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罗洪先字达夫重点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上)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页数:共4页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注意事项: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每小题3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C.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D.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2.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C.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

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注:边才,治理边疆的才能)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B.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C.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D.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6.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B.“修撰”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为父母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5分)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泛宅浮家,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

8.这首诗描绘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说“往来泛宅浮家”?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韩愈的《师说》中“ , ”句,揭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主要是因为地位尊卑的社会心理本质 。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

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霍英东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在那段读书的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他后来回忆说:“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付。”

【篇二】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5 – 2016学年度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随州二中 审题学校:广水一中

考试时间:2015年11月16日下午14:30-17:00 试卷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着独特作用,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 的特殊力量。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地方官学由于政治、经济及战乱的影响,时有停置。但是治学的儒

者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即使在战乱中也传业不息,讲学不辍。这种家学传统,在促进经学广泛传播时,也使家族的学术得以保存并固定下来。

家学所传习的内容很宽泛,并不仅限于经学范畴。自然科学也是家学所传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广泛领域。如刘歆继承父业,从小对数术、方技无所不究。世明律法的颖川郭氏则更为引人注目,据载,郭氏自弘以后,“数世皆传律法,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为官者甚众。

正是因为有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良好传统,所以在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从而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的家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摘编白马小方《汉代家学的教育地位与影响》)

1.下列关于两汉家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家学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发展与两汉“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有直接关系。

B.家学是一种家传之学,从《后汉书·伏湛传》中的记载来看,它是家传世袭的学业。

C.家学作为官学的一种补充,对于文化的传承,家族子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D.家学传习的内容除了经学的范畴之外,还包括天文、医学、数学、律法等自然科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在汉代,一些世代传经、地位显赫的经学世家,常常累世儒官,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成为当时国家政治力量的组成部分。

B.在汉代重视儒学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汉元帝执政后,曾下令朝野要尊崇儒家文化;汉明帝曾亲白对儒生讲经论道,前来听讲的人以亿万计。

C.汉代治学的儒者,在因战乱官学停置时,仍然不辍讲学、传业,这些儒者,对维系两汉经学的发展和教育的延续起着独特的作用。

D.两汉家学的兴盛和学术家传的传统,使得汉末动乱中,学术逐渐家门化并得到保存和延续,这就为魏晋世族家学的发展奠定了学术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家学中多有为帝王师者,他们传习的内容影响着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由此也促进了家学本身和两汉教育文化的发展。

B.汉代的家学传统,常常与“世官”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得深受家学传统影响的经学家们,无可避免地完全为封建帝王服务。

C.两汉时期的家学较为开放,学者们不仅重视对家族内子孙的传授,形成家业,而且也

对家族之外的好学者开门授徒,传习文化。

D.私学在两汉时期之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是受官学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家学中一些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有很大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成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署,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白《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B.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C.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D.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有一些称呼与现代有所不同,如文中“外舅”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尔雅·释亲》载: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B.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都是表示授予官职。

C.“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D.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拒绝巡抚马森的营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____。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译文: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白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此诗为作者离乡途中所作。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

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8.作者在首联中使用两个“几回”,有何作用?(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两句,写随着时间 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2)《醉翁亭记》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句写“山间之四时”,其中写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 ”两句,有人认为诗人流露出消极情 绪,其实仔细吟味,应是表达了诗人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选定后请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涂黑)。如果多做,则按照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篇三】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开滦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种( miǜ ) 踌躇 ( chóu ) 暮霭 ( ái ) 沸反荧天( yíng ) ....

B.萧森( xiāo ) 潦倒( liáo ) 惘然 (wǎng) 义愤填膺( yīng ) ....

C.逡巡 ( qūn ) 寒喧 ( xuān ) 尘埃 ( ái ) 锲而不舍( qiè ) ....

