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该也完全能够阅读六年级的语文教材

小学二年级学生应该也完全能够阅读六年级的语文教材

——形义识字法及教改方案简介

马义 mailto:ma_yi@21cn.com

  我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家长也有同感):中国的6-8岁的小学生完全能够在国家规定的第一、二学年课堂内,循序渐进地略读完相当于小学六年的1-12册语文教材的内容。但由于观念和教学法的落后,却只让他们学习量少文浅的1-4册,这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强烈需求,儿童一入学启蒙(这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就被人为地置于严重的知识饥渴状态中,应有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都遭到了压制,中华民族的素质也由此受到巨大的损害。有人说:各国角逐的输赢不在火箭发射场上,而是在培养人才的课堂上。如此培养人才的这种课堂让人放心吗?——令人不寒而栗!

  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1.观念守旧,认为学龄儿童年幼无知、不懂世事,心理水平发展低下,对他们的潜在智能和已经表现出来的智慧漠然处之、无动于衷。2.没有真正为孩子着想,不敢大胆变通利用汉字以形表义的独特优势,怕遭到”不符合汉字正统源流””牵强附会、胡编乱造”之类的责难,(实际上,凡是能帮助儿童轻松高效地认识和记忆汉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因此,无法突破汉字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的旧框架,汉字必然难教难学,孩子们识字不过关,就不能及时得到足够的读写机会。

  由于这两个主要原因,儿童入学后,学习上浓厚的兴趣大减,高昂的积极性也逐步丧失了,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必然不佳,这又为”年幼无知”论提供了”实证”,于是教学内容要少,难度要降,速度要慢,教师还要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由此小语教育教学陷入误区,长期不能自拔。

  以上所谈内容是小语教育教学中最紧迫的、必须优先解决的重中之重的大问题。若是孩子饮食饥渴,人们则敏感紧迫、百般补救,惟恐孩子健康受损;对孩子的知识饥渴,成人也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千方百计去解救、去改变啊!

  以下的小语教改方案就是力图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现公布出来,作为引玉之砖,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教,使之完善。同时我们不愿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热切盼望同意方案观点又有条件者开展实验,让孩子们早日能从严重的知识饥渴中解脱出来,得到应有的发展。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真正支持实验,我们都愿积极配合,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形义识字法及教改方案简介

  小学语文课是各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科学地研究它、开展它,其意义要说有多重大就有多重大。然而,长期以来,小语教育教学少慢差费,严重地阻滞着我国儿童素质的提高。世间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此,实在是令人痛惜!

  要想从根本上使这种致命的落后状况有所改变,至少要有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转变观念,对学龄儿童要刮目相看。要清醒地看到,当今学龄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已掌握近4000词汇,能熟悉使用基本句型,是过去任何时候的同龄者无法相比的。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对学习新事物有强烈的动机与需求,并有着惊人的领悟能力和吸收能力,他们完全能够适应,也迫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进行大容量、高难度、快节奏的自主学习。科学地进行“跳一跳才够得到”的学习活动才最适合他们求知好学的心理品质。

  第二、要真正深刻理解,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必须科研兴教。重要的是把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文字学等学科中的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并使之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深刻变革现行的识字教学方法。遵照祖先用以形表义方法创造汉字的思路来教学汉字,汉字极富联想的独特优势就定能得到充分发挥(世界上现行的其它文字都没有这种优势),汉字的难教难学就会转化成易教易学,学生爱学,小语教育教学中这只最大的拦路虎就能被消除。

有了以上三条,再废除某些容易造成误导的考试,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将出人意料地大大提高,发生质的飞跃,课内解决问题,课外作业少,在第二学年末就让学生获得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小语教育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观,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本方案由九个部分组成,这九个部分优化组合、密不可分、互相补充、协同作用,发挥出极强的整体效应。以下扼要说明,侧重实际操作,不展开论述。

