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2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美德。

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文中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为人之道。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生答)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可有一位少年却把客人拒之门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认识一下这位少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评判一下谁是谁非。(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三、简介作者作品

(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

四、课文研读

1.诵读课文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正音,强调:不(fǒu)通“否”

○2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标记不理解的词句,与同位交流。

○2提出交流仍不能解决的词句,全班同学互助解决。

(多媒体展示“温馨提示文言文翻译方法”)

3.感知内容

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课文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

1.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六、故事再现

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体验反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2.教师小结: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希腊的伊索也曾说过“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所以,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诚信来相伴,人生路才宽。”

八、拓展延伸

阅读《杨氏之子》,思考:杨氏之子的聪慧体现在哪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客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九、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收集有关诚信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如: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2.鲁迅说《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刘义庆

陈太丘

无信

友人期行不(fǒu)通“否”

无礼

元方

张强

【篇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商南县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序号课 题: 《陈太丘与友期》

主备人: 袁慧 二次齐备时间 2014-09-09 三次备课人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以叙为

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

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感知课文内容,评价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讨论

五、课时设计: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学生自学

1、给加点字注音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友人惭.(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友期.行 去后乃.至 门外戏.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翻译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君与家君期日中(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

5、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认为元方是怎样一个孩子?

【预习质疑】你还有哪些问题,请写下来。

(二)组内对学

小组内讨论疑难问题。

(三)班级群学

1、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组合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

对话。

2、“君”“尊君” “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2、讨论人物性格:三个人中你觉得谁最有意思?

3、品读探究——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拓展迁移】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四)教师点拨:

疑难重点字词

(五)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1)期日中 (2)太丘舍去 (3)元方入门不顾 (4)尊君在否 2、【中考链接】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

“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

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

"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明确译文:郭伋刚到任时巡行部署,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儿童,各骑着竹马,在

道旁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从远方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

很高兴,所以来欢迎。”郭伋辞让致谢。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

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

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这

是郭伋做人的方法。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去(舍弃、丢下)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

的日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3)、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

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

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

可,至少两条)

明确答案:1.A

.2(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

父亲)等了你很久,你却还没来,现在他已经出门了”

(3)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

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六)课后反馈:教师阅评“学后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反思。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 : 不诚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 彬彬有礼、聪明机智、落落大方

陈太丘 : 诚信

(七)、教学反思:

【篇三】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案

蒋慧娴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一、 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就认识很多这样的少 年英雄。比如说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四岁学画的王冕,六岁称象的曹冲,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翻到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少年。[打开PPT](板书:陈太丘与友期)请跟着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 检查预习(五分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打开PPT)[过渡: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进行了预 习,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打开PPT)

三、 朗读课文,体味情感(十分钟)

(过渡: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现在就请大家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朗读的停顿与节奏。)

1、翻下PPT,老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完了,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认真听了。所以,现在角色互换,由你们把课文齐读一遍,我来当听众。(按下PPT)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学习齐读课文。

(老师点评:嗯,读得真整齐,声音也很洪亮,有点那种感觉了,但停顿还欠明显,如:客\问元方。还有后面,友人便怒,发怒的友人,语气应该有点急,所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快点。)

3、点读。(现在,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再来给我们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注意老师刚刚讲的几个细节处)(老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吧,大家给点掌声。停顿处处理得很到位,朗读很清晰。不过老师希望你下次朗读时声音再大声点

四、 疏通文意,讲故事。

1,所谓“书读百变,其意自见”。我们已经把课文朗读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较浅显易懂,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大致翻译文章内容了。那现在你们还有没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或语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学生反馈,师生共同解答。)(三分钟)

3、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放PPT)(八分钟)

(1)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4、分角色朗读(过渡: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老师当叙述

者,女生扮演元方,男生扮演友人。)【一分钟】

五、 整体感知课文(放PPT)

1、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过渡: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板书:元方

(老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友人。)板书:友人。

2、(过渡:都说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哪些性格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探讨人物性格。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懂事,正直不阿,勇敢

六、 合作探究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放PPT

1、文中“君”“尊君”“家君”称谓在意思上有何不同?

