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当归植株图片 当归图片大全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重要生药彩色图片》

重要生药彩色图片

彩图1 赤灵芝 彩图2 紫灵芝 彩图3 绵马贯众

彩图4 生药银杏叶 彩图5 中国红豆杉 A B C

彩图6 麻黄药材 彩图7 北细辛

A. 草麻黄;B. 中麻黄;C. 木贼麻黄

彩图8 掌叶大黄原植物 彩图9 唐古特大黄原植物 彩图10 药用大黄原植物

彩图11 掌叶大黄药材 彩图12 掌叶大黄药材横切面

彩图13 何首乌原植物形态

彩图14 何首乌药材

彩图15 不同来源黄连原植物 黄连原植物 三角叶黄连原植物 云南黄连原植物

彩图16 味连药材

彩图17 雅连 彩图18 云连

彩图19 乌头花枝、块根 彩图20 乌头-盐附子

彩图21 乌头-黑顺片 彩图22 乌头-白附片

彩图23 芍药花枝、根 彩图24 白芍药材

彩图25 淫羊藿原植物 彩图26 箭叶淫羊藿原植物 彩图27 朝鲜淫羊藿原植物

彩图28 淫羊藿药材 彩图29 木通

彩图30 三叶木通 彩图31 白木通

彩图32 木通药材 彩图33 三叶木通药材 彩图34 白木通药材{当归植株图片}.

彩图35 三叶木通藤茎横切面图 彩图36 山里红果枝 彩图37 山楂药材

{当归植株图片}.

彩图38 黄皮树果枝 彩图39 雷公藤原植物

彩图40 贯叶金丝桃形态简图 彩图41 沉香植物及药材形态简图

篇二:《中草药图片3》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鹿藿

别名 老鼠眼、饿蚂蝗、痰切豆、牛眼珠藤、野毛豆

来源 为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以根及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草质缠绕藤本,全株多少被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密生白色长柔毛,顶生小叶卵状菱形或菱形,长2.5-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密生白色长柔毛,下面有红褐色腺点,基出脉3条。花黄色,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1-3个花序同生一叶腋间,花萼钟状,萼齿5,外面有毛及腺点,花冠蝶形,雄蕊2体,子房有毛和密集的腺点。荚果红褐色,被毛,长方椭圆形,长约1.5厘米,顶端有小喙,种子间略缢缩。种子近圆形,1-2粒,黑色,光亮。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土坡杂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苦、辛、平。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用法 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草或鲜根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小儿疳积:鹿藿根10克,水煎服。

2.瘰疬:①鹿藿全草15克,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②鹿藿根15克,猪瘦肉60克煮汤,以汤煎药服。

3.蛇咬伤:鹿藿根捣烂敷患处。

4.疖毒:鹿藿根煨熟加盐捣烂敷患处。

5.贯发性头痛:鹿藿鲜全草22克,水煎服。

6.月经痛:鹿藿根10克,川芎10克,木防己12克,算盘子根10克,水煎服。

7.经期腰腹痛:鹿藿根12克,木防己12克,益母草10克,水煎,红糖调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月季花

别名 月月红

来源 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以花、根、叶入药。

形态特征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直立或披散,与枝均有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片,少数7片,叶柄有腺毛及皮刺,基部有披针形托叶一枚,大而明显,大部附生于叶柄上,边缘有腺毛,小叶片宽卵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尖锯齿。春末即开始开花至秋季,花常数朵聚生,花梗长2-3厘米,花萼5裂,宿存,萼筒倒卵圆形,萼片钻形,反曲,常羽状分裂,边缘有腺毛,花冠玫瑰色,直径约5厘米,花瓣多数,重叠,三角状倒卵形,先端波状,雄蕊多数。蔷薇果卵状椭圆形,长达2厘米,红色。

生境与分布 均为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采集季节 晴天采将开花蕾。春、秋挖根。叶多鲜用。

性味功能 甘、温。活血调经,散毒消肿。

主治用法 花:月经不调,痛经,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未溃破)。叶: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根:跌打损伤,白带,遗精。用量:花:3-6克。根:10-15克。鲜花或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月经不调、痛经:月季花、益母草各10克,水煎服。

