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评课稿
《窃读记》评课稿
——景星镇小学 马志英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当年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我就被书中的情节所感染,作者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朴实而又感人。我在单元导读中了解到,编者能把这篇文章放到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其主要目的是:一、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2016年5月8日,听了 老师执教的《窃读记》,有以下感受:
一、切入点准确恰当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窃读记》是一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一节课只有40分钟,若想面面俱到,往往会流于表面。从哪一点切入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和理解全文呢?老师对教学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取其中的要点——作者窃读经历中的快乐和痛苦,引发学生思维的触发点。通过品味词句,揣摩作者心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感受“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一点老师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在教授类似课文时学习和借鉴。
二、“深”与“浅”的把握难
名家名篇往往寓意深长,字里行间、娓娓道来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但不同的读者层所能够理解的深度是不同的。我们教师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将我们所体会到的、挖掘到的深刻道理倾囊而出,恨不能全部灌给学生,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另一种是低估了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仅仅浮于表面,蜻蜓点水、有隔靴搔痒的遗憾!在深浅度之间怎样才能把握住平衡点,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在教这类课文时避不开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本课时,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在文中划出重点词句,理解、品读。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语言严谨流畅,指示明确、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能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评点,课堂互动很融洽。从老师侃侃而谈的言语、自然大方的教态中可以看出,她扎实的基本功、对教学不断的努力和进取。
但为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对阅读的渴望和窃读的快乐,是否应该先让学生谈一谈
我们从书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读书对我们的成长到底有多重要?窃读的“快乐和惧怕”是否应该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解?惧怕后又去读,是不是才能更好的体现那份爱读书的劲头?对于作者为什么 “窃读”这一点离学生生活较远,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是否能够补充一些资料,帮助孩子去体会呢?
三、“情”与“意”的品读难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这类名家名篇想要深入阅读体会,却又不能局限于学生的表面认识,怎样才能以学生的理解、体会为主体,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进入深层阅读,在字里行间去潜心品味作者的“情”与“意”呢?
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窃读的快乐与惧怕,当学生找到关键的句与词后,又能及时的抓住,适当的点拨,使学生能逐渐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窃读时快乐与惧怕交织的心情。这种抓住重点词句以点带面的体会、品读的方法非常适合这类课文的教学。老师走对了路。如果老师在抓住这些点之后,能夯实一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多角度、更深入的理解透彻,再进行朗读指导,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例如;学生提到了“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一句话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从身体的饥饿到精神上的饥饿层层深入体会,再把阅读后填补了精神空白,那种饱足感谈透彻,那么想要朗读出这种“窃读”的快乐就自然而然了。当然也为后面虽然惧怕着,却不放弃“窃读”,理解那种快乐与惧怕交织的心情,做个很好的铺垫。
对于同一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严艳,这位年轻的“老教师”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相信她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飞越高的。
【篇二】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板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进行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窃读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作品,该组以“我爱阅读”为主题展开。
本篇精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一中心思想,清丽平实、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读书的乐趣,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得到情感体验,同时在品读课文中,我们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担忧、恐慌与痛苦,体验到惊喜、快乐与满足。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文章中充满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体会到文中丰富的情感以及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训练项目,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现“我”窃读时的复杂心情;
3.感悟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联系生活实际懂得“你们是吃饭长大的”真正内涵,并热爱读书。
4.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2.圈划并有感情的朗出作者读窃读时的心理、动作
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难点:1.揣摩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理,感悟作者对书本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这一思想感情。
2.在体会作者的热爱读书中,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感受书本的无穷魅力。
说教法、学法
为了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教法归纳如下:
交流感受法,引导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关键词句分析法。学法归纳为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想象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为了更好地实行预设的学习目标,我和学生做如下准备: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教学资料,如课件
学生:发动学生搜集整理名人读书时的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并读一读
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课文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旨,让学生在朗读、探讨、交流,感悟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得到思想的启迪。
一、感受交流法
从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感受导入,将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巧妙的牵引出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明确了本科的学习目标。
在一篇说课稿中,教学过程尤为重要,因而导入的设计也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跟书本也更亲近,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这篇课文。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就如写作文也提倡“凤头、猪肚、豹尾”,无不体现开头的重要性,体现“万事开头难”这一特点,于是设计感受交流导入法,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情
境。
二、紧扣题眼,突出重点窃读记说课稿
圈划关键字“窃”字,进行具体的讲解。
我们都知道,窃大都表现大都表现的都是贬义词,现实生活中大都为钱财、为自身利益而自私的窃取别人的东西,你们听说过窃读吗?(板书:窃读记)那文中的窃读又是否是贬义词呢?让学生在默读过程中思考问题。
三、探讨交流,精讲点拨
带着对课题的疑问,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思考,文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句子,应让学生在找出句子的同时,在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其存在的真正内涵,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传神细腻。小组内交流讨论,综合讨论结果和疑问,在班内交流汇报,集体解决问题。新课程倡导,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而达成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活他们的思维。
再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有些词句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媒体出示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的语句,适时进行点拨。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生体会读书的重要作用,及阅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结合生对课堂练习的回答,作出小结。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