D.笑靥(yǎn) 青冢(zhǒng) 忖度(cǔn) 繁文褥节(rù)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15年前,法国企业开始进入波兰,到今天在华沙,家乐福、欧尚、香奈儿、雪铁龙的广告 ,法国电信公司的橙色标志更是尽人皆知。

②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得晚清以来达官贵人、文人学士、下野政客的故居随处可见、 。

③记者在市中心葡萄牙阿尔法玛旧城区看到,几乎整个街区都被烧烤烟雾笼罩,街边烤沙丁鱼的摊位 。

A.触目皆是 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B.俯拾即是 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C.比比皆是 触目皆是 俯拾即是 D.比比皆是 俯拾即是 触目皆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琼瑶对制片人于正《宫3》抄袭《梅花烙》一事提起诉讼后,于正新戏逃不开质疑的眼睛。对新戏的故事情节是否涉嫌抄袭,于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B.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C.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集中全党智慧,顺应人民意愿,尊重改革规律,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旗帜。

D.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去世之后,无数异国他乡的读者为之黯然,短短几天时间,全球众多报刊登载了大量的缅怀他的文章。

4、在文段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极权主义的起源其实是人性中的恶, , 。 , , , 。因此,极权主义,从根本上讲,其实是一群人的恶的汇聚。

① 但是,他们在一己的私利面前,麻木,或者假装麻木地成为了一台庞大的杀人机器上一个零件

② 这一结论,似乎有些牵强,尤其是在一个“人性”泛化得可以解释任何问题的时代 ③ 但是美国学者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这本书给出的事实与论证却让人不得不信服这个观点

④ 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根本就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和好职员

⑤ 而极权主义的邪恶,也在人性的恶的参与下,愈发地炽烈了

⑥ 在纳粹德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纳粹党人都是十恶不赦的暴徒

A. ②⑤③⑥④① B. ⑤②③④⑥①

C. ②③⑥④①⑤ D. ②③⑥①④⑤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

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 .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

D. 左右欲刃相如 刃:小刀 .

6、下列语句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 而君幸于赵王 D.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一9题。

较早提到《论语》的作者的,是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著名经学家兼文献学家刘向:《论语》“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刘向并没有确指记录者是谁,但认定此书是孔子学生当时的听讲笔记,记下的都是好话。与刘向同时的另一著名经学家匡衡,却以为此书不仅记言,而且记行。不过,匡衡并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两汉之际谶书的佚名作者则明确提出子夏是《论语》结集的为首人物。子夏是孔子晚年的著名门徒,在孔子死时年方二十八岁,在孔子死后与子游、子张、曾参等,各立门户,互相攻讦。但汉朝以来的学者,多以为他是孔门大部分经书的传授者。因此,谶书这样说也许不无根据。此说如可信,则结集时间当在孔子死后,实际上否定了刘向的判断。

刘向的儿子刘歆则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撰,故谓之《论语》。”此说有两点新意,一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回答“时人”的话,二是说书中还有孔子弟子互相议论的记录,这些议论若不属于“接闻于夫子之语”的范围,在书中便不收录。作为对书的描述,刘歆此说是相当全面的,尽管他回避了确指哪些门人是论撰者。因此,近百年后班固在《汉书o艺文志》里袭用此说,表明它为人们所接受。

但刘歆说法比较含糊,倘引用不小心,便启疑窦。东汉后期赵岐的《孟子题辞》,就有这纰漏。他说:“七十子之畴,会集夫子所言,以为《论语》。”孔子的著名弟子,如颜回、子路、宰予等,都比孔子早死,又如冉伯牛、原宪等,或病或隐,怎能在孔子死后参与《论语》结集呢?于是,刘歆说的“门人”到底指谁和谁,就必然要提出讨论。与赵岐同时的郑玄,便确指《论语》的撰集者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根据呢?也许有,也许没有。因为郑玄的《论语序》早佚,即使博学的清代考据家,也不知这话出于郑玄何书。

对于郑说当然有怀疑,但已是郑玄去世后六百年的事。现存的首出怀疑论来自柳宗元,他以为,《论语》不是孔子弟子所记,而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即曾参的弟子子春、子思之徒所作。他的理由极简单,曾参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在孔子弟子中间最年轻,但《论语》却记载了曾参老死的情形,那时“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后一推论已被清代的刘宝楠驳倒,指出《论语》中孔子弟子称“子”的,还有三人。然而程颐、朱熹把柳宗元的推测再往前推,断言这部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二子独以子称”。

经学家也好,理学家也好,谁都没有提供《论语》结集时间和作者的确凿证明。既然如此,《论语》能否成为关于孔子的第一手材料,岂非存在莫大疑问?

