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学生作文网,您身边的作文指导专家!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作文 zuowen 1浏览

【 – 小学作文】

【篇一】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

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挂牌、浇花。

活动二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对学生加以表扬,对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然后从易到难,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加以解决。

如: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6+3=□(个)

再引导学生探讨算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要加以表扬。 小练习: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21+8= 4+53=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

(针对学生表现情况,即时表扬或奖励)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

师: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棵花?”呢?

列出算式:23+20=□(棵)或20+23=□(棵)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23+20=43(2)十个十个的数23、33、43

小练习:小朋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引导学生用摆小木棒的方法加以比较,再列出算式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浇花的比挂牌的少多少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活动三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们班的绿色行动该做些什么呢?(给小树挂牌、浇水、栽树、挖坑)

(1)、挂牌: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32个牌子,还有6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栽树: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20人,女同学有18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挖坑: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a、同桌讨论b、全班交流

2、看谁算得快 5+30=53+40=72+6=65-2=69-7=45+3=58-30=85-50=87+10=53+40=66+3=75+4=46-4=38-6=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你们可真了不起,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篇二】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

时)

主备人:颜政 辅备人:彭绍东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设计意图: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有了例1的基础,本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探究的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篇三】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

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式题。

2. 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3. 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

的实际问题。

4. 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

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

算。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61-62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计算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2.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基本学习

1. 口算

3+2= 2+7= 6-3= 9-4=

5+1= 7-2= 5+1= 8-5=

2. 口答下面各题

(1)80里面有几个十? (2)50里面有5个几?

(3)多少里面有7个十? (4)6个十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师描述:开学了,老师要为同学们发书。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

式。

出示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

师问: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本书?该怎样分

析?

(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求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左边

和右边的本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是10+20)

板书:10+20

出示有30本数,老师把其中左边的一包发给一位同学。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有30本书,其中一位同学搬走10本)

师问: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现在还剩多少本书?该怎样

分析?

(有30本书,从30本里去掉10本,求还剩多少本。用减法

计算,列式是30-10)

板书:30-10

(2)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师问:10+20和30-10这两道题该怎样算呢?请同学分小组进

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算法后学生进行交流。

第一种:10加20,因为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

1个十加上2个十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30;30减10,

因为30里面有3个十,10里面有1个十,用3个十减去1个

十是2个十,所以30减10等于20。

第二种:通过摆小棒进行计算。先摆一捆表示1个十,再摆上

2捆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三捆是3个十,所以10加20等于

30。

2.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并独立计算,再和同桌讨论交流,说一说

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

.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比一比,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纵向一组一组说一说计算方法。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14的第3题。

2.计算下面各题。

20+50= 20+30= 70-50= 30+60= 40+10=

20+60= 90-30= 80-70= 40+30= 10+20=

四、思维训练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人,组长的后面有

4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直接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减,再在计算的结果末尾添上一个

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1.2.3.4.5.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2.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基本训练

口算

8-7= 3+2= 50+40= 30+50=

80-70= 30+20= 90-60= 80-30=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30里面有( )个十。 90里面有9个( )。 ( )里面有6个十。 40里面有( )个十。 探究新知

让学生说一说1+3+4和9-4-3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把上面这两道题改为10+30+40和90-40-30.

板书:10+30+40 90-40-30.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10+30+40和90-40-30与1+3+4和9-4-3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是整十数连加、连减) 让学生试算这两道题,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10+30+40先算10加30等于40,再算40加40等于80;90-40-30先算90减40等于50,再算50-30等于20)

把10+30+40和90-40-30这两道题与1+3+4和9-4-3这两道题从计算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转载请注明:中小学优秀作文大全_作文模板_写作指导_范文大全 »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0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