(一)文字处理

  “形义识字法”仿东汉·许慎“解字必依据字形,就字形以说音义”之法,又解放思想,不拘泥于六书的解释和造字的本义,依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用他们观察事物的眼光和他们习惯的言语,将汉字这种智慧符号作一番新的”说文解字”,使很多汉字中已经支离破碎的形义音重新生动有趣地联系起来,这样绝大多数汉字都成了一幅幅有理、有意、有情、有趣的图画,识字成了有理解性的活动,儿童学得活,记得牢,必然大大加快识字速度,提高识字质量,为提早顺利进行大量读写铺平了道路。

  具体处理方式有有三种:

  1.有些汉字的解说符合或大体符合汉字源流,儿童又易理解,就照古说,如日、水,但这类字很少。

  2.另外,大量的汉字形义音的联系已经演变得面目全非,就将这些字做一番新的”说文解字”(见图片附件:部分汉字解说举例)。

  冷     屋外有冰(冫),屋里的人冷得蜷缩起来了。

  厨    手()在厨房(厂)里剥豆子。

  身     象站立着的人身,腰间挎着一把长刀。

  夹    一个人腋下夹着两个东西。

  酒    三点水(氵)表示液体,酒坛里装着酒。

  灰         火把两根木棍烧成灰。

  病         屋子墙上有两只苍蝇(疒),屋里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身上盖着被子(丙)

  舞    有棚的舞台上有四人在跳舞,月亮刚出来(夕),一对牛角()砍下来,

             宰了老牛来会餐。

  尊    手()捧着酒坛和酒杯,向众人敬酒,表示尊敬。

  商          房上六人,屋里八张口,在商量事情。

  …………

  3.极少数字就编顺口溜将其互不关联的形音义在合拍押韵的语句中自然有趣地联系起来,如“赢”字,顺口溜为“亡口月贝凡,下棋赢一盘”。

  汉字教学的步骤,以“冷”字为例:先正楷板书“冷”,教“冷”在课文中的字义、读音,接着教笔画笔顺,让学生书写两遍,书空一遍,教师只组一词、造一句,也只让一位学生组一词、造一句。然后对学生说,为帮助记忆,把“冷”字变形成这样(点击此处观看),左边两点代表冰,屋里的人冷得都卷缩起来了。不要求学生画,但不制止。这就教完了一个生字。

  经这样处理的常用汉字已有3000个,可按所用教材的课文顺序编排成《文字处理参考书》,任何教材均可。

  对于形义识字法的新”说文解字”,一些人会认为“牵强附会”、“不合正统源流”,实际上这才是真正适合儿童需要的:儿童入学启蒙见到这样处理的汉字是一些富有情趣的图画,有生动活泼的释义,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符号,这样汉字被统一起来的形义音就会在儿童心理上被毫无障碍地认同和接受,并很快地在思维中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所以这种教学法经常是在欢声笑语中进行的,识记率极高。学生亲身感受到汉字易懂、易学、易记、易用,由此对语文学习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同时,要强调指出的是:形义识字法对汉字形象的解说,能带来许多极具开拓和创新意识的思维活动,几乎每认一字都对儿童的联想力、想象力(这两者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图形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进行一次确有成效的培养、锻炼和提高;这种方法不仅适应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还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主管创造性思维的右脑的发展特别有益,并能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孩子在这些方面得到的收获远远大于识字本身,这样识字就成了教育过程,不是为识字而识字。与之相比,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儿童在这些方面是得不到这么多益处的。

  汉字看起来结构纷繁复杂,其实是繁中有简、杂中有序。汉字笔划只有八种,绝大多数汉字仅仅由150个部件分别组合而成,其中一百多个就是最常用的独体字。单字中熟悉的部分越多,识字难度就越小。应用这种识字法,学了100多个基础汉字之后,学生就比较熟悉汉字了。因此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字形精细辨认、确认和重现的能力,大大加快从熟字到生字辨认能力的迁移速度,这样不单错别字大为减少,而且教学汉字的难度在开学两三周后就能明显下降,之后下降幅度越来越大,一个月后,教学就很顺利,非常轻松了。