(摘引白朱维铮《论语结集脞说》,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向是较早涉及《论语》作者研究的人,他肯定《论语》是孔子弟子当时的听讲笔记,记录的都是有价值的话。

B.郑玄对刘歆回避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他在《论语序》中指出《论语》是由孔子的门人仲弓、子游、子夏等整理结集的。

C.刘歆没有明确指出《论语》的编撰者具体是指孔子的哪些学生,但他对《论语》内容的描述有一定的新意。

D.柳宗元并不认同郑玄的观点,他以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孔子的再传弟子子春、子思等人才是《论语》的编撰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西汉学者匡衡认为《论语》是记言兼记行的著作,持论和刘向有明显区别,尽管没有对《论语》的作者提出异议。

B.子夏是《论语》编撰结集工作的实际主持人,如果这种说法成立,就会从根本上否定刘向关于《论语》作者的观点。

C.东汉学者赵岐称《论语》的作者为“七十子之畴”,只给出一个相对笼统的范围而没有确指,这样说很难让人满意。

D.柳宗元的观点得到了程颐、朱熹等人的响应,但刘宝楠引用《论语》原著的内容,直接驳倒了其中的一条立论依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论语》“版权”的争讼主要集中于其作者是孔子的弟子还是再传弟子、具体有哪些人,结集于孔子生前还是死后。

B.《论语》“版权”归属的研究者从西汉直到清代不乏其人,这些研究都是在吸收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C.尽管过去的经学家和理学家都对《论语》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考证工作,但他们的研究最终都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

D.学界必须回答《论语》到底由何人整理编撰、具体结集于何时等问题,否则孔子和《论语》之间的关系会模糊不清。

三、古代诗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一 7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B.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C.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D. 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4、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5分)

1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歌的思想感情。(5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5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 。

2、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 。

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

医心

明晓东

街上喧闹声传来时,王仁甫在医心堂和白忠孝对坐品茗。听着外面日本兵叽里咕噜叫喊声和皮靴重重敲击青石板街道的声音,白忠孝的手一阵颤抖,绿莹莹的茶汤淋湿了面前摊开的医书。白忠孝长叹一声,这群蛮夷又在抢掠了,这日子啥时才是个头呢?

王仁甫侧了身子仔细听了听,依旧低头无语。

二更天时,急促的拍门声响起,王仁甫轻轻拉开门,闪进两个人影,其中一个受伤者被另一个人拖了进来。王仁甫扶伤者躺下,端起油灯仔细查看,白忠孝拉过王仁甫,悄悄地伏在耳边说,师兄,怕是青龙山游击队的吧,日本人追究起来,咱俩可就没命了。

王仁甫看了师弟一眼说,伤者必救,这是师父的规矩,你不记得了?

白忠孝就嗫嚅着退到一边,心惊胆战地听听窗外的动静,不再说话了。

王仁甫先是取下墙上的皮囊,捻起一枚银针,在麻油灯上燎过,然后扎进伤者的穴位。片刻,汩汩流血的伤口便止住了血。王仁甫伸出一只手一点一点地捏着,把碎裂的骨头复位,再敷上草药,揩掉头上的细汗,牵出后院的骡子,套上车扶伤者躺了上去,目送两人在黑暗中离去。

翌日,门外飘起了膏药旗,日本兵长驱直入,把医心堂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抓走了一旁瑟瑟发抖的白忠孝。不几日,人们经常看到白忠孝点头哈腰地围着日本鬼子大队长宫本一郎转来转去,才知道白忠孝医好了宫本的头痛病,成了日本人的军医。

白忠孝带着宫本走进医心堂的时候,王仁甫正捻着他的宝贝银针,一枚一枚地仔细看着。宫本一郎进门就喝退了身边的随从,双手抱拳说,久闻王先生神针大名,今日总算有幸目睹了。王仁甫随意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宫本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说,听贵师弟白先生说,令师曾传针灸秘术于你,可否让在下看看?

