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己亥杂诗教案 八年级己亥杂诗教案

小学作文 zuowen 3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翻译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青绍荣

【篇二】己亥杂诗教案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课例设计

一、课前播放小学生古诗词朗读带。

1、随意播放,营造一种气氛。

2、抽查几位同学,每人背一首古诗。

参考提示:《咏鹅》《静夜思》《清明》《秋浦歌》《游子吟》《忆江南》《七步诗》《示儿》《回乡偶书》《咏柳》《梅花》《悯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己亥杂诗》等。

二、古诗词分类积累

唐诗宋词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它的作用之大。古诗词读来朗朗上口,历来经久不衰。但那么多的古诗词,我们该怎么记住它呢?看样子还要掌握点方法和技艺才行。(每一类要求学生说出一二句。)

1、按季节分类:

春天: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夏天: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天: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冬天: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按景物分类:

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按思想内容分类:

送别诗: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情感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6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三、古诗词练习巩固

这么多这么好的古诗词,能变为自己的该多好啊!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动手做做吧。

1、花名趣填。(见投影片)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7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8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10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1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填鸟名。(见投影片)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填成语。(见投影片)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古诗词与人名趣对。(见投影片)

○1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2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诸葛亮)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

○5覆天翻天,纪元重开新史;空前绝后,人物且看今朝。——(毛泽东)

○6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

○7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李白)

○8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风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9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产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5、古诗词之最。(见投影片)

○1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0

○2最高的瀑布——(飞流真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3最深厚的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速度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6最顽强的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深)

○7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最高处流下的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1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赏析品读

古诗词可谓是语言的精华,诗人思想感情尽皆浓缩于此。四句八句,几十个字的内容可以纵横千里,飞跃古今。但是对有的同学来讲似乎深奥难懂,枯燥无味。于是就有人进行了串改。

1、打油诗仿写。(见投影片)

○1《春晓》新编

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夜里一翻身,压死知多少?

○2人生四大悲

久旱逢迎甘霖——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同名。

○3人生三境界新编

昨夜西风刮大树,独上高楼,站都站不住;

衣帽全丢都不顾,为伊搞得好狼狈;

众里寻她千百度,突然发现,那人睡在街道办事处。

○4讽喻诗:《无题》——你能看出其中的意思吗?

日暮苍山兰舟小,

本无落霞缀清泉。

去年叶落缘分定,

死水微漾人却亡。

2、古诗词在作文中的运用。

(学生阅读。见复印稿共五《心弦上痴情的景致》《与诗人同行》《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我越来越爱书》《四季之乐》)

○1标题(小标题)中运用古诗词增强文采;

○2文章里引用古诗词使内容更充实;

○3段首用古诗词作中心句构成排比段,条理清晰;

○4开头(题记)和结尾引用古诗词形成照应,深化中心。

五、课余写作:

以“成长”为话题,文中适当运用古诗词,自拟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篇三】己亥杂诗教案

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古诗《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背诵、默写《己亥杂诗》。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并背诵古诗《己亥杂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感悟龚自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法与学法

教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2、适时介绍写作背景。

3、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二、指导学生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停顿要领,让学生在书上做上记号。

己 亥 杂 诗

清 龚 自 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3、现在大家小组间以合作的方式来朗读这首古诗,互相间注意纠错,同时注意停顿,要读出感情来。(学生朗读时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三、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师:我们读得差不多了,很好!我们要掌握一首优美的古诗,只读出来还不够,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首诗效果就会很好。下面我们看到书,小组讨论一下,下面几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会再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 :泛指全中国。 恃:依靠。

喑:哑。 究:到底。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些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吧!(指名一些小组回答,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四、学习古诗,领会诗句含义。

1. 师:好!诗中的一些词语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们就看看诗句的意思吧!先看到第一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

讨论交流一下,等会再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好吧?(教师用课件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一句诗的意思:只有风雷激荡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有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状况的担忧之情。

2. 师:好!第一句诗我们理解得差不多了,我们再看到第二句诗大概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先齐读一下诗句,大家再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等会又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教师用课件出示)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大家讨论了一下,就叫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指名一个小组回答,师生集体订正,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第二句的意思:我奉劝天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束规格,以降生更多的人才。(让学生在书上作上记号)

己亥杂诗教案

这句诗表达了内心深处力主改革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五、再读古诗,体会思想感情。

1. 师:大家再读读这首诗,看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出示)