(二)充分运用循环记忆法

  循环记忆法,可促进学生对生字的短时记忆及时有效地转化成长期记忆。做法是:在教学每课课文中的生字时,在学了第二个生字后,就从第一个到第二个认读、书空一遍,学了第三个后,又从第一个到第三个认读、书空一遍。总之,每学完一个生字,都要将当堂课所有学过的生字从头到尾认读和书空一遍。第二天和第三天要再各复习一遍。

(三)课文教学主要以略读的形式进行。

  略读就是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有概略的了解,其它的暂时不管。文章读得越多,整体语境越丰富、越深厚,活学活用的词汇和句型越多,遇到不能言传之处,多数也能意会。此外,因为要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阅读时注意力就必须高度集中,认真、仔细,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所以学生学有所得,印象深刻,避免了粗枝大叶、一扫而过、读后模糊的弊端。

  以略读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就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抓住主要矛盾,在短短两学年的课时内高效率地教学完第一册至第十二册小语课本,培养起学生的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比传统教法至少提前了三年时间。

第一、二学年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是:快速识字──大量略读并作课文后面的练习──适当写作(包括口头造句、口头作文),这是粗线条式的,不在枝节上精雕细刻。

  使用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从第一册中汉字部分开始教学,教师配用一本按教材顺序编写的《文字处理参考书》。

略读教学的具体步骤(学生自学为主):

  1)课文中的生字都用形义识字法进行教学,再用循环记忆法进行强化记忆,每天平均教学十个以上汉字。

  2)一认识生字,就由学生自己一边朗读课文(不用唱读),一边在《小学生词语手册》(按课文顺序编排的)中查生词,接着又读课文后面的问答题。最初学生识字不多,由教师领着查手册和读题,并掌握好时间。

  3)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绝大多数不讲解,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问答题。

  4)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正,难题才由教师协助解答。

  5)学生朗读一遍课文,绝大多数课文不要求背诵和抄写,不把属于只须了解的内容当成记忆的材料。

  6)在课外做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课内学生互相交换集体订正,教师抽查。

  7)全班学生各自用普通话把课文内容复述给自己听。结束。

这种略读虽然快速、量大,却是逐册逐课,由浅入深,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进行的,儿童完全能够适应、并且十分乐于接受。

  这种略读能在第一、二学年内就使儿童的潜在智能不断受到刺激,由此被调动起来,发展放大,即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天天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和提高,学生一直都处于积极进取、乐学勤学的竞技状态之中。每天儿童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成长、并不断呈现出更高层次的心理发展水平。相比之下,少慢差费的小语传统教学对儿童智能的压抑与埋没甚至于摧残的状况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该教法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始终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置于战略地位的高度来对待,变教为导、为学。认真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鉴于满堂灌输式教学在不少地方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现大体规定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每节课内,教师前后讲话(组织教学、范读文章、解答疑难、提示重点、表扬鼓励等等)的时间限制在几分钟内。初期识字,教师讲话的时间可以略多一些,其余时间里,在教师精心安排、耐心指导、热情鼓励下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必须分别或综合采用下面的形式:形义识字、朗读、默读、观察、思考、查字词典、查资料、讨论、口头作文、口头问答、写作、复述、演讲、表演、习字、做练习、改作业、做实验、做游戏、背诵名言佳句,欣赏艺术作品等等。这就避免了因教师的包办代替而钝化学生思维、弱化学生能力的恶果,切实保证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在一切活动中坚持激励上进,表扬为主,万不可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这种教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也能渐渐地会学了。学生的“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的独立人格意识和创造性才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科学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五)教学进度

  课堂教学必须快节奏,如一上课,学生向老师问好,就不能拖声喊成“老─师─好─”,要用正常的语速。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学期学1-3册,第二学期学4-6册,第三学期学7-8册,第四学期学9-12册。