王仁甫正色道,中华医术博大精深,乃我民族之瑰宝,岂容异族觊觎?先生死了这条心吧!

然后拱了拱手,算是送客。

宫本一郎沉下脸来说,仁甫君再好好想想吧。说完,带着手下走了。

过几日,白忠孝独自一人来了,劝王仁甫投靠日本人。白忠孝告诉王仁甫,宫本怀疑青龙山游击队长刘一飞当日受伤是他救的,就这一条足以杀了王仁甫全家。白忠孝还说,宫本有头痛病,一高兴或是一发怒就头痛得满地打滚,要不是念在王仁甫的神针可以救他,早就抓了王仁甫进日本人的大牢了。

王仁甫笑了笑说,咱俩师出同门,你就可以治他,而且可以凭着手艺尽享日本人的荣华呀。

白忠孝拉着王仁甫的手说,师兄你明知我的针灸术不如你,我只能治得了宫本一时呀。 王仁甫拍拍白忠孝的手说,好吧,你坐下,我把师父的针灸术教给你,你就可以治好宫本一郎的病了。白忠孝坐在椅子上,王仁甫捻起一排银针,悉数刺入白忠孝头上,片刻后取下,对白忠孝说,这神针之妙就在于针的深浅不一,深一毫则当场毙命,浅一毫则治不了根本,师弟切记啊。

七日后,宫本头痛病再犯,白忠孝依着师兄传授之术,将银针一一刺入宫本的胖脑袋,片刻间宫本只觉得神清气爽,而扎完针后白忠孝却颓然倒地,再无气息。宫本挥挥手,让手

【篇四】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置换卷语文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衡水万卷 2016置换高考卷二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o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o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o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3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 2014年3月28日)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论语o雍也》)。 B.墨子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

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

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

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

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

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抑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十八年,简宫燎,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

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谧文庄。(节选自《明史o罗洪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B.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C.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D. 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

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

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

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

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①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 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8.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

说明。(6分) 答:

9.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

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o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朵一朵的阳光

周海亮 七月的阳光直直地烘烤着男人的头颅,男人如同穿在铁扦子上的垂死的蚂蚱。他穿过一条狭窄的土路,土路的尽头,

趴着一栋石头和茅草垒成的小屋。男人在小屋前站定,擦一把汗,喘一口气,轻轻叩响铁锈斑斑的门环。少顷,伴随着沉重的“嘎吱”声,一个光光的暗青色脑壳出现在他的面前。

“你找谁?”男孩儿扶着斑驳的木门,打量着他。

“我经过这里,迷路了。”男人专注地看着男孩儿,“能不能给我一碗水?”他目送着男孩儿进屋。然后在门前的树墩坐下。 男孩儿端来了水。男人把一碗水一饮而尽。那是井水,清洌,甘甜,喝下去,酷热顿无。男人满足地抹抹嘴,问

男孩儿:“只有你一个人吗?你娘呢?”

“她下地了。”男孩儿说,“她扛了锄头,那锄头比她还高;她说阳光很毒,正好可以晒死刚刚锄下来的杂草;她得

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地头,她带了满满一壶水;她天黑才能回来,回来的路上她会打满一筐猪草;她回来后还得做饭,她坐在很高的凳子上往锅里贴玉米饼,她说她太累了,站不住;吃完饭她还得喂猪,或者去园子里浇菜""除了睡觉,

她一点儿空闲都没有""我想帮她做饭,可是我不会,我只能帮她烧火""今天我生病了,我没陪她下地""” “你生病了吗?”男人关切地问他。 “早晨拉肚子。不过现在好了。”男孩儿眨眨眼睛说。 “你今年多大?”男人问他,“七岁?”