2.教师并适时用课件展示: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和热切的希望,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六、古诗音乐欣赏。

师:我们学习这首诗心情显得有些沉重。好!我们放松一下子,听听古诗音乐欣赏,同时也能加强我们对诗歌的背诵。(教师用课件演示诗歌音乐欣赏2遍,再让学生跟着唱)

七、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面布置一下作业。(教师用课件展示)

【篇四】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己亥杂诗》是语文S版第11册第2单元的古诗诵读篇目。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政治诗,与平时我们教学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的诗不同,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的内容从“清末的社会现状”到“复杂情感”再到“急切愿望”,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难。

【学习者分析】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爱我中华为主题下的《开国大典》、《望大陆》、《三海关》、《太阳与士兵》这五篇文章,并通过反复地朗读,感受到了每篇文章的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所以学生在大体把握本首诗的情感上会比较容易。但这首诗是小学阶段难得一见的的政治诗,再加上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学生平时缺少此积累。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本诗歌的背景,加深学生对这首诗的社会环境的认识。再组织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默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教案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

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篇五】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教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教案

同学们,下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板书: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补充作者简介: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解释题目:《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这首诗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三、朗读诗歌

1.学生自读 2.教师泛读 3.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学生齐读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联系课后注释,给同学5分钟时间,小组同学试着翻译这首诗歌。

2.汇报交流(找一些同学来解释并翻译)

A.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

离:离开京城、朝廷。

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鸣鞭。

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

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暗指朝廷、国家。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解析:

一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重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板书:一二句写浩荡离愁,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板书:三四句写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六、学生思考:同学们再来思考,①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愿望? ②本诗中那句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的眷恋和深切的离别情绪?(找同学来回答)

一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三四句:抒情。以落红自比,表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己亥杂诗教案

主旨: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九、小结:本诗是龚自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时的愁绪,黯淡的前途迫使他挥鞭远离京师。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虽已辞官远赴天涯,但不甘退伏,憧憬未来,有机会还要为国效力的决心,流露了作者效忠朝廷与国家的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十、作业:默写并写出每句的句意理解。

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挥鞭远离京师。

三四句写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篇六】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教案设计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篇七】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10.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读诗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四、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六、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3.查找《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篇八】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己亥杂诗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己亥杂诗教案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身体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2、学会在口语交际中正确使用身体语言,获取较好的口语表达效果;

3、掌握身体语言使用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然地使用身体语言辅助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由故事《马价十倍》导入,引出“身体语言”的概念。

“伯乐是个出名的相马师,他说哪匹马是好马,大家就相信那一定是匹良驹。但这一次伯乐一声都没吭,却能使买马人蜂拥而至,靠的就是他作出的态势,所传递的信息让买马人浮想联翩,认为伯乐是相中了这匹马,所以就产生了买的欲望。”

“可见,在生活中人们身体上的一些动作是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的。我们就给这些身体动作、表情等等一个名称——身体语言。”

(设计意图: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圈划重点 。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提取主要信息,学会圈点勾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阅读。)

三、观看视频

1、同学们,有一个人,他在发表演讲的时候,很好地使用了身体语言,以至于至今人们对他的那次演讲依然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大家就来一起观看1775年3月23日,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帕特里克.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讲。

要求: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表情、手势、目光。

2、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看完这个演讲以后你心里的感受,并具体说出演讲过程当中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情节。

亨利的演讲堪称经典,我们被他的演讲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撼人心魄的态势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在说到一些关键的语句时语调低沉而痛苦,声音微弱而嘶哑。演讲的时候,他佝偻着身躯,双手捧着胸口。时而他又挺起胸膛站直身子,振臂高呼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故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更好的了解身体语言的作用。)

四、反馈交流

1、 什么是态势语?

口语交际中说话者或听话者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人们把这种交际语言称之为态势语,又可称之为身体语言。态势语是口语交际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2、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所搜集的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态势语概念,经搜集到的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与大家分享,更好的达到资源共享)

五、教师指导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下面,我就态势语中需着重注意的几点说一下

1、手势

手势是体态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手势能使表达富有感染力量。

握手是一种特殊的手势。两人会面,一般先握手。握手有力,常常是热情、友好、高兴的表现;握手无力,常常是敷衍、冷漠、魄力不大的表现。

(让学生们之间互相握手,体味其中用力与否的不同,老师也可参与其间)