  第一、二学年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教学第一册至第十二册,生字约2800个,能听写80%,并略读完由这2800个汉字以不同的出现频度组合而成的这十二册书中的全部文章,含练习,实际阅读量45万字左右,这还不算学生自主进行的课外阅读量,以上安排可作适当调整。

  常用汉字在文章中的覆盖率极高,只需认识约2000个,现代中文普通的书报中97%的内容就可读懂,一般文章中99.5%以上的汉字就能认识。所以成人脱文盲的标准也只要求认识1500个汉字。(汉字的常用识字量比英文、俄文的少得多。)学生到第二学年认识2800个汉字是很适合的,负担不重,又足够使用。

  这种教学法使学龄儿童在一二年级的课内就获得惊人的识字量和阅读量,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学会阅读,养成初步的独立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而这一切又共同促使八岁左右的儿童知识增加,品德提高、能力增强、智力发展,其成效之显著是传统教法望尘莫及的。儿童早期获得的这些宝贵成果不仅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将对他们一生素质的提高和前程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促进作用。

  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亲身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锻炼出来的。所以,第三学年只用1/3的课时回头分析性、综合性地精读四、五、六册,精当地补上一些必需的汉语知识、文学常识(具体内容提纲附后)。课堂上教师提供资料和问题,学生自己阅读找答案,教师口头提问抽查。

  另外2/3课时用来增加阅读量和写作训练。

  第四学年用1/4课时对七、八两册作必要的补充,3/4课时用于扩大阅读范围和增加写作训练,并做1-10册的配套练习,争取做到12册。

  第五、六学年的安排跟第四学年一样。以上安排可根据当时情况作适当调整。

课外阅读内容要广泛,活动的开展依具体情况而定,以确保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为原则。

(六)作业及批改

  做练习、改作业是学生继续自主学习的好机会和权利,教师应指导和协助,绝不能越俎代庖。

  1.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在课外作,学生互相交换后集体订正,教师抽查。

  2.教材中的基础训练(每册中有九个左右)在课外完成,课内互相交换,集体订正,教师抽查。

  3.学生写的句子、短文、放胆文等,教师用二步批改法改部分,即用符号(事先告诉学生)指出文中错处,由学生自己改正,然后教师复查。

  4.每年都保留部分作业,留到下一学年末来改,每次改后,教师抽部分复查,并评讲指导。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改正,能改正多少算多少,切勿求全责备,务必保护好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

(七)考试

  到第三学年末才参加普通班三年级的统考。

  前五个学期单独出题考试,题型:作文50%,阅读理解50%。

(八)增加名言佳句的学习

  名言佳句是语言精华、智慧结晶,言简意赅、易于成诵,学生一旦融会贯通,定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故需增加这方面的学习。增加数如下:第一学年增加20-30句,第二学年增加30-40句,第三学年增加40-60句,第四学年增加50-70句,第五、六学年各增60-80句。

  每节语文课开头和结尾各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用普通话互相或各自背诵名言谚语几句和做口头作文。

(九)每周学习1-2个汉语拼音符号

  汉语拼音在第一学年上期第十一周才开始教学,每周学1-2个符号,在一年内学会用拼音查字词典和正音就行了。这样既不影响汉字识字和阅读的教学进度,又轻松的学会了汉语拼音,况且在妙趣横生的汉字识字教学的气氛中,教学拼音符号的枯燥乏味可以降到最低程度。

  注音识字实际上多了个环节(为了这个环节一开学接连六、七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维价值很低的注音符号和拼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儿童初入学时高昂的学习热情因此被大大降低了),转了个弯子,增加了识字心理过程的复杂性,加重了教与学的负担。注音识字是在课内外大量拼读文章中汉字头上的注音符号,从中才逐渐熟悉不断重复出现的汉字。这种方式,比之以形表义的那种生动活泼、充满智慧的识字方式,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此外,课内外要有以下手工制作活动:橡皮泥捏物,废纸盒制作,绳线结套法,细金属线卷折玩具,折纸,手势成影等。这些活动用以增加手与脑的训练,且经济安全。