惯。布置课外实践: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课堂学习的目的是引向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正是为了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要求。另外,这样设计还能够沟通课内外,利于把语文学习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能简要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做到了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篇三】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四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窃读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以及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一下说课。
一、说教材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以“窃读”为线索,细腻的描绘了“窃读”的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旨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好习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新课标中学习的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窃读、惧怕、踮起脚、屋檐”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培养热爱读书的良好兴趣,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熟识生字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通过对作者细腻的描写的感知,体会作者炼词、炼句的精妙
重难点的确定,我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本文和课标的基
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完全可以回扣上述教学目标,而教学难点则是对文章精妙词语的理解而提炼出的。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已经从以前的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并不稳定,仍须不要的直观感受来引导,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够对课文的整体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把握,然而对细节上,则容易忽略,另外,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并迫切的希望证明自己学习的独立性。针对这些特点,下面,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上述所说的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上的特点,结合课文的特点和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决定采用情景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始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学法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眼、口、手、脑并用,激活学生的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本科问计划两课时完成,我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步走。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钟)
在上课伊始,我会问同学们:“同学们,‘窃’好不好?”大部分学生会回答:“不好”我将顺势说:“窃,不好,今天我们要学医一篇课文叫《窃读记》,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窃’,好还是不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关键”。我这种形式的导入,避免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用一个小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初读课文,熟识生字(10分钟)
本环节,我将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生词通道查字典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来自己解决。由于五年级学生已有了自主学习能力,这时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自主合作学习,能后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等同学们读完后,多媒体呈现“窃读、惧怕、屋檐”的等词,指名学生领读,教师领读,然后运用小组之间竞争读和开火车读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对于读的好的个体或团体进行既是表扬,对于稍微差的个人或者团体给予鼓励。这点上要注意,表扬和独立都要做到具体,拒绝诸如“你真棒”这种笼统的表扬,只有具体,才能使学生查漏补缺,才能提高其能力与自信。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在培养学生资助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段对合作的意识,提高语言交流与合作能力,增强自信心。
3、课文讲解(25分钟))
课文的讲解并不是将所有的内容都讲解,而只是讲解重难点部分,对于其他的部分,完全可以放权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归纳学习。
这一环节有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全文概括。
师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叫‘窃读记’,作者是如何‘窃’的呢?”
这一个任务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最终归纳得出。 藏身于顾客中
在雨天 热爱读书
饥饿
新课标提倡,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潜能,这个任务是在学生的动手动脑中,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教师适时点拨,势必事半功倍。
第二个任务是重点突破。
虽然五年级的学生能后对文章的整体有比较准确的把握,但对于细节上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因此,需教师的帮助,在这里我主要讲解的是第四自然段的“贪婪”一词和第七自然段的动作与心理描写。“贪婪”一词的讲解,我采用的是设想情景法,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象作者当时神情,如“同学们,谁能读出‘贪婪’的样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理解“贪婪”的意义,第七自然段,我会采用表演法,以演达情,让学生在表演中体悟作者当时心情,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这一个任务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思维仍具一定形象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活泼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体会作者炼词的精妙,突破教学难点。
4、作业布置(2分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本节课的作业是“收集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让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培养自主
学习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藏身于顾客中
在雨天 热爱读书 饥饿
现在呈现在黑板上的就是这节课的板书,教师的板书能够影响听课者的心情。我的板书运用的是归纳法,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有利于学生对于全文的把握和新知识的巩固。
【篇四】窃读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窃读记等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特点。
这篇文章收录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
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
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
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
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作为五年级的语文的第一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
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2、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
累,但课外阅读量可能不够高,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使学
生能够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主人公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
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三、说教师的教法。(提问情境探究)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
功的喜悦。
四、说学生的学法。(朗读自主比较合作)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紧扣题眼,以“窃”质疑
1、导入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
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
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
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2、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窃读又是什么意思?窃读记可以解释为快速默读全文说
说“我”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象?