“你怎么知道我七岁了?”男孩儿盯着男人。

男人探了探身子,他想模摸男孩儿青色的脑壳。男孩儿机警地跳开,说:“我不认识你。” “你们怎么不住在村子里了?”男人尴尬地笑,收回手。 “本来是住在村子里的,后来我爹跑了,我们就搬到山上来""娘说她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所有人都在背后指指点

点""我爹和别人打架,把人打残""他跑了""娘说他的罪,顶多够判三年,如果他敢承担,现在早就出来了""可是他跑了。他怕坐牢。他不要娘了,不要我了""” 男孩儿又给男人一碗水,男人再次喝得精光。燥热顿消,久违的舒适从牙齿直贯脚底。男人将空碗放在树墩上,问

男孩儿:“你和你娘,打算就这样过下去吗?”

男孩儿仰起脑袋:“娘说,在这里等爹""”

“可是他逃走了。他怕坐牢,逃走了""你们还能等到他吗?”

“不知道。”男孩儿说,“我和我娘都不知道。可是娘说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回来,如果他回来以后连家都没有了,他肯定会继续逃亡。那么,这一辈子,每一天,他都会胆战心惊""”

“就是说你和你娘仍然在乎他?” “是的。他现在不是我爹,不是娘的男人,”男孩儿认真地说,“可是如果他回来,我想我和我娘,都会原谅他的。” 男人叹一口气,站起来,似乎要继续赶路。突然他顿住脚步,问男孩:“你们为什么要砍掉门前这些树?”

“因为树挡住了房子。”男孩说,“娘说‘万一哪一天,你爹知道我们住在这里,突然找回来,站在山腰,却看不到

房子,那他心里,会有多失望呐!他会转身就走,再也不会回来吧?’娘砍掉这些树,用了整整一个春天""”

男人沉默良久。太阳静静地喷射着火焰,世间的一切仿佛被烤成了灰烬。似乎,有生以来,男人还是头一次如此畅

快地接受这样炙热的阳光。

他低下头,问男孩儿:“我能再喝一碗水吗?”

这一次,他随男孩儿进到屋里。他站在角落里,看阳光透过窗棂爬上灶台。 “看到了吗?”男孩儿说,“灶台上,有一朵阳光。” “一朵?”

“是的,娘这么说的。娘说阳光都是一朵一朵的,聚到一起,抱成团儿,就连成了片,就有了春天。分开,又变成一朵一朵,就有了冬天。一朵一朵的阳光聚聚合合,就像世上的人们,就像家。”男孩儿把盛满水的碗递给男人,“娘还说,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

男人喝光第三碗水。他蹲下来,细细打量男孩儿的脸。男人终于流下一滴泪,为男孩儿,为男孩儿的母亲,也为自己。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哽咽着,塞给男孩儿。他说:“从此以后,你和你娘,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是你们,至少,还得等我三年。”

照片上,有年轻的男人、年轻的女人,以及年幼的男孩儿。

男人走出屋子,走进阳光之中。一朵一朵的阳光,抱成了团儿,连成了片,让男人不想再逃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一个被亲情感动而幡然醒悟的男子形象。

B.“爬上灶台的这朵阳光,某一天,也会照着爹的脸呢”,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思念,也传递了一种信念,“娘”相信丈夫终有一天会堂堂正正地回家。

C.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清新朴实又富有诗情画意,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深沉蕴藉,结局具有“含泪的微笑”式的艺术魅力。

D.小说中的“三碗水”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清洌、甘甜的井水象征着亲情的滋润,一次次带给男子身心的舒适,消除他心内的烦躁、恐惧与孤独。

E.小说的人物对话非常重要,男人与男孩的对话将一个女人的辛苦人生和美好心灵展现出来,而环境描写的前后照应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题目“一朵一朵的阳光”有什么含义?(6分)

(3)小说在结尾才暗示男人就是男孩儿的父亲,请找出前文相关伏笔。

(4)小说的主人公是男人,还是未曾露面的“娘”?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1852年,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淮军需要武器,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到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招商局轮船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它一直运营到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

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公敌”。

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不可不深自反也”,万“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梁启超还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选自王树增《1901》,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2)百年前的李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6分)

(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误国者”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 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 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B.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甘肃移动公司向当地7所高校赠送400份《中国青年报》,老师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青年报》。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阶段就抓紧抓好。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_______________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象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1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5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孩子”“中国式制堵”""近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习惯被贴上“中国式”标签。①__________,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通过流行语,我们多少能看出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看出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在今天,②__________,在旧的陋习尚未改掉的同时又滋生了许多新的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重视。但网络上出现的很多所谓“中国式”,都是一部分人和一些群体的不良习惯、不良思想、不良风气,③__________ 。