  这个教改方案很容易掌握,有责任心中等水平的教师经2-3天的培训即可上岗。加之不另编教材、不增添设备、故极便于各地推广,该方法用于成人扫盲和外国人学汉字汉语效果同样很佳。

附:从第三学年起补充学习的内容提纲:

  1.用同类型课文联教法进行教学。

  2.练习扩缩句、变换句式、理解长句、难句、改正病句。

  3.学习划分段落的方法和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

  4.学习连句成段、扩缩段和片断练习。

  5.学习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6.适当学习一些对偶、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7.学习记叙文、诗歌、童话、寓言、说明文和应用文等文体。

  8.学习扩写、剪裁缩写、改写、仿写、续写等方法。

  9.对于一些知名度高的作者,可将其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学价值、写作特点等印发给学生,作为阅读资料,不要求背诵,不作考试内容。(凡有补充资料,一律印发,不抄黑板。)

  以上内容,在一二年级集中力量略读课文的时候,大多是一带而过,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字未提,现在来学,仍然是新知识,学生不会有“炒冷饭”之感而厌学。

  这些内容要在不同时期、不同课文内引导学生分别学习,还可依当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修改和增补。

【篇二】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主。但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不注意读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比本领》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梅花鹿和金丝猴在干什么,会是怎样的心情?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再如在教学《火红的枫叶》时,通过观察插图,学生对枫叶有了形象的记忆。这样安排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很有用的。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

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特殊的考试》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经过一系列得读书,体会,感悟,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这是一次特殊的考试?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效果好。

三、读说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我有一盒彩笔》一课时,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用水彩笔画过什么,经常性的训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说的能力。

四、读演结合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 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小狮子》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

维肖。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五、读画结合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鼓励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去看、去描、去画。这里讲“画”有两 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完了《流动的画》之后,我让学生先找一找流动的画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并用直线画出来。学完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丰富这幅流动的画,并配上几句小诗。结果孩子一个个兴致盎然,写的画的都超乎我想象。

六、读写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秋天到》 一

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课文的格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创编自己的诗歌,《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到》和《冬天到》,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活起来。总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篇三】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教师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合作交流 提高能力

【正文】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针对此,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晏子使楚》一课,学生提出“楚王几次侮辱晏子?”“楚王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样反击楚王的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白杨树》,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昨天大家预习了《白杨树》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软弱,不动摇。”,“爸爸希望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能向白杨树那样坚强”等等,师相机说:“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自主质疑,疑中感悟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如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会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学《燕子》时学生会问写燕子的外形为什么用“凑”字等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

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多读善思,其义自见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当学生第一次读完课文,’没有找出明显的答案时,学习兴趣有些低落,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万年牢’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面对这个易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又一次高涨,很快地找出答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万年牢”的不同含义,组内交流之后在班级汇报。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交流体会三处“万年牢”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五、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五壮士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让 4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找出从文中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狼牙上五壮的英雄气概?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回答真精彩,而且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老师真为你的进步高兴。”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类似这种评价,

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的心弦。

【篇四】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悄悄地变化着,改变了以往封闭、僵化的“小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但是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阅读课热热闹闹,感悟不深。许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观摩课轰轰烈烈,存在“作秀”的嫌疑。《语文新课程标准》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却变成了小组讨论的秀,三五成群几个凑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合作”。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是“有效”的教学。

何为“有效教学”?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在这里,我将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谈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激发兴趣,敲响“第一锤”

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是这门艺术之中的序幕,它关系着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迅速集中,是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活动。我们要重视这“第一锤”。 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代讲,支解了教材的丰富内容,学