(二)、立足核心 感悟窃读滋味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这种窃读的滋味!”
1、 圈划出描写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你的体会。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
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请大家从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两方面入手圈划出自己感悟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
理解。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交流要点
A、【课文】“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读的
惊喜
B、【课文】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
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
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
使人如历其境。窃读记说课稿
C、【课文】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
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
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
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突出了作者酷爱读
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课文】“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
算挤到里边了。”勾画动作动作描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E、【课文】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理解意思。将满
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
对读书的渴望。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F、【课文】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
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
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G、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
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
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
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
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
滋味。
(三)、探究缘由,感悟人生
1、心灵对话
窃读苦,苦在惧怕,苦在艰辛,而女孩依然窃读如故,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她酷爱读书,但又无
力购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窃读的女孩说点什么呢?从而引领孩子直接与女孩展开心灵的对话。
2、资料拓展,以情悟句
相机展示作者林海音的图片及生平事迹说明,在这位“台湾文学之母”其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
引领孩子回归文本,理解并深情朗读文末之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
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
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四)、补充材料,倡导个性阅读
分发材料:《窃读记》节选。
1.用心读文章,品味文章。 动笔去划一划,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读书的收获与感受。(引导学生能够简单用上学习课文时的方法。谈出自己的体会,
自己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林海音《童话》、读或观看影片《城南旧事》
2、谈读书经历。
把自己的读书经历与作者的读书经历进行比较,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2或3小题任选其一)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走一个来回”,读进去,走出来,从读到写,因文悟法。课外阅读帮
助拓展视野,名人名言激励童心。读后感让学生反观读书态度的不足,在自省中提升,感悟对生活的热
爱。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
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
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
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
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二、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三、说教法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
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
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窃读记说课稿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
“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
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
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
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
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
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
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
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
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
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
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
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
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
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走遍天下书为侣》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本
篇课文的学习能使学生感受到书能让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让人生变得充实而智慧。在朴实的文字中,
我们体会到作者“与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的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和快乐,同时
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 根据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们已有的认知情况,我主要
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生字词为导引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
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2、德性目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 3、言语实践目标: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的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
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二、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课前,我会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读书名言和读书方法,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搜集到的信
息中提取有益于自身学习的知识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通过让学生读书,在读中学习作者反复读
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读书加以指导,引导他们对自己在读书中的方法产生
思考。
二、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手段来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和反复读书
的方法。 2、合作谈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放飞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想象。 3、
联系生活法:通过今天所学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在学生的日常生活里,书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
师小卡片出示“娱”,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来给它组个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娱乐”
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娱乐”一词的意思,即使人快乐;消遣;快乐有趣的活动。接着教师创设话题:
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余,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以“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给我
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发表个性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教具:
一副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口琴。开设切入课题的问题:现在,如果给你们一次环绕世界旅
行的机会,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样?为什么来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让学生放情朗读,体会“与书为侣”的情结。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让
学生通过用“侣”组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 历
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
意思的基础上,我在通过小结了解文章大意,指导学生认读重难点字词。 (3)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在感悟作者对于书的这份情感的同时,明确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品析相关
句子来探究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同桌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然后进行汇报交流,重点训练学生言
语实践,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展言语
实践活动。最后教师汇总作者选择书的意图。 (4)反思回顾,升华思想 通过本篇课文的情把课
堂从学校内引到学校外,让学生在了解学习方法的同时,更懂得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在总结时,在让学
生们说一说你们了解了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更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我依据课文内容,把书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及赋予的含义一一地罗列出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更易
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安排,逻辑性很强,让学生轻松快乐地把握课文脉络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学生
了解课文脉络的同时,注明重点学习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新知识。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的“长生果”》。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本单元以“创造的乐趣”为主题,所选文章处处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或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感悟创造力的来源,或引导学生认识创造力的表现和掌握创造的方法,或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还有耳目一新的情感体验。
我所说的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评价—说教学设计,这六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 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它位于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创造的乐趣”中的第一课,其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广告”作用,地位可见一斑。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 说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创造的乐趣”,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但能否将体验升华进行创造,这又是本单元一个挑战。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
【篇五】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导学相携 品读感悟 ——《窃读记》说课稿
宜阳县锦屏镇高桥小学 张新利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窃读记》,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窃读记》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校园畅想曲”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再现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整个“窃读”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经历。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我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1
三、说教学重难点窃读记说课稿
我把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确定为本课教学重点;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立足本校的校本资源和学生学习情况,特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法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内心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本人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体验情况,建议学生采用以下学法:
1、圈划法; 2、朗读法; 3、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出示冰心奶奶的名句:“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引起学生兴趣。要求学生读句子,读准字音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冰心奶奶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件好的事情,要多读好书,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多好呀!书滋养着我们的 2
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是黯淡无光的,没有书的人生更是孤苦寂寞的,而读书的滋味是千百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林海音,回到她窃读的书店,一起去感受她窃读的滋味。
这样就由学生熟识的冰心奶奶的名句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文本氛围,进入教学状态。
(二)导学相携,品读感悟
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积累和发展语言,体会情感。“品读”则是方法的导引,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习得读书方法。所以在学习课文这一板块上,我设计了下面的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释题导入,激起兴趣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从这里可以窥视出文章的要旨。 这一环节为了激起学生兴趣,我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提出以下问题:
题目中的“窃”是什么意思?