2.经闭或月经不调:月季花6克,鸡冠花、杜仲各10克,白酒125毫升,蒸服。

3.赤白带下:月季花根10-15克,水煎服。

4.月经过多、白带多:月季根30克,炖猪肉或煮青壳鸭蛋吃。

5.妇女不孕:月季花6克,元宝草、连钱草、薏米仁各10克,益母草、萱草根各15克,泡白酒1斤,早晚各服15毫升。

6.筋骨疼痛或骨折后遗疼痛:月季花炕干研末,每次服3克,用酒吞服,服后卧床发汗。

7.瘰疬未破:月季花头6克,沉香15克,炒芫花10克,锉细,入大鲫鱼腹中,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之,即效。鱼须在粪水内游死者。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奇蒿(刘寄奴)

别名 刘寄奴、南刘寄奴、千粒米、六月霜、化食丹

来源 为菊科艾属植物奇蒿Artemisia anomala S. Moore.,以带花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棕色,有纵肋,被细毛。叶互生,下部叶在开花时凋落,中部叶卵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窄缩成短柄,边缘有锐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有蛛丝毛,上部叶小,披针形。夏秋间开花,头状花序钟状,略带芳香,长3毫米,宽约2毫米,无梗,密集成穗状圆锥花丛,总苞棕黄色,无毛,苞片4层,外层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中层苞片椭圆形,内层苞片较窄,花白色,全为管状,外层有雌花数朵,中央为两性花,柱头二裂,先端成画笔状。10-11月果熟,瘦果长圆形,有棱。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竹木林下、郊野路边、田边、沟边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采集加工 8-9月间花期采收,晒干,打成捆,需防夜露、雨淋变黑。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平。清暑利湿,活血行瘀,通经止痛。

主治用法 中暑,头痛,肠炎,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乳腺炎。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中暑:①奇蒿15-30克,水煎服。②奇蒿花穗10克,红木香(南五味子藤)15克,青木香10克,水煎服。

2.消化不良:奇蒿15克,石菖蒲根茎、山楂、红木香各10克,徐长卿6克,桂皮2.5克,水煎服。

3.气管炎:奇蒿根60克,鸡蛋数枚,水煎至蛋微熟,去蛋壳,再煎至蛋黄发黑,吃蛋和汤。

4.溃疡病出血:奇蒿根、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5.月经不调、挫伤血肿:奇蒿15-30克,水煎,黄酒冲服。

6.食积不消,肚痛胀满:奇蒿15-30克,水煎服。也可配其他促消化药。

7.丝虫病引起的橡皮肿:每日用奇蒿60克,水煎服。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湖广草(蔓茎鼠尾草)

别名 佛光草、小灯台、荔枝肾

来源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蔓茎鼠尾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柔弱,数枝丛生,基部平卧或斜升,节上随处生根,四棱形,稍被白色短毛。基生叶5-7片,簇生,叶柄长2-4厘米,略带紫色,被白色短柔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8-4厘米,基部浅心形,上面略有皱纹,下面脉上被短柔毛,边缘有圆钝齿,茎生叶对生,单叶或有时为三出复叶,两侧生小叶远较顶生者小,柄较短,亦被白毛。3-4月开花,轮伞花序有花2-8朵排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花序轴被短柔毛,苞片卵圆形,花萼钟状,长3-4毫米,外被短柔毛及腺点,萼筒内无毛环,上唇几全缘,下唇具2齿,花冠二唇形,淡紫色,长约5毫米,花冠筒内无毛环上唇2浅裂,下唇3裂,中裂片宽大平截,且顶端微凹,能育雄蕊2,药隔弧形,上臂药室发育,下臂分离而药室不育。子房四裂,花柱基底生。小坚果4,卵圆形,稍带三棱,淡褐色,包于宿萼内。

生境与分布 生于林下、沟边或山野、房屋的向阳处。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微苦、辛、平。清热利湿,平喘止咳,调经止血。

主治用法 风寒咳嗽,痰多气喘,吐血,白带,小便频数,腰痛,月经过多。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1.慢性输卵管炎症急性发作:鲜湖广草30克,与鸡蛋、红枣同煮服。

2.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湖广草30克,水煎服。{当归植株图片}.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红花酢浆草

别名 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大老鸦酸、地麦子

来源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直立无茎草本,高达35厘米。地下部分有多数小鳞茎,鳞片褐色,有3纵棱。叶基生,为3小叶复叶,叶柄长15-24厘米,被毛,小叶阔倒卵形,长约3.5厘米,先端凹缺,被毛,两面有棕红色瘤状小腺点。春夏开淡紫红色花,伞房花序基生与叶等长或稍长,有5-10朵花,萼片5,顶端有2红色长形小腺体,花瓣