单这握手就颇有讲究,可见这手势的作用不容小视。谁能说说看你所接触到或知道的手势的作用。

谈话时,双手背后,常表现出自信、思考或悠闲;手指有小动作,表现出不耐烦、不感兴趣或不以为然;用手指摸额头,表现困惑或害羞;两手指尖相合形似尖塔,表现出充满自信;两手指尖相合形似倒尖塔,表现出心情平静,愿意倾听意见,等等。

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平静地说明问题;积聚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表达者表明心迹。

2、眼神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口语交际中借助眼神传递感情,可大大增强交际效果。

一般说来,在谈话中,目光注视着对方的前额,是一种严肃办公事的态度;目光注意对方双眼与嘴部之间的三角区,是一种较亲切的交往的态度;目光捉摸不定,或不敢正视对方,常常是胆怯、害羞,或内心有隐秘;目光移向别处,可能表现出厌恶或拒绝;注视时瞳仁放大,常常表现出爱和兴奋等。

(同学们互相模仿试验)

3、面部表情

人们在相互间的语言交往中,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情感要占到55%。

播放《憨豆先生》中的部分片段

这部片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憨豆先生有一点笨拙、有一点幼稚、有一点单向思维(脑筋不转弯),有一点腼腆,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个思维有一点短路的家伙,他的喜剧感来自你我都有可能会发生的日常生活中.剧中对白极少,几乎都是靠他“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变化多端的表情”来呈现.。英国喜剧明星罗文艾金森也因饰演憨豆先生而成为英国最成功的演员之一,预报了一个新的时代。)

拿表情中最普通的微笑来说,在口语交际中,微笑具有强化有声语言沟通功能,增强交际的效果。

微笑是自信的标志,礼貌的表达,涵养的外话,情感的体现,微笑能给人温暖,令人愉悦和舒畅,微笑表示尊重和友好,能够使对方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微笑有这么的好处,从现在起,同学们让我们毫不吝啬的微笑吧

4、身体

人的身体动作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加)英格丽张硕在她的《你的形象价值百万》中说,我相信一个站立很直的人的思想也是同样正直的。真诚、自信、温文尔雅等良好的素质都会通过身体语言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5、除此之外,在平时的交往中还应该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口语交际中运用身体语言,要记住四大原则:

自然:态势语是个性风格的自然流露,运用时应该是情之所致大方自然,反对矫柔造作,也不应限定在僵化、同一的模式上。但自然并不等于无意识的随意,而要受口语交际目的的制约。

得体:态势语运用要恰如其分,符合交际场合、听说双方的身份、年龄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适度:态势语运用时要注意把握分寸。动作幅度不宜过分夸张,形式不宜过分复杂,力度和频率都要适中,忌喧宾夺主,哗众取宠。

和谐:和谐是态势语运用的美学追求,它包括有声语言的内容、语调、响度、节奏等的协调,与说话者、听话者的心态、情感的温和,与特定语境的适应,与交际目的想统一等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在口语交际中的作用,明确在平时的交往中还应该注意一些基本原则,学会文明、得体的交流。)

六、情景模拟

师: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感悟,下面,老师设置几个场景,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应该怎样综合运用体态语来更好的展现自己。

1、给学生一段演讲稿,让他们用适当的体态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展现独特的风采。

明确:

(1)、学生思考、交流、展现、

(2)、同学、老师点评,指出不足、总结经验,

2、你在国际少年儿童风采大赛中荣获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呢?

明确:

(1)、学生思考、交流、展现、

(2)、同学、老师点评,指出不足、总结经验,

3、在一个晴朗的周末上午,某中学的师生正在为班里的一名患白血病的同学寻求募捐。现在大家在广场正积极地请路人能够奉献一片爱心,你们会如何说,如何做来打动每个人呢。

明确:

(1)、学生思考、交流、展现、

(2)、同学、老师点评,指出不足、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老师设置几个场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进行表演、展示,更好的进行学以致用。)

七、课文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体态语在生活中的运用,同学们表现运用的很好,但学习运用不仅限于课堂,更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交往。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细心揣摩,灵活掌握,让它内化成自己的硬功夫。

运用身体语言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要自然得体,力戒矫揉造作;

2、要适度、和谐,不能过于夸张;

3、要使体态语言与言谈协调一致,与说话者或听话者的心态、情感吻合,呼应听者的愿望,拨动听者的心弦,使言谈更有活力。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己亥杂诗教案 八年级己亥杂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