(1)巧妙设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巧妙设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种猎奇心理。设疑可以从课题入手,也可以从内容入手,我在教学说明文类的课文时,喜欢采用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以此来敲开学生的心门。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2)以“趣”激“趣”。即用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一锤”要敲到学生的心坎上,就应该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我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借助多媒体这个有声有色的平台,播放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在海底穿梭往来,五光十色的珊瑚翩翩起舞,海星在水底慢慢地蠕动……孩子一下子就被这奇妙的世界所吸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

(3)以“情”燃“情”。特级教师窦桂梅就非常善于煽情,老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第一锤”要掌握力度,切莫“过”了头,要把握时间,不要喧兵夺主。

二、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读”字当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要学会放手。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员徐承芸同志她认为我们在上阅读课时,问题要少提,书要多读。我在阅读教学中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自读,深入感受课文内容。而这一过程,我只是在必要时适当地简单引导。这样,学生不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同时有个别学生还提出了对文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使作者情感得到了深化,内容得到了延伸。在检测中的阅读部分,能独立完成的学生越来越多。

(2)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当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抓住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父亲与儿子的了不起?画下有关句子并写上你的体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拿出笔纷纷找到了相关句子并感悟句子。教师的“善导”便会激发学生的“善疑”“善读”“善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3)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记得上学期上全市电教选拔课时,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当品读父亲牺牲这一段时,我重点挖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失父之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加上音乐背景的渲染,我自己都被融入其中,学生的眼睛也不禁红了,这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情到深处自然浓”,让学生情感参与,更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篇五】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个性;提高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语文课。几年来,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我认为,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二、读思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读说结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四、读画结合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我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利用学生的视觉感知,鼓励他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去看、去描、去画。这里讲“画”有两 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思、画等巧妙结合,相互渗透,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活起来。总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篇六】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福泉市第三中学 刘永秀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当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尤其需要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如情境法、指导读书法、引申、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相长。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情境法 读书法 引申法 探究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把看到的外部语言信息转化为自已的内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通过感知读物,理解读物的内容,再经过选择、处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或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语言,这是语言的再创造过程,也是阅读者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全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阅读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启发思维,因此,提高阅读能力的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批评语文教学,提到其中“少慢差费”的现状,主要是指阅读教学,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目前,这样的情况依然存在,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

(一)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突出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偏重知识讲解,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主角,教师让学生读什么,学生就只能读什么;教师让学生怎么读,学生就只能怎么读。教师以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独立理解,甚至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所设定的结论。课堂上,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多,被动地掌握知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于课外也缺少兴趣主动进行阅读。如此下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学生个性和特长不能充分发展,所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教学过程模式固定化

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以作者的写作过程代替学生阅读的思路。教学中,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

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等。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分析式的模式。往往是这样一条线安排课堂:即先介绍作者、解释字词,再概括段意、中心思想,最后是分析写作特色。如此固定的模式,并没有按照阅读的心理的规律:读者一般是读完全文,经过思索,有了整体感受,再逐段剖析,看清文章前后关系。

(三) 教法单一

教学中,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往往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课文,把字、词、句、段的分析作为主要的内容。教学参考资料则撇开阅读心理于一旁,年复一年的因袭着“章法分析”的八股,愈益强化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非常注重识记与积累文中出现过的知识点,并以此为测试的主要内容,所以,学生为获得“标准答案”不得不记住它,多数靠的是死记硬背,而培养准确获取文章有用信息的能力却被丢弃。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长期如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削弱,教学因循同一模式,重复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改善现状具有其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和心理,创造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亲自动手来做,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深刻的感受表达出来。

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探究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寻求最优化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下就结合阅读心理规律,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引发学生共鸣

所谓“共鸣”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指声乐中的频率共振现象,现在普遍被用来形容读者和作品的中介而产生的心灵上的沟通。读者发现作品与自己在某些地方有相通之处,是对文本产生兴趣最好的契机。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接受阅读文本的文化感染和熏陶,同时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阅读发展过程及身心发展规律有基本把握,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对阅读文本进行解读以唤起学生的生命感悟,从而引发共鸣。