17.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摹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说说从中得到的启示。

画面内容:

启示: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珍藏馆)。在大火前,一名学生违规把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俗世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阅读。

第二天当他意识到自己从珍藏馆带出的那本书已是珍藏馆唯一存世的书的时候,他陷入了纠结之中。

最终,他敲开了校长霍里厄克的办公室。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这是他们的行事态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如果你能够写一封穿越时空的信,请你给那名学生或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 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高考置换卷答案

1.B(所论述的是“信”。) 2.B(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3.A(“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一)、文言文

4.B原文 :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録》,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纔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盘违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罗洪先虽然宗奉良知学说,然而不曾拜师在王守仁门下,经常举《易大传》“寂静不动”、周子 “没有欲望,所以静“的意旨告诫学习的人。又说:“儒生学习在于治理国家,而以没有欲望为根本。祇有无欲,然后出来治理国家,见解精辟而力量巨大。”当时玉邈认为良知讲求自然,不藉助丝毫外力。罢洪先批评说:“世上哪有现成的良知呢?”虽然与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堡喜,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二)、古代诗歌鉴赏 8. “少日”,春天来临,词人要“插花”.“走马”.“醉千钟”纵情狂欢(1分),感觉生命像浓酒一样让人陶醉,其乐无穷(2分)。 “老去”,春天来临,词人呆在小房子里,烧香.喝茶,消磨时光(1分),内心感受像病酒一样痛苦难奈(2分)。

9.作者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像离此而去的春天,与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相遇(2分),巧妙地回答了上句的疑问,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引人联想(2分)。

(三)、名句背写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1.(1)E(3分)、B(2分)、D(1分)(E “小说的人物对话”是表现全文内容的主要形式,与人物塑造相关;“环境描写”与主题相关,故3分。B项人物语言有深刻含义,照应标题,牵涉主题,故2分。D项“三碗水”有线索性的作用,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谈不上深刻。全文最深刻的象征意义在“阳光”,故1分 。A项无外貌和心理描写。C项“小说情节曲折动人”不当,本文情节很简单;“语言清新朴实又富有诗情画意”也不当,“诗情画意”谈不上。) (2)①“一朵一朵的阳光”表面上是指在男孩和他娘眼中阳光是一朵一朵的,(2分)②实际上“一朵阳光”象征着一位家庭成员,(2分)只有每一位家庭成员因亲情而聚集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美满的家庭。

(3)①对于初见的男孩儿,男人“专注”地看着;②询问男孩儿是否一人在家时,直接问“你娘呢”;③一听男孩儿说自己生病了,就“关切”询问;④问男孩儿年龄时,脱口而出“七岁了吗”;⑤知道他们原来住村里,所以自然问出“你们怎么不住村子了”。(答出其中一条给2分,答出三条即可给6分)

(4)参考一:小说的主人公是男人。①小说的情节围绕男人的三次喝水而展开,刻画了男人由寻亲到知亲再到认亲这一心路历程,在男子的幡然醒悟中结局。②小说的环境描写主要为塑造男子的形象而服务,文中多次描写阳光,前几次是以炙热阳光的烘烤来衬托逃跑在外的男子不见天日的艰难生活,结尾处则是为了表现男子领悟亲情、决定自首后心灵的坦荡。③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亲情的温暖、爱的力量,而男子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最能体现这一主题。

参考二:小说的主人公是未曾露面的“娘”。①小说中“娘”虽然一直没有出现,人物形象却在男孩儿和男人的对话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独立坚强、善良宽容、重视亲情、心中有爱的美好女子。②小说的标题“一朵一朵的阳光”就是娘对亲情最朴实而美好的解释,表现了“娘”如阳光、如花儿的美好心灵。③小说的主题是表现亲情的温暖和爱的力量,正是“娘”对丈夫错误行为的原谅,对亲情永不放弃的执著,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才唤醒了一颗怯懦的心,慰藉了一个流浪的灵魂,“娘”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