5,雄蕊10,长短各5,花丝下部合生成筒,上部有毛,子房长椭圆形,花柱5。蒴果短条形,角果状,有毛。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村边,路旁阴湿处。全国各地有栽培,并逸为野生。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酸、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调经。

主治用法 肾盂肾炎,痢疾,咽炎,牙痛,月经不调,白带,外用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烧烫伤。用量10-15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 1.月经不调:红花酢浆草30克,泡酒服。

2.跌打损伤:红花酢浆草30克,茜草15克,拌酒糟包敷患处。

3.赤白痢:红花酢浆草15克,水煎服。

益母草

别名 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

来源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以全草和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茎直立,单一或有分枝,四棱形,微有毛。叶对生,叶形多种,基出叶开花时已枯萎,有长柄,叶片近圆形,直径4-8厘米,边缘有5-9浅裂,每裂片有2-3个钝齿,中部茎生叶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再3裂,侧片1-2裂,上部叶不裂,条形,两面均被短柔毛。6-8月开花,花多数,在叶腋中集成轮伞,花萼钟形,先端有5个长尖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毫米,上下唇近等长,花冠外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多,雄蕊4,二强。小坚果熟时黑褐色,三棱形。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河滩、草丛中及溪边湿润处。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集加工 夏、秋间开花时割全草。

药理作用 1.本品煎剂及酊剂给家兔灌胃或静注有兴奋子宫的作用,且煎剂比酊剂强。其作用与脑垂体后叶激素相似,但效力较弱。2.益母草碱给家兔静注,有显著利尿作用。3.抑菌试验:本品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辛、微寒。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 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淤血腹痛,肾炎浮肿,小便不利,尿血,外用治疮疡肿毒。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研粉或鲜品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篇三:《药用植物显微图片(一)》

药用植物显微图片(一)

白芍草酸钙簇晶

薄荷腺鲮

白芍木质部

百部根被细胞

槟榔显微观察

白头翁

白头翁根韧皮纤维

{当归植株图片}.

白头翁木质部

白头翁韧皮纤维

白芍韧皮部

百部内皮层及根部

百部内

大黄异型维管束

甘草木栓层

半夏粘液细胞

半夏周木型维管束

北五味子粉末

槟榔

陈皮外果皮

薄荷粉末{当归植株图片}.

薄荷粉末鉴别

薄荷茎横切面

川乌木质部

白{当归植株图片}.

草麻黄表皮细胞.

草麻黄粉末

草麻黄茎节间横切

薄荷显微观察

朝鲜淫羊藿

沉香横切面

沉香径向纵切面

{当归植株图片}.

沉香切向纵切面

川芎根木质部

陈皮维管束

草麻

川乌皮层

粉防己粉末

甘草粉末

茯苓粉末

甘草木质部

枫香

大青叶粉末

丹参粉末

当归粉末

丹参根木栓层

丹参根韧皮部

番泻

颠茄草叶横切

当归分泌腔

甘草晶纤维

对生百部根横切面

杜仲橡胶质团块

党{当归植株图片}.

杜仲粉末

党参乳汁管群与筛管群

党参筛管群

党参石细胞

杜仲韧皮部

地{当归植株图片}.

川乌显微观察

丹参木质部

当归木质部

当归韧皮部

甘草根横切

丹参

大黄根茎横切

地黄韧皮部

地黄显微观察

当归侧根横切

半夏根横切面

杜仲

篇四:《常见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草药别名大全

中药别名_根茎类

根茎类

三 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商品规格:主根分60头、80头、120头、无数头。茎基称:剪口;支根称:筋条;更细的根称:绒根。 处方别名:三七、田七、参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山漆、金不换、文山七(产云南文山)

混淆品:菊三七: 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的块根。菊三七、土三七、水三七。

竹节三七:为五加科大叶三七的根茎。竹三七、竹节三七 竹节参 土三七: 藤三七,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的块茎。土三七 藤三七 血三七,为薯蓣科薯莨的块根。血三七 朱砂七 红孩儿 景天三七,为景天科多种景天的根。景天三七

枯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老根。处方别名:枯萝卜、气萝卜、仙人骨、仙人头、地骷髅、地枯萝、空莱菔、老人头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处方别名:白附子、制白附、