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语言描写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1]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正如巴班斯基所说:“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可以称做情感刺激方法之一。”[2]此种方法是教师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根

据学生的经验精心设计和创设的。因为“很多课文反映的都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的内容,其中的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感性经验中找到对应点”[3]。

采用情境法能够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

(二)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读”对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读”不仅是读正字音,读通了词句,而且要 读清思路,读懂情感。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呢?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培养整体感知能力。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 课堂上给学生读的有效阅读时间,至于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作指导。

其次,精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而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个过程主要是质疑思考,它是精读课文的关键。根据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不把课本知识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

最后,潜心品读。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抑扬顿挫的美读、赏读表达出来,默读成诵,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在品读中,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得到交流、思维上产生碰撞。在读的基础上,学生要品出自己的味,品出自己的情。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使其对课文理解更透彻。苏霍姆林斯基说:“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是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要读材料的能力大大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正是如此,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显得重要,科学地指导其读的方式、读的自觉性、读时的思考,有助于理解文本。

(三)采用引申、拓展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1、引申法

引申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与教材实际,有意识地插入、引进一些课外但与课内讲授内容有关的理论、事例,如名言、诗词、典故、时事、生活事例等,把课堂教学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延伸,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最终优化教学的方法。”

引申法多可出现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在了解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之前

学过的相关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某种联系,引申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激发某些联想,学生容易接受,并把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学习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如: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时导入这样设计:以学过的有关《春秋》的知识作为引入,再用《春秋》与《左传》比较,因势利导引出“春秋三传”,导出所学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左传》中的名篇,让学生印象深刻记住所学的史学、文学经典名篇。

引申还可以是: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给学生提供与所学新知识有关的知识。这是为新知识的接受做好铺垫。课前要求学生感知生活类似情景,或是查询有关知识,为上新课做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对课前了解的知识做尝试运用,初步体会其特点,最后再进行对比体会。

如:在教授访谈类的课文时,学生对访谈节目比较熟悉,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前事先让学生观察访谈的节目,课堂上进行交流,总结访谈节目的特点和访谈的技巧,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积累,自己主持访谈节目。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访谈节目的氛围,对比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最初的认识。从中掌握访谈的提问技巧。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深刻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语文是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引申法就是抓住这一点,让课堂包含更多的信息量,使学生在接触大量信息的同时感到充实,视野得到开拓,加之其处理信息方式之新颖,教学的效率自然容易得到提高。

2、探究法

“探究”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感知材料,自主的探索问题和自主地发现并掌握知识规律的学习方法”。[4]

以《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为例,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探究环节,问题: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拓展: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 这个题目的设置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前的预习中,很多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梁惠王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来?假如以现代的人口观念来看,世界人口爆满,各国粮食都发生问题,普遍在推行家庭计划,哪里怕人家的人口不少,而自己的人口不多呢?再说,为什么人民可以移来移去,毫无户籍限制呢?

教学中思考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探究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以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从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他们在阅读同样一篇文章时,必然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其次,探究法尊重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见解、

设想和体验给予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主动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养成创新的意识、情感和人格,最终形成独立思考、力求创新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

最后,该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体得到充分发展。在开展探究性阅读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置探究问题情境或探究性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在注重知识掌握的同时,更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的规律,感受课堂的收获。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共鸣之处,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理解作品,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摆脱了以教师“讲”为核心的注入式教学法,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基本策略,以学生的经验去感悟体味作品,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显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松林.语文教学艺术——献给青年教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7,170.

[2]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0.,157.

[3]李湘菊.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4]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2.

【篇七】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作者:王超s 来源:不详 上传时间:2007-4-27 点击: 5369 [ 收藏本文 ] 【大 中 小】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

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

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