12、(1)答案:E 3分,B 2分,D 1分(D项“盖棺定论”表述绝对化;A项李鸿章早年并未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去安徽组织地方武装也不是朝廷的委派;C项甲午之战以后,李鸿章没有坚决抵制列强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2)答案: ①独到深刻的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

②具体有效的作为: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③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

(3)答案:①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②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签订《马关条约》,成为举国公敌。③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做了替罪羊。 (4)答案: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故“敬李鸿章之才”。

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 ③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篇五】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2017届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上)

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页数:共4页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注意事项: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9分,每小题3分)

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的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

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玉都有一种光彩,这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与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

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

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灵敏,余音强而长;“脆”,指发音清脆;“爆”,指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已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过正的五项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

1.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B.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

C.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D.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2.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长处。

B.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优点。

C.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准”的缺陷。

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准”的局限。

3.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

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母忧,亦如之。 ..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如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一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注:边才,治理边疆的才能)起用,皆力辞。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庄。 ..

(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B.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C.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D.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而止乃师/事同 邑李中/传其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6.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B.“修撰”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之,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为父母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根据他们的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范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5分)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米”。

泛宅浮家,形容以船为家,在水上生活。

8.这首诗描绘了画上的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5分)

9.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说“往来泛宅浮家”?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韩愈的《师说》中“ , ”句,揭示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主要是因为地位尊卑的社会心理本质 。

(2)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3)《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霍英东原名官泰,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23年5月10日,他生于香港一个水上人家。那时,他家境贫困,父母靠一只小驳船,做驳运生意。7岁那年,他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坚强的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希望儿女知书达理,出人头地,特别是在霍英东身上寄予了厚望。 读书期间,他非常勤奋,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36年,他进入皇仁书院学习,为图报国,他改名为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在这里,霍英东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但是在那段读书的日子,他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他后来回忆说:“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怎样畏惧,都能够从容对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进攻香港,霍英东的学业也被迫结束了。

失学后的霍英东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因身体单薄,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他刚上岗就被辞退了。后来他的母亲倾其所有,和他人合股,在

【篇六】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高二语文周末作业(含答案)

A.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B.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C.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D. 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

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

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

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

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罗洪先志向远大。他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后又想拜王守仁为师,因父亲没有同意才罢休;他认为考中进士并不值得炫耀,认为儒学之士的事业应该更大。

B.罗洪先犯言敢谏。皇帝常常称病不上朝,罗洪先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在皇帝非常忌讳太子临朝时,依然敢于上疏请求皇帝让位,让太子接受群臣朝贺。

C.罗洪先心忧国民。他留心察访人才、吏事、国计、民情,发现田赋弊端,请求均衡处理并使积弊消除

;流寇侵入吉安,他献策战守并使盗贼退兵离去。

D.罗洪先正直淡泊。他拒不同意犯罪富人拿钱请求免死的行为;因江水上涨,屋子被毁,他坚决推辞巡抚马森为其营造房屋的好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敞惧,归部趣易奏。循故迟之,数日谨败,敞乃谢循。

(2)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拟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 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瘦。

8. 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 )(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填充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2)《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

①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②汉室西迁长安,一把大火,使得河洛焦土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③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④.即使小错误也不能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⑤.我有个不情之请,如果您能设法找到我的父亲,我不胜感激,但请您不要打扰他,只代我远远地看他一眼,告诉我他的情况就可以了。

⑥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惯例都可能会被打破,一切新规都要重新学习,直到习以为常。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其他特点。 1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四、作文(60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A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D、于文无据,原文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2.(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与原文不符,原文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其发行目的为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

3.(C.“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后来在信用票据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纸币”)

4.A 5.D 6.B 7. (1)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怠拖延,数天后刘谨倒台.王敵于是向罗循道歉.(关键词“趣”“迟”“谢”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严嵩因是同乡缘故,打教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大关键词“挽”“拟”“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亲罗循,是进士。历任兵部武选郎中。恰逢考核选拔武官,有二十多个指挥平素出自刘瑾门下,罗循罢除其管事。刘瑾愤怒地骂尚书王敞,王敞害怕,回到兵部催促改变奏折。罗循故意拖延,几天后刘瑾倒台,王敞于是向罗循道歉。罗循历任镇江、淮安两府的知府和徐州兵备副使,都有治政的名声。