2、本文结尾处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篇四】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

1(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

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方法:

1、谈话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朋友相约一起外出,约定在某个地点集合,可是,过了5分钟,

10分钟,朋友还是没有来,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怎么想?你是不是会继续等下去?如果迟到的是你,你会怎么说?如果在你迟到后,赶到目的地,发现朋友已经走了,你怎么办?怎么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陈太丘的儿子遇到这样的事情后的处理方法吧。

二、《世说新语》简介:

1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

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

朝宋文学家。

三、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指名读,让学生点评。

3、无标点读课文。

四 、重点字词的解义

期:约定 太丘舍去 舍:放弃 日中:正午

过中不至:到 去:离开 去后乃至:才 门外戏 时:..当时

戏:玩耍 待君久不至 待:等待 久:时间很

长 期行:相约同行 委:丢下,舍去 去:离开

引:拉 顾:回头看 ; 不: 通“否”,用在问句结尾表示

询问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

识量。

六、作业: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解义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全班齐读,检验是否读准了

2、抽查重点字词的解义

二、朗读,分析课文。

1、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 (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

意。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 给人的启示。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

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鲁、知错能改)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爱父、机智、有正气。

(5)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3、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

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三、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诚信相随,一生无悔。

四、作业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篇五】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德厚中学七年级 杨文祥

这篇短文选自《世说新语》的“方正”篇,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情节简单而饶有趣味。对刚刚接触文言文不久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篇短文不仅有趣,而且易懂,通读数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很容易就能大致明白。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自发地,或者受参考书影响——很多同学认为文章主要讲述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其实不然,《世说新语》主要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而“方正”篇主要突出人物正直不阿的品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学习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学习难点:

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课前预习:

1、朗读并读准字音,初步把握朗读节奏。

2、了解《世说新语》、刘义庆及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 课堂学习:

一、聆听老师的故事

注:以“方正”篇中辛毗之事导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虽然司马懿是上司、主将,但是既然司马懿的做法既不符合皇帝的命令,也不符合军情的需要,那他就要毅然以身相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方正”篇中的另一则故事《陈太丘与友期》,讲的也是不论身份差别,只看行事对错的人。

说明:诸葛亮与三国故事,这个话题应该能够吸引中学生的兴趣。然后用这个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与《陈太丘与友期》类比,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时,能有意识地从“方正”的角度解释。

二、展示我们的预习

1.明确:(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品格。

(2)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3)陈太丘、陈元方、“友人”:

“太丘”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寔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有一次去拜访荀淑,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荀淑府上,主人设宴招待他们。荀淑有八个儿子,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2、多朗读几遍,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3、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故事的内容吧!

说明: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在于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通过已理解学生的复述,使所有同学了解故事内容。

三、理解文章的意义

1、说明: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现在回顾一遍,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解释、翻译提供了帮助。

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看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凭自己的能力解释清楚每一个字词。

注:(1)“去”的解释要注意古今异义。可举例如:“我去学校。”这句话的古义为:我离开学校;今义为:我去到学校。

(2)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文八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切的情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翻译从略。在同学翻译“过中不至”或其他语句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及时指出其翻译的缺点:缺少主语。并提示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省略了人物。

4、理解了文章内容后,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

说明: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文言字词,精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本文字词和内容均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质疑问难和老师的重点字词检测掌握字词意义。在逐句翻译过程中解决句子成分省略时的翻译问题,并巩固翻译时字字落实、调整语序的习惯。这个环节是接下来品评人物风貌的基础,必须一丝不苟地落实。

四、品评人物的风貌

1、文中真正犯错的是谁?他先后犯了哪些错误?怎么评价这个人?

明确:“友人”,他先失信于陈太丘,又失礼于陈元方。他虽然失信、失礼,但是错而能改。

2、“方正”是什么意思?你觉得为什么《陈太丘与友期》这篇文章被放在《世说新语》的“方正”篇里?

明确:方正是正直不阿的意思。虽然“友人”官位较高,但陈太丘不因此而特地等候,而是坚持原则地到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父亲的“友人”既尊且长,但陈元方不因此而放过他的错误,而是直言指出。

3、你怎么看陈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

注:我们这里评论陈元方,首先告诉大家一个词: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来鉴别这个人物。

【篇六】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5《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⑵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阅读它们,相信一定会激起我们的精神愉悦、感情共鸣,从而给我们有益的人生启迪。

3.中招考点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中招考试的必考点,其中对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词和句子的翻译等每年都会涉及。

4.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亲情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借助课下注释,会解释重点文言词汇,并能翻译课文。

2、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能说出陈太丘朋友和元芳的性格特点。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借助课下注释,会解释重点文言词汇,并能翻译课文。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人物的不同特点,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知道哪些关于古代英雄少年或小才子的故事呢?说说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预习检测

1.作者及作品介绍

刘义庆,字季伯,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420年,袭封临川王。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欢招纳文士。编撰笔记体小说《世说新书》,后改名为《世说新语》。书中将汉魏直至晋宋之间士大夫的轶事琐语,分门别类辑录成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辞意隽永,对后世笔记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后来,仿《世说新语》者颇多,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自成一体。《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2.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听录音读课文,全班齐读。

(三)新课讲解

1

2

3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七、板书

4

【篇七】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眉底中学 屈利霞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五、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六、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机智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还有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年仅七岁的陈元方,他是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二、检查学生预习:

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

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

“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样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生当堂表演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六、自由朗读,当堂成诵检查。

七、课外延展

1、讲一个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见》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