禹白附、盐附子、独角莲、白波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

混淆品: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关白附、竹节白附

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紫背天葵的块根。处方别名:天葵、天葵子、天去子、天葵根、紫背天葵子、夏无踪、两头尖、千年耗子屎

防 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处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防己、粉寸己、解离、石解、石蟾蜍

混淆品: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广防己

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汉中防己 木防己:为防己科木防己的根。处方别名:木防己

射 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处方别名:射干、寸干、扁竹、扁竹兰、鬼扇、老君扇、开口箭、乌蒲、黄远

混淆品: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处方别名:白射干、土射干

穿山龙:为薯蓣科穿龙薯蓣的根茎。处方别名:穿山龙、穿地龙、川山龙

常 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处方别名:常山、鸡骨常山、蜀漆根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处方别名:何首乌、首乌、制首乌、地精、夜合、赤葛、赤敛、红内消、九贞藤、马肝石、山奴、山哥、山翁

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处方别名:白首乌、和尚

乌、泰山首乌、泰山白首乌

川 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旧时将该植物称“乌头”,只有独根、无子根者称“天雄”;通常将子根称“附子”;若再有小子根,称“侧子”“漏篮子”。亦有将母根作“草乌”、子根作“川乌”的;处方别名:川乌头、川乌、制川乌、千秋

草 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草乌、草乌头、制草乌

防 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处方别名:防风、文风、屏风、回风、北风、风肉、关防风、东防风、口防风、山防风、黄防风、青防风、铜芸、茴芸、茴草、百枝、百蜚

混淆品:川防风: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川防风、竹节防风、西风

附 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处方别名:附子、熟附子、侧子、乌附子、乌附块、黑顺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

当 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处方别名:当归、全当归、秦归、秦当归、西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归头、归身、归尾、归须、乾归、干归、甘白、干白、文无

白 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处方别名:白术、於术、于术、冬术、广术、贡术、杭术、于潜术、仙居术、吃力伽、炒白术、焦术、焦白术

莪 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的根茎。处方别名:莪术、文术、蓬术、蓬莪、蓬蒁、蓬莪术、蓬莪荗、蒁术、蒁药、莪

蒁、羌七、波杀、醋莪术

苍 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处方别名:苍术、仙术、茅术、赤术、茅苍术、关苍术、北苍术、泔苍术、焦苍术、

麦 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处方别名:麦冬、寸冬、麦门冬、川麦冬、浙麦冬、杭麦冬、沿阶草、爱韭、忍陵

天 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处方别名:天冬、门冬、天门冬、炙天冬、地门冬、浣草、天棘

浙 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大贝、大贝母、浙贝、浙贝母、珠贝、元宝贝、板贝、象贝、象贝母、象山贝母

川 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川贝、川贝母、松贝、松潘贝、贝父、贝母、青贝、炉贝、勒母、尖贝、勃母、母龙精、阿皮卡

伊 贝: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伊犁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伊贝、伊犁贝母、新疆贝母

平 贝: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平贝、东贝、北贝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处方别名:土贝、土贝母、假贝母

知 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处方别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肉知母、盐知母、蚳母、地参、沈燔、昌支、蝭母、儿踵草 秦 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的根。处方别名:秦艽、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酒秦艽、秦仇、秦爪、秦纠、秦胶、左扭、左拧、左拧根

藕 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处方别名:藕节、午节、光藕节、藕节疤、藕节炭

藁 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根茎及根。处方别名:藁本、辽藁本、川藁本、西黄藁本、西芎、藁茇

薤 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鳞茎。处方别名:薤白、九白、九白头、山薤、介白、茭白、野白头、薤白头、莜子、野薤、贼蒜、乔葱 川 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其茎节称:“芎苓子”。处方别名:川芎、芎藭、芎穷、胡芎、杜芎、抚芎、京芎、台芎、西芎、雀脑芎、九元蟊、酒芎、山鞠穷、山鞠芎

白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处方别名:芍药、白芍、白芍药、亳芍、亳白芍、杭芍、杭白芍、炒白芍、焦白芍、酒白芍、花后、冠芳、艳友、余容、何离、玉斗、伏丁、伏王、玉魁、天魁