当小偷是违法的,那作者“偷”的是什么?在哪“偷”的?为什么要“偷”?
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偷”的滋味?
然后让学生快速朗读课文,圈划出相应的句子,集体明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个中心句。
这样用平实的语言,诙谐的问题来步步追问设计文章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使整堂课一开始就充满期待。
第二环节: 抓住中心,品读感悟
3
然后教师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句话,我让学生品读句子并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破折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什么内容?
从词语感情角度来看,这两个词语该怎样分类?为什么同时用在这里?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窃读时的“快乐”的词句,边读边画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分小组讨论学习,集中赏析重点词句并圈划出描写动作、心理的词语,从而进一步去体会作者窃读时“快乐”的滋味。最后再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的读目的明确,有方法可循,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掌握读书方法。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1)围绕问题,默读课文,圈划出相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3)以“从这些语句中,我读出了( )的句式集中赏析句子 ;
(4)圈划描写动作、心理的词语,再进行有感情朗读。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这样的学法自主学习课文中描写作者窃读时“惧怕“的滋味。
4
这一环节是品读方法的具体演练,这其中少不了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同时又是感悟“快乐”与“惧怕”这两种滋味的落实环节。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真切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还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也是教学中扶与放的训练过程,进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第三环节:阅读记录,烙印痕迹
为了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赏析优美词句并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特意又设计了制作阅读记录卡这一环节。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文章中最精彩的地方,并把它填写在阅读记录卡上。
(2)小组或同桌间交流阅读记录卡的内容,谈谈摘抄的理由。 这样让学生在读书之后,把感受进行书面整理,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让知识的渗透有了更大的空间。
(三)、课堂小结,情感熏陶
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教师小结,首尾呼应,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感受了作者读书的百般滋味;分享了她窃读的酸甜苦辣;品尝了她收获知识的快乐心情;也感谢她给我们带来这样美丽的文章,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对知识多了一份渴望。我们要学习她的读书精神,像冰心奶奶说的那样: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四)、生发感受,拓展升华
5
【篇六】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窃读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特点:
这篇文章是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异。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
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等等。
选择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朗读与理解,揣摩人物思想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划出并且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会与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三、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学生赛读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小组的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上课前给学生讲好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心到、眼到、口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描写的细节、重点。
2、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则格言进入题目解读、由窃读的意思进入文本学习。
(同学们:伟大的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孩童时代那奇特的窃读生活吧。首先、看看题目、窃字的原意是指什么
窃读又是什么意思 连起来、窃读记可以解释为)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读书的名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做到由已知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
(二)、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找一找: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窃读的。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让学生初读一遍课文,锻炼他们的阅读理解归纳能力。
(过渡语:好的,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找看作者究竟是怎样窃读的?并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四人小组交流)
贴在大人身边来窃读
下雨天窃读
饥肠辘辘地窃读
(三)、品读赏析
(
过渡:通过刚才的概括大家知道了作者小时候想出了许多方法来窃读。那么有谁能很快找出
课文中集中体现作者窃读时心情的语句呢?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学生小组合作划出描写作者窃读时心理活动、动作等词语或语句,并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自己小组内各成员的各种观点,交流他们各自喜欢的段落,扩大他们的思路。
追问:作者又是如何表现他的快乐和恐惧的?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四)整体把握,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吃饭长大,是指身体对物质的需求,读书长大,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热爱读书,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设计思路
文本成为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都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都在为本小组的荣誉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学生始终都在自我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