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作文】
【篇一】童趣教案
《童趣》
《童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情趣和联想、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领悟课文大意——积累词汇、语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提升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诵读、理解。感悟“物外之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文言文知识及作者作品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和有意思吧。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的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这是一种新的文体——文言文。亲自读读古人写的文章,感受一下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是培养语感:1、熟读、理解、背诵;2、要用心领悟;3、不断积累文言文词汇、语汇。
学习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二、诵读文章
1.(自由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童稚(zhì)明察秋毫藐(miǎo)小项为(wèi)之强(jiāng)云端
怡(yí)然称快怡然自得凹(āo)凸(tū)土砾(lì)鹤(hè)唳(lì)
庞(páng)然大物癞(lài)虾蟆(ma)壑(hè)
2.(默读)疏通大意,读懂课文。
(1)借助课下注释理解文意。
(2)互相交流讨论难懂的内容。
(3)教师点拨难点、疑点。
(4)用自己的话叙述“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导航: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b.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c.徐喷以烟。(以:用。)
d.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e.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f.以草为林。(以:把。)
g.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h.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象中的境界。)
i.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j.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k.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虾蟆。)
3.(放声读)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导航:
a.能/张目对日。
b.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e.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然/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f.蹲其身,使/与台齐。
g.见/二虫斗草间。
h.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疏通文句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空(自己)(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3)鞭数十驱于别院(用鞭子打)(4)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1)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2)昂首观之(代夏蚊)
(3)使其冲烟飞鸣(代蚊子)(4)常蹲其身(代自己)
(5)观之正浓(代二虫)(6)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2)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4.(想象读)读懂心情,读出情趣。
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揣摩文中一些语句所表现出来的心情。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果然鹤也;……又留蚊于素帐中,……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为眼前出现想象中的画面而感到惊喜万分,拍手称快。)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置身于想象的天地之中,饱览“大自然风光”,自得其乐。)
(3)“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乐趣正浓,忽受怪物惊吓,惊魂未定,既捕之归案。写尽儿童神态与心理,可笑可爱。)
……
5.(研究读)读出思路,读出意蕴。
这是一总写童年时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②—④段: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事件:观察蚊飞;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
结构方式:总分。
中心线索:“趣”。
自然景物
(皆细小之物、淡无奇)思维方式(好奇心与想象力)新的形象
(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物外之趣
(其乐无穷)
夏蚊成雷联想
想象青云白鹤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森林、野兽、丘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兴浓、出神,大快人心
细小之物——细致观察——丰富联想与想象——与众不同的发现——其乐无穷的物外之趣。
6.(放声读)读出情感,吟咏成诵。
四、思考总结
学习完课文之后,有何感想和体会?
1.做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生活的人。
2.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培养审美意识及审美情趣。
五、布置作业
翻译、背诵课文。
【篇二】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设计
任课教师 严 军
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童趣》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该教案设计中不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因此预计课堂应该生动活泼。
3、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课文内容充满趣味,理解文意不难。新课标要求尽量避免讲到用法,着重放在积累词语、人文体验上,所以避免搞通译。一定要当堂成诵,分段进行较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背得最好的一段来试背,有助于提高背诵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提示]“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课文学习 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一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刚进入七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二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
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三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
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 ”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
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雷——群鹤
——怡然称快
丛草——林 虫蚊——兽 土砾——丘、壑
——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四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
[五读课文的设计思路: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在上面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来完成这一训练要求是不难的。诵读是直接感知课文语言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之后再与学生交谈“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等这些话题就显得水到渠成。]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讨论:
1、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3、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验与反思)
4、这
1、“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提示]珍惜生命,处置有度,本性善良。
2、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什么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作业]
1、背诵全文。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作者姓名:严军 通讯地址:湖北省鄂州市程潮铁矿子弟中学语文组 邮政编码:436051 E-mail:yanjun54@sina.com 个人页面:http:///friend/list.php?id=21811)
【篇三】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2
3
4
5
【篇四】童趣教案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这篇课文的特点是: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童趣的三件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表达了童年时的物外之趣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文言文字词句的音义,以及表达内容和形式,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语文素养。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情感上,对童年的乐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1. 知识与能力
(1)能解释“观”等实词和“之”等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2)能阐述本文语言的特点和效果;
(3)能背诵并默写本文。
2. 过程与方法
(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咏的方法;
(2)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童年时的物外之趣;
(2)能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和联想。
4. 教学重点
(1)能解释“观”等实词和“之”等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5. 教学难点
(1)能阐述本文语言的特点和效果。
6.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童趣教案
(一)激趣导入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不为学生预设立场,而让他们自由诵读,从正文到每个注解都认真读一遍,形成整体感知。
(三)一读童趣,梳字词
以字词的音义为对象,把课文认真研习一遍;注意每一个注解,并随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做上记号。时间10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将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下列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下面是样例:
······
(四)二读童趣,梳句子
对照字词注释,试着翻译全文;要以直译为主,典故等无法直译时才用意译;语句不同时可适当加字词,但要用括号标示;遇到不能翻译的做上记号。时间8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检测。教师将翻译题通过多媒体亮出,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学生说过后,教师再说一遍,并随时介绍翻译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样例:
······
在对全文字词句的音和义理解后,每人自由诵读。要求在前一次诵读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五)三读童趣,梳内容
请认真诵读课文,边诵读边自主梳理,说说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为每
个事件取个标题。时间5分钟左右。童趣教案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发言。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是:用一句话概括:童年的乐趣,即标题“童趣”。为此,作者写了三件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深入一步思考“这几件事中的物外之趣表现在哪里?”