罗洪先幼年仰慕罗伦的为人。十五岁时,读王守仁的《传习録》,喜欢上它,想前往拜师求学,罗循没有同意而罢休。于是拜同乡的李中为师,学习李中的学说。嘉靖八年,考中进士第一名,授官修撰,马上请求辞官回家。岳父太仆卿曾直高兴地说:“有幸我的女婿成就了大名声。”罗洪先说:“儒学之士的事业有比此更大的。这种人三年就一个,有什么值得高兴的?”罗洪先侍奉双亲很孝顺。父亲每次迎接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依次给客人斟酒、拂扫座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过了两年,下诏弹劾请假超过期限的官员,他纔去任职。不久遭遇父亲的丧事,寝苫枕块,吃素食,不回家中,这样过了三年。

接着又遇上母亲的丧事,也如此守丧。

十八年选拔东宫的官员,召任春坊左赞善。第二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上疏请求来年朝贺

正旦日后,皇太子出宫-临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当时皇帝多次声称有病不上朝,忌讳臣子说让太子

临朝的事,见到罗洪先等人的奏疏,非常愤怒地说:“这是料定朕卧病必定不能好了。”降下亲手写的

一百多字的诏令责备他们,于是削除三人的名籍。

罗洪先回到家中,更加寻求王守仁的学问。甘于淡泊,锻炼于寒冬酷暑,策马腾跃,拉引强弓,查考地图翻阅历史,从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打仗的阵法和攻守方式,下至阴阳、算数,无不精心研究。至于人才、吏治之事、国家大计、百姓的情况,都用心咨询访问。说:“如果身在其位,都是我的事。”县里的田赋有很多积久的弊病,请求有关部门均衡处理,有关部门就交托他来处理。罗洪先细心考察,积弊马上除去。收成不好,他转交书信到郡县,得到粮食几十石,都是友人亲自拿出救济的。流窜的盗贼进入吉安,主事官惊慌失措。逻洪先为他出谋划策迎战守卫,盗贼退兵离去。他向来与唐顺之友好。唐顺之应召入朝,想引他出山,盘违因是同乡的缘故,打算假托治理边疆的人才起用他,他都极力推辞。

罗洪先虽然宗奉良知学说,然而不曾拜师在王守仁门下,经常举《易大传》“寂静不动”、周子 “没有

欲望,所以静“的意旨告诫学习的人。又说:“儒生学习在于治理国家,而以没有欲望为根本。祇有无欲,然后出来治理国家,见解精辟而力量巨大。”当时玉邈认为良知讲求自然,不藉助丝毫外力。罢洪先批评说:“世上哪有现成的良知呢?”虽然与王畿夂情好,而所持见解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以前是老虎的巢穴,他盖上茅草居住在里面,命名为石莲。谢絶客人,默坐在一木榻上,三年不出门。 当初,请假回家,经过堡喜,同年考中进士现任主事的项乔在盐运司任职,分管仪真。有富人犯罪定为死罪,用一万两银子请求为自己开脱罪名,罗洪先拒不同意。项乔暗示劝告,他严厉地说:“您没听说有志之士不忘记身处沟壑吗?”江水上涨,毁坏了他的屋子,巡抚马森想为他营造,他坚决推辞不同意。隆庆初年死去,赠官光禄少卿,缢号文庄。

8.BE。

9.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10.(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1.D光怪陆离: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赤地千里”形容旱灾或虫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不

能形容火灾后果。 “半青半黄”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不能用来形容“脸色”。 “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

喻积少成多,多用来形容珍贵美好的事物。

12. B A 搭配不当。“西红门创业大街”与“启动”搭配不当;C 偷换主语。“实时性”不能作后半

句的主语,可在“是通过”前加“新媒体”;D 结构混乱。删去“下”。 13.D

14. 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 罗洪先字达夫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