赤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川赤芍的根。处方别名:赤芍、赤芍药、川赤芍、草芍药

生 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茎。处方别名:生地、地黄、生地黄、干地黄、淮地黄、怀庆地黄、大生地、地髓、地黄炭

熟 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茎,经黄酒拌蒸晒干而成。处方别名:熟地、熟地黄、大熟地、熟地炭、还元大品

玉 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处方别名:玉竹、肥玉竹、炙玉竹、葳蕤、葳参、萎香、萎蕤、萎簃、西竹、海竹、津竹、广竹 贯 众:为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2005版药典只收载了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处方别名:贯众、贯

篇五:《(11)_中草药_彩色图谱_资料大全》

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

凡功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物质之一,但必须秃通行流畅以濡养周身,如有阻滞斯积则往往发生疼痛、肿块等病症,活血祛瘀药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故临床应用甚为重要。

活血祛瘀要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

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咸,性寒、温、平不一,主要归肝、心二经。

干漆(附:阿魏)

【药用】漆树科乔木干漆树RhusvernicifiuaStokes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漆树主要分布于亚洲温暖湿润地区,在中国,东经97o~126o,北纬19o~42o之间的广大区域都有生长,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山脉一带最为集中,是中国漆树的中心产区。

漆树在四川境内分布于东经101o~110o,北纬26o~33o之间。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沿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巫山、娄山山地,次为岷山、邛崃山、凉山山地。其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地亦是全国的集中分布和中心产区。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200~2500m。因品种和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大木漆为550~2500m,西部地区最高可达3500m;小木漆为200~2500m,西部地区最高可达2300m。其垂直分布幅度为全国之冠。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m。幼枝具柔毛。单数羽状复叶,螺旋状互生,长22~75cm,叶柄长5~9cm,基部膨大,小叶11~15枚,卵形或长方状卵形,长7~15cm,宽3~7cm,先端长尖,基部广楔形或不整齐圆形,全缘,具细柔毛,小叶柄短。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圆锥花序腋生,雄花花萼5,花瓣5,雄蕊5,着生于花盘边缘,花丝短,具退化子房;雌花雄蕊小,子房1室,柱头3裂。核果扁圆形,直径6~8mm,黄色。花期5~6月,果熟期11月。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块状物。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呈颗粒状或蜂窝状,有光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平坦。微有漆臭,遇火燃烧发黑烟。漆味更浓。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杀虫。

【用法与用量】0.05g~0.1g,入丸、散应用,不入煎剂。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处方用名】干漆(清炒至无烟)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

本品行血祛瘀作用较强,性善下降,能破瘀血、消症瘕、通经脉,常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症瘕等症,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配伍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作用,用于虫积腹痛,可配伍杀虫药雷丸等同用,但目前临床上较少应用。

【附药】阿魏:及伞形科植物阿魏草及其同属植物新鲜根茎及根切伤后渗出的油胶树脂。性味苦、辛、温,归脾胃经。功能消积,散症。适用于腹中痞块,妇女血积腹痛,食积停滞,疟疾、痢疾等症。一般用量1~1.5g,宜入丸剂用。本品气味奇臭,不宜入汤剂。

皂角刺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 的干燥棘刺。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采制 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m,树干有刺。一回双数羽状复叶,簇生或近于对生,小叶6~14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1.5~3.5cm,边缘有细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杂性;花萼4;花瓣4,黄白色,较萼片稍长;雄蕊6~8。正常荚果直,条形,长达30cm,宽2.4~3.5cm;不育荚果微弯作镰形,不扭转,长8~12cm,宽1~1.5cm。先端有长喙,成熟后红棕色至黑棕色,无毛,有白色粉霜。花期5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完整棘刺呈圆锥形,有主刺及分支棘刺。主刺长3~15cm,或更长,0.3~

1.2cm,分支刺长1~6cm,由下向上逐渐细小,刺尖锐利。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尖部多显

深红色,有细纵纹,少有浅色的裂隙及白色小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或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部疏松。淡红棕色。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辛;温;小毒。归肝、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疮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

【宜忌】孕妇及体虚无瘀者均宜慎服。《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本草求原》:胃虚人忌之。"

卷柏

【药用】本品为卷柏科植物 卷柏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 Spring 或垫状卷柏 Selaginella puluinata (Hook.etGret.) 的干燥全草。生于林下或阴谷湿处。分布于四川、贵州等

【植物形态】卷柏 多年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当归植株图片 当归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