教师理解:“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景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虚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
(六)四读童趣,梳形式
请认真梳理语言表达的形式和技巧,说说文体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再请代表发言。
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本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共200多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三幅有趣的画面。体现在以下方面:
1、行文紧扣“趣”字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
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然后分说三件趣事: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2、采用儿童化视角
以儿时视角观察事物,使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
如,“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虾蟆“拔山倒树而来”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3、运用想象和夸张
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
“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由实生虚。
(七)总结本课学习
要求总结收获准确、全面,总结启示深刻、独到。先用备用纸写下来。时间2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总结:我们学会本文简洁的语言表达,同时体会文中的物外之趣,保持一颗敢于想象和联想的心,让自己成为童趣之人。
(八)教师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课外阅读。我为同学们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五、板书设计
【篇五】童趣教案
《童趣》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六】童趣教案
四年级童心童趣美术教案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童心童趣》简案
沙土镇中心小学 于文娟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外儿童题材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
格特点,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及
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悟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他们认真、仔细
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认识到用画笔表现画家的思想感情,表现生活的意义,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通过欣赏图片,提问的方式揭示课题——童心童趣
板书 :童心童趣
2、 进入课题
A、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说出记录童趣的方法,老师总结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童年趣事。
B、通过两幅中国画油画的对比,给学生讲述他们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画种同样可以表现出童年童趣。
C、欣赏课内名画,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小组总结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口头鼓励表现突出的小组成员。
3、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的童年时代,童年时代充满童趣,令人回味无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儿童拥有同样美好开了的童年。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生活中的趣事,记录我们的童年时光,以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五、结束词
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每一天都是灿烂的
愿你们都有美丽的童年 辉煌的明天
【篇七】童趣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目标:
1. 朗读背诵课文,提高记诵古文的能力。(重点)
2. 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体会本文用词的精当(重点)
3. 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难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预习读书笔记(“预习读书笔记”本,第二天交)
(1)标题居中,时间靠右。
(2)作家作品
(3)生字词(着重号的生字注音)
(4)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每层层意不少于10字
(5)摘抄优美句段(长抄一句,短抄多句)
(6)评析优美句段 任选一项来写
(7)仿写优美句段(句段要相同或相似)
2,标自然段,熟读课文三遍。
二.导入
1.导语
本文是我们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 ,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
一要熟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要主动积累词汇(解释要背)。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要用心领悟课文意思(翻译)。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
所以学文言文主要是读读背背。相对而言比现代文还容易得分。
2. 作家·作品:见书注①
二、正课
1. 师范读课文,读前进行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正确,这一点与现代文朗读要求相同,即要音准,不加字漏字。不过文言文朗读更重要的是要读好句中的停顿。因为最初的文言文是没标点的,同时它简洁。这点与现代汉语不同。划分句中停顿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层次,层次清则句意易明。划分停顿的原则以不读破句为标准,也就是说要注意短语的完整性。如: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童趣教案
2.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3. 串译第一自然段。童趣教案
4. 作业:熟背全文。
第二课时
5. 串译第二、三、四自然段
6. 小结归纳翻译技巧。(见书P21上面)
7. 简略分析课文内容
(1) 本文写了几件童年趣事?请用最简练的话概括。
答:写了三件事:
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空,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观蚊如鹤) 大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游山林)
见癞虾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鞭打虾蟆)
(2) 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答:把小的联想想象成大的。如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蚊当作野兽,把土块当作山峰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把丑的联想想象成美的。如把丑陋的蚊虫比拟为白鹤,当作群鹤舞空,青云白鹤的景象。
把益虫想象成坏人。如癞虾蟆吞食二虫,破坏了“我”的兴致,就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些小事都是小孩子通过联想和想象得到的感受和情趣。
完成练习一。
8. 小结:
本文是作者追忆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9.作业:准备口头翻译全文。
完成练习册
【篇八】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设计
1
2
3
4
5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