,她有着钻石般心灵,她的爱感动了上苍。这虽然是一个童话故事,但生活中这种爱无处不在,在冥冥中创造着奇迹;课件出示《地震中的奇迹》。学生在一幻一真两个故事中切身体会爱汇聚力量,爱心产生奇迹。
机动:课后选做题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她是我的朋友说课稿2}.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七颗钻石
爱 爱 爱 博爱
木、空 ——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
七、学习效果
这节课通使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爱的力量,使学生看到了爱能创造奇迹。这种感悟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使孩子心中“用爱心对待生活”的花蕾绽放。
亮点:
1、学生通过水罐由;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